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六年級課件 > 六年級課文美猴王課件

六年級課文美猴王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美猴王,即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角色之一。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六年級課文美猴王課件 ,歡迎閱讀。

六年級課文美猴王課件

【課前寄語】

同學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最喜歡的是哪個?

神話是以神爲中心的古代傳說。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認爲天地萬物都具有人一樣的生命,往往借神話去說明一切,把它作爲一個民族的共同信仰。這些神話在民間廣泛流傳。經過後人不斷加工而寫成的小說,叫做神話小說。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的寫作順序及結構安排。

2.抓住動作語言描寫來分析石猴形象。掌握塑造美猴王藝術形象的方法。

3.吸取美猴王人格精華,提高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美醜的能力。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啓發思維的目的。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播放《西遊記》的片頭曲,讓學生一邊聽一邊跟着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音樂的餘聲中給學生介紹《西遊記》的背景材料。

大家聽着這優美動人的旋律,在瞭解了《西遊記》的背景材料後,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鬧天宮、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們的腦海中騰挪跳躍。那麼,大家想不想進一步瞭解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是怎麼塑造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遊記》的第一回——《美猴王》。(板書:《美猴王》)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瞭解作者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爲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爲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2.瞭解作品

《西遊記》我國古代小說史上最傑出的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小說中通過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

3.字詞積累

遂(suì) 迸裂(bèng) 麋鹿(í) 瞑目(íng)

徑(ìng) 石竅(qià) 石碣(ié) 鐫刻(uān)

4.詞語解釋

天造地設:指天地安排好了的,自然形成的又合乎人們理想的事物。

滔滔不竭:形容水流多,連續不斷。

力倦神疲:指氣力削減了許多,精神也疲倦了。

喜不自勝:高興得不能控制自己。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段落層次:用一句簡潔的語言概括出的內容,再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內容。

【交流點撥】開端(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發展(第2、3自然段)石猴的山間生活和發現水簾洞。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石猴的山間生活。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衆猴玩耍,發現了瀑布。

高潮、結局(第4自然段),石猴發現水簾洞,帶領衆猴進洞居住,被擁戴爲王。

第一層(從“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氣”),寫石猴發現水簾洞。

第二層(從“衆猴聽得”到結尾),寫石猴帶領衆猴進洞居住,被擁戴爲王。

石猴出世——山間生活——自薦探泉——發現洞天——攜衆搬家——被擁爲王

步驟三 深層探究 深入理解

1.石猴是怎樣來到世上的?爲什麼要寫他的來歷?

【交流點撥】石猴出世。“傲來國”“花果山”“頂上”是交代地點。“東勝神洲”“仙石”“仙胞”“石卵”“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寫石猴是天地生成。石猴出生表現了他“神”的特點。

這樣起筆,讓石猴出一世就顯出神異出衆,也爲後文寫孫悟空的神通廣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筆。

2.怎樣寫石猴的山間生活的,這樣寫表現了石猴的哪些特點?

【交流點撥】行動、飲食、交往、行蹤——活潑、機智、靈巧

3.當衆猴發現瀑布飛泉時,石猴是怎樣說的?這說明了什麼?

【交流點撥】石猴“跳”出來,應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這說明他膽大超羣,不同一般。則已帶有“人”的特點。

4.在寫石猴發現水簾洞和率衆猴進入水簾洞的過程中,重點描寫了他哪些動作和語言?從中可以看出石猴的哪些特點?

【交流點撥】發現水簾洞。“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瞑”蹲”“縱”“跳”四個動作顯示出石猴的勇敢靈巧、本領高強。“忽睜眼擡頭觀看……再看……看罷多時……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四“看”表明了石猴膽大心細,善於觀察。能夠識字,這是人的特點;無師自通,則又具有“神”的特點了。石猴“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道:‘沒水,沒水……’”這些動作和連續重複的語言都顯示了猴性。“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一提議表現了石猴聰明過人、見識超羣的特點和熱愛自由的思想,表現了“人”的特點。

這一部分寫石猴入瀑,發現水簾洞,他向衆猴描述了洞中的情景,提出進洞居住的建議。作者通過對石猴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石猴的勇敢靈巧、本領高強、膽大心細、善於觀察、聰明過人、見識超羣,集“猴”“神”“人”的特點於一身。

5.“跳、搶、奪、佔、爭、搬、移”等一系列的動詞的作用?

【交流點撥】——表現了猴子頑劣的特性。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一)總結課文

1.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點?

【交流點撥】聰明靈巧、本領超羣、有膽有識、深孚衆望。(正面描寫:外貌、動作、語言、神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現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了他的傳奇性。

2.從石猴變成美猴王,其主要原因是什麼?他的美表現在哪裏?

【交流點撥】石猴變成美猴王的主要原因是:他快樂、合羣、聰明、勇敢、敏捷、有本領、有見識、講信義、造福衆人、深孚衆望。

身世美——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有靈通之意。

行爲美——瞑目蹲身,將身一躍,跳入瀑布泉中。

性格美——膽大心細、聰明過人、見識超羣。

3.這個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點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體,怎樣理解?

【交流點撥】美猴王——孫大聖——孫悟空

猴——神——人

生物性——傳奇性——社會性

(二)拓展延伸

小時候你們常說,假如我是孫悟空,我就怎麼樣怎麼樣,今天就實現大家這個願望,給大夥這個機會,請你以“假如我是孫悟空”爲題,說說你準備幹些什麼。

板書設計

美猴王

吳承恩身世美 出生神異

行爲美聰明靈巧

膽大超羣

性格美熱愛自由

深孚衆望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