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談教育問題大綱

淺談教育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中國的教育傳統自孔孟迄今爲止,走的都是一條路線。讀書受教育便是走仕途,求功名,住黃金屋,娶顏如玉,光耀門楣。這就是主心骨和原動力。

淺談教育問題

而現今的各種教育制度無論是美其名曰的"素質教育"還是早已淘汰的"應試教育"。都只不過是科舉制度的摩登化而已,一味順從的體制下知會產生沒有思想,毫無個性,僵化教條的學生,而"五四"時期的大學生是何等激揚有主見。敢於和政府對立,面對弊端和不公他們能夠站出來,集會演說。。。現在校園中的學生們在幹嗎?看漫畫書,讀武俠小說,周杰倫……沒有迫在眉睫的問題要解決,沒有戰鬥精神,沒有對現實深刻的認識和自我的反省。有的只是麻木,墮落,愚蠢,花心,濫情,骯髒,卑鄙。下流,無所事事,是非不分,剩下的則是沒事找事。

我們的教育只能說是天下的烏鴉一般黑,而不是局部的有問題,從大體上的教育制度,授師法,師資,課程分配等等。都是缺乏人文,人性,自由,民主,很久以來教育的中心是教師,教科書,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而不是學生。這看起來很可笑,學生好比顧客來買東西,而買主老師卻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於學生身上。我想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判別這個女孩比那個女孩漂亮這樣的辨別意識,那麼他對學校,老師,專業等也會具有辨別好壞的能力。

但現實不是那麼回事,你不能說你喜歡歷史而不喜歡英語,老師對你的要求或者"素質教育"對你的要求是成績要扯平,都得喜歡。所以無論是提倡"素質教育"的人還是身體力行"素質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沒什麼素質。

有次我在街上,不知道又是那位領導來視察還是開會,前面警車開道,路邊嚴。這時我身邊一位婦女對只有八九歲的兒子說,看看人家多風光,你要好好讀書將來要是你有那樣,我死也瞑目了……這種話無論是我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會聽得到。不知是上代的愚昧還是下代的無知。我爲此感到悲哀。

學校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往往是在期末。一次考試你的一切都被定格了,你不要說你足球踢的好,文章寫的好,字寫的漂亮……考試不過,你就是差生。學校方面衡量一個學生思想品德好比是在妓院裏衡量一個男人的好壞般。都是單方的意願。許多學生被開除或退學,人們都在學生身上找毛病,而不是在學校,教師,教育上找問題。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已不是還有多少學生沒上學,而是爲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有學上卻不上學。我們已經反思多少年了,現在也該是教育反思的時候了。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一些被老師們認爲有價值的東西而它的價值多半取決於遙遠不可知的將來。而現在要學習的只僅僅是預備。我們的教育教給我們的只是記住答案,而不是提出問題自己去解決。學生知會只能作的的是把書上的抄到卷子上去。

劇作家易僕生有一出明劇《本鬼》中有一個患了梅毒的父母,生出的兒子也同樣有梅毒,每次兒子病發的時候都得吃藥,有次兒子憤然道,我不要吃藥我寧願死。你看你們給我一個什麼樣的身體?這能怪他而不怪他的父母嗎?先今我們的教育也是如此,老師家長往往教育訓斥着孩子,爲什麼學習退步,爲什麼要退學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但是就沒有反思一下自身推而廣之反思以下教育有沒有問題?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底蘊有沒有問題?

很多人讀完初中或是在此之前就離開學校,這些學生一經獲得初步知識,獲得剛好生存用得上的讀寫算等符號就學習厭惡得不能在繼續下去,更有甚者說,只要上廁所時分得清男女二字即可,會點鈔票就行。儘管我們的教育家們還在談論着教育的目的,素質的教育,發展學生的人格,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怎樣的文化陶冶……可是大多數受教育者卻把它當做是獲得麪包以勉強維持一定生活的一種狹隘的實用手段。

“我們對學生毫無所知,只用我們錯誤的見解去辦,越辦越錯了,那些最聰明的著作家竭盡心力去討論一個人因該知道什麼,卻不問一個學生所能學什麼。”這是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的幾句話。這就是說教育的中心和重心是學生,而我們現今的教育只僅僅關注教育本身,卻忽略了本應注重的學生。在五經的《禮記。學記》中有這麼一段話,大致意思是說,如今教書之人,只知唸誦讀本,一味進行知識的灌輸。急於追求快速進步,卻不顧及學生本身能否適應。由此造成的後果便是學生不夠專心誠意,老師也不能因材施教,學生對學習只是厭惡,害怕,雖然勉強完成了學業,但所學的東西很快就忘記。

即使我們教育出一批把所指示的東西學會的學生,也沒有必要爲之欣慰,就接着判定沒有學會的人是沒有好好學習的。而前者僅僅是他們頭腦如光潔的鏡子般把我們所指示的東西反映出來而已,如同計算機般只是按照我們編排好的程序在運做而已。

在現代的學校裏,我們該學會的都沒學會,不該學的卻都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