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通用11篇)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徵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通用11篇)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1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爲“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爲“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爲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爲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會給後人造成不良影響。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的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則,做出表率。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對社會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云;父母亦師;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爲。

第三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風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與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爲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

家風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但願我們大家都來提高自己,不僅是學識,尤其是修養。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2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開展了一次有關“家風、家訓”的連續採訪活動,我想,假如有人採訪我“你的家風、家訓是什麼?”我會用兩個字來回答——“孝”、“善”。

兒時的記憶中,爺爺每次來我家,母親都會拿出她藏的好東西做給爺爺吃,再燙上一壺“老白乾”,小炕桌旁邊只能有爺爺和父親盤腿對飲,等這爺倆下桌,母親再領我們上桌,有時,我們在鍋臺邊上隨便吃點剩飯菜,就去上學了。

左鄰右舍如果有什麼大事小情要幫忙,母親二話不說,撂下家裏的活就去人家幫忙,有一位已經出五服的遠房親戚,因爲女主人手有殘疾,不能做針線活,母親把她家一年四季的針線活全部包攬下來、拆洗被褥、縫縫補補等等。小時候,我不理解母親爲什麼家裏有好吃的不給我們孩子吃,總是留着給爺爺或者客人來吃,自己家有一大堆幹不完的家務活,已經累得夠嗆,還要去管別人家的閒事,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幹,母親半夜裏手麻的無法入睡,一個勁兒的搓手。後來才明白,這些其實就是父母無言、無字的“孝”“善”,他們在用實際行動規定出的家風家訓。

如今,姊妹們也都是爲人父母之人,不僅秉承父母的家風家訓,就連我們的下一代也延續了“孝”與“善”。尤其是我的小外甥,更是一個孝子。

前階段,妹妹身體不適去檢查,心臟出了點問題,當即住院,她年僅12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接到媽媽從醫院打來的電話,就在家裏找出拖鞋、換洗的內衣以及毛巾、牙具等洗漱用品,他不知道媽媽平時用的是哪一種護膚品,就把所有的都裝在大包裏送到病房。第二天,他爸爸給媽媽燒好了飯菜,小外甥主動提出,讓爸爸在家歇歇,他自己去送飯,於是,他帶上月票,拎着飯菜,乘39路公交,再轉乘B2到天寧寺站點下車,又步行一段路,纔到中醫院。當他滿頭大汗、踉踉蹌蹌的將裝着有飯有湯、有葷有素的一大包東西放在牀頭櫃上時,病房裏的病友都震驚了!我連連誇獎小外甥“真能幹,了不起”時心裏又有些不忍,甚至有些埋怨妹夫,怎麼可以讓小孩子一個人拿這麼重的東西,走這麼遠的路來送飯呢。

身爲教師的妹妹,深知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教,更要抓綜合素質的提高,平時,她經常抽空帶上兒子買些補品去探望照顧婆婆,她對婆婆的孝,兒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並在效仿。兩年前,小外甥就能踩着板凳,自己煮“康師傅”,現在已經能燒番茄炒雞蛋、煮粥、蛋炒飯等簡單的飯菜了。有一個週末,小外甥早晨早早起牀,自己弄些早飯吃完,就悄悄地到歐尚超市,夾在老爺爺、老奶奶的隊伍中,排隊買打折的雞蛋去了。

家有這樣一片孝心的小兒郎,妹妹是幸福的。而這幸福正是源於家風家訓!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3

老伴已六十開外了,每天還起早帶晚辛辛苦苦打零工。看到她的人都責怪我“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如果當時把老婆轉正,現在退休了,每個月幾千塊錢工資,多幸福啊。

這話還得從1977年說起。

那時,我當學校校長,我愛人在學校代課,當時有最後一批代課教師轉爲民辦教師的機會,讓不讓愛人轉呢?我的思想鬥爭很激烈,連續幾天夜裏睡不好覺,眼前浮現出父親的身影。父親對我們弟兄4人管教很嚴,經常教育我們要“堂堂正正做人”。他不但這麼說,自己也這樣做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家裏再沒有吃的,他從來不會到生產隊倉庫多拿一顆糧食。家裏8口人住4間茅屋,緊靠自家西邊的自留地,被村組安排給別人家做宅基地,我們弟兄4人死活不同意。村組徵求父親意見時,他毅然決然服從村組決定,沒有把這片空地留給陸續快要成家的4個兒子建房。記得二弟因爲沒有工作,快30歲了都討不到老婆,父親明知只要找一個熟人就可以安排一份工作,他就是不幹……這一件件、一幕幕在我腦海浮現,我決定向父親學習,“堂堂正正做人”,把轉爲民辦教師的份額讓給了其他代課教師。我當時問愛人,將來恨不恨我,愛人反問我,誰叫我做周家媳婦的呢?周家的家風就是這樣!

是的,優良的家風代代傳。我女兒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學任英語教師。前年暑假有近半個月的時間,班上6名學生天天到家裏來補課,女兒還忙着端茶倒水,發放飲料。我心裏總不是滋味,認爲女兒怎麼這麼渾啊,現在教育局明令禁止有償家教,她怎麼能這樣搞呢?女兒看出了我的心思,驕傲地說,這6位學生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下學期讀初三了,我利用暑假替他們補課,一分錢不收,就連送來的東西我都一一退回去了。我這不是跟您學的嘛,要“堂堂正正做人”。一番話,說得我心花怒放:女兒真的逐漸成熟了,能“堂堂正正做人”啦!我很欣慰。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們家兄弟姐妹4個,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條件好了,仍一直傳承着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七十年代初,家裏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的工資收入,爲了讓我們兄弟姐妹4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當時我們穿的衣服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大穿完了給老二,老二穿完了給老三,衣服打着補丁,但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有時還能穿上新衣服,內面的衣服,母親憑自己手藝裁剪;外面穿的衣服,就請裁縫師傅到家來做。我現在對裁縫師傅還有印象,他是上海人,也是單位的職工,文質彬彬的,有着裁縫好手藝,趕到休息的日子,在家裏忙活一天,量身、裁剪、縫紉、熨燙,一件嶄新的衣服就做成了。當時生活比較拮据,爲了感謝師傅的辛勤勞動,母親把家裏省吃儉用的雞蛋拿了出來,款待師傅。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感慨萬千,母親爲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勞。

那時候,家裏比較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在母親的倡導下,我們也開始幫家裏做一些事。

那時不像現在,燃氣通到家裏,又幹淨又方便,升爐做飯是每一個家庭每天必備的事。我們家有兩個爐竈,一個是燒柴的,一個是燒煤的。我們住的附近,就是農民的村莊,有很多樹,放學的時候,我們順便去村莊撿一些樹枝,打成捆,帶回家裏儲存,作爲燃料。記得燒柴的竈主要用來蒸饅頭、貼餅的,都是用傳統的發麪方法制作的,是又軟又好吃。那個時候,我們很少在外面買現成的面製品,節省了很多開支。煤必須要到煤場去購買,但我們也是想辦法節省支出。我們一般不買成型的煤,價格高,我們買散煤,回家後自己做煤球;我們家附近有單位的公用澡堂,有兩臺小鍋爐,當時鍋爐的燃燒技術還不是很好,燃燒後的爐渣裏含有大量未燃燼的焦炭,渣場就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常常是帶去的籃子裝得滿滿的,又可以解決一週的燒煤問題。

小時候放暑假的時候,我們是很忙的,除了要完成暑假作業外,我們還要做一些補貼家裏的事情。那時候不像現在擔心禽流感,城鎮是允許養雞、鴨的,我們家裏也養了一些,這樣家裏的雞蛋、鴨蛋就不需要再買了,逢年過節還有肉吃,可以解解饞。我們的任務就是給雞、鴨準備一些食物。清晨我們帶着做好的工具去河裏撈浮萍,河裏的浮萍很多,很快就可以裝滿籃子。晚上在路燈下,我們又忙開了。那時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炎熱的,由於家裏沒有空調,大人孩子在離路燈不遠的地方乘涼聊天,看着滿天的繁星。路燈下吸引了很多的蟲子,有一種蟲子我們那裏稱之謂螻螻狗的,又大又肥,是雞、鴨的好飼料,一晚上我們可以抓滿滿一瓶,第二天雞、鴨也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

七十年代國內物資比較匱乏,糧油、豆製品、豬肉、布料等都是憑票據購買,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錢外,我們家在其他方面的花費是很少的。母親掌握着全家的財政大權,但從不亂花錢,家裏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候週末還有肉吃。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定下了許多規矩,比如說,吃飯時要吃得乾乾淨淨,碗裏不剩一粒米。

1981年,我考上了大學,從家鄉來到武漢求學,由於從小在家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除了在學習用品和書籍上需要花錢外,其他花銷非常少,生活上一直非常節儉;再趕上國家的好政策,給我們提供助學金,大學四年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之道我們仍然保持着。我們家勤儉持家的內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比如,衣服舊了,把它變成收拾家務的工作服,廢物再利用;有的衣服不時尚了,找裁縫改改,換個式樣,可以繼續穿;鞋子壞了,找修鞋師傅修修,換個底,打點蠟,照樣穿得出去。在家注意節水節電,購買馬桶我們會選擇節水型的;購買冰箱、洗衣機我們會選擇節能型的。早晨上班之前,一定會認真檢查,把無用的電源關掉。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不論今後多麼富有,“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一定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一定會發揚光大。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5

記得之前央視有1個走基層的節目,記者在大街上詢問來來常常的:“你的家風是甚麼?”那時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才覺得,我們家的家風雖然沒有甚麼條條款款,更沒有慎重地銘記在書上,但經過歲月的沉澱,尊長對晚輩的教誨,這個家庭已無形當中構成了家風,並對每一個大人和行將成年的孩子,產生了10分深入的影響,比如我。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我的媽媽變得10分“多愁善感”起來。那天,也是這樣悶熱的晚上,面對1摞摞試卷,我將頭重重靠在椅背,感覺到自己的胸口壓抑的、緩緩的起伏了幾下。“你該不會學好了吧?”我能想得到在客廳裏看電視的媽媽將頭探出來,那審視的眼光和將老花鏡摘下的動作。

“嗯——”我敷衍地從鼻腔裏發出1個音節。然後氣氛便安靜了下來,只能聽見電視隱模糊約傳來的喧鬧聲,而我只能將脖子垂下來,盯着桌上——被我剛剛扣在透明筆蓋的、煩躁不安的小蟲子看。恍如寂靜了很久,客廳裏又傳來我媽低低的`聲音:“你現在這模樣真叫我擔心。”我覺得我轉動筆蓋的手抖了抖。我不自覺的轉頭向客廳看去:爲了不把蟬招來,客廳裏沒開燈,電視機或明或暗、色彩變化不1的光線投射到我媽臉上,讓我看不清她的表情。我注意到她的手在遙控器上摩挲了幾下,終究調小了音量,使得她的聲音在空空的屋子裏格外清晰,“我年紀這麼大了,你以後怎樣辦?”的確,我的姐姐都成家了。而我不知怎樣回答,將頭轉回來,手下1不留心,蟲子飛走了。

而比我更難過的,卻是我的媽媽。她的聲音很分明地傳入我的耳中,這段溫順的、帶點沙啞卻又10分憂愁的聲音在我心裏飄飄轉轉,卻終究在我的心上感染了1點峻峭的寒意。我的背由於1直靠在椅背上溼透了,而這卻更加讓我甦醒:庇護自己的樹幹漸漸年老曲折,留出了外面世界的1角,而我只能使自己更獨立與強健,才能反過來保護那些曾今爲我遮風避雨的人。

因而我終究明白了何謂家風。它對我來講,是父母無言的愛,是幫助我自立於世上的、來自尊長半生的經歷,更是我將會教於下一代,給予家更好傳承的風氣。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6

家訓,家風,顧名思義,都是圍繞着“家”這一字展開的。家風,影響着孩子的健康生活,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風是每個家庭從老一輩哪裏傳承下來的美德,多多少少都會有祖輩的影子,而家訓,更能體現出一個家庭的嚴謹、認真。

建設好的家風、家訓關鍵在於家長,家長要首先成爲建設家風、家訓的有心人,只有家長做好了,那麼兒女也會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品質。培養好的家風會使整個家庭受益,因此,家長一定要爲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模範作用。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全家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範疇。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7

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有的是熱情之風,有的是友愛之風,還有的是誠信之風……這次我就來講講我們家的家風——誠信之風。

記得在前段時間,學校準備舉行一年一度的長跑比賽,我十分開心,因爲我被老師選去參加比賽!但我心裏也有點緊張:要是比賽中一不小心失誤了,可就讓全班的榮譽抹黑了,怎麼辦好呢?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爸爸曾說過的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一放學我就去跟爸爸說,爸爸聽了,答應星期日帶我去體育館練習跑步。

到了星期日,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咦,爸爸怎麼沒來叫我,該不會忘了?”我趕緊穿好衣服,走出房間,原來爸爸已經在客廳等我了。我說:“爸爸,我還以爲你忘記要去陪我跑步的事情了。”爸爸說:“我答應你的事情怎麼可能忘記呢?我們做人要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不管怎麼樣都得做到。”聽到這裏,我的心裏暖暖的,也暗自以爸爸爲心中的榜樣……到了體育館,爸爸告訴了我很多跑步的知識和熱身運動。

轉眼間就到了比賽的那天。比賽前,我先熱身,把身體的關節都打開,還慢跑了一圈。等比賽開始的時候,我就按爸爸教我的方法跑,結果我跑起來不會很喘,還得了第一名。這第一名不是白白來的,是因爲我有這樣一個誠信而又知識淵博的爸爸教來的。

就這樣,我一直把這件事留在心裏,也把我家的家風永遠地記在了心裏。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8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些好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而好習慣的來源則是來自於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媽媽就對我們三姐弟說你們姐弟之間一定要相互友愛,互幫互助,姐姐要讓着弟弟妹妹,弟弟也要尊敬姐姐,保護姐姐,雖然有時候我們會打打鬧鬧的,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因爲我一直都記得媽媽說的一家人就應該相親相愛,這就是媽媽的家訓——相親相愛。

爸爸經常不在家,一回到家就喜歡把我們三姐弟叫到一起然後詢問我們最近的情況,比如說:學習怎麼樣呀、你們有沒有打架呀之類的問題,然後就開始對我們灌輸他的思想。學習一定要認真,雖然說學習不能決定一切,但是如果你連學習都掌控不好,你如何掌控以後的工作,以後的生活呢?我偷瞄了一眼姐姐跟弟弟,姐姐似乎聽得很認真,弟弟一直看着爸爸,而我好像只記住了爸爸當時說話的感覺,真正聽到耳裏的話就是要認真學習,這就是爸爸的家訓——刻苦學習。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奶奶每次要開始跟我們講道理的時候,這就是她的開場白,我們家人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會心一笑,默默的找個小板凳坐下來,靜靜的聽着奶奶的家規。昨天我故意放了幾個硬幣在桌上,看你們幾個小孩自不自覺會不會直接就拿走去買吃的了,不過還好,我看到你們三個都看到了桌上的錢但並沒有人去動它,所以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做人就應該如此,不能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即使這個錢是在你家的,但是那個錢它不是屬於你的,你就不能拿,懂嗎?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懂!然後奶奶就繼續說,我們做人就是一個良心,如果連良心都沒有了,那這個人活着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你們知道嗎?我們再次同聲回答:知道!然後這節課就算是結束了,奶奶愉快的起身離開了,我們大呼一口氣,結束了。這就是我們家一直在堅持的家風——誠實善良。

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縷清風緩緩吹來,潛移默化當中讓你把這些家風家訓熟記於心,並且真正按照這樣去做。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9

清朝著名人物曾國藩,不但自己有所作爲,他的後代也是人才濟濟。他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一個是著名的外交家,一個是著名的數學家。孫子曾廣鈞,從小博覽羣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第四代、第六代遍佈海內外,大多數學有所成。是嚴謹的家風家訓促使這個大家庭輝煌起來。

同樣,我的爸爸媽媽也用自己的行動爲這個家織起了一張家風家訓。

爸爸常說要勤儉節約。

又到了春節,大家都愉快而緊張地準備年貨。而家裏充滿了我的抱怨聲:“今年的年貨又只准備這一點點,真小氣,春節可是一年才一次,也不會多買點。”一旁沉默的爸爸忍不住開口了:"這不是小不小氣的問題。之所以買這麼少,是因爲春節一年才一次,大家走親訪友,大多時間不在家,東西也就吃得少。買多了,春節過後就沒人吃了,不就是浪費。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勤儉節約的習慣。你應該學一學。不然即使有幾千萬,都要給鋪張浪費光了。“”哦“我輕聲應道。

媽媽常說要勤勞。

走出門,肉肉還沒睡醒的眼睛。”咦,已經很晚了,媽媽怎麼還沒有睡呢?她在幹嘛?”一連串的問題想我砸來。我輕輕的叫了聲媽。媽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輕聲問道:”你怎麼起來了。“那個,我起來喝水。”我應聲到。“你怎麼還沒睡呀?”“我手裏的活還沒做完,你早點睡吧!明天還要讀書呢?”媽媽依舊忙着手上的活。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晚才睡。

原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爲我編織着一張嚴密的家風家訓。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就是良好的家風家訓讓中國聞名世界。所以我們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去傳承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10

家風和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家裏都會有家風,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孝順父母。我家就有一種家風,那就是勤儉節約。

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我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裏了。每次吃飯,我都會把碗裏的飯粒全部吃完,一點兒也不會留。

媽媽喜歡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來衝馬桶,她常常會說:這樣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環保,這是一個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會節省,他沒有買過錢包,錢包是由一些廢紙製做而成。一頓菜夠他吃好幾頓飯了。有時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小氣吧,連一個錢包都不肯買。’爸爸不服氣地反駁道:這有什麼不好,能省就省,能儉就儉,報紙當錢包,還方便省錢又好用呢!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家訓就包含在內。所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是由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教育而得來的。儘管我們嘴裏一直提到要做個廉潔清正的人,近幾年來還是有很多人進了監獄。這些人都是因爲家教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會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好的家風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裏同樣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紙張,不和別人比吃比穿。

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良好家風,我們都要遵家規,做一個好公民。

  家訓家史家教家風的徵文11

家教的永恆主題,好的家風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舊時代的家風家教常常糟粕與精華並存。 在今天,當我們再次關注家風家教,更多思考的也許應該是這樣的問題,怎樣把傳統的家風家教與現代意識結合起來,家規家法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家風之正呢?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作爲母親的我經常教育孩子在學校遇事要寬宏大量,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同學發生衝突,在我的教誨下,孩子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現在,我希望孩子早日養成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做父母的還有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教育孩子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非常樂於聆聽我們的一言一行,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讓孩子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遠漸退出讓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的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孩子們也將是祖國未來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