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雙減政策學習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1

伴隨國家“雙減”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全國上下將進入新一輪課程改革。“雙減”工作的主旨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原孩子們童年最本真的模樣。“雙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本着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轉變作業設計理念,在關注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指向關注高階思維的深度學習,設計走向學科文化浸潤的作業設計新範式,將知識技能鞏固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情景,開發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的小學生數學實踐作業,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的形式,追求多感官、多角度的手段,讓學生動起來,使作業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

一、數學實踐作業的形式

數學實踐作業設計應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所見所聞、情感體驗等方式,讓學生以更主動的姿態投入到實踐作業中。數學實踐性作業的形式可以有:

1、遊戲類作業:遊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將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與技能的提升訓練隱藏於學生喜歡的遊戲規則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感悟知識,這類作業主要適用於低年級學生。

2、創作類作業:數學創作可以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增強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可以是數學小論文、數學故事等不同的文學形式。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身邊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發現的數學規律、解題中的新方法、某些運算法則、公式的新的推導方法、對某個知識點產生的疑問等及時記錄分析創編以數學爲主題的文學作品,定期互相交流,從而養成善於觀察、思考、總結的好習慣。

3、設計類作業:數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整體素質,培養綜合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提供一定的資料,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設計作業。然後,讓學生交流。讓學生學會在衆多的條件、信息中選出需要來解決的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探究類作業:可以培養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系列學習內容後,圍繞學習中心,從內容、認知、技能、數學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整理“探究課題”。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採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二、數學實踐作業的設計策略

1、有效性:在設計數學實踐作業時,應選擇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讓學生真正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感受,領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指導我們的生活。

2、針對性:數學實踐作業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徵,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比如:遊戲類、製作類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調查類、設計類、創作類比較適合中高年級的學生。

3、全面性:同樣的作業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等因素分層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例行選擇,讓不同的人因不同的作業而得到不同的提升。

4、融合性:在設計數學實踐作業的過程中應關注學科的融合、文化的融合。讓作業在突出理性思維的主旨上打通學科壁壘,看到語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元素、人文特色。同一類數學實踐作業,也因學生的年齡不同,而設計的側重點也應適度調整。比如同樣是設計類的數學實踐作業,低年級學生,我們關注的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悟,而高年級,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方案。

5、合作性:在設計數學實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多關注合作探究。也就是我們的實踐作業設計要創造更多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等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

有人說教育行爲是精神形態的創造性勞動,具有無限的多樣性。確實,數學實踐作業設計就是一項需要教師的創造意識、開發精神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育行爲。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實踐作業素材蘊含於學生的生活中,蘊含於課本中,蘊含於靈動的社會生活中,教師要用敏銳的觸角來開發、挖掘、重組、設計……將作業設計在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結合點上,將作業設計在學生興趣與思維的興奮區內,讓實踐作業拓寬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潛能。只有教師成爲一名主動的數學實踐作業設計的開發者,把學生帶入豐富多樣的世界中去,數學實踐活動纔會有不竭的源泉。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2

爲推進學校課程改革,深化落實中央“雙減”政策精神,加強教學管理,我進行了“雙減”政策的學習。下面,我淺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雙減”是指: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具體指:加強“五項管理”(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並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雙減”政策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這一規定直接體現了“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工作的'指向之一。目前許多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既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又佔用了學生正常的休息、鍛鍊和休閒的時間。因此,我們要佈置分層次、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真正減輕學生負擔。

二、緩解家長育娃的焦慮之心家長羣體“望子成龍”的焦慮心態促使學生們苦學不止。總會有家長們採取“非正規行動”給孩子們施加學習壓力。“一對一”家教所衍生的壓力以及所花費的成本。因此,實施“雙減”政策,家長應當是主要教育對象。一方面,通過全面取締不正規的不合理的校外輔導手段;另一方面,還需要着力淨化網絡空間與社交環境,消除網上惡意渲染焦慮的負面言論。通過營造公開、公平、相對輕鬆的家庭教育環境,從整體上緩解家長羣體的焦慮。還是要依託“家校共育模式”,拓展家校溝通渠道,讓家長能參與學校教育,讓校方能幫助家長釋壓,避免盲目尋求課外輔導幫助。

雙減政策學習心得3

“雙減”政策出臺,讓教育重回校園。校外學科培訓機構降溫,校內中小學增加課後託管班,雙管齊下,讓家長不再爲下班和放學時間差苦惱,不再爲買不起學區房焦慮,也減輕了孩子繁重的作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同樣,也給老師更多的空間,走入孩子的世界,讓他們更瞭解自己的學生,以便能展開更貼合個人,更全方位的教學。這一切,都離不開無數老師的默默奉獻,而這一切,也都是老師用更長的工作時間,更嚴謹的工作態度換來的。那麼,“雙減”政策的到來,到底是給老師開拓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還是爲老師戴上了枷鎖?下面,我淺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雙減”政策給老師更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