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分析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終身教育,以人爲本,科學發展”是新《綱要》理念下幼兒園教育的指導思想。關注幼兒,讓每一位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獲得成功感。在暑期師德培訓觀點碰撞中題目“對於班級頑皮、倔強、性格孤僻等特殊孩子,你是怎樣引導的?請舉例說明”引起了教師們強烈共鳴,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有對特殊孩子的執拗、孤僻感到困惑而思緒萬千,有對特殊孩子的教育成功而激動不已。

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分析

確實,針對目前家庭經濟條件的優越,家庭監護成員的充足,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幸福感,但有時卻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心理健康的影響。頑皮、自私、霸道、倔強等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不利。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又彙總了大家結合一些具體實例的共同討論,對於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真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這句話真正將教師神聖職業的內涵具體化了。疼愛自己的孩子僅僅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動物本能,然而對學生之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嚴慈相濟的無私之愛,這種愛才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針對班級的每一位孩子,我們有責任對他們進行無私的愛,孩子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 關注孩子個性差異,進行個性化教育。

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促使每一位孩子獲得成功。爲此,教師要接納班級的每一位孩子,不論是聰明活潑的,還是淘氣頑皮的,教師都有責無旁貸的教育義務,

教師首先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他們的個性特徵,尤其是性格特殊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歡聽表揚的話來激勵,有的需要教育的嚴肅性,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

  三、 想方設法,當好孩子健康成長的領路人。

幼兒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絕不能用劃一的標準教育評價幼兒,要注意形式上的趣味化和多樣性,要因人而教,教育的方法要變化多端,表揚、批評也是如此,寓於孩子接受,使得每一次的教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綱要》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只有教師用心去關懷,用情去感化,孩子的心理會獲得健康地成長。

審視教育實踐,在實際工作中找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纔是真實有效的教學研究,爲了使自己的教育獲得成功,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活動背景 對幼兒來說,學習內容應該是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是能以經驗的形式呈現的。讓幼兒熟悉周圍的環境,認識瞭解一些常見的蔬菜,建立相關的概念,並在遊戲中有禮貌地求助和感謝他人的幫助,體驗生活和樂趣是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把整個活動放在一個幼兒感興趣的,比較熟悉的特定環境中來進行,幼兒參與性強,學習的積極性高,體現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價值觀。

  二、活動實錄:

第一環節:簡單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乖乖,媽媽去買菜,你們願意和媽媽一起去嗎?(幼:願意)

(評析: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出現,親切地稱呼小朋友爲小乖乖,一句簡短的話語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建立了感情,爲下一環節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學習有禮貌地求助和感謝他人的幫助。

(評析:雞媽媽和狗媽媽這兩個角色是幼兒所熟悉的,激發了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的願望。並通過問路這一環節,表演和語言的啓發,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樂意參加遊戲,在學習中有禮貌的求助和感謝他人的幫助。)

4、買菜。

引導幼兒有禮貌地和阿姨打招呼,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買的菜。

學習短句:“阿姨,我想買╳╳菜。”

(評析:幼兒當顧客,老師當營業員阿姨,用這樣的身份來處理問題,能激發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在這買菜的過程中,與營業員阿姨的交流中,學會了使用禮貌用語,禮貌的與交往,也提供了全體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幼兒積極交流的願望。)

第三環節:買菜回家。

我們邊念兒歌,邊回家。(兒歌:小乖乖,去街街。陪媽媽,去買菜。豬肉、雞蛋、大白菜,嘿吆嘿吆擡回來。)

活動評價:在本次活動中充分考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注意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識事物的特點,緊緊抓住了一個“買”字,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學習,整個活動生動自然,效果明顯。

1、活動環境和諧,把活動室佈置或菜場,讓幼兒置身於有趣的情景中積極地學習活動。

2、師生關係和諧,教師以媽媽的身份一下子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和諧的氣氛油然而生,使幼兒無拘無束地投入活動中。

3、活動過程自然,巧妙地運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聽着歡樂的音樂進入活動室(菜場)自然地向雞媽媽、狗媽媽問路,玩買菜的遊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活動目標。

4、值得注意的地方:當小朋友稱阿姨是買菜阿姨時,教師應糾正爲:營業員阿姨。這樣可能更規範一點。

所思所悟:通過上述活動,我也真正理解了愛因斯坦說過的話,即使是一頭貪食的猛獸,在它不想吃食的時候,硬塞給它吃的也會破壞它貪婪的天性。教育不是灌輸,而是誘導。他還指出過教育的三種不同心態,即恐懼心態、好勝心態、好奇心態,結果有天壤之別。前兩種教育形式會破壞孩子的求知慾,第三種纔是最理想的教育。在這裏讓我想起當前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練琴時,就規定孩子一定要達到多少級,而不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爲目的。結果孩子可能經歷了磨難達到了目的,但學習的胃口破壞了,學習的慾望沒有了。我認爲教育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到快樂,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習的苦頭,快樂的學習才能提高孩子的興趣,快樂的學習纔是持久發展的動力源。

遊戲對幼兒的心理的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這是由於在遊戲中,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探索各種事物的性質、作用和關係,從而能細緻深入地理解事物。同時,在遊戲中也培育了幼兒的言語、注意、感知、記憶和思維,尤其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遊戲活動中,也發展了愉快的情感和堅毅的意志性格等。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妥善組織幼兒的遊戲活動,充分發揮它對幼兒心理髮展的積極作用。

支持鼓勵,互動推動——讓孩子們活動中如虎添翼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跟先生學,跟大衆學,跟小孩學……”“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己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己發現的世界纔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幼兒,向孩子學,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以鼓勵,以支持,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尊重個性差異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綱要》中也多次提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要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要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用心聆聽孩子們的心聲,意味着還孩子思維的自由,還孩子表達的自由,還孩子心靈的自由;意味着對孩子想像的放飛,對孩子個性的認同,對孩子人格的尊重。爲了使幼兒更好地獨立思考,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適時的表揚與鼓勵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例如:在主題活動《咚咚隆咚鏘》的教學中,孩子們有的用鍋蓋、有的拿鋁盆、有的搬來桌子、椅子、瓶子和木頭,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成了孩子們分外有趣的學習工具,他們自由地玩弄着身邊可取的物品,敲鑼打鼓,咚咚鏘鏘,叮叮噹噹,越敲越高興,越敲越陶醉於其中,不同的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究聲音,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對聲音和打節奏有着濃厚的探究興趣,他們拍手、跺腳、擊掌、敲敲打打陶醉於一片無限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主題也隨之不斷拓展和生成。

●家園密切合作

陶行知說:“教學做合一是以生活爲中心”或“以實際生活爲中心”或“以事爲中心”。“所有的問題都是從生活中發出來的,從生活中發來的困難和疑問,纔是實際的問題,用這種實際的問題來求解決纔是實際的學問。”因此,“教學做合一”的實質就是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幼兒由於年齡小,更多的生活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

有人說“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長資源對幼兒的主動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瑞吉歐教育主張:幼兒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構知識、情感和人格。在互動過程中,幼兒既是受益者,又是貢獻者。“互動合作”包括教師和學習者的互相溝通,關懷和控制的不斷循環,以及教育活動相互引導的過程。這種對家長、教師和幼兒互動、合作關係的看法,不僅使幼兒處於主動學習地位,同時還加強了幼兒對家庭、團體的認同感,讓每個幼兒在參與活動時,能感受到歸屬感和自信心。在主題活動“兔子”中,家長給我們提了許多的建議,如:讓孩子把兔子輪流帶回家做客,原來把孩子送來就匆匆離去的家長,在這次的活動中經常駐足觀看“家園互連網”上陸續張貼的有關兔子的內容。在“求助熱線”欄目中,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及時幫助。“請您是否能告訴我兔子愛吃什麼?”的求助熱線一貼出,家長們紛紛把自己所知道的答案告訴了老師,有的家長還親自到菜園裏拔地瓜藤、花菜葉,從家中帶來青菜、穀子、豆子給小兔吃,給孩子們頻添了許多的歡樂。在幼兒園,孩子們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事,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回到家,還會把自己所知道的或是疑問講給父母聽,和他們進行討論。家長及時記錄幼兒的講述和疑問,並反饋給老師。有許多在幼兒園無法完成且又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只有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如虎添翼,讓我們孩子盡情享受探究實踐中所帶來的快樂。

總之,讓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實踐,按照陶行知的要求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努力使孩子生活在思考和探索的世界裏,讓孩子充分享受“活”、“全”、“創造性”的教育,讓孩子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

幼教中嚇唬語不能有

昨天,我正在給班裏孩子上課,一位頭髮花白、背有些駝的老爺爺來教室門口倒垃圾,坐在教室門口的兩個幼兒突然大聲說:“老師,老傻子來了!”還一臉的驚恐,瞪着眼睛望着我,滿眼的渴望被保護,我被孩子的舉動搞的哈哈大笑起來,感覺孩子太可愛了。可是過後細想一下,卻被這種想象所帶來的後果嚇了一跳。

新學期我們小(三)班迎來了43名可愛活潑的新生幼兒,因爲大多沒有上過幼兒園,沒有離開過家長,依賴性較強,剛來幼兒園幼兒的哭鬧現象比較嚴重、喜歡隨意走動、打人咬人時有發生,所以我們老師有時在說教收效甚微的情況下,會無意嚇唬孩子。“再不坐好,讓老傻子來把你揹走!”“還哭,我就把你送給大灰狼!”“不聽老師的話,把你送到小(二)班,小(二)班的老師可厲害了。”“上課再說話,老師就把電話,晚上不讓爸爸媽媽把你接回家了!”…..這種時有發生的嚇唬孩子的方法,有時也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也會立即老老實實的,不再哭鬧了,可是這些話語卻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其壞處至少有:

一、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幼兒園本是孩子學習生活的樂園,老師應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經常嚇唬孩子,讓他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這對我們老師以後的工作會帶來許多不利。

二、損害老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形象。老師“嚇唬”孩子的話,大多是在氣頭上順口說出來的,兌現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老師的話便看成了是“騙人”的謊話,再也不相信了,對老師的尊重感會大打折扣,也會養成孩子愛說謊話的不良習慣。

三、會增加幼兒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有的家長有時會反映孩子夜裏會做噩夢,然後大哭起來,睡不穩,早上精神狀態很差,其實這都是那些嚇唬的話語造成的。

四、恐嚇不利於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老師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生懼怕感,容易使幼兒形成膽小、軟弱,遇事縮手縮腳、優柔寡斷的不良性格,不利於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的個性。

五、老師順口說出的“妖怪吃你”之類的話,不講科學,不合情理,會給孩子在心裏和邏輯思維上形成錯誤的認識,不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

因此,用“嚇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誘、說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於孩子認識錯誤,改正缺點,更有益於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

學習《保教指南》,幫助幼兒閱讀越快樂

最近幾年,關於“早期閱讀”“經典誦讀”“書香校園”的話題猶如雨後春筍般流行於各學校。同時,相應的活動也如火如荼地競相開展。自從去年,我開始着手嘗試一項有關關“讀書活動”的課題後,我也開始設計,並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困惑,開始以爲閱讀活動,無非是組織一些語言活動,創設良好輕鬆的語言環境,開展系列的表演活動就行了。但看似熱鬧非凡,但是真正的閱讀又有多少呢?於是我努力思索着,認真學習《保教指南》,在《指南》中尋求幫助。

翻看《保教指南》第二十條——觀察幼兒,傾聽幼兒,及時關注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瞭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善於發現和捕捉突發性的教學問題,在觀察基礎上合理分析,靈活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那麼,我們面對的首先是3——6歲的幼兒,我們要幫助他們奠定的基本閱讀能力,是自主閱讀的意志與技能。可是,孩子天生又沒有具備閱讀能力的,他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我們開展的種種活動,只不過是提高或豐富孩子的閱讀罷了,真正要做的第一步,肯定是教給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纔會自主的閱讀,正如《指南》中的二十一條所說:向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

“閱讀”一詞,我個人認爲是由“閱”和“讀”兩部分組成的,因此,我們要幫助幼兒孩子學習閱和讀。掌握他們的正確方法,才能體驗之中的快樂。

  一、閱的快樂。

“閱”通俗的講法就是看,當然,我們的孩子不識字,且沒有很高的閱讀基礎,給他一本書,如果不講,可能沒幾個孩子能看懂吧,更別說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了。所以看什麼,怎麼看,對孩子來說是很關鍵的。

(一)看什麼?

首先,給幼兒選擇適合他們的書。幼兒的認知水平,審美能力都有限,對於圖書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因此,在選擇圖書的時候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選擇一些具有兒童情趣的,而且,選擇的讀物要形象鮮明,具有積極思想的圖書。幼兒的圖書應是圖文並茂的,書中不但有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畫面,還記載了有趣的故事。從語言教育的角度來看,圖書是幼兒從理解圖畫符號到文字符號,從學習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度的有效工具。圖書在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兩個過渡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那些具有動人故事,以文字記載爲主的書籍,幼兒是不感興趣的,還有那些情節恐怖,繪畫醜陋的圖書,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審美能力的發展產生一些副面的影響,這類的圖書,對於幼兒是不合適的,也是應該抵制的。

(二)怎麼看?

怎麼去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地看書和翻閱圖書呢?

幼兒在得到一本圖書的時候,首先就會被書上五顏六色的畫面所吸引,就會從他們拿到的那一頁開始看,無論是第一頁還是中間頁,更有的幼兒會把書倒着看,而且看的速度比較快,通常是很快的翻到頭,一本書就算是看完了,對書的印象自然不深,而且這種看書的方法對於幼兒各方面能力也沒有什麼作用。因此在閱讀的時候,應該引導幼兒逐頁閱讀,讓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個畫面。首先指導幼兒看書時,先看封面和封面是的字,久而久之,看書要先看書封面,然後再往後看的習慣形成了。孩子拿到書,看過封面,很容易就翻到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在這種圖書的幫助下,幼兒看一頁翻一頁的習慣也逐漸養成了。

我還設計了遊戲活動“書中找一找”,把畫有各種圖案的圖片裝訂成書,然後讓孩子們在聽到信號後,用大拇指和食指翻書尋找。這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不但給孩子增添了看書的樂趣,還學會了怎樣去翻閱圖書的本領!

另外,還要做到多想多憶,可以在閱讀之前提出一些簡單的要求,讓幼兒帶着一些問題去閱讀,注意一些重要的情節,邊看邊思考,讓幼兒“自由”的接受知識,以便幼兒自覺養成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在閱讀活動結束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回憶圖書的內容,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書裏的內容,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

  二、讀的快樂。

我們指導孩子在閱的基礎上,還要大膽地讀,鼓勵孩子讀出快樂,讀出自信。當然孩子的讀,也和說是結合起來的,只有在說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的去讀。讀的同時,還需要用小耳朵去聽,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

(一)說什麼?

雖然我們也提倡安靜的閱讀,但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幼兒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比較困難,他們比較習慣於自言自語,有不少的幼兒在看過一本書後喜歡把書裏的故事講給別的人聽,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幼兒講述的內容,可能是書的內容,也有可能是創造性的講述,這對於幼兒創造力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可以指導孩子把看到的畫面都可以用語言來表達,首先幫助幼兒觀察畫上的人物、時間,地點等,再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描述,如:我看到了書上有誰,在幹什麼?簡單的描述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閱讀。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對於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讓他運用一些優美的詞語進行修飾,並可以讓大家一起來學學、說說。爲了使幼兒不出現說了一遍就不想說的現象,我還運用配畫的形式來引起幼兒說的興趣,或讓孩子根據聽的用小畫筆畫在白紙上,開展“邊說邊畫”的遊戲,這樣既能幫助幼兒邊看邊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能引起幼兒無限的想像。同時,我在講述或朗誦時,運用語言,語調,語態用聲情並茂的語言氛圍來感染孩子,使他們樂於聽。因此,閱讀後的講述非常重要,幼兒在閱讀後,千萬不要忘記講述。

(二)怎樣聽?

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閱讀的重要保證。那麼怎麼才能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呢?

可以運用多種形式激起幼兒樂於聽,喜歡聽的興趣。

1、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經過觀察,幼兒對美的、有趣的一些故事、童話、兒歌、美的音樂、美的畫面欣賞時,絕大多數幼兒傾聽,注視的時間較長,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特點,情節有趣,意境優美,語言淺顯易懂的作品作爲欣賞教材。

2、運用遊戲: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活動,他們在遊戲時都較投入,以遊戲的口吻和幼兒說話,幼兒也容易接受。如我在開展“傳話筒”的遊戲時,要求幼兒集中注意傾聽一句話或幾名話,然後將話傳給別人,以培養他們理解語言內容,把握重要語言信息的能力。幼兒在遊戲中都表現爲喜歡聽也樂意聽,能積極地把話傳給別人。

3、直觀形象,讓幼兒“聽得懂”。

首先可以語言生動,特別注重說話的輕、重、快、慢,並做一些適當的誇張,突出讓幼兒聽不同的聲音,聽人物,動物的對話。。其次是做一些形象動作幫助幼兒理解,對小動物的一些動作,我往往是一邊說,一邊跳,這樣幼兒就能夠注意聽。再次是運用教具,如聽兒歌時幼兒聽了幾遍就會不想聽,這時可讓幼兒一邊看木偶表演一邊傾聽,幼兒還是較樂意聽,並容易懂得。

作爲孩子的啓蒙教師,應該給幼兒看什麼樣的書,讓幼兒學會怎樣看書,對於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爲了孩子的明天,應該讓孩子都掌握一個正確的讀書方法,在書的海洋裏得到更多……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解決幼兒矛盾

吃過午飯,孩子們在走廊裏休息玩遊戲,穎穎哭哭啼啼地跑過來向老師告狀:倩倩打我!我問她:她爲什麼要打你呀?穎穎只是哭,一個勁說:她打我!我不知道她爲什麼要打我。穎穎和倩倩是我們班兩個比較厲害的小姑娘,脾氣都很倔。傅老師把“當事人”倩倩叫過來了解情況,兩個人互相指責是對方打人,問了半天沒結果。傅老師問倩倩:她是怎麼打你的?倩倩說:她打我臉!然後在臉上比劃了一下,其實是輕輕的摸一下!傅老師又問:這樣打你,你疼嗎?倩倩搖搖頭。傅老師告訴倩倩:這樣輕輕地摸一下不是打人,穎穎是和你玩!你卻把她打疼了,快點和她道歉吧!於是兩個小姑娘又握手言和。

還是中午午休時,膽小內向的小雨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傷心地哭了起來,我連忙問她:你這是怎麼了?小雨一句話也不說,哭個不停,好像受了極大的委屈,安慰了半天總算好點了,告訴我:是蕊蕊打她!打你哪裏了?她打我手臂了!叫來了蕊蕊,蕊蕊一臉委屈:我沒有打她,真的沒有!小雨又說是蕊蕊打她。小聞老師我也沒有了主意,兩個孩子都不像在撒謊,我該相信誰?我只能安慰小雨:可能是蕊蕊不小心碰到你了,蕊蕊你下次要小心一點!總算平息了一場小風波。

自從上了中班,尤其是中班的下學期,幼兒告狀、矛盾衝突的事件特別多,老師就忙着一天到晚當警察、當法官。首先,作爲老師,我應該瞭解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中班幼兒由於社會行爲的規則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因而交往中很易發生衝突。往往採用攻擊性行爲,考慮問題往往自我爲中心、自控能力差、愛監督他人、愛給別人告狀等。較多幼兒並不單一地採取攻擊策略,而是,幾種策略同時選擇,如:求助+攻擊、求助+自我承受。事件一中兩名幼兒採取的是求助+攻擊,而事件二中幼兒採取的只是自我承受,這與他們的個性傾向有一定關係。

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希望對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幼兒矛盾時有所幫助:

1、對經常使用攻擊性策略的幼兒,可以要求他理解“正當防衛”的規則:

(1)幫助幼兒認清衝突的原因,討論理解規則的含義,並設想另外的替代行爲及其結果。

(2) 通過混齡活動,有意安排兩人合作的機會,使幼兒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及有效解決衝突的方法

2、對經常使用尋求幫助策略的幼兒,我們可以以三步引導法,鼓勵他嘗試自己獨立解決衝突,培養自信。

(1)當孩子發生衝突時,只要行爲不太過激,老師就先進行觀察,讓孩子自己解決;

(2)當孩子不能馬上解決時,老師請其他幼兒去幫助解決,,充分依靠同伴的力量。

(3)最後教師介入,引導幼兒正確面對衝突,解決衝突。

3、對經常採取自我承受策略的幼兒,我們要鼓勵他勇於“自衛”

(1)我們要鼓勵他擺脫無助狀態,有時甚至鼓勵他要勇於“自衛”。

(2)如果發現孩子孤立無援,怏怏不樂,則不應該視而不見,放任自流,但也不能過度關注,以免造成依賴心理。

老師應重視自身素質及心理健康建設,提高教育效果

老師除了運用策略幫助幼兒提高社會交往技能,還應從自身出發,以積極的態度和情緒迴應幼兒衝突。。在情感方面應對孩子一視同仁,面對孩子的衝突,不能偏袒一方,要態度公正。對有一定教齡的老師,要克服因經驗所產生的對幼兒的隨意性判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如何尊重孩子,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快樂

現在許多家長,因爲一個家庭只生養一個孩子的原因,對孩子很是寵愛,要什麼給什麼,提出什麼要求,家長也會盡量滿足,也許很多家長以爲,現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愛就應該體會在注重尊重幼兒,認爲這是幫助幼兒建立自信、自尊的好方法。的確,尊重幼兒是培養幼兒獨立人格、獨立行使權力的有效途徑。

但是,有些家長片面地理解“尊重”,認爲尊重兒童僅僅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姑息遷就,百依百順。久而久之,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惟我獨尊”的壞毛病。

由此,這些孩子在幼兒園中,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學習的集體中,也時常會把在家裏的這種優越感帶來班中,有些甚至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聽我的”、“只有我纔是第一的”這種唯我說了算,優越十足的超人,不利於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對於我們幼兒教師的教學教育,也增加了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爲這往往成爲班中紀律的頭號大敵。

那麼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中,面對這些現代孩子,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型的教師呢?

我想首先我們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知道“人”是獨立的人,更是社會的人。獨立的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社會的人又要遵守社會公德,遵守人的道德規範,行爲規範。作爲老師我們要充分了解孩子,尊重他的選擇,滿足他的要求,幫助他慢慢體驗獨立,學會獨立;又要使孩子懂得人還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成人之後才能夠遵紀守法。

尊重涉及的問題是一個交往的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行使自己權利的權利。但並不是只有孩子纔有這個權利,強調尊重兒童是告訴成人不要因爲孩子小而忽視他們的獨立人格,侵犯他們的權利,不要只把兒童當作小孩,凡是都得聽大人的。同樣,一味的姑息遷就孩子,把尊重兒童變成凡事都得聽孩子的也不正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自主、自尊、獨立是每個人共有的權利,即便今天我們都來“遷就”她,你能保證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