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欣賞你的學生》,讀了之後感覺很多。本書以許多生動的案例解釋了期望效應實驗、需求水平理論、多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解釋了實施欣賞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過嘆息的教育故事,呼籲教師善待每一個生活的教育理念。

一、讓每個人都享受一份關懷

德育需要一個輕鬆、寬容、溫暖的環境,不要過分責怪學生的意外錯誤和錯誤,因爲老師偶爾會有偏離道德的言行。在形成良好行爲的過程中,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照顧。愛,是一種關注,一種關懷。我們應該站在珍惜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照顧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就像照顧荷葉上的露珠一樣,以保護學生的獨立發展權利。我們應該注意每個人的存在,每個人都同樣重要。所有人都應該得到發展,無論是優秀的,還是困難的,甚至是特殊的家庭,或者沒有任何功利主義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次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賞和讚揚。因此,當教師能夠以欣賞的言行對待學生時,就會激發學生無限的勇氣,喚醒他埋葬的潛力,鼓勵他走向成功的道路。讓教師有欣賞的神奇武器,就是激發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工作,而不僅僅是把教育作爲一種職業或謀生的手段。愛你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愛傾注於教育中時,教師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種幼稚的想法和行爲。當愛傾注於教育中時,教師會以寬容的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的缺點。當愛傾注於教育中時,教師將理解、接受和使用欣賞的有效教育手段,並在教育花園中培育。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爲本”,“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爲一個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爲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爲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爲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僞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爲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着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

第一、四,五、六則是關於學習態度(包括個人修養)的。歸納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一個人要掌握知識,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要好學,勤學,不知疲倦地學,並能把按時進行復習當做一件樂事。第二,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虛心拜周圍的人爲老師,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第三,學習者要堅持自我修養,對自己,學而不厭,不怕別人不瞭解;對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學問爲樂;對弟子,教導要特別耐心。第二、三則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孔子着重強調了兩點:其一是,對所學的東西,應該按時複習。複習的目的在於記住它,加深理解,擴大新知。其二是,“學”和“思”要結合起來。學習時不動腦子,不想問題,就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從“溫故”到“知新”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即在頭腦裏對獲得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推導,缺少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纔能有所得。

論語》六則,篇幅簡短,立意深刻,三言兩語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嚴肅而深刻的道理用談話、答問的`形式講出來,給人以平易親切之感。反問句、感嘆句的運用,使語言更具紆徐含蘊的色彩。“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爲學習中的格言,富有極大的生命力。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

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對書籍情有獨鍾?“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這樣詮釋。是啊,書能淨化人心,能洗去一切 的陰暗,書就是這樣神奇。

生活中,難免會有憂傷,憂愁,失意等負面情緒。這時只要拿起書,與小說中的主人公一起體驗那些溫馨,美麗的故事。當回到自身時,又覺得豁然開朗,書中有你要的陽光!

可陽光下又一定有陰暗。魯迅先生對“黑屋”的淋漓盡致的描寫,在“屋”中那不甘心,不放棄的《吶喊》,喚醒了多少中國人奮發的志向?即使在現在的和平年代,翻起那本《吶喊》,是不是又覺得有奮發向上的必要呢?書中也有你要的激勵!

書,是一種平淡而深奧的.東西。瞭解情節的同時,又有幾人能理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苦楚?又有幾人能體會“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保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氣者也。”的那種自信與大氣?

書有你要的內涵。在無聊時,翻翻書,也是一種享受。隨個性豐富的主角們一同體驗平淡而溫馨的故事。感受溶溶泄泄的氣氛,自然感到豁達。

書中還有你要的快樂。莎士比亞說:“書是時間的營養品。”我們應該用書豐滿自己的翅膀——以翱翔於雲海之上;爬上書籍巨人的肩膀——以望得更高;讓書補充我們的閱歷——以探索得更遠。

請不要忘記書給予我們的一切!帶我們走向成功的書籍給予我們的一切!

  -- end --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4

“我們過着塵埃喧囂的生活,心靈太多的負累,渴望夜晚地明燈照在這溫暖地書頁上,讓我們沉醉於每個故事中一點一滴地感動。”這是《心靈雞湯》封面上的一段話,卻是我整個內心深處的真實寫照。她很容易讓人拭去蒙塵已久的心靈上的一層厚厚的塵土,讓人們能夠清晰透徹地去感知我身邊的一切。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裏面每一個故事都含有一個做人的道理,下面我說說幾個故事吧!

一個叫《善良可以救自己》的故事裏是這樣說的:在激烈的戰鬥中,班長忽然發現一架戰鬥機向陣地投放炸彈,在他臥倒時發現在他四五米的地方,有一個士兵在那裏傻站着,班長顧不上多想,縱身撲過去把士兵壓在身下,這是一時巨響,炸彈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炸開了,班長從泥土中爬出來時,發現自己剛纔所處的.地方被炸了一個大坑。如果這個班長在危險來臨時只顧及個人的安全,而不顧他人的安全,那麼,它將成爲炸彈下的犧牲品。好心必有好報,我以後要多點行善,這樣對別人和自己都有好處。

還有一個叫《寬容是愛的精髓》裏講: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想把家裏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去市集去換成別的東西,老頭子先與別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換了一隻羊,用羊換得一頭肥鵝,又由肥鵝換雞,最後換來一大袋的爛蘋果回家。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十分高興,聽老頭子講從一種東西換成另一種東西,她竟十分的激動的予以肯定,當聽到老頭子揹回一袋爛蘋果時,她同樣的不慍不惱,並深情地吻一下老頭子的額頭。寬容是善待婚姻的最好方式。那對老夫妻過得多快樂,老頭子把一匹馬換成一袋爛蘋果,老太婆也不生氣。如果每一對夫妻都能寬容對方,那麼一個人都過得很快活,如果每一個家庭裏的人都能這樣寬容別人的過錯,那麼每個家庭都會過得那樣的幸福,那樣的美滿。

這本書中的三百多個故事,每一個都蘊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讓我學會去疼愛他人,充滿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我面臨挫折和失意時,它會使我得到鼓勵和慰藉;在我面臨成功時,它又會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它將成爲我一生中永遠的良師益友。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如果脫離了團隊,就一定不能獲得足夠的幫助來贏得成功。記住,成功的總是那些懂得和別人互幫互助的人,因爲他們有更大的優勢。記得有個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兩個交換後仍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兩個交換後就各擁有兩個思想。”正是因爲這樣,一個團結的集體總是能勝過一個人。要想取得勝利,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靠平時的刻苦訓練。其次,知識是學不完的,只有不想學習的人。人的一生都應學習,尤其現在是知識爆發的時代,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科技日漸發達進步,各種事物的變遷,唯有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才能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生存。知識就是力量,能使自己有良好的判斷力,是非分明,可以有更好的處理能力。“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勸人要及時努力,不要辜負大好時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要學思並重,在學習之餘也要多思考,而思考的方向不應該是一直線的,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在這其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和經驗。學生就是不懂纔要學,應該要效法孔子的精神,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就應不恥下問,孔子本身已經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了,但他仍虛心求教以更充實自己,這種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也唯有秉持這種信念,纔可以使自己學得更多、更長久,也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5

我喜歡讀書,書是我的朋友,與我形影不離。

此刻,更喜歡看網絡書籍,登陸豆瓣讀書網、新浪讀書網,紅袖添香讀書網讀書。有時也會根據自我的需要來搜索電子書,那種“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真是無法形容的。

我在網易開設了自我的博客,此刻已經有一千多篇文章了,每每打開我的博客,就能看到自我成長的足跡,很有成就感。博客中有轉載引用的“它山之石”,也有經過“採花釀蜜”後抒發些的感想與反思。我的“蘭夢”博客就是我的心靈家園,是我的生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看的書資料很廣泛,從教育類到管理類,從生活類到家教類,從工作勵志文到文學美文,從醫學養生到電腦技術等等,我都如飢似渴的遨遊其中,一一拜讀。

在教育書籍中,我平時喜歡看《小學語文教師》、《中小學管理》、《小學語文教學》、《金明教研》、《福建教育》等教育雜誌,這些教育雜誌能夠讓我在思想上始終走在教育的前列,時刻了解教育的最新動態。

在管理類書籍中,我最喜歡看曾仕強教授的,他的《中國式管理》、《中國式團隊》、《人際關係與溝通》、《易經與人生》、《大易管理》、《情緒管理》等都對我影響很大。

值得一談的是《中國式管理》,《中國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就是中庸式的管理,是情理法的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日理萬機而不失策。做人做事要兼顧並重,經過好好做人來把事做好。領導的意義,在於發揮安人的潛力。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高智慧。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變,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爲。基層的員工是枝葉,幹部是樹幹,老總是樹根。樹是上上下下一條心的。根不必招搖,而是要讓自我的樹幹越長越粗,最終把華麗留給枝葉。管理必須要制度化,可是制度化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化之後要加上四個字:衡情論理,然後合理解決。

曾仕強的《情緒管理》一書也使我受益匪淺。在《情緒管理》中我明白了情緒是能夠管理的,我們要對自我負責,不要把職責推給脾氣。情緒管理三步走:

一、你的心境會影響別人的情緒。

二、要想讓別人的情緒穩定下來,你必須先讓自我平靜下來。

三、要先找自我的錯誤,勇於承擔。

做事要做到無過無不及,要注重度的把握。情緒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做人不要過分,只求合理。

在生活類書籍中,我讀了《人性的弱點》、《論語》、《老子》、《孟子》、《周易》、《大學》、《中庸》等等,感受着智慧大師那“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的人生境界:“人生一世,極盡繁華,可是一掬細沙。”“人,來自塵土,必將歸於塵土。”“無就是有,有即是無”。“品味捨得,智慧人生”常讀此類書籍,會讓我們的心胸如大海般寬廣。

有關工作勵志方面的書,我頗爲喜歡的有《胡雪巖的啓示》、《讓老闆欣賞的白領祕書》、《圍爐夜話》、《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等等。我領悟到了人生的夢想就是要做好階段性的調整,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層次和生活境界。在工作中要居安思危,知難而上,努力拼搏。要不斷的加強修煉,提升境界。

我也喜歡讀中醫養生學,《皇帝內經》、《中醫學基礎》、《中醫學概論》、《本草綱目》等等,雖然不是怎樣能看懂,但書中那辨證施治,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五臟六腑互爲子母,心肝脾胃腎與水木金火土一一對應的關係就足以引起我的極大興趣,一方面感慨着祖國中醫學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想拜個教師學個一二,想想那該是多麼榮幸的事。

說起讀書我就覺得自我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讀書,就像柴、米、油、鹽一樣,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營養品。“工作再累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小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書能夠讓我變得豁達,變得理智,變得成熟,活的歡樂。活到老,學到老,與書相伴是我一生不悔的選擇。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6

當有人問起,誰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的時候,也許你會回答說是你的父母,因爲他們含辛茹苦的養育了你,沒有父母就沒有你現在的一切;也許有人會說是他的同學或者朋友,因爲他們給予了太多的歡笑和快樂,沒有他們,生活會變得枯燥、乏味、沒有光彩;也許有人會說是他人生的“貴人”,沒有他,自己就不會找到體面的工作,自己的仕途就沒這麼順暢;也許有人說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他的一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自己的孩子;也許有人說是自己的愛人,可以陪伴自己一生,不離不棄;也許...

文章的作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裏,老師讓一位女同學寫下自己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學生照做了,寫下了一連串自己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老師說:“請劃掉一個這裏面你認爲最不重要的人。”她劃掉了一個鄰居的名字,然後老師又讓再劃掉一個,她又劃掉了一個同事的名字。老師再說:“請再劃掉一個。”這位女同學又劃掉一個……最後,只剩下了四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此時,教師裏非常的平靜,同學們靜靜的看着老師,心裏想着,如果再劃的話該怎麼辦呀,而老師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着,艱難地做着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請再劃掉一個。”老師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讀到這裏,我也驚呆了,不可能的,這是個僞命題,現實中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難道有什麼事可以讓我們拋棄我們的父母、孩子抑或愛人的嗎?此時我覺的老師在開玩笑,沒有任何意義。而此時此刻,那位女生顫巍巍地舉起粉筆,小心翼翼的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着,她“哇”的一聲哭了!

父母和孩子是我們最親的的人,因爲,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養育我們的人,孩子是我們親生的,是我們的希望,而丈夫(妻子)可以重新去找的`,現在的社會,離婚的人是大有人在呀,而文章中這位女生爲什麼偏偏選擇她的丈夫是她最難以割捨的人呢?女生的回答是這樣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的。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我一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漫漫變老”這句歌詞一下子就浮現在了我的腦海,是呀,能夠陪伴你一生的不正是你一生至愛着的他(她)嗎?能夠與你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人,不就是你我一生中最難以割捨、最最重要的人嗎?父母、孩子固然重要,但當我們已是耄耋老人的時候,又會是誰和你我相互攙扶,相互照顧呢?

我們瞭解自己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恆久慰藉嗎?換言之,我們清楚自己最終將情歸何處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臨終前,我們最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至愛的人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呢?

或許,我們現在身強體壯,不需要病榻前的細心照料;或許,我們沒有到生死別離的時候,不需要哭哭啼啼,互訴衷腸;我要說的是好好珍惜,給予我們至愛的人全部的愛和享受被愛!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7

本書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在上大學的時候,高爾基的父母親去世了,但高爾基仍然還不斷的堅持學習和讀書。

想想自己,現在我們有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還不用功去讀書是沒辦法解決困難的,我們以後到了社會是不會等着你的,只要你差一點兒都是不能工作的,因爲你的資格不夠,所以是不能工作的。只有我們上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遇到不懂的問題能馬上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困難,這樣你不斷的學習纔能有很大的進步。

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向高爾基這樣勤奮好學的精神,使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惜時間,從每一分每一秒做起。大家行動起來吧!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爲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8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儘管這理論有待實踐證明,正確與否暫且不管,不過大抵可以看出讀書的受重視程度,更有甚者,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提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讀書捧上了神壇,着實太過極端,並不可取。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交談。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實用主義似乎成了時代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崇電子書玄幻武俠小說的閱讀,將其視爲打發時光,消遣娛樂的工具,整日沉迷於虛擬世界,越陷越深,癡迷程度與囊螢夜讀,鑿壁偷光的古人不相上下。倘若閱讀前不好好審視一下書籍的質量,擺出一副拿手就讀的架勢的話,那麼就算“博覽羣書”,也無濟於事了。年輕人就應該多讀點經典,從名人大家獲得精神食糧,賞析作品的同時,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從古到今,縱覽一些名家鉅作,往往都被烙上了時代的印記,淋漓盡致地折射出人生的縮影。讀這類書籍,大都需要豐富的閱歷與文化底蘊,不可操之過急,囫圇吞棗,必定難以下嚥,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感悟也不盡相同。

從小到大,書籍陪伴我走過十幾個春夏秋冬,《安徒生童話》向我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啓示我持之以恆,堅韌不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引導我珍惜美好生活,積極樂觀。還有很多書名早已忘卻,但作用卻不可估量,他們是我的人生導師,精神支柱,力量源泉,指引着我奔向勝利的彼岸。

古之聖人孔夫子韋編三絕,其勤奮程度可見一斑,聖人尚且如此,平庸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發奮讀書呢?周恩來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是這份遠大的抱負與拼命讀書的堅持,成就了一代偉人的傳奇,而作爲未來的軍官的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不斷充實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效仿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提升自身素質,爲廣大人民羣衆謀福祉而努力讀書。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9

新教師成長的途徑有許多,可以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觀摩中學到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巧妙的教學環節的設計。還可以通過微格教學,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以及教學反思來促使教師的成長。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方法有許多,但必須通過轉化實踐,才能使這些理論和方法爲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爲自身擁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讀於永正老師的《重在“轉化”》中找到了答案。

於老師在和一位校長談話時,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學校的老師幾乎“輪訓”遍了,有些骨幹教師不止一次參加過“國培班”。但有些教師進步很大,效果顯著,有些老師去依舊故我,重複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這些問題。再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和其弟子交談的過程中,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轉化有兩種,一種是把理念轉化爲行爲,它需要創造,要付出相當的腦力、精力和體力;另一種是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只要願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對於第一種轉化,他提到了他讀葉聖陶先生關於“下水文”的論什麼,於是便運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在備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先寫一篇“下水文”,等待學生寫好了,師生共同分享文章,這種“師生同寫”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起到了爲人師表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師傅李賀老師,她才華橫溢,對教學很有自己的見解,其所寫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與學生在習作課上共同寫文章,我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高漲。雖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級,作文剛剛起步,我覺得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去嘗試,讓學生也能在我的帶動下愛上作文,體會到作文中的樂趣。

對於第二種方法,於老師強調教師在學習一節課一個理論或者一種方法時就是重在實踐,先模仿,再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觀察,調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沒有轉化的意識,新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接納。

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裏不能爲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爲好的箭。我們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盡其用,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領——轉化。要有轉化的意識,這樣教學就會有所收穫,要有轉化的實踐,這樣的教學才能如活泉一般,永遠充滿生機。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0

看完《父母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孩子的很多成長點滴不禁浮上心頭,結合自身,特將感悟總結如下:

一、與孩子成爲夥伴

在與孩子玩的方面,我家孩兒他爹還是值得我去學習的。父親好像更容易和兒子打成一片,能徹底放下身段和他一起瘋、一起跑、一起跳。雖然陪伴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但是能感覺到兒子非常快樂。與孩子交流,我們的行爲就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他。有些老人經常孩子放學回家就問,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啦?誰打你啦?手上的傷是怎麼弄得?硬生生的問孩子什麼也不說,怎麼問也問不出來。殊不知,與孩子溝通也需要有技巧。要選定一定的時間、場合、情境,在他完全放鬆的時候,他就會慢慢解開話匣子。我經常會在晚上和他說說枕邊話。或者出去玩兒的`時候,心情好的時候,選擇性的問一些簡單的。如果問今天吃的什麼他一定不會說話,盤問的語氣,很快就會結束這個對話。而換一種方式簡單一點今天在幼兒園吃的香蕉還是蘋果?他就會說蘋果,香蕉英語是什麼來?芭娜娜今天LZH去上學啦嗎?去啦,瑤瑤也去啦,睿睿也去啦小巖媽媽在不在?小巖媽媽走了。和老李買好吃的去了這樣慢慢地,他能和我走一路,說一路。

他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傾聽,而不是邊聽邊忙。如果是在做家務,或者是在廚房裏,只要他叫我,我一定會放下手頭的活,去認真聽他說。在生活中,碰到問題需要我們像朋友一樣耐心,一起商量,相互尊重。如果我們錯了,真誠的像對待朋友一樣,說聲對不起孩子錯了,像對待朋友一樣私下裏批評,在公共場合給孩子留面子,而不要急於維護自己的面子。相信孩子們在某些方面比我們懂。放下架子,與他做朋友,他才更樂意聽你講話,你所講的話,他纔不會左耳進、右耳出。所以與孩子成爲夥伴,不僅能融入他的世界,增長親子間的情感,而且能使孩子變得自信,更好地引導教育他們。

二、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身爲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因爲在孩子的生長環境中接觸最多、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尤其是我家兒子,最愛模仿爸爸,爸爸就是他的偶像。(不過女兒心中的爸爸,更是高大無比的。可見爸爸是有多重要!)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父母的形象。雖然我經常提醒自己給他做一個好的榜樣,但是也無意中傳遞給他很多負面的情緒。看,還總說讓孩子別滿地打滾,隨意哭鬧,要讓孩子控制情緒,別說孩子了,我們大人都做不到。我自己脾氣急,總是催他快點幹這、快點幹那。到他在等我出門的時候也學會了催我媽媽快點!呵呵。孩子的性格表現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難以管教等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們家長言傳身教影響的結果。而往往作爲家長,卻很難以去認識反思和改正自身的錯誤,只會一味責怪和要求孩子,讓孩子成爲了受大人錯誤引導的替罪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人生路上,寶貝兒,我願意與你一同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1

《哈姆雷特》這是莎士比亞的一部代表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故事。

哈姆雷特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遇見了父王的鬼魂,向他說了他叔叔是爲篡得皇位讓王后改嫁,所以把他害死。哈姆雷特知道了真相,開始了裝瘋復仇,一天,他叔叔國王克勞斯迪派王后勸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與母親發生爭執,誤殺了躲在幃幕後偷聽的首相。叔叔想借英國國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被姆雷特識破,中途返回,正好趕上了奧菲利婭的葬禮,叔叔挑起奧菲利婭哥哥和哈姆雷特的決鬥,準備了毒酒和毒劍哈姆雷特先獲勝,國王假意祝賀給哈姆雷特送毒酒,但他沒喝。後來哈姆雷特又贏了,王后把毒酒喝了。第三回合,哈姆雷特中了毒劍,又奪對手的劍刺了對手一劍。最後,王后毒死,奧菲利婭哥哥也揭露了叔叔的陰謀,哈姆雷特把叔叔刺死,自己也毒發身亡。哈姆雷特在我眼中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從一個善良的王子,久經磨難,一步步走向了勇敢成熟的戰士。他面對復仇,道德,與愛情種種不一樣的'態度,在復仇中表現的種種徘徊於後退,讓這個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非常真實。哈姆雷特在與叔叔慢慢鬥爭的同時,黑暗的社會不斷顯露出來,使他認爲世界的美好漸漸瓦解。黑暗的社會使他加快了復仇的腳步,我從影片中看出來它的裝瘋賣傻是進過深思熟慮的,他的報仇的意志在困難中越來越堅定,他告訴我們要勇敢去面對世界,絕境中鍛鍊自己,深思熟慮做好每一件事。哈姆雷特在墓地中通過掘墓人的話看透額生生死死:不管多麼富有或多麼貧窮的人,最後都是白骨一堆。這告訴了我們多思考,看透每一個小事。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讀了《漁童》這篇故事,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老漁翁,每天辛勤打魚,日子十分貧苦。在一年夏天,老漁翁從河裏打上了一個白玉魚盆,上面繪製着美麗的圖案,還有畫了個漁童!在拿回家之後,在晚上竟發生了奇特的事件:一個漁童釣了一隻小金魚,小金魚濺出的水變成了金豆豆!老漁翁用這些金豆豆修船,買漁網。有一次,老漁翁來街上買東西,一個洋毛子問他哪來的金豆豆,老漁翁一五一十的`說啦出來,洋毛子聽了,想把它據爲己有,他找到縣官幫忙,老漁翁不但不給,盛怒之下還將魚盆摔個粉碎,漁童便從盆中跳了出來,立刻變得又高又大,他懲罰了洋毛子和縣官之後,跳回了碎了的盆裏,盆子還原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討厭洋毛子和那兩個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不能說是自己的!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3

《邊城》雖然有着悲劇性的結局,可那結局未嘗不是悽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鄉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習俗是一種美,地理風貌是一種美,堅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癡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文章無處無美,處處皆美,這更是作者沈從文內心深處對美的寄託和追求,亦如陶潛所作《桃花源記》一般,作者將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純真、美好的歌頌均寄於此,只是比起《桃

花源記》,更平添了一份悲傷,一份希望無法實現最終湮滅的無奈傷感。追溯過往,追溯那個城外紛亂的年代,作者寫此文只是爲了平靜內心不安和混亂,喚起塵世的純真,喚起塵世對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時常不解,在其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如何讓心那般心如止水,這種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鏡的品性如何保持?況那番年代,寄亡國之恨於這般平靜的文字中,引人細細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靈?多麼高深的人生境界?多麼純淨的塵世淨土?

聯繫今日,無數人生活在慾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勢的牽制和誘惑,他們終日思量着如何穩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鬥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準。他們內心渾濁,全身充滿着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縱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前,恐怕只是依舊“羞見於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4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爲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爲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最後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最後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爲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資料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齊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此刻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