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主持詞 > 端午節班會活動主持稿

端午節班會活動主持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主持稿,主持稿是主持人在會議或是節目當中串聯各環節的稿件。寫主持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班會活動主持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班會活動主持稿

A:(主持人B的名字)同學,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B:這可難不倒我!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邊說邊扳手指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一些習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立夏節吃雞蛋,清明節全家踏青掃墓,元宵節鬧花燈

A: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B:先別誇我。我先請你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裏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

A:這個嘛......它是糉子。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糉子嗎?

B:這個問題太簡單了,讓同學們回答你吧!大家說什麼節吃糉子?

(全班同學齊回答:端午節)

合:千年的懷念,把苦艾染綠,在檐頭掛成一面旗。

汨羅江上的風,打落苦味的露珠,滴今溼古。

今天,讓我們回到掛菖蒲的門前

回到飄滿艾香的城市與鄉村

回到屈原縱身的一跳

讓我們共同走進端午。

A:請欣賞同學和同學表演的相聲《端午小段》

甲:今天是什麼日子?

乙:五月初五。

甲:什麼節?

乙:端午節。

甲:吃什麼?

乙:吃糉子。

甲:紀念誰?

乙:屈原。

甲:他爲什麼叫屈原?

乙:我哪知道呀。

甲:死的憋屈,必有因原。

乙:是這麼解釋的嗎?

甲:屈原寫過一篇詩歌,叫那什麼。

乙:什麼?

甲:牢騷。

乙:牢騷?那叫《離騷》。

甲:離牢騷不遠

乙:沒那一說。

甲:屈原長什麼樣?

乙:你管得着嗎?反正現在一到端午就吃糉子。

甲:你就知道吃。

乙:本來嘛,端午節出了吃糉子還能幹什麼啊?

A:看來,咱們對端午節還真是缺乏瞭解。那麼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在端午節裏還有些什麼習俗和活動呢?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B: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龍日、夏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請聽xx同學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傳說屈原投江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爲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江邊的老百姓爲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糉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A:謝謝xx同學的精彩講述。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

B: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下面幾位同學給我們帶來了端午節的詩篇,請聽。

A:有請xx同學。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爲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A:有請xx同學。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

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A: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

B:這還用說,就是賽龍舟嘛。

A:那你知道端午節最誘人的習俗是什麼嗎?

B:那當然是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A: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見我國的糉子南北風味有別。

B:講完了故事,聊完了風俗,我們再次想到了端午節由來的主人公屈原。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A:1953年,屈原與哥白尼等文化巨匠一起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命名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在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2000多年之後,這位被華人世世代代紀念不息的詩壇巨星和歷史偉人引領中華文化走向了世界。梁啓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生在中國,不讀楚辭,不理解楚辭,枉爲中國人。千百年來,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養了一代代華夏兒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創造出輝煌的歷史和文化。作爲我們這個民族一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仍然用如此傳統和隆重的方式紀念這位偉人,是要讓我們和我們的後人永遠繼承和弘揚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文化和歷史。

B:我們紀念屈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弘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千百年形成的對祖國、對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一面偉大旗幟,他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仍然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文化原型與精神典範。屈原的愛國和憂國憂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與他的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結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構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傳統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根之所繫、基石所在。今天的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高舉這面愛國主義的大旗,培育全民的愛國情懷和愛國之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和騰飛。

合:話說端午愛國主題班會到此結束,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