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論語心得

讀論語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論語心得

讀論語心得1

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着傳統文化的迴歸。孔子就這樣重新出現在人間的視野中,他從春秋走來,那麼從容和安詳,他就像一位溫和而謙恭的老人,用智慧的雙眼打量着衆生,每個人都可以從他那裏獲得養分,各取所需。

——摘自〈論語〉中的員工準則

提起《論語》——中國儒家文化的代表,許多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我們都能信口拈來,可當我們仔細品讀企業家、學者、政治家對它的詮釋與應用,我們纔會發現我們所瞭解的《論語》只不是過是它那博大精深中的'九牛一毛。

《論語》是閱讀的經典,它應當成爲我們每個人閱讀的經典。提起經典,我想到我們的通識教育。在中國,通識教育真正走進課程中是在大學裏。儘管在中小學的知識體系中或多或少都會滲透或涉及到通識教育,但應該體現出一個共同的核心,那就是中國文化的人文經典。通識教育,應當爲中小學生提供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和文化前景。《論語》作爲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走進孩子們的知識系統應當是必然的事情。在美國,通識教育歷經了幾次變革,儘管內容有所變化,卻始終離不開其核心—西方的人文經典。它讓美國的學生知道了美國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認識到它與自己歷史文明的關係,甚至他們還加上一些非西方的經典,《論語》《源氏物語》等。由此可見,《論語》不但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更是世界文化的經典。閱讀經典,感悟成長。沒有閱讀,哪來感悟,哪來成長。如果你愛國,先從愛我們自己的經典開始吧。

《論語》是管理的藝術,字裏行間處處彰顯着和諧之美。儒家思想文化有三個層次:注重羣體價值,以“和”爲貴;“以仁爲本”;強調道德修養,追求“內聖外王”。一個人的德行是有磁性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但能薰陶和感染身邊的人,更能吸和他引志同道合的人。“德不孤,必有鄰”說得就是這個意思。注重羣體價值,強調創造和諧團隊氛圍,在愉快輕鬆的工作氛圍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每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即是團隊工作效率的最大化。現代社會是分工鉅細的社會,每個行業涉及到它領域的知識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個體都無法很好的完成某一項工作。因此,學會與他人合作已成爲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法規之一。“和爲貴”同“注重羣體價值”是相輔相成的,“和爲貴”強調一種和諧向上的團體氛圍,“和”爲目的,亦爲方法。“和和”爲貴首先要與“我”和,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還要與人“和”,團結協作,共贏共進;最後與物“和”,適應周圍環境,接納這個羣體,融入這個羣體。

讀論語心得2

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裏圍繞着于丹的論語心得播出後,于丹《論語》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點,已成爲許多的一面鏡子,我也有幸捧起這本書一讀,便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對《論語》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于丹教授在書中提到"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其實想想地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學生有成績出色的有成績平庸的,還有成績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只有七十二"其餘那些學生也是孔子這位千古聖人的缺憾,面對之些情況,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于丹《論語》心得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層的人都解領略一下其中之道,讓我們一起各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于丹心語

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關愛別,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遇事要拿得地起放得得下,還應該儘自己的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予人玫瑰,手有全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孔子不是提倡以德報怨的,他給的分寸就是以直報怨。

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各的尊重,這樣尊重即使在最親近人的中間,也應該保有。

讀論語心得3

從小就背誦朗朗上口的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師;選擇好人,改變壞人。當時只是背誦。現在,這一小段包含了很多真理。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如果你有他們的缺點,你應該注意糾正。如果沒有,你應該採取預防措施。引導我們處理事情,培養道德,增加知識。

每天在學校接受新的知識。我每次考試都不及格。子說:回顧過去,知道新的,可以當老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嗎?告訴我們複習所學知識,然後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經驗。除了學會複習以前的知識,還要知道怎麼學。子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現在學習知識,都是自滿的,自以爲是好的,其實並沒有學到很多知識。學習知識要虛心求教,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全方位吸收營養。

在生活中,當你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時,你必須做一些你應該做的事情。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孝,謹而信,泛愛衆而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父母面前孝敬父母;出門要服從老師,言行要謹慎,誠實可信,沉默寡言,廣泛愛人,親近仁者。這樣練習後,如果還有餘力,就要學習文獻知識。先懂得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爲。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放在第二位。

說到孝,子說:父在,觀其志;父不,觀其行;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順。孔子說:他父親活着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父親死後,要調查他的行爲;如果他長時間不改變父親的合理部分,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孝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品德好,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假如能按照父母的意願,教導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順。

讀論語心得4

暑假期間,我拿起《論語》,幾乎被遺忘了,以應付檢查。起初,我總是覺得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關於《論語》的文章,我覺得我讀得很透徹,但今天當我作爲一名教師閱讀它時,我有了另一個收穫。也許作爲人民教師的職業習慣,我更加關注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打動,被他的胸懷和智慧所折服。

一、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子說:學而不厭,教人不厭。不斷學習,不要感到無聊;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要感到疲倦。教師要孜孜不倦地教書並不容易。我們的許多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生氣和不耐煩。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應該耐心地調查事情的背景,找出孩子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與孩子交談,幫助他理解自己的錯誤。例如,當孩子在課堂上分心時,提醒他;當課堂秩序混亂時,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而是反思我們的課堂是否對孩子沒有吸引力?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幫助他找出未完成作業的原因,讓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的成功感。

說學而不厭。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希望學生能成爲一個終身學習的人。首先,老師應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人。正如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爲了教育好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廣泛的文化基礎知識,還需要深刻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教育科學知識。爲了提高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教師需要有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爲學生心目中的活教科書。

孔子在《論語》中採用了多種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因材施教。作爲老師,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肯定會讓他們有一定的差異。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不能一把尺子下來,十根手指伸出來又長又短,所以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快樂。孔子的學生在《論語》中各有所長,也是因材施教的結果。孔子還提到了《論語》 溫故而知新,能爲師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溫故,爲師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爲師呢?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一項繁瑣而艱苦的工作。如何在貧困的生活世界中找到幸福,在貧困中保持尊嚴和內心幸福?這就要求我們在心中開闢一片天堂,追求自我完美。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兒子說:如果你不貧窮,你就不會快樂。那些富有而有禮貌的人。

通過學習《論語》,我覺得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工作和奉獻;第二,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第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發揚《論語》倡導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勤于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行動,教育好學生。讓我們在這個職業中找到我們的幸福吧!

讀論語心得5

有一本書,如山澗清澈的泉水,淨化人們的心靈;有一本書,如林間徐徐的清風,撫平人們的貪婪;有一本書,如藍天上朵朵白雲,如浪花裏顆顆水滴,質樸無華。

沒錯,這部舉世無雙的經典就是——《論語》

讓我們怎樣爲人的是它,教會我們處事的也是它;在我們遇到瓶頸時,給予我們方向和幫助的,或許也是它。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的作用及影響對中國乃至世界是多麼的大。

可我們大家真正的瞭解過它嗎?

是的,在科技日趨發達的這個時代,許多人越來越繁忙,崇洋媚外的人也日益增長,當好不容易有休閒娛樂之時,大多數人便也成爲了“低頭族”。他們的世界彷彿只有那部手機,他們的目光所停留的原因,彷彿只爲那那塊冰冷的屏幕。他們殊不知書中的美妙,可是甚多啊!

傳統文化的流失,固然是一種沉痛的悲哀!

當然,既然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論語》中知識的傳播,不只看書這一種方法。收看影視劇也是一個極好的途徑。

影視劇的播出不僅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歷史的魅力,也能讓更多人瞭解中國的傳統,瞭解《論語》。

但影視劇難邊有摻假的現象。比如:爲了收視率,不惜篡改歷史情節或人物形象等等。這些變動肯定會造成大衆對《論語》的看法有較大偏差。

可也不能一口咬定這種傳播方式是不行的,中華的文化淵遠流長,幾千年的“顆顆寶石”亦不能全部爲我們發光發亮,總有那麼一些沉澱着。所以說,影視劇難以把握到實質,這也再正常不過了。

在這個傳播傳統文化的熱潮,現在的人們“看山是山,見水是水”。可待傳統文化及《論語》的普及,通過我們的齊心協力,共同改正,修訂,共同爲這個美麗的祖國貢獻。通過我們爲這個偉大“工作”的共同努力,將沉澱着寶石都挖掘出,並變得晶瑩剔透之時,大家對論語的.看法,也將被我們刷新。

影視劇的質量在於大家,收視率也在於大家,《論語》此經典的正確普及也在於大家。我們每個人就要像《論語》中所說的那樣,廉潔正直,才能使中國越來越美麗,

《論語》的存在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象徵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需要流傳,不論影視劇的利與弊,最好的方法應是我們主動閱讀《論語》,讓經典永世不竭!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越來越燦爛!

讀論語心得6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個好朋友——題記

《論語》是一部流傳千古的作品,是記錄孔子和弟子言行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着深刻的理論。宋代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著稱。幾千年來,風雨洗滌依然經久不衰,依然璀璨如星。

從那以後,我開始接觸《論語》。今天,雖然我還沒有學到一半,但我受益匪淺。

現在,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說:如果人類想在本世紀生存和發展,他們必須回到孔子2500多年前的家鄉,以吸收孔子的智慧。孔子有這樣的魅力,讓人們一代又一代地記住。在卡通片《孔子》中,魯的王室權力被季奪走,魯被迫趕往齊。當孔子告別國王時,國王后悔爲什麼當時沒有使用孔子。

論語教會了我學習的方法。子說:學而時習,不亦樂乎意思是:學習後經常複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每次學到新的知識,我的學習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經常回頭複習,讓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我很高興。學完每節課的英語,我都要經常讀每節課的課文和單詞。時間長了,課文和單詞自然會被記住,考試會寫得像神,這樣我就能考出好成績,考出好成績我就開心了!

論語教會了我孝敬父母的道理。兒子說:父母可以盡力而爲。父母可以盡力而爲的意思是:爲父母服務,盡力而爲。我做到了。平時有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論語教會了我做人誠實的道理。子說:和朋友交朋友,言而有信。意思是: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信用。我沒有做到。在學校,我答應給朋友一些東西,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拖延時間。最後我乾脆說我沒說過算。以後一定要糾正這個問題。

通過學習《論語》,我知道如何與人打交道,瞭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瞭解世界著名的`聖人孔子。

更重要的是,讀《論語》可以享受快樂。中國文化大師于丹說了我的心,她說:《論語》告訴你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正意義是告訴你如何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幸福生活。它是教我們在生活中獲得精神幸福,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

願《論語》成爲大家的好朋友。

讀論語心得7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說:死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入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間的流逝――一種促進人們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只有在奮鬥中才能實現的生命價值的歷史責任感,在嘆息中流露出來,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思考。

時間――它是世界上最快、最慢、最長、最短、最普通、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最令人遺憾的東西。一步一步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積成日、月、年。高爾基說: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給任何人多一分。勤勞的`人可以要求時間留下一串水果,懶惰的人留下白髮,空手。我們不能停留時間,但我們可以一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未來。時間老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多。時間老人對每個人都不公平,同時,人的收穫也不一樣。所以我一直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會珍惜時間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利用一分一秒。因爲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能抓住時間,你就會抓住生命,你就不會浪費生命,如果你浪費生命,那麼在你浪費的時間裏,你可能什麼也感覺不到,但有一天你計算,你會覺得浪費時間可以做很多你沒有時間做的事情。這時,有些人懊惱,有些人想讓你彌補,但這是沒有用的。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金難買一寸光陰。假如以後不想後悔,那麼現在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所有有成就的人都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邊等着,在紙上寫着。雨淋溼了衣服,他沒有注意到。朋友來了,滿懷歉意地說:對不起,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興奮地說:我花了這段時間,因爲在這段時間裏,我想到了另一個優秀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想把它當日歷撕下來,最後只留下一個生鏽的日曆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讀論語心得8

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論語》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爲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道理,這些辦法通過於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卻透着大道理。

寒假裏我又一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僅有不同的感觸,更是受益匪淺。于丹教授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爲我們解讀了一個親切而溫暖的孔夫子,讓本以爲莫測高深的《論語》變得通俗易懂。更讓我懂得了作爲一名教師該努力的方向:

一、多些“仁恕”

“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論中最精髓的東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恕,就是寬容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人不僅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對於教師,就是要將心比心地理解學生,關愛他們,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關愛學生,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業上的進步,知識的積累,身體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關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關心他們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關心他們的精神需求,關心他們各種能力的培養。愛學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他們足夠的寬容與理解,體諒他們的煩惱與苦悶,肯定他們的進步與成長,讓每個學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與尊重,那麼他們將來也一定會是一個充滿愛心,尊重他人的人。

二、 尋找“快樂”

于丹教授寫到,一個人的視力是有兩種能力的。一個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內心無限深刻地發現內心。孔夫子教給我們快樂的祕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論語》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快樂生活。于丹教授認爲,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於內心相連,對此我深有同感。在現在這樣一個物質生活富足的時代,人們都在拼命爲了豐厚的物質生活而努力打拼。作爲教師,我也向往富裕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感謝我的.學生們,是他們的成長讓我充分地體驗到當一名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每當看到學生變得越來越懂事,每當聽到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那就是我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刻。在學生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自己能起到引導、扶持的作用,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我爲此感到自豪。雖然在物質上我不富有,但精神上我是一個富翁。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如果能用內心的富足與飽滿,能用一種內心鮮活的力量去彌補這些遺憾,那你就會成爲一個坦蕩磊落而勇敢的人。”孔子倡導的“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說的就是這樣的境界。

三、看待“缺憾”

在《心靈之道》中於丹教授說,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不能避免人生的苦難,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作爲教師,我們生活、工作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煩惱、緊張和壓力每天都伴隨着我們。如何看待這些煩心事和缺憾,心態不同,結果會完全不同。作爲小學的班主任,瑣事多,課時多,班額大,班裏再有幾個學生基礎差的,每天備課批作業頭昏腦漲,身體疲憊不堪。但我告訴自己:備課既是爲了教好學生,又是爲了讓自己不斷進步;批作業工作量雖然大,但能保證課堂上的高效率。我們的薛校長更是經常的、耐心的給我們講:遇到學生出問題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有耐心,多動腦筋想辦法,不能讓壞心情一直陰霾不散,否則會影響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質量。

再比如,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學校都會做成績分析,老師們對此倍感壓力和煩惱。有的老師會因爲成績不佳而寢食難安,有的會爲成績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而鬱鬱不樂……其實,我們應該像《論語》教給我們的那樣,放開心態,正確看待成績。有些缺憾我們必須面對,同時更應看到,班級有很多學生在我們的幫助和教育下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只要我們認真反思,總結經驗,努力找尋更好的教學方法,相信一些都會好起來的。于丹教授說,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生缺憾的態度。也正如人們常說的: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每次讀于丹的《論語心得》,我都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它已植根於我的心中,成爲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髓。感謝于丹教授,感謝我們偉大的聖人—孔子!

讀論語心得9

假期中,我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中的“《論語》心得”我聽的不完整,有了一些瞭解。從心底講,很欣賞于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性女子氣質,侃侃而談間流露着一個學者的聰明睿智,從容自信。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一些古文,還沒讀懂的感覺。讀第一遍,雖然有些不流利,但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又讀了一遍,隨着閱讀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靈雞湯。我覺得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中,曾以一個空杯子作比喻說明了“致虛極,守靜篤”的人生感悟,給了我很大啓發。所以我今天就想以“杯子”爲題來談談的學習體會,只是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談杯子,做人常懷謙虛之心。

就從這隻空杯子談起。“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空杯子之所以能盛水,就是因爲它的虛,它的不滿。由這隻杯子我想到做人,就應常懷謙虛之心,只有常懷謙虛之心的人,才能包含更多。

我校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學校中資歷比我深,能力比我強,學識比我淵博,處事比我練達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更要以謙虛之心,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多反思、多積累。在學校中,我曾擔任過不同年級、班級的教學,每一段崗位經歷,對我而言都是嶄新的一段人生體驗。就如同這隻杯子,它曾經裝載過我的喜怒哀樂、得失成敗,如今我要再一次傾空它,爲新學期的教學留出空間。

二談杯子,看人切記一分爲二。

當你往杯子中注入半杯水時,你看到了什麼?有人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也有人看到了滿的那一半。心境的不同,決定了眼光的不同。

作爲教師,在學校裏肯定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學生,他們就如同這裝了半杯水的杯子,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當我們在抱怨那些不太出色的學生時,那往往是因爲我們只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但如果調整心態,放正眼光,你就應該看到那已被加入水的一半。所以一個成績不太優秀的學生,他可能很關愛集體,可能在運動場上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員,可能動手製作的能力比同齡人強,也可能正好有一副好嗓子??

作爲教師,看待同事也是如此。每個老師身上都會有自己的長處、短處,要多看到他們的優點,多鼓勵他們的優點。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時,聽到老教師們或當面或背後議論我們年輕人什麼都不懂時,心裏多多少少會有些反感。如今我也成了一名不算太年輕的老教師了,就發現自己也有了一些“倚老賣老”的心態,如今想來,這種心態很是要不得。

三談杯子,學習力求不斷進取。

有一個故事,說老和尚讓小和尚把一隻杯子填滿。小和尚先裝進了鵝卵石,老和尚說,不滿,還能裝;小和尚再裝進了小石塊,老和尚說,不滿,再裝;小和尚再裝入細沙,可老和尚還是說,不滿,說着倒入了清水??

由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學習。學習,只要你想學,總能擠出時間。擔任中層幹部以後,我發現自己鑽研業務的時間少了,看書的時間少了,靜下心來寫點東西的時間少了。有時也會自己原諒自己:“學校裏的事兒太多,忙不過來。”可心裏也知道,忙併不是自己原諒自己的理由。人多多少少總會有些惰性,而離開學校後的學習靠的完全是自律,是自我要求。

還有三隻杯子,並排放在桌上,有搪瓷做的大杯子,質樸渾厚;有白瓷的茶杯,杯身繪上雅緻的圖案;有玻璃的小杯子,剔透玲瓏。當你要用時,你會選哪一隻?

三隻杯子取哪隻,關鍵看你派什麼用,人也如此,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關鍵要讓他發揮己長,即“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所以作爲一名教師,就要有一雙慧眼,有一顆伯樂之心,讓每個學生都在班級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這個發揮的過程就是一個走近他,瞭解他,信任他,激勵他的過程。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爲什麼要“時習之”呢?我的體會是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景況境遇,會使人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因此纔要不斷學習,不斷體驗,不斷思考,不斷反省。以此與各位老師共勉。

讀論語心得10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是更近,也可以說更遠,但無論如何人際關係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面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應該掌握什麼樣的原則。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這複雜的人際關係呢?

今天我翻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是它讓我懂得了怎麼處世怎樣用心來處世。

首先,一顆冷靜平和的心是不可缺少的;其次,你的公正,你的直率,你的磊落也用的.上,同時更要有耐心。

有一個哲學預言,名叫《豪豬的哲學》,講的是一羣豪豬一起取暖,可身上都長滿了刺,這樣一來靠的近了都刺到了身體,而遠了就沒辦法取暖,慢慢的豪豬就找好了合適的位置,是因爲他們有耐心,同樣我們人也一樣處世要有耐心。

《論語》真的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想,這不僅是論語裏面的一種道德理想,它同樣適用於21世紀,孔子和他的弟子享受的那種快樂,同樣是我們今天快樂的源泉,這大概是《論語》給我以及今人最大的借鑑和經驗所得吧。

讀論語心得11

捧讀了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我感到自己以前對於《論語》的理解只能算作冰山一角。這部被譽爲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有哪些實際意義?她眼中的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而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個人道德、品性和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追尋快樂人生的智慧。

一、真正的快樂來自心靈深處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在當今社會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着自己的事業。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但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中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誠然,誰都不願意過苦日子,但是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許多人卻越來越不滿足了。因爲他看到周圍總還有更富裕的階層,總還有讓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但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于丹教授認爲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祕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學會堅持自己的信念。

教師這個職業決定了我們永遠不可能在物質生活上十分富足,其實當咱們選擇這個職業時,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就選擇了無私奉獻和精神追求。那爲何老師們現在的怨言越來越多了呢?我想這就和于丹老師所說的人的視力問題有關。如果教師總是用眼睛去看周圍那些擁有香車豪宅和鉅額存款的人,那麼你永遠也不會快樂。可如果我們能夠學會用眼睛去看自己的內心,就能夠每天從學生成長的點滴進步,從孩子的一聲老師好,從家長的一句老師謝謝你,從若干年後已經長大成人的學生還記得你的生日並送來祝福等許多細小的事件中,深切地感受到那種無與倫比的職業幸福感。

因此,真正的快樂並不屬於有錢人,而屬於心靈富足的人。

二、快樂的本性是平和

人們喜愛品茶,在茶的面前,就會感到一切都變得平和美好。于丹教授理解《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並以此來影響着他的.弟子。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我理解爲:快樂的本性猶如茶平和。茶的確是個和氣的性子,與誰都合得來。柴門也進得,侯門也進得,不卑不亢,不溫不火。所以,茶能和柴米油鹽醬醋過日子,也能與琴棋書畫詩酒共發雅性,且在那個浪漫天地裏,還擔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性情平和下來,會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悅,愉快之意。茶道講求的是要讓人身心愉悅,這與《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不謀而合了。

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以平和的性情待人處事,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 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卻經常聲色俱厲,指責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這樣的老師師德修養並不一定有問題,他是沒有達到性情平和之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那樣,學會修身養性,學會控制自己。一個教師只有性情變得平和,才能像茶一樣,與各種性格的學生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其實,教師面對問題學生老想發脾氣,這樣做不僅對於學生的成長有害無益,對於教師個人身心健康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教師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學生出現問題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對於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學會以柔克剛,用平和的心態創造教育的快樂。

三、快樂的核心價值是恕與仁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並對其進行了解釋。 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給別人幹。這句話說說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比如我們教師,如果自己要做機械重複的工作,就會感到很煩,但給學生布置作業卻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一廂情願地搞題海戰術。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但爲了應付上級檢查教師又有多少回在暗示學生如何如何回答領導的提問,實際在變着法誘導學生說謊。我們的所言所行距離恕字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人的一生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一個恕字,那麼他一定會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書中對仁的解釋是關愛別人,就是仁。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爲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留有一點空隙。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樹立的,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也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教師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理想的實現則必須依託於學生。只有幫助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我們在事業上纔能有所建樹;只有幫助學生實現理想,擁有幸福人生,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找到心靈的快樂。教師的一生都與學生緊密相連、榮辱與共。關愛學生、幫助學生、造就學生是我們收穫快樂的唯一途徑。

愛人愛己,悅人悅己,成人成己。人生路如果能夠努力踐行恕與仁,我們就會實現快樂人生的核心價值。

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告訴我們:要以淡泊的襟懷、超逸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教學生涯,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學生自然的生命個體,這樣我們才能追尋到自己的快樂人生。

讀論語心得12

這幾天,我每天都在讀《論語》。

以前從《唐詩300首》中讀過優美的詩,從《三字經》和《弟子規》中學到了最基本的禮儀,現在從《論語》中學到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說到《論語》,你一定會想到古人搖搖頭,讀着之、乎、則、也。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古人可以用幾句簡短的話來表達豐富的意思。

《論語》裏的.小故事讓我百看不厭。有張檢之節、樂羊子知錯就改、鄭板橋、孔子拜師等。

這本書《論語》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讀論語心得13

宋初宰相趙普,大家都說他只讀過半部《論語》而已,但卻輔助趙匡胤,打下大宋的半壁江山。他曾對宋太宗趙光義說過:“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他只讀過半部《論語》,卻治理着整個天下,這難道不是說《論語》對於我們是很有用的嗎?

在國學課上,國學老師第一節課上就讓我們讀《論語》,使我對《論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我來談談我讀《論語》的體會。

《論語》教我們怎麼樣去學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而可以有新的體會,則可以成爲老師了。對於一本書,看過一遍後再看一遍,則對它的認識不僅僅在表皮之上;對於一題,做一遍再做一遍,則可以獲得一種新的思維去做這道題。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任何方面,這句話都是很有用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值得學習的人就要向他學習,見到不是值得學習的人則就得想想自己有什麼地方像他一樣需要改進。在《論語》中,我們總可以學習到很多學習方法,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

《論語》不僅是教我們怎樣去學習,還教我們怎麼去做人。

論語中的一段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覺得這句話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句告訴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反省着自己,在事情上我們有沒有做到位,對朋友講不講誠信,學過的知識有沒有複習?若做到了,則就可以在人羣中出類拔萃,在精英中鶴立雞羣,自己也會受益匪淺,受到別人的尊敬。

我曾經體會到了何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在六年級之時,奧數老師講課時,講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比較難理解。講完後,我是一頭霧水,雲裏霧裏的,沒弄明白。老師問我們有沒有聽懂,我本來是想說我沒聽懂,但是看別人都好像懂了,就自己沒懂,怕被嘲笑,便沒有說。

誰知道,隨堂小測時就考了這一道題,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下課後,老師叫我和幾個同學留下來,對我們講:“你們那道題其實都不會吧,爲什麼上課不舉手來問我呢?”

我們都不知道說什麼。

“你們是不是看別人都沒舉手你們也不敢舉手啊,”他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智慧啊!不要看別人怎麼樣你就怎麼樣,要有自己的頭腦,知道了嗎?我希望下次你們就不要不懂裝懂了,不會就問,沒什麼大不了的。”

真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只有這樣,你才知道,你是不是“知”也。

“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讓我們讀《論語》,學《論語》,懂《論語》,體會《論語》的益處吧!

讀論語心得14

孔子所宣揚的仁具有泛愛的特點,是對春秋人價值發現的肯定。

例如,當馬廄着火時,孔子回來說:‘傷人嗎?’不要問馬。然而,孔子的仁愛和愛與墨家的愛是不同的。這不是一種平等的.愛,不管親密與親密,而是一種平等的愛。我們應該遵循親吻和尊重的原則。親吻和尊重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是禮貌。禮物是血緣法、道德法和階級法的綜合體。人們的行爲不僅要遵守仁慈,還要遵守禮貌。

讀論語心得15

創作論語的意義在於教人如何做人。裏面有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弟子在父母面前孝順父母;出門要服從老師,言行要謹慎,誠實可信,沉默寡言,廣泛愛人,親近仁者。這樣練習之後,如果還有餘力,就要學習文獻知識。與這些相比,我對尊重長輩的做法並不是很好:我經常在長輩給我建議後走自己的路。比如父母讓我不玩,但我還是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照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中還提到:曾子說:五日三省五身。爲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朋友,不相信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反思自己很多次,是不是盡力爲別人做事?和朋友交往誠實可信嗎?老師教我的學習複習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一直反思自己,反思有這些,還有其他內容。比如反思自己浪費時間嗎?做壞事嗎?長輩要做自己的.事嗎?

我有個人經歷:有一次,我媽媽出去做作業,讓我完成作業。當我做作業時,我寫了一會兒,做了其他事情。我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沒有珍惜時間。我應該意識到我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我在生活中浪費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後,我發現我有很多地方沒有在論語中說。我必須採取行動,努力糾正論語的內容,成爲一個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