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1

10月24日,咸寧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文鋒一行到崇陽縣石城法庭和石城鎮西莊村,調研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和人民法庭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情況。

在石城鎮西莊村,李文鋒詳細聽取了鎮村負責同志關於共同締造活動開展情況的介紹。作爲全市共同締造工作試點村,該村堅持以改善羣衆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爲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爲路徑,發動黨員、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來到石城法庭,李文鋒實地察看了法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法庭、文化裝飾佈設、“五小工程”等,詳細瞭解法庭基礎建設、案件辦理、“庭室站點”運行以及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就推進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工作與石城鎮黨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負責同志和法庭幹警進行深入交流。

李文鋒指出,人民法庭作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中必須主動作爲,也應該大有可爲。

一是要深刻認識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在鄉村振興、綜合治理中所承擔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準確把握人民法庭“三個便於”的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的功能定位,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主動融入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職能,找準法庭工作切入點,積極用實際行動助力共同締造,讓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與當地黨委政府及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人民羣衆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切實做到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消減在訴前。要積極參與“無訟村居”創建,積極主動爲鄉鎮解紛力量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打造一支支“縱向到村、橫向到戶”、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

三是要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創新服務舉措,落實司法爲民,克服把法庭作爲單純辦案單位、單純就案辦案的狹隘觀念,變“坐堂問案”爲“上門送法”,靈活運用村灣夜話、“法治夜校”、上門走訪等形式,傾聽羣衆心聲,及時梳理羣衆反映的問題,提升人民羣衆“見法率”,把法律知識送到羣衆身邊耳邊,用法治理念滋潤羣衆心田。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2

密林深處的一個黃土包旁,一棟佔地200多平方米、4間2層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緊施工。8月1日,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閔洪豔告訴記者,這是投資120萬元建設的垃圾分類超市,預計8月底建成啓用。

“垃圾是放錯的資源,可回收還能再利用。”閔洪豔說,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樣展示在櫃檯上,讓遊客更直觀地感受垃圾分類的意義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更好解決羣衆現實問題,深入推進“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堰河村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讓千餘名村民從中受益。

綠色根植於心 務實重行拔頭籌

“別人不敢幹的我先幹,別人能幹的我搶先幹。”在堰河村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彰顯的是堰河人敢爲人先、與時俱進的理念。

上世紀90年代初,村裏窮得叮噹響,吃糧靠供應、用錢靠砍山、住房乾打壘,可謂“見山山禿頭、見路路斷頭、見水水斷流、見人人犯愁”。

1992年,29歲的閔洪豔成爲堰河村的“領頭雁”,當時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綠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護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諾。

“地當牀,天當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節,全村幹羣戰天鬥地,苦幹實幹,讓一片片荒山披上綠裝,先後發展茶園1200畝、經濟林4000多畝,不僅擺脫貧困,還實現了小康。

進入新時代,堰河人緊跟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理念,提出“走綠色路、吃生態飯、掙環境錢、發旅遊財”的強村富民思路,通過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實現“山水變風景、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特色產品變旅遊商品”的目標,讓村民都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現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資產和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億元大關,村民人均純收入超3.5萬元。昔日“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輛小轎車、一家有一個致富項目、人均存款達到10萬元”的夢想變成現實。

在全省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實現“四不五有”新目標:吃飯不出錢、就醫不出錢、讀書不出錢、養老不出錢,村裏有金融、家裏有資本、戶裏有研(究生)博(士)生、發展有產業、出行有房車。

“我們就是要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體系,讓鄉親們在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中得到更多實惠,幸福感更強。”閔洪豔說。

賦能山水資本 融合發展添動力

綠色是堰河最亮麗的底色,也是發展的主基調。

“堰河因茶而興,要做大做強茶產業,必須依靠科技賦能。”閔洪豔說,村裏跟省、市農科院合作搞產學研項目,1200畝茶園一半以上推行有機化生產,推行“從種植到茶杯全程淨化”消費模式,讓賣出的每一片茶葉都可追溯原產地信息,兩三年後所有茶園實現有機化生產,產值可突破4000萬元。

依託茶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從2005年第一家農家樂開張到如今120餘家遍地開花,遊客絡繹不絕,每年舉辦的年俗文化節更是成爲谷城鄉村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

2021年,堰河鄉村旅遊區成功獲評國家4A級景區,全年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000多萬元,點燃了全村幹羣衝刺國家5A級景區的熱情。

“一口鍋能抵一面坡,一張牀能抵十畝糧。”閔洪豔打趣地說,是鄉村旅遊讓村民的家當增值了。

目前,投資1億多元的民俗園三期項目進入招投標程序,新建容納500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展銷中心、文化娛樂場館、大戲樓、冷藏庫等,全面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投資160萬元在堰河水域興建2個魚鱗壩、1處親水平臺,增加遊樂設施;投資500萬元建設天藝茶莊廊橋、農旅茶文化觀光園等,實現採茶、炒茶、品茶、購茶自由;投資600萬元挖掘傳承紅色文化、民間文化,讓遊客不虛此行、身心怡然。

以黃土牆、花窗、古門、青磚灰瓦、小回廊爲特點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園、小菜園、小竹園、小花園爲特色的庭院,處處皆景;以勤儉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爲內容的文明禮儀,人人皆知……

“這些都是村裏統一規劃設計和整修的,我們家房前屋後煥然一新。”一組村民艾元平說,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經通到每一戶門口。

在堰河,農民成了網民,農田成了電商賣場,手機成了農具,直播成了農活,新發展業態迸發出新活力。

村戶人一體化 同心共享福無邊

爲充分體現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堰河村通過創新共管、共評機制,最終實現一切成果共享目標。村裏成立堰河生態旅遊經濟合作社,把每家每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所有菜品、旅遊商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品牌,做到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爲遊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贏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爲靈秀湖北特色旅遊商品品牌。

組建生態保護夜巡志願服務隊,不光黨員幹部帶頭參與,村民自發加入,人數由最初的6人擴充到現在的100餘人。他們不僅巡山保水,規勸制止不文明行爲,而且擔負着村裏的治安巡邏任務。“夜裏聽到狗子狂叫,都會有人起牀,跑出來看一看,這已經成爲村民的行動自覺。”堰河村幹部任雪平說。

村無閒戶、戶無閒人、人無閒事。全村人都以股東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組織,即便沒有收入來源的困難人羣,村裏也無償配股,讓所有人年年有分紅。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決了貧富不均問題。

二組村民馮畢建曾在十堰一帶挑貨賣,養家餬口。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共同發展的氛圍很濃,決定紮下根創事業。

如今,他經營的有商店、農家樂、民宿,還有一個凍庫,年收入幾百萬元。“沒有村集體幫助就沒有今天的我。”馮畢建感激地說,村戶人一體化發展模式讓人人嚐到“有福大家享”的甜頭。

通組到戶柏油路無縫對接、看病不出村無縫對接、家門口就業無縫對接……

“只要羣衆有需求,村裏都會責無旁貸去滿足。”閔洪豔說,所有黨員幹部包括合作社員工“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要求”,村民一個電話,就上門服務。

在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堰河干羣同心同德,鉚足勁幹,“1+7”大堰河旅遊發展格局已然形成,輻射帶動五山“茶旅小鎮”不斷向前發展。

爲解決堰河沿線近2萬人用水難題,村裏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新建一座水庫,8月份施工單位進場,“共同締造”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強。

今年,落戶五山鎮、投資近5億元的全省美麗鄉村示範片建設加速推進,落戶南河流域、投資1億多元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啓動建設。

“像堰河這樣生態好、產業強、日子富的村莊還有很多,比如石花鎮涼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鎮花園村、官坊村,還有城關鎮老君山村等,都在結合各自優勢和特點,發力前行。”谷城縣委書記黃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只要農村善於做好“共同締造”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願景。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3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在新時代條件下,向着更高奮鬥目標的新追求,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的重要載體,我省廣泛開展此項活動,體現了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過程中,更加註重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這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嚮往,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之策,更是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創新之舉。

極目新聞記者在湖北荊州走訪瞭解到,一些地方將“共同締造”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廣泛發動人民羣衆,探索出一些新業態、新發展方式和新治理模式。其中較爲典型的就是江陵縣正在全縣如火如荼開展的“共享農莊”建設。

所謂“共享農莊”,就是主打“政府主導、集體組織、羣衆參與”的組合拳,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盤活閒散的資產資源、人力和資金,充分調動羣衆參與的積極性,讓想創業的人有機會、想幹事的人有平臺,切實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

具體來說,就是由鄉鎮和“村兩委”將各村閒置的場地進行改造,建成基於共享模式運行的農莊,村民自主產權的閒置場地也可進行折資入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將“共享農莊”打造成集鄉村旅遊、餐飲、服務、休閒等於一體的綜合體,其業務是廣泛承接農家樂業務、鄉村紅白喜事,以及提供鄉村旅遊人羣的配套餐飲和休閒服務等。

江陵縣資市鎮古榆樹共享農莊一景同時,“共享農莊”的管理人員、勞務人員,以及餐飲服務中的菜餚燒製、原材料供應等全部由村民共同承擔,每家每戶出人、出資源,進行共同參與和管理,也可引進市場主體進行管理。最關鍵的是,所取得的收益由村民共同分享,年底還有股金分紅,讓參與者有獲得感。而整個“共享農莊”的建設本身就讓鄉村環境進行了提檔升級,惠及的還是人民羣衆。

從目前的探索看,江陵縣多個鄉鎮的探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極目新聞記者在江陵縣資市鎮的'一家共享農莊採訪時,有村民欣喜地說:“農莊業務太忙了,大夥兒現在都忙不過來,擰成一股繩幹事業,還有收益和分紅。”

從羣衆對極目新聞記者的表述中,不難看出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得不說,“共享農莊”模式的探索是真正將“共同締造”理念的核心吃透。共同締造,最終要實現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享農莊”不就是在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發動羣衆共同參與的生動實踐嗎?

江陵縣秦市鄉淘龜樂園共享農莊景緻江陵縣“共享農莊”的探索,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它不僅針對性地解決了鄉村集體經濟不強、鄉村發展要素不充分、鄉村就地創業平臺不多的三個困擾。這是在深層次圍繞發展所需、基層所困、羣衆所盼,解決問題根源的實踐。

“共享農莊”的實踐探索還極大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活力。江陵縣按照以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爲主導,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小鎮”建設,打造“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味道”的“共享農莊”,深刻體現了“共同”這個核心,“締造”這個關鍵,讓最廣泛的人民羣衆變成“我們”——共同創造、締造幸福生活。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4

5月29日,市委書記汪國兵到閻家河鎮古城村調研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並召開座談會聽取閻家河鎮、住建部駐村工作隊、古城村和石橋垸村村書記及黨員羣衆代表對於人居環境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意見。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馮向,市領導周斐、洪爲民參加活動。

汪國兵強調,要把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實踐活動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相結合,着力在基層第一線發現問題,在基層第一線傾聽羣衆的願望和呼聲,在基層第一線汲取羣衆智慧,在基層第一線解決問題。要把羣衆的所思、所盼、所愁、所願,通過調查研究、召開座談會、灣組會、進村入戶等方式瞭解清楚,要腳沾泥土,帶着問題解民憂。要落實“五共”解民憂,按照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先進理念,發揮政府主導,羣衆主體作用,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要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有爭先意識,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有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以百強標準,按照 “黃岡爭排頭、全省爭一流”的目標定位,對照“走在前列、當好先鋒”公開承諾目標,實實在在解決羣衆的難點痛點問題。

汪國兵要求,要高標準打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做到規劃再提升,按照一村一特色,提升品位,不斷增強人居環境治理力度,讓羣衆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要把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和鄉村振興謀篇佈局相結合,把示範點做亮的基礎上,串點成線,做好沿線環境打造。要認真總結好麻城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經驗模式,統籌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要強組織,高標準嚴要求,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出臺相應方案,進一步健全機制,把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和鄉村振興相結合,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5

“停車場選址不能離學校太遠,近些接送孩子方便。”“建停車場,把文昌街的車清開,確實可以緩解小學門口的出行壓力,這是好事。”“路暢通了,出行方便,看着也舒心,我支持,我贊成。”8月9日下午,宣化店鎮棗林村的會議室,10餘名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語,踊躍對棗林村文昌街停車場、口袋公園怎麼去建,要達成什麼效果發表意見和看法,真正實現羣衆的.事情羣衆自己來商量,變“要我建”爲“我要建”,改“幹部幹,羣衆看”成“我參與,一起幹”。

今年以來,棗林村通過廣泛發動羣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取得顯著效果。棗林村民政街年久失修,道路坑窪難行,不少地方甚至荒草雜生。村兩委幹部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經過合計,棗林村黨支部書記陳金梅說:“這件事既然是大家的事,應該把大家組織起來一起來商量。”於是通過多次召開“羣衆代表會”“屋場院子會”,充分聽取羣衆意見,鼓勵一部分人先行動起來,主動清理門前屋後的雜草、廁所、牛欄,先清理的農戶獲得門前場地鋪設地板磚的“優先權”,由此帶動其他觀望的村民加入進來,一齊上陣進行環境衛生整治。現今,村民的家門口鋪上乾淨整潔的石板磚,民政街變成寬敞通暢的民心大道。

夜幕降臨,宣化店鎮河西村3組組長楊明學家門口路燈亮了起來。村民們拿着小板凳,搖着蒲扇,陸續聚攏來,開展“河西村院子夜話”。

河西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成意開門見山:“今天召開羣衆大會,主要是秉承“共同締造”理念,大家的事情大家議,聽取大家對二磚廠停產後善後事宜及楊灣建設、商貿大橋連接線建設的意見,請大家暢所欲言。”

“建議二磚廠停產後土地流轉按照原標準進行”“我支持完善楊灣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解決機耕路問題有利於生產發展”“商貿大橋在原二磚廠西山坡起土,必須完成土地平整、恢復抽水線路、解決安全生產隱患”……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建言獻策,村幹部一一記錄並表示會重視大家建議,儘快將建設想法落到實處,和村民們共同維護美好環境、創造幸福生活。

過去,村裏要做什麼都是村“兩委”商量說了算,現在大到村裏的發展規劃,小到一個垃圾桶擺放的位置,都讓羣衆先議一議,一些村民從“唱反調”到出“金點子”,“共同締造”活動理念深入人心。

宣化店鎮將認真秉持貫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這個創新工作理念,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力量,團結羣衆、發動羣衆、組織羣衆,解決好羣衆的急難愁盼,把好事、實事送到羣衆的家門口,變“羣衆一旁看”爲“羣衆主動幹”,在參與村級事務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羣衆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6

“雖然巷道沒有擴建,但是明顯覺得巷子變寬了,以前騎車一個不注意就騎到別人家的菜地裏,現在每條路又整潔又平坦,我們大車小車都能暢通無阻了。”10月24日,雲夢縣辛李灣李大姐激動地說。這是雲夢縣經濟開發區辛李社區開展“清巷行動”後,居民們的真實感受。

以前辛李社區的巷道被菜地、雜物侵佔,會車難,經常堵車。開展“清巷行動”後,巷子裏的佔道情況都被清退,還原出本來面貌,人們的出行終於方便了起來。

在活動開展初期,不少居民反對遷走菜地,“這是我自家門口,我想幹嘛就幹嘛。”

社區工作人員工作頻頻受阻,一度開展不下去。這時,聽到消息的鄉賢能人們主動聯繫社區,自發組成清理隊,不僅帶頭清理自家雜物,還入戶去給有牴觸心理的居民做工作、講道理。在鄉賢能人的推動下,僵持不下的'局面得以打破,大家都積極地參與到清理街道的活動當中。要發動羣衆參與共同締造光靠社區不行,還要會下“催化劑”,鄉賢能人來自百姓,在羣衆中有威望、有號召力,鄉賢能人動起來,羣衆也會動起來。

自8月14日活動開展以來,辛李社區居民參與清除房前屋後巷道亂圍菜地65處,幫助社區共同清理亂堆亂放62處。社區吸取此次活動的經驗,在開展羣衆大會、屋場院子會時,常常邀請鄉賢人士參與,針對各項問題發表看法及處理建議,積極引導鄉賢能人爲家園建設進言獻策,充當“參謀”。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7

20xx年10月11日,湖北省法院召開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座談會,中基層法院、人民法庭代表參加會議並作了交流發言。10月25日,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印發,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江夏區法院烏龍泉法庭庭長 石英:

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出臺的非常及時,爲我們人民法庭緊扣“三個便於”“三個服務”“三個優化”工作原則,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下一步,我們烏龍泉法庭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繼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堅持依靠黨委領導,高位推動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

創新打造一庭一品,優化法庭佈局。緊貼實際、因地制宜,找準司法服務“五個江夏”建設、“五穀”共建發展戰略的切入點、着力點,努力開拓“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的生動局面。充分發揮五個法庭“緊鄰長江+環繞樑子湖”的地理優勢,優化“五星環湖”佈局,加強環境資源審判,擦亮五里界人民法庭環境資源審判品牌。把握金口通用汽車城建設機遇,推動金口人民法庭打造汽車行業特色法庭,在通用產業園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爲汽車產業鏈企業當好司法“店小二”。利用靈山礦苑文旅區、茗泉谷農業園等發展利好,推動烏龍泉人民法庭打造現代農業服務法庭。結合山坡光明茶、法泗大米等農特產品優勢,推動山坡人民法庭打造特色農業服務法庭,在光明茶廠設立茶園法庭,助力茶業健康經營發展。依託湖泗人民法庭打造農旅融合服務法庭。

強化基層設施建設,夯實基層基礎。貫徹落實《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準》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設管理技術標準》,以“開庭辦案科技化、訴訟服務便民化、文化建設特色化、駐庭生活庭院化”爲目標,在省、市兩級法院的指導下,爭取區人大、區委的支持,把“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作爲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實。

二是堅持集聚解紛合力,耐心推動基層矛盾實質性化解。

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地方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建立健全與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調解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的協作機制,更好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之前,烏龍泉法庭聯合烏龍泉司法所建立破解烏龍泉礦老人去世後家人面臨賬戶“取錢難”與房產“過戶難”問題的協作機制,打通“兩難”案件的“一日結”的快速直達通道,爲人民羣衆妥善辦理9起“兩難”案件。金口人民法庭邀請轄區街道、村委會參與調解,促成16個農戶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妥善化解並當場履行完畢。五里界人民法庭在社區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依託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僅用4天成功在社區就地化解一批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爲20名物業服務人員討回了工資。這些案件處理方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依託“兩個一站式”建設,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努力將更多糾紛化解在訴前、化解在基層。1-8月,訴前調解糾紛1453件,調解成功率31.20%,平均調解時長16天。山坡人民法庭推進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工作,特邀6個基層治理單位和6名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委派調解成功139件,其中申請司法確認92件、出具調解書30件,撤訴17件。烏龍泉法庭在訴前主動協助司法所、派出所在事故現場成功調解了3起意外死亡事件,助力轄區街道高效處理1起因土地權屬矛盾引起的打架索賠事件,破解當事人到區委上訪、鬧訪難題。

三是堅持宣傳輿論引領,傾情推動良好法治文明建設。

建基地樹站牌提升“見法率”。法庭分別掛牌成立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宣傳、平安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增設巡迴審判點,在重點項目、社區建立法官工作室,在重點產業園區設立法官聯絡站,在學校掛牌成立“護航青春”家庭教育指導站。選取贍養糾紛、鄰里糾紛、土地流轉糾紛、物業糾紛等具有教育示範效應的案件在巡迴審判點、法官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導站開展巡迴審判,增進村民對法律的敬畏,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移動微法院爲載體,開展訴訟事務一網通辦,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推進網上立案、跨域立案、視頻調解、雲上法庭、在線繳退費等便民舉措,解決人民羣衆高品質司法需求,提升人民羣衆“見法率”,讓人民羣衆在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有“法”的`存在,提升人民羣衆對司法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編髮《家事夏語》內刊,發揮“政法先鋒進村灣”“送法六進”、法制副校長等平臺及本地電視、媒體、網絡及微信平臺作用,通過以案說法、發放法治宣傳讀本等形式,宣傳“小案件、大道理”,努力提升人民羣衆知法度。貫徹落實省高院《關於依託人民法庭開展法治講堂活動的通知》的精神,策劃“夏法夜話”法治夜校集中開講,通過法治故事會、釋法答疑座談會、普法歌曲及短劇等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羣衆身邊。與村幹部、人大代表共謀辦理信訪事項的良方,與調解組織、調解員共建多元解紛陣地,與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共管企業勞動糾紛案件訴前調解全流程,與村幹部、村民代表共評司法服務成效,提高村幹部和人民羣衆的法治意識,營造學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法治環境,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現代化水平。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8

伴隨着“五共”模式的深入開展,雷家壋社區深刻領悟共同締造理念,強化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羣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紮實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形成“支部引領、黨員牽頭、羣衆參與”的.良好氛圍。

社區“兩委”通過搭建羣衆議事平臺,將居民關心的“小區發展規劃”“民生設施建設”“老舊問題”等事項列入其中,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通過建立微信羣、入戶走訪、羣衆代表會議等方式,廣泛徵求大家意見建議。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意見78條,已協商解決問題11個。

環境改造完成後,如何維護管理是關鍵。社區改革創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行“代表羣衆選、項目代表定、建設羣衆幫、建後大家管”工作法,制訂“門前三包”“環境共掃”等制度;鼓勵居民針對社區環境衛生、公共空間管理、生活垃圾分類、住房安全隱患等內容,共同商議擬訂《居民公約》並監督執行;定期開展“菸頭換雞蛋”、環境衛生評比等活動,評比結果在全社區公示,讓居民成爲管理維護的主體,逐步改善人們生活習慣,把環境持續扮靚。

通過開展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改善羣衆生活環境,歷時5個月時間,轄區改造的二輕宿舍、教工宿舍、102號宿舍、104號宿舍、民政宿舍、運政宿舍、路燈宿舍、香料廠宿舍、康復醫院宿舍、福利院宿舍、精醫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全部完成雨污分流、下水管網疏挖、道路硬化、外牆粉刷、樓道窗戶更換、“飛線”整治,新增晾衣杆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後期,社區還將持續推進非機動車停車棚修建、引進“簡易物業”管理等工作,並建立長效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9

近年來,新溝鎮向陽社區踐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動廣大羣衆大力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積極構建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進社區經濟更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決策共謀,爲鄉村振興領航。

積極構建“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農戶(居民戶)”四級模式,把羣衆組織起來,引導羣衆共同協商事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爲依託,通過建立微信羣、入戶走訪、羣衆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徵求羣衆意見建議,把“百姓想要的”和“社區想做的”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民事民議,決策共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凡是社區重大事務和與羣衆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由羣衆商議,由羣衆決策,用羣衆智慧謀大事定大事。近年來,社區將道路、培訓中心大樓、生態園林建設及老年人生活補貼等20多項議題,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說了算”,社區兩委當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條村級水泥路,由於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加之路面太窄,嚴重影響了三個居民小組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在向陽社區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這條建議,在場的村民代表紛紛響應。隨即,羣衆出點子,社區“兩委”班子跑現場、請專家、定方案,多次召開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商議表決。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條寬敞的新剅路呈現眼前,舊貌換新貌,村民喜笑顏開。

發展共建,爲鄉村振興立基。

按照黨支部發動、黨員幹部帶頭、羣衆參與、理事會協助的思路,發動羣衆共建美好家園。該社區推行“門前三包”整治人居環境,號召居民民主動清掃、主動拆偏房、主動植樹造林。發動羣衆籌工籌勞參與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鄉賢理事會,發揮鄉賢優勢,引導羣衆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服務公益性事業。發動鄉賢積極參與招商引資、捐資助學,介紹務工,凝聚鄉賢智慧,激活鄉賢資源,帶動羣衆增收。社區部分農戶庭院雜草叢生、環境零亂,今年7月,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推行黨員包戶制度,5名黨員帶頭拆除自家危舊空房,在他們的帶領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進展順利。羣衆主動拆除偏房18間,清理雜物10處,整理形成了一條沿院小道。

建設共管,爲鄉村振興聚力。

充分發揮羣衆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激發羣衆參與的內生動力。一是發動村民廣泛參與到村規民約的.制定和落實中來,通過定規矩、立良俗、破陋習、扶正氣,激發羣衆主體意識,推動了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的形成。二是實施“三務”公示公開。通過設置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每季度進行一次更新,將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羣衆公開,請羣衆監督。同時,成立財務監督小組,管理和監督村內公共資金使用、資金撥付、資金估算和資金結算;組建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小組,履行施工技術員和工程監理的雙重責任,負責技術評估和工程驗收。三是是構建“十戶聯防、鄰里守望”網絡,責任到組、聯繫到戶,包乾到人,形成全覆蓋、大聯動的強大氣場。四是成立民生代辦、生活保障、法律諮詢等志願服務組織,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廣泛開展便民服務,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米"。

效果共評,爲鄉村振興賦能。

一是強化組織評價。社區黨支部將支委成員包保工作納入支委年度工作績效考評,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覈,對黨員、居民代表包戶工作優秀的進行表揚宣傳,評選爲優秀黨員和文明戶,由議事會、新鄉賢代表對工作進行點評打分,並對點評情況進行公示公開,充分發揮幹部羣衆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工作熱情,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二是優化黨員互評。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結合平時的工作表現和成效,黨員之間互相評議、羣衆代表評議黨員,評優罰劣、鞭策後進,確保民主評議結果公開公平公正。三是細化羣衆評價。定期評選好媳婦、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黨支部組織村幹部代表、新鄉賢代表、理事會成員等積極介入婚喪嫁娶等活動,制止不良風氣,弘揚時代新風。

成果共享,爲鄉村振興提質。

爲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陽社區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了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1萬平米文化廣場,投資680萬元新建了黨員羣衆服務中心,投資800多萬元用於道路、水利、通訊、醫療、環衛等民生建設。此外,還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老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社區培訓中心,爲黨員羣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農民辦事不出社區。社區所有的農民種地實行以工養農,併爲居民全部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社區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每月還可領到由社區集體發放的老年人生活補貼,社區居民小孩考上大學有獎勵,社區羣衆過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10

日前,記者在通城縣北港鎮採訪時瞭解到,橫衝村黨支部錨定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目標,把全村的土地流轉起來,把全體村民組織起來,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是同富同治同享的橫衝路徑,是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的北港探索,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通城創新。

橫衝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主要原因何在?

首先,有一根頂樑柱。

這根頂樑柱就是村黨支部。一個黨支部,一座戰鬥堡壘。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的是黨支部。橫衝村由4名“迴歸”的.打工精英組成的戰鬥堡壘,敢想敢幹,打出“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組合拳,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鄉親們看到了盼頭。

其次,有一隻領頭雁

這個領頭雁就是村黨支部書記。橫衝村黨支部書記就是一隻有思想的領頭雁:設置環境衛生管理組、鄰里守望組、矛盾糾紛調解組、政策法律宣傳組、志願活動組等自治組織,推進村民主自治。鄉親們希望——對這樣的黨支部書記,有關部門既要熱情愛護,多鼓勵多激勵;也要繼續嚴格要求,多指導多規範。

其三,有一批合作社。

該村精準引進一批有品行、有能力、有資金、有條件的投資人,領銜興辦特色種養業。在村裏,“同富”的招牌在每個山旮旯豎起,同富油茶合作社、同富小龍蝦養殖合作社等“同富”字樣的合作社,讓鄉親們得租金得分紅得實惠。

其四,有一個屋場會。

每個屋場每個月開3場以上的屋場會,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今後的發展,選舉理事會成員。橫衝村組建村灣理事會、文明理事會、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五會同治”。

其五,有一處打卡地。

該村以“回味鄉愁·醉美橫衝”爲主題,改造民居立面90餘戶,刷黑道路2.8公里,建成橫衝大屋、許畈等2個屋場以及同富廣場、南港銀溪等景點。橫衝村美麗鄉村開園以來,吸引遊客數萬人,成爲湘鄂毗鄰地區鄉村遊打卡地。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旨在提升鄉村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橫衝路徑只是通城基層治理現代化創新的模式之一,隨着內衝村藥姑山、左港村善源谷、冷塅村月季莊園等美麗鄉村之花的盛開,通城鄉親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會越來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