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五年級課件 > 小學五年級數學課件(通用1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課件(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根據教師的教案,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並構成的課堂要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小學五年級數學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課件(通用1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爲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學會轉化。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算理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都喜歡哪些運動呢?

(生回答自己喜歡的運動……)

2.導入:是啊,多參加戶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老師也經常參加戶外運動,放風箏就是我的最愛。下課咱們一起去放風箏好嗎?

3.提問:但放風箏之前要先去買風箏,所以咱們就先去買幾隻風箏吧!(展示教材第2頁例l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小明他們想買3個3.5元的風箏需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指學生回答:3.5×3,教師板書:3.5×3。

4.探索:觀察這一道算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觀察後回答:這道算式的因數有小數。

5.揭題:以前我們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乘整數,今天的算式中卻出現了小數,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互動新授

1.初步探究豎式計算的方法。

(1)引導學生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獨立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師走到學生中,瞭解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學生可能想出下面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1:

連加。展示:3.5+3.5+3.5=10.5(元)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3.5×3就表示3個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師板書意義)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則35角×3=105角=10.5元。

(3)追問:剛纔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豎式計算,你會算嗎?請同學們想一想,並與同桌討論:如何列豎式計算3.5×37

引導:出示(邊說邊演示):

強調:我們可以把3.5元轉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轉化成10.5元。注意在列豎式時因數的末尾要對齊。

2.自主探究,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算式:0.72×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還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2)學生彙報演示。

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據學生的彙報,展示這兩種方法。

(3)比較:(見板書設計)

引導: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

生:用乘法比較簡便。

(4)追問: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的?

生:先把0.72小數點向右移動2位轉化成72×5=360,得出結果後再把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是3.6。

質疑:既然把所得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那這個積就應該是一個兩位小數,爲什麼現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所以積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那麼,誰能和大家說說小數乘整數應該怎樣計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歸納出: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要先把小數看作整數來乘,乘完以後,看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當積的末尾有“O”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0”去掉。

師:(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交流。

師:同學們順利地買完了風箏,那就讓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吧!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1題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2題

同桌之間相互談談是怎樣點小數點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3題

4.不用計算,你能直接說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作業:教材第4頁練習練習一第1、2、3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各的簡便運算。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是和人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數量關係的應用題,以前研究的是關於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而本節課要研究的是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要學好兩物體相向運動的相遇問題,關鍵是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從教材的編排來看,首先出現了一道準備題,接着列表分析每經過1分鐘、2分鐘、3分鐘後,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然後再出示例題解答。針對教材內容和學情,應把本節課的教學突破點放在學生對應用題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上,對行動的體驗上。

二、設計理念:

本着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教育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注重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教學跟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緊貼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

2、掌握相遇問題應用題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三、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1、複習鋪墊法。2、直觀演示法。3、分組討論法。4、啓發講解法。5、練習鞏固法。這樣通過多種教法的交叉進行,相信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的方法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類推。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相遇求路程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掌握相遇求路程應用題的結構特徵。

五、教具學具:實物投影

六、教學流程:

(師:同學們,在未學新課之前,老師先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最好。)

(一)、複習導入

1、複習

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3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投影出示)

(1)、口頭列式解答。

(2)、這道題的數量關係式是什麼?

(師:這道題是我們以前研究的關於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時,它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係。假如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在運動,那麼它們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我們看準備題。)

【設計意圖:在原有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展示教學,通過簡單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再次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再次感悟行程問題。】

2、準備

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投影出示)

(1)、讀後回答a:這裏講的是幾個人在運動?

b: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c:做手勢理解同時出發,相對或相向而行。

(師:請大家伸出兩隻手,把兩個食指比作兩個人,讓他們同時出發,向對方走去,準備好,聽老師口令出發。看圖,兩人一起出發叫同時,不能一先一後。對面往一起走,叫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那麼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變化情況怎樣呢?我們先填表,再理解。)

(2)、填表並彙報填表結果。

(3)、觀察表後思考回答:

a、 每經過1分鐘,兩人所走路程和有什麼變化?與此相反,兩人之間的距離又有什麼變化?

b、 當出發3分鐘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說明了什麼?

c、 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師:出發3分鐘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0,這表示兩人相遇了,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兩家的距離。像準備題這樣的應用題,我們就叫它相遇問題,相遇問題如何解答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一種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學生通過手勢模擬表演,理解同時出發,相對或相向而行的含義,爲學習新知打下了基礎,不僅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了思考,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題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1)、讀題。

(2)、分析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完成線段圖。

(師:小強經過幾分鐘到校門口?這段距離應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麼?小麗經過幾分鐘到校門口?這段距離應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麼?求什麼?這道題如何解答呢?老師準備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思考題,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找出解決辦法。)

(3)、出示思考題,分組討論學習。

思考題

A、小強走的路程和小麗走的路程與所求的兩家距離有什麼關係?爲什麼?

B、小強走了多少米?小麗走了多少米?

C、怎樣列綜合算式求出兩家距離?

D、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

(4)、彙報討論結果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654+704 (65+70)4

(5)、比較:兩種解法哪種方法簡便?爲什麼?

(6)、小結:今後我們在解答這類應用題時,可以採用第二種方法,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2、看書質疑

【設計意圖:重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分析比較、質疑問難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這一過程中也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鞏固練習

第一組

1、根據線段圖口答。

2、動筆做一做。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龍每分走46米,經過5分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第二組

1、看圖列算式。

2、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算式。

3、根據算式補充條件和問題。

4、看圖編一道相遇求路程的問題。

驗收題

兩隻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開出的輪船每小時行23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輪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0小時兩輪船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思考題

小紅和小剛同時從兩家出發,小紅每分鐘走38米,小剛每分鐘走45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距100米,小紅和小剛家相距多少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後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後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練習十五第1、2、7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過程與方法:

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培養學生的代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難點:

理解形如a±x=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確的解方程格式及檢驗方法。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觀察、猜想、驗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同學們,咱們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出示一個盒子,讓學生猜一猜裏面可能有幾個球呢?(學生思考後會說,可以是任意數。)

教師繼續通過多媒體補充條件,並出示教材第67頁例1情境圖。

問: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看圖回答:盒子裏的球和外面的3個球,一共是9個。

並用等式表示:x+3=9(教師板書)

二、互動新授

1.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質來求出x的值。

學生思考、交流,並嘗試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通過天平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頁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並說一說。

長方體盒子代表未知的x 個球,每個小正方體代表一個球。則天平左邊是x +3個球,右邊是9個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觀察:把左邊拿掉3個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麼辦?

(右邊也要拿掉3個球。)

追問:怎樣用算式表示?學生交流,彙報:x +3-3=9-3

x =6

質疑:爲什麼兩邊都要減3呢?你是根據什麼來求的?

(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的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你們的想法對嗎?出示第3個天平圖,證實學生的想法是對的。

3.師小結:剛纔我們計算出的x =6,這就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說,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導:誰來說一說,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麼區別?學生自主看課本學習,可能會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師引導學生小結:“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它是一個數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

5.驗算:x =6是不是正確答案呢?我們怎麼來檢驗一下?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過學生的回答小結: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邊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於方程的右邊。

即:方程左邊=x +3

=6+8

=9

=方程右邊

讓學生嘗試驗算,並注意指導書寫。

6.出示教材第68頁例2情境圖。

讓學生觀察圖,理解圖意並用等式表示出來:3x =18

引導學生:通過剛纔解方程的經驗嘗試解決這個題。

學生自主嘗試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解題過程: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3,解得x =6。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3x =18

3x ÷3=18÷3

x =6

質疑:你是根據什麼來解答的?

引導小結: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爲O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讓學生嘗試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7.出示教材第68頁例3,並讓學生嘗試解答。

由於此題是“a-x ”類型,有些學生在做題時可能會出現困難,不知道怎麼做。有些學生可能會在等號兩邊同時加上“x ”,但x 在等號的右邊,不會繼續做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等式的性質,只要等式的兩邊同時加或減相等的數或式子,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那麼我們可以同時加上“x ”。

通過計算讓學生髮現,等號左邊只剩下“20”,而右邊是“9+x ”。

繼續引導學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們的位置交換,繼續解題。學生繼續完成答題,彙報。根據彙報板書:

20-x =9 請學生自主嘗試檢驗:方程左邊=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邊

9+x -9=20-9

x =ll

8.討論:解方程需要注意什麼?讓學生自主說一說,再彙報。

小結: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解方程時要先寫“解”,等號要對齊,解出結果後要檢驗。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頁“做一做”第1、2題。

2.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第1、2題。學生自主計算解答,並集體訂正答案。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有哪些收穫?

引導總結:

1.解方程時是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作業:教材第70~71頁練習十五第1、2、7題。

板書設計:

解方程(1)

例1: 例2: 例3:

x -3=9 方程左邊=x +3 3x =18 20 - x =9

x +3-3=9-3 =6+3 3x ÷3=18÷3 20- x + x =9+x

x =6 =9 x=6 20=9+x

=方程右邊 9+x =20

所以,x =6是方程的解 9+x -9=20-9

x =ll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身份證號碼的含義,學會簡單的編碼。

2.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探索用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數字所反映的信息,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嘗試應用數字來反映信息,會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請學生課前瞭解身份證號碼的常識、收集兩個身份證號碼。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題。

師:叫到學號的同學請報一下自己的姓名。這些學號是我們的班主任爲我們班的同學編的,如果要給全國的人都編一個號碼,可以用什麼號碼?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身份證是怎麼編成的。(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數一數身份證號碼共有多少位數字?

2、結合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在小組裏和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並回答問題。

3、講解身份證各部分表示的信息。

(1)這位同學能從身份證號碼中發現自己的出生日期,你們都能找到嗎?板書:出生日期

(2)在你們的身份證號碼中有哪些數字是相同的呢?

(3)猜一猜,前六位表示什麼信息呢?你爲什麼這麼猜?根據學生的彙報,在板書上標明各段的意義。

(4)你還想了解什麼呢?教學區分性別的第17位。

(5)教學順序碼和校驗碼。

(6)你能完整的說出身份證號碼各部分表示的信息嗎?同座同學互相說說

4、教學15位升18位

(1)老身份證號碼和新身份證號碼不同在哪裏?

(出生日期碼和校驗碼。)

(2)出生日期碼爲什麼要增加前兩位?

5、比較331023和332625

三、練習反饋,展示潛能。

1、考一考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瞭解了身份證號碼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老師想出一道題考考你們

有沒有信心?

(1) 我們中國這麼大,每一天都有很多新生命誕生,那麼這些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他們的身份證號碼應在哪裏做區別?(應在省市縣代碼上做區別)

(2)如果是一對雙胞胎孩子,身份證號碼相同嗎?哪兒不同?(應該在順序碼作區別)

小結:即使是雙胞胎也不能共用一個身份證號碼,從這裏可以看出身份證號碼具有什麼特點?(因此一個身份證號碼只屬於某一個人,獨一無二;唯一的)

2、小馬虎的難題。

師:小馬虎遇到難題了!(課件出示:在課前我也收集了一些身份證號碼,我收集的是爺爺、爸爸和媽媽三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但是……嗯……現在我不記得這三個號碼分別是誰的了,你們能幫幫我嗎?

332625194806120537

332625197511030463

332625197207230633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說出判斷的根據。

師:小馬虎感謝你們幫他解決了難題,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斷推理能力。說到判斷推理,有一個人在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誰?(柯南)

3、 給警察叔叔幫忙:

案發現場,從目擊證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齡是40歲左右,男性,

通過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這些是他們的身份證號碼,你知道作案人是誰嗎?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聯繫實際,開闊思維。

(1)瞭解身份證的用處

師:你們知道身份證主要有哪些用處嗎?

(銀行取款、郵政取款、坐飛機、貸款、住酒店、登機、貸款、開戶、更改戶籍資料等。 )

師:身份證能反映一個人的多種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隨便借給他人使用,同時今天課上的身份證號碼也要注意保密。

師: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用文字能表達嗎?既然可以,爲什麼還要用數字編碼來表示呢?

(用數字能簡潔明瞭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會混淆。 )

師:這麼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就可以反映出我爲十多億人的信息!可見用數字來反映信息是多麼的簡潔明瞭,這也就是數字編碼的優越性。(板書:簡潔)

(2)走進生活,瞭解其他編碼的知識

師:剛纔我們研究了身份證上的數字,其實呀,在現在這個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的社會中,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象身份證這樣的數字編碼,你能舉個例子嗎?

(郵政編碼,銀行帳號、電話號碼、車輛號碼……)(欣賞圖片)

四、運用編碼,設計編號。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給自己來編一個學號呢?

(出示活動要求:1.這個學生編號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2.這些信息打算分別用什麼?3.代碼的順序怎樣編排?)

2、小組討論:你們認爲在編號時要注意些什麼呢?(簡潔方便,有規律,不能重複,唯一)號碼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入學年份、班級、學號)

3、學生嘗試獨立編碼。

4、作品展示

5、小結:大家真能幹!在短短的時間裏就編好了一個學號,而且反映出了這麼多的信息,老師一定把你們的這些好建議、好方法轉告給校長,讓他來採納大家的這些建議和方法,你們樂意嗎?

五、課堂總結,引申探究。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拓展延伸,課後調查。

活動內容: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調查收集一些郵政編碼,瞭解郵政編碼所反映的信息。

友情提示:可請教別人、查閱書籍、也可上網查詢 ……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複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着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爲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於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後,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範: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於0.72×5,剛纔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着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麼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四、作業: 練習一 1、2、3 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後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後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P35例9及練習八第10~1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複雜的小數乘、除法,並有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算式中的規律,並能按規律直接填得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引導發現規律、描述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並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發現規律。

教學方法:

計算、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

教學準備:

師:計算器、多媒體。生: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比一比誰算得快。

32.47÷15= 63.79÷5.2=

學生自主計算並訂正結果。

2.教師引入: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同學們是不是感到很麻煩?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計算器。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一些規律呢!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35頁例9例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訂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師小結:這些都是循環小數。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發現了哪些規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商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9的倍數。

2.引導學生按規律寫結果: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我們發現了規律。現在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題)

6÷11= 7÷11= 8÷11= 9÷1l=

學生彙報得出的結果。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什麼來寫這些商的?

(根據1÷11,2÷11……5÷11的結果得出的規律來寫商的。)

3.檢驗:同學們寫出的規律對不對?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學生自主驗證計算結果,與自己得出的結果作比較。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四個題,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有什麼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的整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小數部分不變,第一個因數的小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整數部分有變化而且數位相同。因數有幾位數,積的整數部分就有幾個2,小數部分就有幾個1,再根據規律試着寫出後兩題的積。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12題。

利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並討論: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是9的幾倍,積的整數部分就有5個幾,小數部分萬分位是O,其餘的數都是9的那個倍數。

3.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什麼規律,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最後用計算器驗算。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總結:

1.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精確。

2.觀察得到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結果。

作業:

一、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3題,仔細觀察,再試着寫出後面的得數。(保留6位小數)

1÷7= 2÷7=

3÷7= 4÷7=

5÷7= 6÷7=

二、根據規律不計算直接寫得數。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計算器:省時、省力、精確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並能應用這一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預習生成單、作業紙、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 師: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內容?(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2、 師:針對這個內容,同學們做了充分的預習,相信你們一定提出了不同的數學問題,現在請組長帶領組員提煉出你們組最想研究的問題。

3、 指名學生彙報。

4、 師:同學們,不管你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都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關,今天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堂。

二、 檢查預習,自主探究

1. 出示預習生成單:(師:我們已經預習了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預習成果,形成統一意見準備彙報。)

2. 指名上臺展示並彙報。(師:哪個組的同學願意最先上來展示你們的成果?)

3. (學生展示中注意分工彙報,在彙報中要注意學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證明塗色部分相等,如果有用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都是相同紙的一半”或者“分子是分母的一半”理解也要給予肯定,教師應及時提出,照這樣一半的理解,提問:你能在寫出一個和他們大小一樣的分數嗎?教師及時的板演,

4. 師: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你們得出這個結論了嗎?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師:第一張紙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學生說二分之一),第二張紙塗色部分是這張的(四分之二),第三張紙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八分之四),塗色部分都相同,也就證明這三個分數的大小也(學生說相等),可是,它們的分子分母卻不相同,他們有沒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呢?我們通過合作交流來探究這個問題。

2. 出示合作要求(課件),指名學生讀一讀。

3. 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

4. 學生彙報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要規範,同時,可以讓小組回想補充,特別是,跳躍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之間的變化規律是怎樣?

5. 指導彙報,總結規律。誰能完整的說一下你們剛纔總結出的規律?

6. 教師歸納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 ,分數的大小不變。

7.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還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嗎?(0除外)

8. 再讀一讀,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比較關鍵。

9. 拓展深化,加深理解 ,完成練習,思考: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性質之間的聯繫。(練習一)這個過程也要看學生的生成在哪,教師及時的給予肯定。

9.教師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孩子們的表現特別出彩,老師相信你們接下來的表現會更棒。

四、應用拓展,新知內化

1.出示例2,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師:你覺得解決這道題應該利用什麼知識?(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3.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4.小結:剛纔,我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探究知道了什麼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就應用分數的基本性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8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30~32頁例1、例2和“試一試”、例3和“試一試”“練一練”,第35頁練習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判斷兩個自然數間的因數和倍數關係;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能按順序找出10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因數,1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瞭解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特點。

2.使學生經歷探索求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方法、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特點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方法的內在聯繫,能有條理地展開思考,培養觀察、比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發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動,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樂於思考、勇於探究等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認識因數和倍數。

教學難點:求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黑板、準備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操作引入,認識意義

1.操作交流。

引導:你能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嗎?請同桌兩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想想有幾種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來。 學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師巡視。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請你說一說,並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結合學生交流,呈現不同拼法,分別板書出積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書除法算式)。

2.認識意義。

(1)說明:我們先看4×3=12。根據4×3-12,我們就可以說:4和3都是12的因數;反過來,12是4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

(2)啓發:現在讓你看另外兩個算式,你能說一說哪個是哪個的因數,哪個是哪個的倍數嗎?同桌互相說說看。

(3) 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數乘法算式裏,兩個乘數都是積的因數,積是兩個乘數的倍數。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內容:因數和倍數。(板書課題)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數。[在課題下面板書:(指不是0的自然數)]

3.做“練一練”第1題。

先要求分別看乘法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

再讓學生把乘法算式改寫成除法算式,(分別板書除法算式)然後分別看除法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

二、導探究,學會方法

1.找一個數的因數。

(1)出示例2,要求學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數,並思考是怎樣找的。

讓學生自己找36的因數,並把所有因數記錄下來。有困難時可以和同學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數有哪些?說說你是怎樣找的。

根據學生的交流,呈現各人找出的因數,並按交流的方法板書所有因數。 比較:你認爲這裏每人找因數的方法,哪個比較好一點?爲什麼?

追問:想一想,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說明:找36的所有因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想哪兩個數的積是36,一對一對地找,也就是這樣想:先想1和36,寫在因數的兩端;(板書)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嗎?爲什麼?)6和6,相同的只要寫一個。中間還有嗎?(結合說明板書成:36的因數有:1,2,3,4,6,9,12,1 8,36 。)

追問:你能說說找一個數的所有因數時,怎樣可以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嗎? 讓學生按這樣的方法把例2裏36的因數補充完整。

提問:現在你能說出36的全部因數了嗎?(指名按順序說一說)

說明:一個數的所有因數,還可以用一個圈表示,請大家看課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樣用圖表示的。

追問:這個圈裏表示的是什麼?(呈現36因數的集合圖)

(2)完成“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數,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15有哪些因數,按怎樣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對一對的順序板書結果)

(3)發現特點。

2.找一個數的倍數。

(1)引導:我們已經學會了找一個數的因數,那怎樣找一個數的倍數呢?現在請你找出3的倍數,把它們記錄下來。大家獨立試一試。 學生自己找3的倍數並且記錄下來。

(2)完成“試一試”。

(3)發現特點。

三、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第2題和第3題。

2.做練習五第1題。

3.做練習五第2題。

4.做練習五第3題。

5.做練習五第4題。

6.填充。

(1)7的.倍數最小是( ),7的因數最大是( )。

(2)一個數有因數3,它一定是( )的倍數。

(3)8是2的( )數,2就是8的( )數。

四、課堂總結,交流收穫

提問: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知識,學到了什麼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6—7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發現3的倍數特徵的過程。

2、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並能利用特徵進行判斷。

3、通過探究3的倍數的特徵的活動過程,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難點:

探索活動中,發現規律,並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徵。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數字卡片等。

學具準備:

每人幾張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們能不能通過觀察個位上的數來確定是不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一)活動一:複習鞏固。

1、前面我們研究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徵,能用你的話說一說他們的特徵呢?

2、請你舉例說明。(請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舉例板書在黑板上。)

3、說說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觀察特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活動二:探索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

1、在書上第6頁的表中,找出3的倍數,並做上記號。

(先獨立完成,看誰找的快?)

2、觀察3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參與到討論學習中。

先獨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後與四人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的發現。

生1: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有0、1、2、3、4、5、6、7、8、9沒什麼規律。

生2:十位上的數也沒有什麼規律。

生3:將每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試試看

3、你發現的規律對三位數成立嗎?找幾個數來檢驗一下。

(1)自己先找幾個數試一試。

(2)然後在小組內說說你驗證的結論。

(三)活動三:試一試

在下面數中圈出3的倍數。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後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四)活動四:練一練

1、請將編號是3的倍數的氣球塗上顏色。

36、17、54、71、45、48

(自己獨立完成,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

2、選出兩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分別滿足下面的條件。

3、0、4、5

(1)是3的倍數。

(2)同時是2和3的倍數。

(3)同時是3和5的倍數。

(4)同時是2,3和5的倍數。

(獨立完成,說說你的竅門和方法。)

(五)活動五:實踐活動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數,並塗上顏色。

(可以在自主實踐以後再交流。)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課題: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徵

1、在下面數中圈出3的倍數。

28、45、53、87、36、65

2、選出兩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分別滿足下面的條件。

3、0、4、5

(1)是3的倍數。

(2)同時是2和3的倍數。

(3)同時是3和5的倍數。

(4)同時是2,3和5的倍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0

一、解析教材內涵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前兩節一樣,教材先通過小轎車車窗玻璃是梯形的這樣一個生活實例引入梯形面積計算。然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索出面積計算公式,最後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這裏仍然要運用轉化成已學過圖形的方法,但是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爲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有多種方法,教材顯示了三種方法。

(1)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

(3)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還可以:從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等等。

策略與方法: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根據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內在聯繫安排教學順序,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2)體現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3)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注意培養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 複習導入

1、單元知識梳理,揭示轉化思想

師:同學們,我們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那誰來說說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2、導入主題

師:我們都是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研究面積。看來轉化這種方法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藉助這個方法來研究梯形的面積。(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三、利用轉化,實踐探究

1、初步的想法,互受啓發

師:同學們來看,這是一個梯形。現在呀,就請大家想一想,怎樣利用轉化的方法知道梯形的面積怎樣來計算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知。

師:大家這樣一說,我們的思路就打開了。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同學們沒有說到。

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個學習提綱深入地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2、藉助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填寫學習單,小組進行交流。

3、交流反饋(學生拿學具到實物展臺彙報,教師拿事先預設的大教具評價,記錄)

預設:代表1: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的(上底+下底),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土地面積計算和簡易方程。本冊教材的重點是小數乘除法計算和簡易方程,難點是小數除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數乘法是整數乘法的擴展和延伸。當第二個因數是整數時,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當第二個因數是純小數時,小數乘法的意義有了擴展,就是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類似,只要掌握了積的小數點的定位方法,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應刃而解,爲此教材應用積的變化規律,把小數乘法轉化爲整數乘法進行計算。

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相對於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則較爲複雜。教材安排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當除數是整數時,計算方法與整數計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裏小數點的定位問題即可。二是當除數是小數時,則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它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通過教學和訓練,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規律,簡便合理的進行計算的能力。本冊教材的應用題主要是整、小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本方法,學會列綜合式解答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土地面積計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線的測定、測量和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土地面積的計算等內容。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測量和的方法。

簡易方程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代數知識,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義,學會接需兩、三不計算的

方程,並能列方程解應用題。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體會到用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滲透數學思想。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本年級有300名學生。從能力上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的接受課本上的新知識,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也有少數同學在解法上表現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存在的問題也有不少,如個別同學接受能力差或主動性不強,需要在教學中加以引導。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此外,在創造性方面也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會用四捨五入法取積和商的近似數。

2、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會用分步列式或列綜合式解答整數、小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4、會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或步測、目測測定直線,認識土地面積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土地面積計算。

5、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6、會使用計算器。

四、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紮實的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發展,把數學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有機的結合起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對學困生要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2

教學設想:

“最小公倍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向學生提供了圈數的活動,從中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知道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而且又讓學生懂得列舉的方法。因此,在鞏固練習中,應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並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和總結規律。

教學設想:

1、尊重教材並創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與學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深挖教材後,可以結合教學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指導作用。

2、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現代教育觀點認爲:學習不是爲了佔有知識,而是爲了生長知識。因此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出來的數學。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設計看到這列數你想說些什麼,看到這兩列數你想說些什麼?等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高度的思維狀態下,調動大量的原有知識參與新知識的構建。

3、讓情境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課伊始從學生熟知的引出倍數這一前衛知識。課中又再次利用阿凡提的故事展開了知識的聯想,爲最小公倍數的理解鋪墊了很好的基礎。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P51—52

教學目標:

1、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2、探索找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方法;

3、會利用列舉法等方法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4、通過教學,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比較推理的過程中思維不同層次發展。

教學重點:

1、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2、理解找最小公倍數的算理並掌握一定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找最小公倍數的算理並掌握一定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因數和倍數。誰能說說倍數有什麼特點?

二、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直觀理解

師:我們來比比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找到4的倍數和6的倍數。

生獨立找,請一生上臺彙報,投影展示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數字表上4的倍數和6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

師:(口述並板書)12,24,36,48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也就是說它們是4和6公有的倍數,我們給這些數取個名字叫4和6的公倍數。

師:在12,24,36,48中,最小的一個數是12,我們也給12取個名字叫4和6的最小公倍數

師:誰來說說什麼叫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師:剛纔我們是怎麼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數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找最小公倍數

(板書課題:找最小公倍數)

師:我們用列舉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數,請大家用列舉法再在50以內找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數。學生在課本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投影展示彙報,

師: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集合圈來表示出兩個數的倍數和它們的的公倍數。

小結: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數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三、探究方法

1、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師:剛纔我們用列舉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數,6和9的最小公倍數。請看屏幕,請大家再用列舉法找出下面幾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7和14 8和24 9和18

5和6 2和7 9和4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師:觀察每橫數據和結果,你有什麼發現?爲什麼?

師引導學生小結特殊情況下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1)兩數是倍數關係時,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數;

(2)兩數是互質關係時,最小公倍數是兩數的乘積。

師:當兩個數是倍數關係和互質關係時,除了用列舉法,還可以用你們發現的特殊辦法去找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這樣更簡便。

我們進行一個搶答比賽,看誰能最快找到下面幾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2和6 6和7 4和12 2和5

9和5 10和11 8和10 10和20

學生搶答,請學生說說想法

2、找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師:我們已經會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了,有信心來挑戰一下找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嗎?

2,3和6 3,4和5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

師小結:我們同樣可以用列舉法找到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三、總結

師(指板書引導回顧):這節課,我們學了找最小公倍數,知道了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還知道了找到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可以用列舉法,以及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師:大家的收穫不小,我們一起來練一練,看誰能做得又對又快。

1、判斷

(1)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定比這兩個數都大。

(2)4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40。

(3)自然數範圍內,4和6的公倍數有無限個。

(4)15是最小公倍數。

(5)6是3的最小公倍數。

2、在括號裏寫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5和7 ( ) 7和1 ( )

6和8 ( ) 18和6 ( )

12和8 ( ) 52和13 ( )

10和15 ( ) 9和4 ( )

2,5和4 ( ) 3,6和8 ( )

五、生活中的數學

1、人民公園是1路和6路汽車的起點站。1路汽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6路汽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汽車同時發車以後,至少再過多久又同時發車?

2、思考:有一包糖果,不論是分給8個人,還是分給10個人,都正好剩3塊,這包糖至少有多少塊?

板書設計:

找最小公倍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

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4的倍數有:4、8、12、16、20、24、28… …

6的倍數有:6、12、18、24、30、… …

4和6公倍數有:12、24、… …

4和6最小公倍數:12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知正、負數的含義,體會正數和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正、負數的認識,提高應用正、負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的能力。

3.滲透數軸、區間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正、負數的認識,提高應用正、負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的能力。

教學難點:應用正、負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分鐘)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負數。

二、自學例3。(7分鐘)

1.自學。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導學單:

1.讀一讀表格中的數據。

2.根據表中的數據說說每個月的盈虧情況,和同桌說一說。

導學要點:

通常情況下,盈利用正數表示,虧損用負數表示。

2.全班交流。

3.試一試。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試一試情境圖和表格。

虧損用負數表示,盈利用正數表示。

三、自學例4.(9分鐘)

1.自學。

出示:教材例4情境圖。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時用。

導學單:

1.觀察示意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 思考:如果把向東走2千米記作+2千米,那麼向西走2千米可以記作什麼?

3.仔細觀察直線上的點,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交流:

1.如果把向東走2千米記作+2千米,那麼向西走2千米可以記作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2. 觀察直線上的點,你的發現是什麼?

3.全班交流。

導學要點:

由於東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東走2千米記作+2千米,那麼向西走2千米可以記作-2千米。

在數軸上,0右邊的數表示正數,0左邊的數表示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2和2到0的距離相等。

4.閱讀第4頁的“你知道嗎”?

四、練習。(15分鐘)

【基本練習】

1.第4頁練一練。

點撥:藍色線框裏的正數表示存入的錢數,負數表示取出的錢數。

2.練習一的第5題。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3. 練習一的第6題。

和同桌說說表中正數和負數的含義。

點撥: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後,還有沒有結餘?

4. 練習一的第7題。

點撥:直線上兩個數之間的距離越短,它們就越接近。

直線上的數,右邊的數要比左邊的大。

5. 練習一的第8題。

表中的正數、負數和0各表示什麼?

6.創編練習。

五年級一班學生跳繩比賽的平均成績爲每人每分鐘120下,丁老師記數時,高於平均數用正數表示,低於平均數用負數表示。王明的成績是+12下,魏麗的成績是-8下,王明實際跳(   )下,魏麗實際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麗的實際下數時,是以多少下爲標準計算的?

五、課作。(8分鐘)

完成《補充習題》第2-3頁1、3、4、5題。

幫助學困生,收集典型錯例,講評時使用。

校對作業,分析典型錯例,統計正確率,訂正錯誤。全對的做“提高題”。

提高題。

小強從家向西走了300米記作

+300米,到達甲地,他從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畫出甲、乙兩地的位置嗎?

六、家作。

1.《課課練》第 頁。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96頁的例1、例2,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認識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中感受統計概率的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把一個紅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裏,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嗎?

生:相等。

師:如果放入兩個紅球和一個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嗎?

生:不相等。

師:我們這節課來研究用分數來表示它們的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打乒乓球嗎?如果讓你來當裁判,你會用什麼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

出示例1場景圖,提問:裁判在做什麼?(猜球。場景再現)

師: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後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時,每個運動員猜對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來表示。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裏的1/2?

(評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活動展開,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思考和交流。)

2、同步練習

拿出裝有一個紅球和一個白球的袋子,問: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1/2 師:如果口袋裏再放入一個紅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

生:1/3 師:袋子裏都只有一個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麼會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裏只有兩個球,第二次口袋裏有三個球。

追問:如果再往袋裏放入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裏該怎樣放球?

小組討論,學生彙報:放5個球,其中白球1個。

(評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摸球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幾個球,摸到其中一個球的可能性就是幾分之一,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學例2

出示例2中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這6張牌各是什麼牌,幫助學生區分“紅桃”與“黑桃”。

師:把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討論後明確:一共有6張牌,紅桃A有1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張牌,摸到每張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師:你還想提什麼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摸到方塊2的可能性是1/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

生3:一共有6張牌,“2”有兩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這6張牌中,紅桃有3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對比練習: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A、黑桃2五張,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請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說可能性。

彙報1:摸到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彙報2;摸到紅色牌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彙報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評析: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從6張牌中任意摸到一張,每一張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從而爲解答下面的問題奠定認識基礎。教學時,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以促使學生更加透徹地把握問題的實質,豐富學生對基本思考方法的體驗。)

4、同步練習

①學生口答第(1)題中的幾個問題

②學生討論:如果指針轉動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紅區域?

指出:由於停在紅區域的可性是1/8,所以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紅區域的次數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③追問:如果把轉盤上的指針轉80次,停在紅區域的次數一定是10次嗎?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於或少於10次。

(評析:通過練一練,讓學生先用分數表示指針轉動後,停在每種顏區域的可能性,再根據可能性推算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各種區域的次數。進一步加深對用分數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三、綜合練習,實踐運用

1、做練習十八第一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連一連,再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追問: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2、做練習十八第二題

①學生讀題後,引導學生列表整理題中的條件。

紅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3、4、5、6;

綠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1、2、2、3、3;

藍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2、3、3、3。

②組織比較:正方體都是6個面,爲什麼拋紅色正方體,落下後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拋綠色正方體,落下後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學生完成第(2)小題後,組織比較:拋藍色正方體,落下後1、2、3朝上的可能性爲什麼不一樣?

3、摸球比賽

師:紅球4個,黃球3個,如果摸到紅球算老師贏,摸到黃球算你們贏,你們願意嗎?

生:不願意。

師:爲什麼?

生:摸到的紅球可能性是4/7,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7,比賽不公平。

(評析:通過練習,讓學生判斷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經驗,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通過計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總評: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先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遊戲活動展開,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對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是1/2”。然後藉助摸牌遊戲情境,讓學生收集數據,並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並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應用學習過可能性的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所增強。

小學五年級數學 課件 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2、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

活動準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發現如果用於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需要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活動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在括號裏填入合適的面積單位。

(1)一張銀行卡的面積大約是40( )。

(2)數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是2( )。

(3)我們所在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

(4)我校田徑場的面積大約是1( )。

2.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聯繫實際說一說。

二、揭示課題

面積單位在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此之前,同學已經學習和掌握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較小的面積單位。在生產、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較大圖形的面積,如:某林業局要對當地一塊沙漠地區進行綠化,綠化區域是一個長爲5千米、寬爲4千米的長方形,他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列式計算,5000×4000=20000000平方米,即面積是兩千萬平方米,用學過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來表示這個較大的數不方便,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內容。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與“平方千米”。

三、活動感知1公頃的大小。

1.你認爲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請你發揮自己的想像猜一猜。

2.師指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算一算:1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公頃是比平方米大得多的面積單位。

3、2公頃有多大呢?5公頃呢?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到底有多大?聯繫日常生活實例找一找。

5.出示邊長爲50米的場地。

(1)這個正方形有1公頃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2)多少個這麼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麼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6.出示邊長10米(幾位同學手拉手爲邊長)的圖。

(1)這個正方形有多大?

(2)多少個這麼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麼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7.你能判斷我們整個學校有多大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我們的教室面積有多大?多少間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8.在我們學校周圍有沒有1公頃大小的地方?能舉例說明嗎?

小結:在估計時,你們都運用了什麼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公頃的大小,形成1公頃的表象。)

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它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還要大。

2、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頃之間有什麼關係?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等於多少公頃?學生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由此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爲40公頃,1平方千米相當於幾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呢?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還要大,相當於2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