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詩歌作文集錦6篇

關於詩歌作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詩歌吧,詩歌是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詩歌作文集錦6篇

詩歌作文 篇1

當中國詩詞大會收穫了累計11億人次的觀衆,當人人都在網絡上續寫着“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當那些擁有千百首詩詞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當《飲水詞》成爲炙手可熱的商品,當“詩人”變成新時代的光榮稱號,我們知道,詩歌回來了。

如今,衆多文化現象都在詮釋着詩歌的復興時,這賦予了科技製造駕輕就熟的中國一點文化的溫度,讓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詩歌的氣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當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不由得思考,詩歌真的回來了嗎?

那些累積11億人次的觀衆裏,有多少個完整地看過一期節目?那些詩歌續寫的作者有多少是爲了緊跟潮流?那些胸帶文墨的小神童們,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說自己不想背詩?那些《飲水詞》的讀者們,有多少人瀏覽全書只爲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們,寫出了多少文詞華麗卻啼笑皆非的作品?紀念張棗、海子、余光中……他們作爲被符號化的詩人,文學價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費。西川懇求着發聲,海子老弟,別再讓你那些瘋瘋癲癲的崇拜者再來折磨我了。詩歌抱頭鼠竄,只能無力而堅定地說“我是無價的”。

悲哀莫過於斯。

詩歌是一種表達,但表達不都是詩歌。所以,沒有必要把更適合些散文的內容強行變成詩歌,沒有必要爲了創作而創作,更沒有必要爲了詩歌迴歸而做出所謂努力的假象。

我常聽“有人天生就是詩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詩人”。詩歌是一個有意蘊的愛好,社會允許人的各不相同,更應允許愛好差異的存在。或許當所有人卸下那層自以爲高貴的文化僞裝,只在閒暇時間不經意看到一句詩,感動於它精妙的表達,驚訝於和詩人相似的情感,分享這種找到共鳴的喜悅,才能見證是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可愛。

詩歌的迴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是經過大肆宣傳成爲主流就能夠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平淡,纔出現了李杜兩座高山。中國與世隔絕早已緊密相連,在詩歌迴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樣,感嘆爲了讀辛棄疾,下輩子還能做中國人。

詩歌作文 篇2

五千年文化的底蘊沉澱,

三千載詩歌的源遠流長。

這是一條九曲迴環,流淌不息的母親之河。從“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愛情的歌謠在河面傳唱;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憂民的沉吟在河心激盪……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黑客,以詩寫景,以詩寫情,以詩壯志,詩歌好似一股洪流涌入文化的河牀,詩歌的河爲詩人而流,爲詩人而奔,詩不斷,水不涸。我向往詩歌,凝視着那浩如煙海的詩歌典籍,我沉默了,沉默中尋找着詩歌裏那條無形的河,卻不住地沉醉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開山掌門,一身傲骨,不甘爲五斗俸米而折腰,決然辭官,躬耕南畝。爲義,爲道,爲仁,他遨遊桃花源,讓自己與天地爲友,與山河爲伍,詩歌的河,爲他而流,爲他而淌。

“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唐代詩壇的一顆璀璨的明星,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膽氣,賜金放還,斗酒詩百篇的豪氣,彰顯着他過人的魅力,他將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內心的壓抑融入詩中,終留曠世佳作,爲道,爲仁,爲志,他醉酒詩話,終成佳話,詩歌的河,爲他歌,爲他而唱。

杜陵遠涉,子形美名,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抱有濟世天下的壯志,雖然做官,卻名而無實,在亂世中重淚,在亂世中感慨,用一支靈動的筆,記錄下社會的黑暗,雖無力迴天,卻留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限嚮往,他的詩似一縷曙光,照亮一片黑暗,爲仁,爲志,爲民,用詩體現人生,用詩反映時代,詩歌的河,爲他吟歎。

一曲悲歌訴盡一人忠腸,臨洋而嘆,遇灘而阻。你是一位文臣,更是一位詩人,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你將一腔悲憤化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爲家,爲民,爲國,你用一顆愛國的心撐起人生的價值,詩歌的河爲你而流,爲你而奔。

多少年牽絆離情,幾多載借景抒懷,詩歌以其特有的靈性,將詩人內心的世界無保留地記錄下來,那風雨離愁夜,那山河壯美贊,那壯懷報國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詩人情感的昇華,人生價值的彰顯。從愛人到愛國,從描景到壯志,一步步地推引,一層層地深入,終成一個人的成長史,一個時代的縮影。

河有水則無窮,詩有篇則長遠。中國文化在詩歌的映襯下更加絢麗,在詩歌在詩人情感的感召下更加奪目,詩歌的河是源遠流長,詩歌裏的河是情真意切,詩歌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正如那朵盛開在枝頭的玫瑰花,用詩描繪人生,用詩感動人生。

詩歌裏的河爲詩人而流,爲時代而奔,爲中國文化而淌……

詩歌作文 篇3

曾經,我用我的眼睛默默注視過你。

在你轉頭的瞬間,

我已垂下眼簾,不能,不能讓你發現我的視線。

曾經,我用我的眼睛偷偷觀察過你。

你的每一次笑容,你的每一次發呆。

我都記在心底,

在無人的時候獨自回味,

傻傻的笑,傻傻的學着你發呆。

曾經,我用我的耳朵時刻傾聽過你。

在你回首的剎那,

我已低下螓首,不敢,不敢讓你知道我的心思。

這是我的選擇,選擇這種孤獨的方式來愛你,

在我還不知道如何愛的時候。

曾經,曾經的一切到如今已成爲過去,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有一個女孩這樣注視過你。

曾經,曾經的一切都將慢慢淡去,

你在我的心裏,

留下了你的痕記。

轉成一種溫馨的`記憶。

詩歌作文 篇4

“噓——”信步在校園的我忽然噤聲。“怎麼?”同伴問。“你聽,你聞,你瞧……”我神祕地說。“切!”同伴嗤笑道。“這都是大地的詩歌!”我正色道。“哈哈……”同伴笑得更開心了。

不信?你聽。你聽那早起晨練的鳥兒,在你沒睡醒時就開始吊嗓子,唱着古怪又動聽的歌,明明遠遠的就確定了旋律的源頭,是這個樹,走近了又覺那天籟之音是從另一邊傳來,便又循聲尋去,也是徒勞,那就站這吧。朝陽絲絲縷縷,盡是暖意的曲調兒,還伴有習風拂來,攜着恰到好處的泛音,更別說配上這悅耳的調兒,一聲聲一陣陣,可仔細聽着了,那調兒褪去了喧嚷,拋下了聒噪,迎着新陽,像迎着希望。大地的詩歌,是鳥兒奏起的希望之歌。

不信?你聞,你聞那綴滿了鐵柵欄的小花,那暗暗涌動清香,氤氳着甜美又清涼的味道,湊近花骨朵嗅一嗅,並不怎麼芳香,但你漸漸遠離了,那香氣卻紛紛擾擾扣入你的鼻腔,在炎熱的午後,待回味過來時,貪婪地猛吸一大口,卻怎都不復那一剎的芳華。這時,你一舉頭,定能聞到滿樹綠葉的幽謐啊,細如抽絲,淺若無物,但是實實在在有的,你只敢小心翼翼地輕嗅淺吐,巴望着將他人的一份也盈入心筐,但終不願褻瀆了這淡雅的美,這會兒你纔有點明白了那氣兒中蘊着的歌吧。大地的詩歌,是花葉醞釀的內斂之歌。

不信?你瞧,你瞧那在西方跳躍的小火苗,那黯淡本無生機的夕日,生生奪了幾分非凡的色彩。你一定要說這“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罷,可我偏不。你小心瞧好了,我挪着步,那在山的夕日,何不是頑強地從樹隙中擠出光讓我看到,他那麼努力執著地閃爍着,分明已淪落至絕境的他何言放棄,你盯仔細着那浮動在花隙葉間的金星,難道不是他最後燃燒自我釋放光芒的火星嗎?何況我們還小,絕不至絕望之境,即使有失敗,但又怎能被打倒?你且望着那斜陽吧,那明明疲乏卻仍固執撐着一片天的夕日,隱隱約約有一股熱流涌進眼眶,你心中也才終於明白那淌過的歌謠罷。大地的詩歌,是落日獨演的執著之歌。

小夥伴啊,切莫小覷了大地的詩歌呀,它給予我希望,教會我內斂,告訴我執著。我愛大地的詩歌,不僅愛他的教誨,更愛他周而復始日日在唱。

詩歌作文 篇5

總是夢想着未來多麼美好,可實際行動卻顯得空乏無力;

總是自以爲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可自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

總是高調的想着如何玩得開心,可卻只能低調的看着無力的雙腳在徘徊不敢前進;

總是毫無顧忌用着不是靠自己能力掙來的東西,可卻沒有一點有涌泉回報的意思;

總是覺得自己很能幹很優秀,可是在需要幫助時卻不能獨自完成;

總是批判着別人指出不足,可從沒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改錯;

總是在覺得錯了之後纔去改正,可付出實際後卻會夭折;

總是在沒有彩排的日子中虛度,可熟知人生如戲只有舞臺下的刻苦纔有輝煌;

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感情,可自己卻明白沒有誰會駐足停留;

總是這樣的過着無頭蒼蠅的日子,可卻沒有勇氣去拾回那最珍貴的頭顱;

總是還是總是,可卻還是可;我不要再總是了,不要再可了,我將不再提從前,留下的是今天爲明天所彩排的人生!

今天不再有,有你有你們有他們還有我自己!還會等嗎!

20130617,也許我還在等待,等待一個我也不知道結果的結果。也許我並不偉大,但是我一定堅強;也許我不夠成熟,

但是我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也許我還會回來,可是那已經不在那時候的我了!

當你需要了解總是時不要忘記你還有那還有一種期待,有世態萬千纔會提升自我!

引用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重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個時機去開拓的人!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詩歌作文 篇6

輕舟行去,從渡口廊橋,經入水亭臺,進入青石小巷。依在睡夢中,卻不知如何走進了婉約清麗的秦淮河畔。在一本書看到一句話:“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走,沒有晚一步,剛好遇見了你。”我想,在青春蒼茫的歲月裏,執一卷詩,在午後、黃昏安靜的時間裏,獨坐樓宇,字字脣齒間輕輕流轉,如涉水的美好。

夜幕下的秦淮河顯得寂靜,忽然想起那句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裏的淮河,薄霧在一束冷淡的月光裏嫋嫋散去,模糊了岸邊的燭火;可琴絃瑟瑟,人移影動,在緩緩的水流裏入映成靜美的剪紙畫。

夜深,人漸漸睡了去。當一抹晨光射進這古老城鎮,眼前商賈、文人往來不絕,街道旁整齊列着古畫、珠玉、翡翠和絲綢,所見令人眼花繚亂。河邊鷗鷺慵懶張開雙翅,輕輕掠過水麪,朝遠飛去。岸邊梨花似雪,淡淡的香,在春風裏化不盡,柳絮如煙。妝樓紛繁熱鬧,沉入夢中的酒客面帶笑意,似還在回味吳姬壓酒。

行至古橋,只見對面迎來一騎青騾的素衣女子,腰若流紈素,纖纖細指,不施粉黛,或許是遇見了熟人,眉眼裏有幾分關切,卻又不露聲色,只聽得一句“生可安好?”擡頭見她面淡如水。隨後,輕揚而去,或許是曾經愛過的男子吧!卻能夠如此,不糾纏,不依戀。原以爲秦淮河邊的愛情必定是如梁祝般纏綿,如杜十娘與李甲般敢愛敢恨,可一句“生可安好”的平淡卻不失色於“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熱烈。足可見秦淮女子的聰慧與淡定,所謂過往,付於前塵,皆不計較。

看着女子遠去的背影,總覺得有一瞬間的熟悉,踩着青石,忽思緒如潮涌來,那臉上的淡定恰似那個柳如是。秦淮河水賦予了此地女子溫婉如水,小家碧玉的特點,但女子的才學卻並不亞於秀麗的容貌。柳如是雖身於青樓,卻與當時復社、幾社和東林黨的文人都相交甚深,一起縱談時勢。她在明清之際享譽盛名,位於秦淮八豔之首,可見之奇。詞壇千古一帝李煜也生於秦淮,被稱爲詞壇翹楚的納蘭容若曾說:“花間之司,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李煜之詞後期多以憑欄遠眺,夢裏重歸爲主悼寫亡國之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爲其追憶往事之代表作。

不知何時又踱回了秦淮河邊。我想,秦淮盛極之時,淮河靜靜流淌着。或許它早已知曉這座喧鬧的古鎮會有一天變得岑寂。“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誰遣淒涼滿眼中?萍花渺渺又秋風”。曾經的繁華終究還是敗落,金陵城中盡淒涼,歌舞散去,樓臺盡空。淮河依舊沉默着,後人遣責“商女不知之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它也不言語,不辯駁。秦淮之富饒雖已經消逝,但它至少曾經讓那麼多人神往,它曾經的美好已經成爲人們心中一道永恆的風景。

曾經“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的場景,曾經“含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的佳語,都在夕陽斜入地平線的瞬間,褪去華裳,進入這一片水域,洗盡鉛華,淡去浮世塵囂。如那聰靈女子,白日入眼盡是些紛繁複雜,便於夜拂去紅塵,一襲素衣就着月色清輝入睡,這般,更貼進了靈魂清澈無瑕。

此時,眼前的秦淮依舊是紛繁熱鬧的,一採蓮女一楫輕舟,浴着清風,從芙蓉浦歸來,於溪口浣衣,一曲輕歌,日暮歸去。而我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若有來生,願生於秦淮河邊,不是非要成爲什麼英雄兒女,如那採蓮女般,足矣。

秦淮入夜了,而我在夢境中不肯醒來,怕太過匆忙,指間不能留得一絲清香,想聽完淮河譜就的這曲曼妙之歌,在記憶中留下永恆的絃音,溫暖我蒼促的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