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月下獨酌》詩歌鑑賞大綱

關於《月下獨酌》詩歌鑑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月下獨酌》詩歌鑑賞

關於《月下獨酌》詩歌鑑賞

月下獨酌(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裏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着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爲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賞析】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結論的辯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爲後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於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麼又該怎麼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中語)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其時詩人已經淅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牀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爲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遊”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遊”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爲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月下獨酌四首》練習題

13、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1.全詩感情波瀾起伏,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的感情脈絡.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展現了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以不獨反襯內心的獨的複雜的情感歷程.寓“獨”於不獨中。1,2句點出“獨”,自斟自飲,沒有相親相近之人。3。4句一掃冷落孤單但5。6句又接着感嘆月亮與身影這兩個招呼來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樂須及春”,說明詩人以調整好心態,達到自得其樂的忘我境界。最後詩人提出真誠的願望,相約在遙遠的天上再見。希望求得未來的“不獨”。

李白《月下獨酌》原文及譯文(翻譯)

月下獨酌(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裏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着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爲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月下獨酌》課堂教學實錄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課堂實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教材簡介:此篇乃是高中語文選修課《唐詩宋詞選讀》之一,隸屬專題“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此專題共選錄李白四首,此其二也。

學情分析:在必修三“筆落驚風雨詩從肺腑出”中,已學過李白的《蜀道難》。初中學過李白的《送友人》。

教法設計:學詩須窺出詩之獨特處,從詩內說,要解詩意、審詩美、品詩味;從詩外說,須將詩視作一種涵義更爲廣泛的美學範疇,學會建構詩意人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飄逸的詩風。《夢》中講到“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夢境是從迷人的月景開始的。李白的許多詩中,都寫到了月,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們再來一起學習李白的一首與月有關的五言古詩《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

二、觀看視頻

師:先請同學觀看視頻《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對李白詩歌風格的全面闡述。

三、聆聽範讀

師:剛纔我們看了視頻,知道了李白的詩歌創作在許多方面都做出可貴而又出色的探討,對我們的寫作有許多有益的啓示。有人說,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我看也不完全是這樣。譬如這首《月下獨酌》就是這樣。先請同學們聆聽一下名家朗讀,注意言、象、意的把握。

四、自學感悟

師:我們仍然採用“朗讀-品味-感悟”的自學三部曲,注意“朗讀-讀懂詩意;品味-品出妙筆;感悟-悟出問題”,或對照註釋,或藉助工具書,或同桌合作,儘可能地找到本詩的“看點”或疑點,並在此基礎上嘗試背誦,10分鐘後我們當堂交流。

五、嘗試背誦

師:同學們採用了怎樣的背誦方法?在此老師強調一下,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出詩歌的線索,邊想邊背,就容易得多了。(教師示範背)

六、當堂交流

1.讀懂詩意

師:齊讀本詩,想想它有哪些“看點”?

生1:詩歌的題目傳達出兩個重要的信息:月下+獨酌。

師:很好,我們讀懂詩意,一定要留心體察詩歌的題目,題目是一首詩中信息最豐富的`文字,裏面甚至潛藏着許多破譯詩歌的玄機。“月下獨酌”這個題目傳達出許多信息。顯性的信息是兩個:月下+獨酌,隱性的信息還有許多:我+酒+……詩人取此題目,他已着意要給我們傳達一些信息:(1)喝酒理應對酌,所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故獨酌之無趣,而以月下來解圍;(2)獨酌自然是喝悶酒,酒入愁腸,幸得月來相伴;(3)月下獨酌,乃是李白詩意人生之微格,此時乃無憂無慮、無情無慾之態也,蒼莽天地之間少卻了許多俗世的喧鬧,只剩下靜悄悄地享受。我想起西方的一些溫馨的酒吧,情人們卿卿我我,喝着淺綠色的香檳酒,聽着牧歌式的輕音樂,說着甜言蜜語,一切都在慢慢地輕柔地享受着,時間也彷彿放慢了它的腳步。中國人的酒場幸得李白有此一月下獨酌,否則只剩下猜謎划拳、狂吹濫飲,以醜爲美的鬧劇。從這個四字的題目所暗示的信息破譯中,我們初步理解了李白的——浪漫。

生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由題目觀之,李白再浪漫,惜乎也只是一人獨享。此一開頭,可謂“鳳頭”也,一是由於它很美,二是由於它靈活,充滿生氣,既點題,也絕妙地破了題,擦去了我們因題目而遺留的審美旨趣,同時約我們設了一個懸念,且看他如何破此清冷場面。

生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爲何成三人?

生4:月是一人,影是一人,詩人是一人。由上句“獨酌無相親”可知,詩人將三人是視作一人的,正因爲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一定要喝個痛快!

生5:“行樂須及春”,李白認爲及時行樂,必須及眼下這春花爛漫之時,此句與首句遙相呼應。

生6:“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個結尾很有意思。一般而言,主人會說“改日再聚啊,感謝光臨啊”,客人都會說“謝謝啊,讓你破費了”之類,可李白卻不同,似真似假地跟“月”較起真勁了,跟張九齡“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不同,他是把月當成人的,今天是我請你,下次就該你做東了,而且要到你雲漢之中的老家去喝。

師:是啊,有人據此說,此乃本詩成功的一個重要特徵:率性純真,毫無做作。對此,沈德潛是這樣評價的:'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唐詩別裁》)同學們讀詩很仔細,通過大家的點評,我們與李白走得越來越近了。

2.讀出妙筆

師:剛纔我們是抱着去理解李白、還原李白的目的去讀詩的,主要是內容方面的解讀,現在我們稍微作一些理性思考,看看這首詩在形式方面有哪些絕妙之處?比如剛纔同學們就提到這首詩開頭與結尾,中間“行樂須及春”與“花間一壺酒”的呼應,除此而外,再挖掘看看。

生7:“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都是採用“月-影”的,有點像雙起雙承,這樣便於我們記憶。

生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徘徊”二字是抒情式的緩歌,與“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有人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有異曲同工之妙,把月亮的多情寫出來,而且似乎是一個固定用法。“零亂”有點類似於搖滾樂,比較放縱的那種,整個就像一卡拉OK!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精彩!欣賞詩歌的形式,要注意從大處着眼,比如結構,剛纔同學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即梳理作品是如何具體地表達地,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爲什麼先寫這個,寫這個有什麼好處,這樣背誦起來就很順當。李白寫詩的妙處也在於他會選擇和創造一個不尋常的言語結構,這個結構除了同學們所講的之外,它還附屬着另外一個審美特徵,就是它不是一個單調的結構,而是一個充滿節奏感的動態結構。——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究竟辯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全詩一張一弛,一起一伏,一揚一抑,一悲一喜,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樣,詩情節奏跌宕、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爲後人傳誦。 這又爲我們背誦提供了參照。

另外,剛纔一位同學對“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賞析,我非常認同,李白此時確實是有滋有味、忘情“行樂”的,而一般人此時可能正在喝悶酒呢,所以我說這是一種值得借鑑的“詩意人生”。我們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所以要懂得知足常樂,更要學會自得其樂、苦中作樂。——這是老師讀這首詩最大的感觸,這也是李白之所以“豪放飄逸”的根本原因!

還有通過對本詩妙筆的分析,我發現李白也是可學的,只要我們走近(進)他,我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建構起一種學習李白的思維模型,讓李白成爲我們的語文老師。

3.讀出問題

師:同學們對本詩還有什麼不懂之處嗎?

生9:“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似乎說反了?

生10:“永結無情遊”,應該結“有情遊”啊,莫名其妙。

師:哪位同學對此發表一下高見?

生11:只有醒着才能邀明月,再說此時李白也喝多了,一切都歸於平靜了。

師:我認爲這正是本詩之奇句!李白要的是清醒着的豪放飄逸,這可見出他的豪放英雄本色。這是會生活的表現,也是“及時行樂”的表現。到此打住也罷,不過有同學提出,我就姑妄言之。我在課前也曾百思不得“無情遊”之解,後來終於求得一解,不過似乎不適宜在課堂上講。(學生大呼“講!講!講!”)“交歡”一詞,我認爲也是個黃色詞彙,李白此處就是“俗極而雅”的。醒時交歡,醉後分散,可謂好離好散,及時行樂,沒有承諾,沒有責任,大家都快樂,這就叫“無情遊”——恐怕也只有天人之樂才能如此吧,在紅塵世界,在社會主義國家,敬請自重。這又是“月下獨酌”之一大幽默處也!此說不登大雅之堂,哪裏講,哪裏了,諸君切勿外傳也。

七、課外作業

1.寫一篇本詩的鑑賞小文。

2.背誦本詩。

下課!

滬教版《月下獨酌》教案6

閘北二中 預備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 執教人 執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課題月下獨酌課時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3、學習對月光的寫法。過程與方法:1、 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並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覆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重點1.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感情2.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難點背誦課文,學習佳句。教學練習設計分層教具德育融透點、滲透點、結合點體會詩人看似自得其樂,實則淒涼孤獨的複雜感情。綠色教育結合點感受李白詩歌自然飄逸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1、以李白有“詩仙”之美譽引出作者介紹,請學生吟誦學過的李白詩篇。 2、簡介寫作背景。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李白詩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簡介作者,爲課文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 詩人是一人在飲酒還是與人共飲?學生根據預習回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裏,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客中作》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把酒問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二、 初步理解, 整體把握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大意。 2、詞義答疑,出示重點詞。除課下注釋外,可補充:“徘徊”:來回走。三、深入研讀1、既然詩人在獨飲,爲什麼要寫成“三人”?具體是哪“三人”? 2. 如何看待談笑風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 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遊子的鄉情:'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裏,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爲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表明作者怎樣的心境? 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飲酒,看似詩人自得其樂,場面熱鬧,實則寫盡淒涼孤獨。讓學生通過讀,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詩歌的深層內涵。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難點,教師要適時指導,點撥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感悟。 四、 深層探究1、怎樣理解詩歌最後兩句? 1.李白究竟爲何孤獨? (1)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的差距. (2)他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 (3)他對現實人生的領悟與拒絕,讓他感到孤獨.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後悔、絕不向世俗低頭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獨處境,但卻陶醉於這一處境 李白所選定的人生道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註定要以寂寞與潦倒爲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沒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這些'無情'之物,爲一生的知己,這可真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了。 2、揭示詩歌的主旨。自讀, 詩人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在仙境中重逢,可見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孤單落寞。讀-品-悟,感悟本詩的深層內涵。 4、詩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處,就會憑虛御風,飄逸高潔,如同高高掛在斗牛之間的一輪清輝.李白的月亮,皆源於孤獨.李白___”仙而人者”。 五、總結全詩1、點明全詩的情感脈絡。 2、想象在詩中的作用。由獨而不獨,到不獨而獨,獨到不獨的過程,體會詩人看似自得其樂,實則淒涼孤獨的複雜感情。揭示本詩的情感內涵及寫作特色。 六、 佈置作業1、有感情的背誦全詩,並摘錄名句,做好積累。 2、《月下獨酌》賞析,400字左右.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究竟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爲後人傳誦。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於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麼又該怎麼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中語)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其時詩人已經漸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牀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爲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遊”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遊”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爲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課後小結

《月下獨酌》教案教學設計5(蘇教版高二選修)

月下獨酌

主備人: 陳玉良

復備人:徐進行

課時編號: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①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教學重點: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

教學難點:1.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白懷抱一腔政治熱情到了長安,被賀知章等欣賞,唐玄宗任爲翰林待詔,把李白當作詞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純真,得罪了權貴被排擠出京後,漫遊江湖間,政治理想無法實現,762年,病死當徒,初葬採石磯。杜甫“世人皆曰殺,我意獨憐才”,可見李白一生始終受到權貴們的排擠,鬱郁不得志。

二、評講:

1.我們對“月”這一傳統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並結合這首詩,說說本詩中“月”這一意象的含義。

“月”的傳統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離情別恨”“征途羈旅”“思念家鄉”“渴盼團圓”等意。此詩中“月”的意象應有“冷清寂寥”和“品質高潔”的含義。

2.詩人飲酒的環境如何?

“花間”“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詩人的情感可用哪個字表達?

“獨酌”

4.賞析這種寫悲涼寂寞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

“以樂景寫悲情”的反襯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顯得刻骨銘心,效果是使悲涼寂寞更加濃郁和難以排解,突出強調了詩人李白深沉的寂寞淒涼之情。

5.賞析“邀”字。

“邀”字,主動者爲詩人,因自己堅持高潔的品質,得罪了權貴,早已無人往來了。在這良辰美景之中,詩人難以排遣這種孤獨和寂寞,環顧左右,只有一輪孤月相伴,只有一輪明月可邀,悽寂之情溢於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潔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潔的品質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爲友,既表現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質的高潔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詩人邀月與影爲友共飲美酒佳釀,共享美景良辰,但仍無法排解心中愁苦,從哪些字詞可見?

“不解”“徒隨”“暫伴”表明了雖以物爲友,但物何以爲友,以物爲友是無奈之舉,更寫出了作者的孤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1.“同交歡”的場面的表達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亂”,詩人月下獨舞,以鬧寫靜,反襯出詩人的孤寂。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此二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

“永結”與“相期”表明了作者在無邊寂寥的天地中,寧願永與月、影爲伴,醉酌孤獨,也不願同流合污、阿諛奉承的高潔志願。

三、課堂小結:

1.藝術技巧:

總之,這首詩以樂寫愁,以鬧寫寂,以物爲友,以羣寫獨,起伏自然的構思和反襯手法結合在一起,成就了這篇佳作。

2.風格:

清新飄逸。

四、佈置作業:

1、賞析這種寫悲涼寂寞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

“以樂景寫悲情”的反襯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顯得刻骨銘心,效果是使悲涼寂寞更加濃郁和難以排解,突出強調了詩人李白深沉的寂寞淒涼之情。

2.賞析“邀”字。

“邀”字,主動者爲詩人,因自己堅持高潔的品質,得罪了權貴,早已無人往來了。在這良辰美景之中,詩人難以排遣這種孤獨和寂寞,環顧左右,只有一輪孤月相伴,只有一輪明月可邀,悽寂之情溢於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潔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潔的品質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爲友,既表現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質的高潔。

五、板書設計:

良辰獨酌→邀月與影→不解徒隨→暫伴行樂→醉後分散→永結相期:

一波三折,曲徑通幽。

指導閱讀《月下獨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

江蘇省丁溝中學陳慶德高二語文選修課唐詩宋詞選讀教案

指導閱讀《月下獨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體化教學案教師版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分爲12個專題。在第二專題“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後,專設了第三專題“豪放飄逸的李白詩”,該專題有4首詩,2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本課要學的兩篇系自學篇目。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爲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專題目標:

1、增進對李白個性的瞭解,對李白詩歌風格的瞭解。

2、瞭解古體詩的樣式,理解詩歌的內容。

2、體會並賞析詩歌裏的思想情感。

3、領會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對比、誇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感受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4、背誦。

教時設置:1教時

過程:

一、導入

二、題目的理解

時間是夜晚;背景是月夜、花間;人物是詩人一個;活動是獨酌。“獨”,孤獨冷清。

三、朗讀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四、內容理解

1、請根據詩歌的意境,理解加線的詞句。

2、交流。

(不解飲——不懂得飲酒之樂。

徒——白白。

將——和

須及春——須,應當。及春,跟隨春光。

永結無情遊——永遠結成忘情的朋友。無情,雙方不通,看似無情。

相期邈雲漢——期,約定。邈,高遠。雲漢,天河,即天上。)

3、請用抒情散文把這首詩串聯起來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裏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着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爲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五、賞析

1、李白寫這首詩時,人雖在長安皇宮,政治上卻很不得意,他的價值僅僅就是陪皇帝玩的一個御用詩人,這離李白棟樑之臣的理想相距甚遠。請你聯繫這個背景,談談這首詩裏潛藏的情感。

(詩人面對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獨酌而無人陪伴,潛藏着是一種難以擺脫的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是理想之後的失望,是懷才不遇的淒涼,又兼有放浪形骸的孤傲。)

2、“獨”是這首詩歌的詩眼,詩人卻是形象化地演繹着“不獨”,分析其“獨”與“不獨”。

(“舉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獨而不獨;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最後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3、有人說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樂景寫哀,請做說明。

(獨酌,無人親近,本來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設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來孤獨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來,弄出非常熱鬧的場面;用樂景襯托濃濃的哀情,委婉曲折後的是淒涼。)

六、朗讀《送友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七、內容理解

1、請根據詩歌的意境,理解加線的詞句,並和同學交流

2、班級交流

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白水——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裏喻友人

浮雲遊子意——意,心緒。

落日故人情——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

茲——此。

蕭蕭班馬鳴——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羣的馬。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句。)

3、請用散文語言,改寫這首詩(進一步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和錯位性)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白亮亮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裏分手,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裏征程。空中的白雲飄拂不定,彷彿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裏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八、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討論,準備班級發言

1、有人說,這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有畫面,有聲色,請分析其畫面和聲色。

(畫面:青山橫亙在城上,白水繞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雲,地上的飛蓬,西斜的落日,離別的馬鳴。

顏色:青、白、紅;聲音:流水聲,馬鳴聲。)

2、“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請從修辭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賞析。

(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對偶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浮雲”、“落日”又作比,形成擬人和象徵手法,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着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

3、揮手離別,詩人不寫淚眼,而寫“蕭蕭班馬鳴”,這是什麼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見過這種手法的運用嗎?

(這是一種曲折含蓄的手法:馬因分離而嘶鳴,難捨難分,這聲音更叫到人心裏,馬都不願分離,更何況是人,表情達意宛轉含蓄,別是一番風味。)

(列車啓動了,姐姐走了。車輪在鐵軌上碾過,在我心上碾過……我的面前,兩條鐵軌,延伸到越來越遠的地方……)

九、背誦兩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