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中華好家風徵文通用15篇

中華好家風徵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寫起徵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華好家風徵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好家風徵文通用15篇

中華好家風徵文1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並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爲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爲有些人焦慮爲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於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中華好家風徵文2

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爲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媽媽是個大孝女,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媽媽總能照顧的面面俱到。記得那年秋天,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情況非常糟糕。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帶着我急忙趕到醫院,當媽媽看到奶奶那黑白交錯的亂髮、瘦不經風的身子時,媽媽鼻子一酸,頓時,嘩嘩流水集成汪洋大海,隨後,媽媽鏗鏘有力的說:“媽,女兒不甘心您有這般享福的年齡就早早離開人世,女兒不甘心啊!”自此以後,媽媽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去醫院看奶奶,透過病房窗戶,我看到奶奶的臉稍有了一點光澤,頭髮也非常油亮,一種淡淡的薰衣草味,身子也漸漸變得健康的了,聽醫生說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轉。爸爸的眼睛紅了—這是對媽媽孝心的感動;這是對媽媽視婆婆爲生母的感動。經過媽媽一個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順利出院,難道這般尊老、敬老、孝老的心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

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爲,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中華好家風徵文3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

在上幼兒園時,媽媽要求我讀一些關於“中華美德”的書籍。上小學了,老師讓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到底是什麼?它爲什麼這麼重要呢?

中華美德就是樂於助人,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雷鋒叔叔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樂於助人、善待他人的精神。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只要你樂於助人你就擁有了;尊敬師長你就擁有了;節約你就擁有了………如果沒有中華美德,一個承載着幾億人民的大國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脫穎而出,所以傳承中華美德是一個國家好壞的見證。

家風是一個家的頂樑柱,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和諧,守信。家庭關係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是不可缺的。因爲家庭的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它既有歷史的遺傳性,更有鮮活的現實存在。在我們的周圍,許多人都喜歡鋪張浪費。有一些大老闆,總以爲自己很有錢,辦一大桌一大桌的酒席,留下很多的剩菜,有的根本沒吃,菸酒更是肆意揮霍。他們難道不知道非洲有些國家連水都沒有,更別說吃飯了。有時甚至跟狗搶東西。那一桌剩菜夠他們吃幾個星期呀!在我們學校,雖然有管理人員,但還是有同學想矇混過關,把飯壓在菜下面,隨手倒進了剩菜桶裏。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家風不能被我們遺忘,不能丟掉,要繼續堅持弘揚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

中華好家風徵文4

我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孝敬長輩。

以前,我很不孝敬長輩。一次,爺爺在看電視,我正在旁邊寫作業,所以呢,我怎麼也靜不下心來,一聽到難聽的戲劇聲,心裏就像有幾隻小螞蟻在撓癢癢,我想都沒想就衝爺爺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這看電視,好不容易想到了這道題的答案,被你這電視的聲音吵得又忘了怎麼寫了!”爺爺聽後,急忙關掉電視,抱歉地說:“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麼,可心裏還是氣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爺爺不好。

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便來教育我。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麼能衝爺爺發脾氣?他是長輩,我們都應該孝順長輩,百善孝爲先嗎?黃香溫席的故事聽過沒有,黃香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的道理,天氣炎熱時,他會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趕走,讓父親睡得好。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溫暖,讓父親睡得香,你要向他學習,以後一定要孝順長輩啊!”我恍然大悟,決心以後改掉頂撞長輩的壞習慣。

現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對長輩有禮貌,不發脾氣了。就算長輩做錯了什麼,我也不會斤斤計較,我還能主動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活。我已經意識到自己進步了,高興極了。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一想,長輩們都那麼疼愛我們,爲什麼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中華好家風徵文5

傳承好家風、好傳統非常有必要,問題是究竟如何傳承、具體傳承什麼,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答案。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谷文昌式的黨的好乾部十分清廉、節儉,儘管大小也是主政一縣的父母官,但對物質生活都沒什麼奢求,甚至這種對自己、對家人的簡樸達到了一種苛刻的程度。若用今天在蜜罐子里長大的孩子的眼光看,肯定是不可思議、不近人情。

必須承認,谷家家風的形成,既有個人因素,也有時代烙印。對於今天的人來說,當然不可能再回到“褲子打補丁,下鄉睡地鋪”的時代,傳承好家風、好傳統,並非要過苦日子,脫離時代的真空教育,而恰恰是緊扣時代脈搏、注入時代內涵的家教,切合現代社會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現實需要。比如,今天國人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衣食住行方面極大豐富,傳承好家風,就是要明確告訴孩子不浪費、不攀比、不炫富,作爲學生最重要的是長身體和學知識;再比方,今天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傳承好家風,就是要培養孩子從小節能環保的價值理念和生活習慣。

與時俱進,有變有恆。變的是時代內涵,不變的是傳承方式。有行動,纔有帶動。傳承好家風,身體力行是最有效方式。正如谷文昌的三女兒谷哲芬說:“父親很少說教,也沒留下什麼家書、家訓,他的教育是身體力行展現的。”傳承好家風不是靠說,而是要靠行,古今中外皆如此。父母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導師,也是最好最重要的導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言行舉止間所傳導出來的潛意識價值取向,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銘刻心骨乃至銘記終身。朱德在回憶他母親的文章中就說,自己生活節儉習慣的養成要歸功於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母親一生勤儉持家,是中國舊社會勞動婦女的一個典型。人常言,“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女”,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講的正是家風傳承問題,父母的行爲取向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可謂深而又遠。

無論是站在從嚴治黨管黨的角度看,還是從尋求社會善治的層面審視,我們都需要把好家風、好傳統繼承好、發揚好。而傳承好家風、好傳統,唯有與時俱進,不斷注入時代新內涵,有所變有所不變,好家風、好傳統才能愈久彌堅,真正行久致遠。

中華好家風徵文6

家是溫暖的港灣,只有在一個家庭平等、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纔會營造出完美的自我。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麼是感恩。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訓要做到,好家風要創造”,劉奇葆曾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風就是一種由家庭所引起的風氣,家庭不一樣,風氣不一樣。一種好的家風,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積累所得。所謂的家風的好壞,不僅代表着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家訓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於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無論做什麼事,發生什麼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對,良好的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頭地,告訴你光想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家風。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風,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中華好家風徵文7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謝謝”,其次還有“不能欺軟怕硬”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那時還沒有懂事,只要別人一給我東西,媽媽爸爸必定讓我說謝謝。雖然那時不懂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我卻知道了,這是別人給我東西應該說的話。

而小時候的教育,給我養成了現在的好習慣。無論陌生人和熟人,家人,給了我東西,幫助和疼愛……我都會說聲謝謝。親人會說我見外,讓我不要說謝謝,而我每次打趣的笑笑,說有禮貌不是件很好的事嗎?而陌生人都會說我有禮貌。

因爲家訓,我在許多人的心裏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噢,對了,我現在的性格也是因爲家訓所變。爸爸說過:“不能欺軟怕硬。”就這樣,我每次遇到弱小都會及自己所能幫忙。遇到比我強的人也絲毫不能屈服,我不做窩囊廢。人是要有尊嚴的。就因爲這樣,我是個愛打抱不平,而好勝心又極強的人。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將來也許不能給予自己的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係,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和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吸領未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華好家風徵文8

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我家的家規又是什麼呢?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仔細詢問了爸爸,爸爸還特意給住在農村的奶奶打了電話,通過爸爸和奶奶的介紹,我不僅瞭解了我們家的家事,還從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感悟。

我的老家在山東煙臺地區。上個世紀初,老家人多地少,經常吃不飽飯,而東北地區卻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我的祖輩們商量了一下,下定決心要闖關東。一大家人拖家帶口,一路上飽經磨難,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討着、要着纔來到長春。祖輩們在長春安家落戶後,平時種地,閒時還做點兒小買賣,但不管做什麼都堅持“勤儉”的家風,做事勤奮,生活簡樸。平日裏,一家人起早貪黑,勤勞苦幹,節省每一分錢,節約每一粒糧食,就這樣“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逐漸形成並一代代傳承下來。

爸爸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爸爸從小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懂知識、有本領的人,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每當天還矇矇亮時,爸爸就早早地起來看書,有時候即使吃不上飯,他也要翻山越嶺去上學。有一天早上,爸爸又沒吃上早飯就要去上學,奶奶煮了兩個雞蛋偷偷地遞給爸爸,對他說:“你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上學不吃飯怎麼行,快把這兩個雞蛋吃了吧!”爸爸想到一個個面黃肌瘦、體弱如柴的弟弟妹妹,哪能吃得下去,就趁奶奶出門的機會分給了他們。在弟弟妹妹的心中,爸爸就是一個重情重義、富有愛心的好大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爸爸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在爸爸的帶領下,他的弟弟妹妹們也都很有出息,如今都走出了黑土地來到城市裏生活,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通過訪家風、問家事,我受益匪淺。感悟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二是“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爭取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做一箇中華民族傳美德的優秀繼承者和傳承人。

中華好家風徵文9

中國是禮儀之邦,悠悠華夏五千年,禮儀流傳至今。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都擁有良好的家風。岳母爲兒刺字,留下了“精忠報國”的家風;曾子樹立表率,立下了“誠信”的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形成了“節約”的家風…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那麼,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哈哈,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瞧,老爸在幹什麼呢?原來,老爸在“廢水回收”。所謂的“廢水回收”是把淘米水、洗菜水用來澆花、沖廁所。這樣充分利用可算得上是節約了吧。因爲這樣不但能節約水資源,而且能給花足夠的養分,真是一舉兩得啊!這就是家風第一則:“節儉”。

家風第二則:和爲貴。爺爺說:“和是柔軟與堅硬的合體,要爲生命讓步。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丈夫能屈能伸。”

家風第三則:勤立家。用雙手創造財富乃立家之本。要勤勞,正所謂:勤勞致富。不勤勞儉樸就可以成家立業嗎?

家風第四則:善爲本。飲水思源,善待生命之源,保護好清澈的泉水,滋養新的生命。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古人有云:有家風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我希望我家的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我也希望我們這個民族世世代代的人都在和諧、文明、健康、富有的生活中度過。

中華好家風徵文10

我的家,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中的一個,不富裕,不貧困,普普通通,芸芸衆生。不過,這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內涵只有身在其中才可領悟。

如果讓我用幾個形容詞來形容以下我的家風,那就是輕鬆樂觀、愛好廣泛……這是往好聽了說,說的通俗點就一個字——瘋!你可能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曬家風,傳美德”,這“瘋”哪兒是美德呀!待我向你細細道來……

我的爺爺,今年六十六了,整天忙來忙去的,比年輕人的事還多。爺爺整天忙什麼呢?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天天那點事啊就是鼓搗他那堆大大小小的樂器。也許你會又一次震驚:奔七十歲的老頭兒了,還會鼓搗樂器!沒錯,我的爺爺就是這麼牛!大的、小的、中國的、西方的、吹的、彈的,就沒有他不會的。這不,前兩天朋友送了他一把小提琴,沒兩天就玩兒熟了,這兩天一直追着趕着要教我拉小提琴。無奈之下,我只好跟着爺爺學,任由他“擺佈”了。“哎呀,這個手指要按住弦,腦袋別動,夾好了,手指捏好了弓,把弦調準了!”我的爺爺呀,一做上擅長的事,就跟嚼了炫邁似的——根本停不下來!要說他最拿手的還是二胡,不得不說,爺爺的二胡拉得那叫一個棒啊,左鄰右舍愛唱兩句京劇的爺爺奶奶經常來我家,找爺爺伴奏。我爺爺還敢想敢做,有些劇組招收羣衆演員,爺爺二話不說就去報名,哪怕不給錢他也絕不含糊。不過,這也不是沒好處,爺爺還給我弄來了一張他和大明星王新軍的合影呢!

我的奶奶,今年也六十五了,在爺爺的薰陶下,也愛上了音樂,哪天高興了,就跟爺爺合作唱兩句,他們還經常去社區演出呢!

我的爸爸媽媽,也繼承了老輩的“光榮傳統”,兩人經常玩情歌對唱、革命歌曲比賽……有時爲分出高下兩人拼的口乾舌燥。除此之外,他們教育孩子更是有一套。他們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提倡:不管就是最好的管。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兒矛盾,意思是說對孩子應該給她留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她學會自己安排時間,自主學習,不需要家長的任何監督。媽媽曾說過:“孩子是我的,也不是我的。”這句話就充分體現了“獨立”的教育理念。

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我快樂,我驕傲!我有“藝術人生”的爺爺奶奶,有“教女有方”的爸爸媽媽,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其實“瘋”字包羅萬象,我說,它是樂觀、自信、快樂、敢想敢做……在這樣家風的薰陶下,我成長了。

中華好家風徵文11

家風是一泓不絕的“清泉”,我們便是那“過路人”,水的清與濁都和我們有着密切的關係。

俗話說:“家風是一家道德的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家也不例外,雖然非常簡單,意義卻非常深刻。那便是履行做人之道。

記得從小開始,媽媽就教我學會了誠實守信,爺爺教會了我樸素,爸爸卻教會了我一項特別的'“謊言。”讓我至今銘記於心。

談到爸爸教會我的“謊言”,大家一定會有疑問,因爲“謊言”可是一種壞風氣,可我爲什麼談爸爸教我的“謊言”呢?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和朋友發生矛盾。正巧趕上了回家的爸爸,爸爸細心盤問我:“你怎麼了?”我告訴了爸爸事情的緣由,爸爸對我說:“你可以撒謊呀!”我猛地一驚:“什麼?小孩子怎麼能撒謊?”爸爸解釋了我的疑問,說道:“我說的撒謊是指善意的謊言,不是指對別人的欺騙,而是友好的化解矛盾,你明白了嗎?”我聽得似懂非懂。

後來,我漸漸的懂得,對別人有時不能說實話,這樣我就會傷害別人的尊嚴,少量投入一些善意的謊言,這樣會更好。

我家的家風,雖然不是特別“正派”,但卻有着它獨特的閃光點。不過,也不能時時充滿謊言,要在誠實與善意的謊言之間徘徊,但也不能徘徊不定。

中華好家風徵文12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國又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這都歸功於中國人民的素養,中國人民講究體面,每個人都出生於一個有素養,有講究的家庭,不論窮與富,每一個純樸的家庭,都會有那麼幾條不變的家訓,教育後人怎樣做人,人生在世的責任。

每個人的家裏都有幾條好家訓,塑造好家風,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經常跟我說起爺爺的事,爸爸說,爺爺表面上很嚴肅,其實在姑姑和爸爸之間,爺爺最疼的便是爸爸,爺爺表面上若無其事,其實一直都很關心爸爸,爸爸小時候上學的路很遠,又沒有公交車,爺爺裝作不在意,結果偷偷地給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只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卻包含了爺爺對爸爸無聲的愛,爺爺自己勤儉節約,把好的東西都留給身邊的人,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於是樂於助人便成了我們家的傳統,好的東西也要和別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爺爺,可是我卻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爺爺,因爲在很早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那個時候我還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爸媽都還沒有結婚,所以從小到大,對於我的爺爺,我都只是聽說,雖然對於爺爺,我僅僅只是聽說,可是爺爺已經成了我心中的第一。所以爺爺那些好的品質全被保留下來,作爲我們的家訓。

爺爺一直都是我們家做人的警鐘,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都會告訴我一些關於爺爺的事情,告訴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個像爺爺一樣的人,我也從這樣的家訓中慢慢長大,他們都說我是我們家裏最像我爺爺的人,要我長大成爲一個和爺爺一樣的人,向爺爺看齊。

可是我卻沒有,我犯了一個錯,也許是在青春期裏的迷茫,突然覺得很慚愧。我沒有牢記爸爸告訴我的家訓,沒有像爺爺一樣,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只要肯改。現在我知道自己做錯了,我會改,並且不會再犯,我會把爸爸的訓導和爺爺的精神牢記在心,我以後會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正是因爲我家有一個榜樣給我們指明方向,我們家一直以來都是以和爲樂,幫助左鄰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訓,塑造好的家風家氣,一家人和和樂樂,雖然平凡,但是很充實。

這樣的家訓便一直從爺爺身上留下來,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後的子子孫孫,家訓記我心。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箇中國人的骨髓。重視家庭、強調家風。

家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家風對我們的社會而言,就是一種對道德力量和規則的信仰。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訓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將家風意識植入內心的價值觀,時代的精神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重視家訓,重建家風,必須重建家庭觀念,將家庭置於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決定着中國的氣場。“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家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影響着社會之風。從家風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具體行動,一個是精神昇華。家風是社會的產物,與時俱進,歷史的變革,或早或遲,總會賦予家風、家規、家訓以新的意蘊,也給時代和人心以指引!

中華好家風徵文13

家風猶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猶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猶如一首歌,美妙動聽。家風傳承祖祖輩輩對我們的希望,而在我家,始終將“守紀,孝順,勤儉”永記心頭。

守紀之風

聽爸爸講,爺爺是一名共產黨,他一直用行動詮釋“守紀”的真諦。在部隊裏,爺爺就一直遵守紀律,退伍後。與人交談,態度良好;愛護莊稼,珍惜勞動成果;找人借東西,有借有還……在爺爺的帶領下,我們家便掀起了一股守紀之風。在生活中我遵守各項規則,爭當好公民;在學習中,我奮進拼搏,用紀律束縛自己,爭當好榜樣。

孝順之風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們一家人始終堅持“孝”爲先。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始終用陪伴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寂寞,讓笑顏常駐,歡笑長存。爸爸媽媽的行動讓我明白了“愛”的真諦,讓我知道了“孝”的意義。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每天都在疲憊之後感受到女兒的關心。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會製作一張充滿愛的卡片,並對母親真誠地道一聲“我愛您”。雖然這微不足道,但是背後卻是濃濃的親情和無盡的溫暖。

勤儉之風

“該花的絕對不少花一分,不該花的一分都不能多花”,這便是我家的勤儉節約的宗旨。在我的學習方面,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父母絕對不含糊。但是如果把錢用來攀比,那麼爸爸媽媽毫無疑問會嚴厲斥責我。除此之外,父母還教我要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因爲這些都是用汗水換來的。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從小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優良的家風隨春風一般潛入我的心靈,讓我茁壯成長。

中華好家風徵文14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

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中華好家風徵文15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