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通用13篇)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爲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通用13篇)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1

我們居住的地球,神祕而美麗,深邃的天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陸地……在這充滿昂然生機的自然界,而我們人類,卻對地球產生大規模的傷害。我們的實際生活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安全和美好,存在着種種危機和災難,甚至威脅着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一切皆有可能。

人類對森林濫砍濫伐,過度使用能源,捕殺珍稀動物等,致使地球媽媽現在已傷痕累累。發生了許多災害奪去了人類寶貴的生命,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人禍有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車禍等,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等。過度使用能源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生態平衡問題,例如全球暖化,但聰明的人類已經想出許多有效的辦法,創造了許多取之不竭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等自然界能源。太陽能光電池能收集光能,並轉化成電能儲存許多光電池,供夜晚和天氣不好時使用。

有些災禍我們是能逃避的,動物們就能提前預知地震。發生在1923年日本東京大地震前夕,人們看到成羣結隊的老鼠從洞穴中竄出,彙集成一隻老鼠大軍。其實除了老鼠,其他許多生活在地面上和地下的動物都具有這種預知地震的超能力。如果你發現你家的牲畜突然脾氣暴躁,就要仔細觀察,確定無疑,然後報告地震局。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形成的室內三角形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的地點。特別是在樓房中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空間小不易倒塌,牆角或桌子等堅固傢俱形成的三角空間的地方都適合遇難時躲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被褥等軟物保護好頭,千萬不要盲目使用電梯造成意外的傷害。

在目前的地震預報,仍然是個世界性難題的情況,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掌握簡單逃生自救的方法,在遇到地震、火災等災難時都能處變不驚。同時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媽媽,減少這樣的自然災害的發生,讓我們生存的地球媽媽更美!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2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人們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牆角、桌子、牀下等堅固傢俱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天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每個同學。“地震來了”廣播中傳來老師急促的喊聲。我們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個同學都不想落後,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老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持秩序和疏散學生們。全校師生在規定的時間全部撤離,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救。

我們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祝願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3

說起防災減災,你們一定再熟悉不過了吧。老師、家長都一遍又一遍地在我們的耳邊嘮叨。可是防震減震卻怎麼也防不了,減不了。所以,我們只能做一些防震演習,避免被砸到。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防震減震”的逃生演習。到了大課間,孫老師趕緊來到教室。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們“逃跑”。只見同學們抓起課桌上的書籍、本子擋在頭上就衝出了危險地帶—教室。在樓道里,我聽到到處有老師敲鑼打鼓,彷彿大地真的在猛烈地顫動。我邊跑邊想:現在只是逃生演習呀!防震演習就這麼可怕。那要是真的地震來了可怎麼辦呢?在“逃”着“逃”着,我突然看到有人嬉皮笑臉,臉上竟然洋溢着無所謂的笑。我不禁又想:這些人笑什麼笑啊!看來沒有看過《唐山大地震》,不知道地震的嚴重性。地震是多麼可怕呀!還笑!在不知不覺中,我就來到了安全地帶—小廣場。我看到人還不多,就和我的好朋友呂皓月聊了起來。我對呂皓月說了我剛纔的經歷。呂皓月聽了,對我說:“是啊,虧他們還笑得出來!萬一地震真來了,他們逃也逃不出來了啊!”我們聊了半天,孫老師來了,對我們說:“剛纔有的同學竟然在收拾作業本和書籍。比如曹洪亮、李知謙等等,他們這樣做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萬一真的地震來了,就應該第一時間跑出去,不應該在教室裏逗留。”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到“防災減災,防震減震”,共同學習防震意識吧!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4

我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天災人禍,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那麼在電視或廣播裏也應該早有耳聞了吧。如:地震、洪水、颱風、火災……在面對這些災難時,難道我們只能做任宰的羔羊,坐以待斃嗎?答案是:不!就算不能阻止災情發生,但是在它來臨時,我們卻可以憑藉有效的預防、冷靜的頭腦和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減少災情對我們造成的損失,甚至能保住性命!

例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不是混亂,要冷靜思考該怎麼辦。要是在學校,如果沒能及時路到籃球場或操場等較空曠的地方時,要趕快蹲到桌子底下,用書包或比較軟的東西護住頭部,背對首窗戶。要儘量提早把門打開,以便宜於有人來救時方便些。如果家是樓房的人,要及時跑去安全通道,沒來的及的話,就躲在廚房、衛生間等結構比較複雜的房間,也要打開門。當然,家住樓房的人也不是不可以跳,樓但要選擇好的位置。比如:要在二、三樓內,下面是草坪或水塘的,還可以用綿被裹住身體,減小下落時的衝擊力。

再例如,碰到火災時,如果是小火,要及時撲來,但如果是大火,要立刻彎下腰,用手或手絹捂住口鼻,跑進衛生間,用水澆滿整個衛生間,以防“閃火”。還要用水把身上澆溼。如果家是樓房,要立刻跑到陽臺,用比較鮮明的東西,如手絹、盆子等向下面的人呼救。當然,不發生火災是最好的,可是怎麼預防呢?要注意,在用完煤氣竈時,一定要關住煤氣閘門,不然,在煤氣泄漏時,很容易起火,也很難撲滅。而且,家裏只有小孩時,一定要把打火機等物口放在孩子所接觸不到的地方。一航身處樓房的同學一樓都會有消防栓,平時儘量不要到那兒玩,這樣可以在滅火時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

防災減災,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5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爲了紀念在那次大地震中死亡的人,也爲了地震發生的時候,能夠安全逃生。所以,學校舉行了一次地震演練。

在班裏,教師給我們講:“要是真正發生地震的時候,就要手抱着頭,或拿一個堅硬的東西護着頭,躲在桌子下面,找個機會逃出去,逃到遠離高大建築物到一個空曠的地方。”

噹一聲尖銳又刺耳的警報聲響起,我們迅速地用書掩蓋頭部,在教師的帶領下“逃”到了“安全”的地方——升旗臺附近,立馬蹲下。不一會兒,聽見了郭校長喊着:“初中部的一名學生因爲在逃難的時候受傷,被困重圍,趕緊撥打119和120急救電話。”消防車和救護車在一片慌亂的情景下來到了現場,順利地營救了傷員。

活動結束後,翟教師還領着我們去看了地震的形成:火山地震,人工地震,自然災難。地震來了,動物們的反應:家畜亂跑亂叫,半夜老鼠成羣地亂跑……

這次地震演習,我懂得了:怎樣逃生,如果受傷,要鎮定地向其他人求救或撥打救助電話。在災難真的來臨,我們要勇敢面對!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6

那個讓人難忘的下午,當我們安心的在教室學習時,誰也不曾想過,無情的災難會降臨到汶川同胞們的身上,就在那一瞬間,無情的災難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健康,就在那一瞬間,一座座高樓變成了一片廢墟,就在那一瞬間,無數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籠罩了整個汶川縣。就是那一天——5月12日,給人類留下不可磨滅的教誨,防災減災日將是那次地震留下的腳印,這一天將永遠提醒人類——防災、減災!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佈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爲,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

但是,一些由地球本身造成的災難人類是很難防備的。我們不僅需要防備一些災難,還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防災知識和自衛知識。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繮繩,並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羣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地震發生了並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裏,必須馬上鑽到堅硬、並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

還有,要貼着堅固的牆壁或在門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後,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築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櫃,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這些知識我們應該牢記在心。

災難顯然是是無情的,但這又能怪誰呢?只不過是人類自己在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好好的保護自然環境,這便就是保護了我們人類自己啊!而這,我們更應該從小做起!首先少砍伐樹木,多植樹造林,然後儘可能的少製造對大自然有危害的垃圾,回收垃圾,接着人人心中要有環保意識,要正確認識環保的重要性,最後要知道“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7

我沒有遇上地震災害,可也有經歷地動的感受。記得有一天,我正站在廳堂門口,看到院子裏的晾曬嬰兒尿布的炭簍突然搖動起來。正感到奇怪時,老人們都慌張地從屋裏出來,說剛纔門鈴響,是“地動”了。

地動,就是地震。聽老人講,盤古開天地時,清者上升成爲天,濁者下沉成爲地。可是大地一直往下沉,似乎沒有停歇,要一直跌落到萬丈深淵。怎麼辦呢?情急之下,盤古從自己身上剜出了一根根骨骼,這些骨骼化做了一頭頭地牛,支撐住大地。時間長了,有的地牛累了,要翻翻身,於是大地就抖動起來,地震就發生了。

我問老師,真的有地牛嗎?老師引導我和同學們學習有關地震知識。我們明白了,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老師告訴我們,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地震的成因,已經有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老師讓我們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老師先拿出一張世界地圖,讓我們把陸地剪下來。女同學心靈手巧,只聽“嚓嚓嚓”幾聲,世界七大洲就都剪裁出來了。老師又讓我們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比比劃劃,按照凹凸的不同形狀,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們一看,奇了,世界七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大塊陸地。我們把驚奇的目光投向老師,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的陸地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爲什麼現在陸地是分開的呢?老師叫我提起書包在頭上轉動。隨着我手臂的旋轉,書包也作圓周運動。老師讓我鬆手,書包馬上平飛出去。老師又讓我提起書包,然後鬆手,書包就掉在我腳邊。老師啓發我們想想其中的道理。這下我們明白了,書包平飛出去,是因爲離心力的作用。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也產生了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陸地就會產生漂移。原先連在一起的陸地就逐漸斷裂分離,經過漫長的年代,形成現在的樣子。

老師說,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的一種就跟這板塊結構有關。說着,老師又讓我們做一個實驗。我們幾個貼牆站成一排,由兩邊奮力向中間“擠壓”。中間的同學抵擋不了兩邊的巨大“擠壓力”,一下子“拱”出來,兩邊的同學也突然壓向中間。老師告訴我們,這其實是地殼板塊運動的模擬。地震原因有多種,但地殼板塊運動,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地球表面的陸地在漂移的過程中,會互相擠壓,有的地方高起來,成爲山脈,有的地方會斷裂,成爲斷裂帶。地震往往發生在地殼的斷裂帶區域。地殼板塊運動過程中積聚了巨大的能量,到一定的程度上會釋放出來,形成地震。這就像剛纔同學們的“擠”。大家在“擠”的過程中不斷積蓄力量,當中間的同學承受不了“擠壓力”時,突然“拱”出來,造成了“空當”,“擠壓力” 釋放出來,兩邊的同學一下子“擁”向前,也就是地殼的斷裂,地震就突然發生了。假如釋放的能量巨大,形成大地震,就造成巨大的破壞。

老師的這一形象的說明,讓我們豁然開朗。我們對地震的成因有了清晰而深刻的瞭解,地下並沒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是與地質構造有關的。

人們害怕地震,是因爲地震災害破壞性大,會造成生命和財產重大的損失。雖然我們年紀小,沒有經歷四十年前的邢臺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但老師對我們講起那時的受災情況,還是讓我們彷彿觀看了一場恐怖電影。

地震的發生,雖然目前人力還無法制止,但我們學習地震知識,掌握地震知識,就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8

說到捐款,從小學起學校就組織過N次。各種各樣的形式應有盡有:爲希望工程捐拉,爲“某某希望小學”捐拉,或是爲某個偏遠的災區捐……捐款儀式卻是無一例外的統一:週一升旗儀式上動員一下,某位校領導站在臺上慷慨陳詞一番,臺詞也不過是一些“捐出壓歲錢,奉獻出你的愛心”的陳腔濫調,聽多了自然覺得無趣。上了初中就更加簡單了:基本上連動員會也沒有,最多每班發一張倡議書,貼在公告欄,捐的錢班長收一下記個數就行了。例行公事般的捐款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是例行公事般地“交”上一點錢,甚至連這錢是捐給誰,做什麼用的都懶得去了解。

逐漸的,我們的`心學會了麻木。的確啊,連捐款的意義都不清不楚,又怎會懂得奉獻自己真正的愛心呢?還是說我們的愛心,就只是例行公事就可以了呢?

所以我討厭這種例行公事的捐款活動,這樣的活動對於我們來說,除了會使我們因捐出了買零食的錢而感到心疼外,不再留下任何痕跡。因爲討厭這樣例行公事的感覺,所以連帶所有捐款活動,我也一併地討厭了。

而這麼些年我固執的想法,就在今年5月,就在四川地震發生的這個時侯,被我輕易地遺忘。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是5月12日——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得知地震消息的時間。然而我,因爲住校的緣故,5月13日晚上纔算是瞭解到大概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總是無法弄清地震究竟給我們的同胞們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只是從老師和走讀生的口中,以及晚間僅僅10分鐘的新聞裏,窺伺到些許恐怖。當時也沒想過什麼別的,只希望能通過什麼途徑,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同胞。

週四那天班主任讓我們把預計捐款的數額報給她。和以往的捐款不同,這一次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圍在班主任身邊,慎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捐款的數額。我偷偷瞥了一眼,發現捐款的數字清一色的是三位數,而且是非常認真地一筆一劃寫上去的,絲毫沒有草率。我知道數字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愛心,但我能從那認真的書寫上看出,同學們都是真心想要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同胞的。

第二週一,當我們把錢帶過來的時侯,發現有些同學捐的數額比上週登記得還要多。大家都心神領會,因爲我們的眼圈都是紅的——想必是週末回家又看了許多關於地震的報道。這些捐出來的錢,也許是一些同學辛苦攢了數年的“小金庫”,但大家都毫不猶豫地將它捐了出來,只因我們想要幫助我們的同胞,只因我們的心爲他們感到疼痛。

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我覺得我們民族是這樣的團結,我們的立場都是這樣的堅定,有什麼困難會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那份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沸騰。

“小氣”的人自然是存在的。這些“小氣”的人在平時請客吃飯上顯得並不“寒酸”,可拿出來捐的錢卻讓人無話可說。數字是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善心——這點我知道。我也知道只要你是真心的,即使只是1塊錢甚至是一角一分,都能傳遞一種愛的信念。我曾私下裏問過一位“小氣”的同學,她表情十分無奈地說“唉,我捐的是自己的錢誒~”她這樣的話倒讓我無法接受了。本來嘛,捐款自然是要捐自己的錢了,零花錢也好壓歲錢也好,暫且不說這些錢也是父母親人給的,捐款本身就是一種犧牲自己幫助他人的行爲,自己少吃一些零食,少買一些漫畫,就可以多給別人一些幫助。如果只是單純地向父母要錢來捐,就完全體會不到這種幫助別人的感受。而且看到她那副無奈的表情,我不知她捐款是不是也如此無奈,只是因爲旁人都在捐,自己不捐面子上掛不住,才無奈地“拿出了自己的錢”。數字的確無法衡量一個人的愛心,但態度就表明了一切。我倒覺得,既然感到無奈,感到勉強,又爲何要“自己破費”呢?如此不甘不願,還不如不捐,免得自己捐得心疼,別人受之尷尬。

這次地震真的教會了我許多。我認識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認識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理解了捐款的真正含義:這是我們心與心之間力量和愛的傳遞,不在乎多少,卻容不得半點虛假!我們所傳遞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顆真誠的赤字之心!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9

這次綜合課老師帶着我們去看了“防震減災 珍愛生命”的科普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不光是大人,我們小孩也要學會來如何保護自己。在危險與災難之間,應該知道如何來爲自己爭取時間,爭取生活下去的機會。

我們所說的地震、洪水、火災等等,那都屬於自然災害。我想大家一想到這些就會害怕,其實不用這樣,只要適當的採取自救方法,就能例如:在戶外遇到地震要逃到空曠的地方或周圍沒有高物地方。在學校裏遇到地震要用書把頭蓋住並逃到操場等空曠地區。在家裏遇到地震要用枕頭等軟的物品蓋住頭部並逃到離自己最近的空曠地區。因地震而被埋在廢墟下要用身邊的石頭敲擊廢墟,造出較大聲響。

這些自然災害雖然不能避免,但大家可以減輕它們對我們的傷害,多看看這類的書,和家長們多多參與這類的活動,相信我們在災難來臨時不惶恐,反而很冷靜。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10

一個週六的下午,我獨自一人坐在去姐姐家的班車上,耳裏塞着耳麥,隔絕了車上的喧譁,自己的世界就只剩下音樂,好不快活!我盡情的享受着音樂帶給我的快樂,無暇顧及別人的議論,也沒有發現天空早已佈滿烏雲,很快便在優美的音樂中靠着車窗一頭沉睡過去。

我睡得很沉,若不是感覺到臉部和耳邊有顫抖和微微的噼啪聲,恐怕連過站了都還不知道吧。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努力看外面卻是一片灰濛濛。我以爲是車窗不夠乾淨,於是使勁地擦了擦玻璃,發現是徒然。這時只聽同座在對我說:別擦了,外面下大雨呢!“什麼?下大雨?”聽了這話我彷彿被雷擊中了一般。出門時原本媽媽交代我帶傘,我看天氣很好便沒理會。誰知這鬼天氣像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比翻書還快,真是鬱悶!

就在我不停的埋怨天氣,大亂陣腳時,司機提醒我到站了。天啊,真是天亡我也,但我只能硬着頭皮下車。

剛下車就被一陣狂風夾着黃豆大的雨點打得我暈頭轉向,雨水迷住了我的雙眼,臉也生疼。頃刻間我就渾身溼透,像個落湯雞一樣在雨中艱難的前進着。路上的積水已經漫到了腳踝處。一聲又一聲的炸雷,一道又一道的閃電嚇得我我蹲在了草叢邊,不停地發抖,我感到自己是那麼的無助。

就在這時我看見前面不遠處有家小店,我好像看到了希望便加快腳步奔跑過去,好心的店主見我小,又成了落湯雞便收留了我。我只站了一會溼衣服上的水馬上淋溼了別人的地面。雖然店主好心找來了乾衣服讓我換上了但我仍然在那直打哆嗦,不知自己是真的冷還是害怕。雨越下越大,雷聲,閃電仍在繼續,看着姐姐的家就在不遠處,我心急如焚,不斷的想着:讓姐姐來接我吧。於是,我拿起電話就準備打,“不行!”一聲呵責讓我頓時將手停在了半空中,老闆娘眉頭緊皺,表情嚴肅的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打雷時是不可以打電話的,要不然,你恐怕就和那棵樹一樣了。”說着,伸手指向窗外。我順着她的手望去,窗外的馬路上已積滿了水,而那水面上正飄着一半截樹。雖然看不清顏色,但仍然可以看到樹葉已經變焦了,似乎還冒着煙。“那就是被雷電打的。”老闆娘說。我已經目瞪口呆,我似乎能想象到那樣的場景:一道閃電明晃晃的,劃破長空直劈了下來,一棵樹就隨此被攔腰斬斷。我猛地一悚,彷彿這道閃電打在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心裏。

窗外水愈積愈深,風愈刮愈狂。 雨漸漸的小了,我第一次知道度日如年是哪般滋味。電閃雷鳴也似乎沒有了聲息,我本想就這樣徒步走到姐姐家的,但想起那棵樹的下場,我身已冒冷汗。我買了一條尼龍布披在身上衝進了雨簾。

記憶的輪盤輪迴轉,當再想起這件事時,還是一陣後怕。但轉念一想,比起那些大災難,這點小風雨又算什麼呢?而且我不是也在災害中學到了一些知識嗎?我慶幸我那天沒那麼做。試想一下,當時若是沒有老闆娘的提醒,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每個人都要不斷充實自己,掌握一些知識。不需要我們去分析透徹,亦不需要我們去做一些什麼發明創造,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保護好我們自己而已。可見,懂得逃生知識是多麼重要。只要懂得逃生,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能將危害降到最低最低。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11

2008年5月12日,一場百年難遇的地震震撼了全球華人的心,所有人都爲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亡魂們深感惋惜,悲痛之情難以言喻。

天災,是無可避免的,可是,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禍如這天災一般令人惋惜呢?

2009年1月,上海商學院發生的那具慘案不就是這令人惋惜的人禍的縮影麼?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人們往往爲那些不幸身亡的人感到惋惜。試想,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有防災的意識呢?情況或許就會大不一樣。

人的一生不可能風調雨順,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災禍。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正是證明了之一點嗎?人要想在憂患中生存,沒有些防災減災的意識和知識怎麼行呢?

要防災減災首先要有防災減災的意識,要注意身邊每一個可能成爲安全隱患的細微之處,只有做到面面俱到,你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生命財產的安全。或許你會說:“幹嘛顧忌這些細枝末節,又不會出什麼事。”可是,中國有句老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留意這些小地方,就有可能爲今後發生重大事故埋下禍根。

5.12大地震中,有一所中學竟無人傷亡,這與校長平時對學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據說,這位校長每學期都要讓同學們進行防災演習,所以才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因此這位校長也被網民們評爲了最“牛”的校長。

要防災減災還要有防災減災的知識,任何行動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的,沒有知識就會像無頭蒼蠅一般,在危險面前不知所措。然而,在危險面前,任何驚慌失措的表現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如前文所提到的校長,假如他沒有一些防災減災的知識的話,他也不會讓同學們每個學期進行防災演習。而當災難真的來臨時,如果他沒有防災減災的知識,他又如何指揮得了全校如此多的師生?

反過來再想想商學院的那起慘案,如果那幾名女生有防災減災的意識,宿舍就不會起火,如果她們有防災減災的知識,就不會從高樓上跳下而致死。如果她們能冷靜的面對大火,就不會使自己年輕的生命香消玉殞。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了解“防災減災”、讓“防災減災”成爲我們生活重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們害怕危險,因爲我們不想死去,正因此我們要更加註意“防災減災”,因爲我們珍愛這隻有一次的生命。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12

5.12汶川大地震一週年即將來臨,時間再次將我們的目光引向那讓人流淚、讓人牽掛的地方,一年前,在大災面前,災區人民以堅韌頑強的生命意志,在廢墟中堅強挺立,一年中,全國人民衆志成城,八方支援,幫助着災區人民重建家園,一年後,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再婚、重組家庭、新生兒降生……喜悅、快樂讓曾經破碎的心得到安慰,得到溫暖。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災害損失日趨嚴重,防災減災目的設立旨在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普及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保障全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防震減災關注生命安全”,提供給大家防災減災的科普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救及救他人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及保護他人的能力。所以,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爲全國“防災減災日”。

面對災難,離去者安息,因爲生命得到了尊重。北川中學的一位只有十二歲的被截肢的女孩說過:“請你們不要稱我的那些死去的同學們——是沒有來得及開放的花蕾,就已經凋落了。不,他們不是凋落,他們已經盛放過了。”北川中學的同學們還說了一句感人的話:“翅膀上馱着天堂親人的希望,你要高高飛翔。”

是啊!生與死僅在一念之差。

生命,如流水一般,沒有輪迴,不可逆轉;生命,如鮮花一般,都曾有過燦爛,有過輝煌;生命,如清茶一般,苦澀過後,醇厚甘美,回味悠遠。

《泰坦尼克號》中傑克沉入水中的一剎那;《薰衣草》裏“以晨”閉上眼睛時“修琪”心痛的淚水;《秋天的懷念》裏母親的最後一句話;《夢裏花落知多少》中悲劇的結尾,都把珍惜生命的道理一次次訴說。正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了天際,又在瞬間消失,這就是生命的短暫與美麗。

生命因曇花盛開的一瞬間而美得絢爛;生命因飛蛾撲火的一瞬間而美得壯烈;生命因蠟燭燃燒到最後的一息而美得燦爛……生命的美麗無處不在,所以,學會在災難面前學會保護自己,珍愛生命,你纔會感到無比的充實,你纔會奮發向上、不在災難面前放棄,你的人生將會爲此而更加輝煌!

防震減災活動優秀徵文 篇13

生命脆弱得就像一張薄薄的紙,禁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生命是短暫的,只屬於我們一次,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我們用有限的生命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吧!

今年的5月12日馬上就要來臨了,回顧去年的今天,不少人的眼角中還夾帶着絲絲淚水!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

有多少人在瞬間被地震無情地奪去了生命?答案是6萬多人。可想而知生命的脆弱,只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那麼多人喪失了他們最最寶貴的生命。那兒的學校頃刻間倒塌,無數師生被埋,可是也有幾所學校因撤離速度快而倖免於難,這就說明災害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只要我們掌握防災知識,就可以將災害帶給我們的損失降到小。

地震往往是突發事件,有些人不瞭解求生常識,採取“盲目避震”的行動,結果造成傷亡。而有些人沉着冷靜,化險爲夷,求得生存。地震來臨時,我們要就近躲避,在家中可躲在比較結實的傢俱如牀、桌子下邊,注意保護頭部。在學校可以緊貼牆根或避到桌子下邊,同時將書包頂在頭上……

地震是自然災害,無法避免,可是我們只要按照以上步驟來做就可能生存。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遇到許許多多苦難。有人在苦難面前倒下了,也有人在根本不算苦難面前,輕易捨棄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黃的細沙,一點兒也不起眼;生命又是偉大的,就像一顆顆璀璨的夜明珠,珍貴無比。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