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

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女人能頂半邊天,所以,永遠不要小看女生。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以下是小編爲女大學生整理的的勵志創業故事,歡迎閱讀!

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

  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篇一:

隨着數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憂思,一股獨立自強的創業潮流正在當代大學生中涌動。他們用時代賦予的創新思維,用創業證明着知識的價值,拓寬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們訪談的是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的畢業生陳俐燕學姐。陳俐燕學姐曾被評爲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2015屆“優秀畢業生”、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畢業生”,曾榮獲“優秀學生幹部”、“自治區政府獎學金”、“學業優秀三等獎”、“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社團幹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優勝獎”、“優秀團幹部”、入黨積極培訓班“優秀學員”榮獲“三好學生”、擔任院學生社團聯合總會副總會長兼辦公室主任,擔任班級團支書及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會長,擔任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學生社團聯合總會赴橫縣暑期實踐團隊隊長,2015年3月,在南寧百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習。

相對於其他的大學生來說,陳俐燕學姐的大學經歷是非常豐富的。而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陳俐燕學姐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位。

“燃燒的夢想”

“我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很多人說我是行健學院創業第一人。儘管四次創業有兩次以失敗告終,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小燕說。

上到大學之後,陳俐燕覺得有必要爲自己和家庭做點什麼了,不能總是漫無目的,將時間浪費在逛街吃東西上,不應該總是伸手向父母要錢,應該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想到自己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父母在外打工,弟弟也快結婚了,自己該做點事爲家裏減輕負擔了。她想過勤工儉學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做服務生、家教之類,但自己是個比較喜歡自由的人,不喜歡被人束縛,不喜歡看別人臉色做事,所以就想自己做點事情。

她身邊的同學好些早已開始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在格子店,有的賣小吃,有的賣文具……她起初本沒有這樣的想法,後來跟着同學去進貨,發現了批與賣的差價,便想自己也可以試試。開始她也不知道應該進點什麼東西,就隨便進了一些女生用的小飾品,回來後發現賣的還可以,就慢慢幹起了這行。進貨的本錢來自於生活費,第一次進了700多元的東西,後來會慢慢多一些。她是個報喜不報憂的人,等到小有收穫的時候才讓父母知道,但父母不是很支持,身邊的同學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她一開始時遇見同學也會覺得有點尷尬,覺得沒面子,後來就不這麼想了,自己靠勞動賺錢,沒什麼不光彩的,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是陳俐燕學姐的第一次創業。

2013年4月,念大二的陳俐燕第二次創業,與兩個朋友組建了一個賣零食的小商店,最後以失敗告終;幾個月後,陳俐燕迅速第三次創業,與5位朋友創辦一個賣生活用品的小商店,這兩次創業經歷都因團隊不合、創業理念等問題而失敗,不過小燕的創業夢並沒有止步。她按照“根本上志同道合,細節上相互補充”的團隊理念,找到了新的創業合夥人——南寧百團科技網絡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廖顓,廖先生也是廣西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的學車,他們談的非常和諧,就這樣一起做起了農產品的生意。

現在,陳俐燕也是南寧百團科技網絡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陳俐燕堅信創業經歷可以讓她更準確找到自己的強項和未來職業目標。“大學創業的根本目的不是爲自己掙錢,而是用創新思維爲社會創造財富。”

她說:“要是每個大學生在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思考自己以後要幹什麼,她就知道自己這四年應該怎麼學,怎麼做了,恐怕找不到工作的學生要少得多。”

有過多次創業經歷的陳俐燕經常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創業哲學:在成功的金字塔上,有五層階梯,從下到上分別是知識、能力、綜合素質、潛力和信念。

你準備好了嗎?

從容、自信、幹練、思路清晰,這是小燕學姐接受採訪時給記者留下的印象。讓記者最有感觸的'不是她的創業經歷,而是她用自己的四年大學生活爲自己今後的人生做了充分準備。

“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你真的準備好了嗎?你可曾爲今後的獨立生活做過準備?”仍在爲找到一份理想或還可以接受的工作而奔波煩惱的大學畢業生們,也可以停下匆忙的腳步這樣問自己。如果沒有,那就不要懊惱現在得不到一份好工作,不要抱怨別人不給予自己一次機會,而應該從現在開始,爲接下來的人生做好準備。

“大二開始,我就再沒向家裏伸過手,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我勤工儉學賺來的。”這是小燕學姐的第二個“小驕傲”,說到這些的時候,學姐的眼裏滿含着淚水,自己的一路創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而這些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陳俐燕告訴記者,在這些勤工儉學的經歷中,她所收穫的遠遠不止是金錢,“更重要的是,這些經歷讓我做好了真正走向社會的準備”。

陳俐燕的另一個“小驕傲”是在臨近畢業時,大多數同學忙着找工作或準備考研,陳俐燕同學已經有着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了,就是希望跟着百團科技網絡走下去做一份有溫度的水果。

  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篇二:

5年前,懷揣着計算機專業本科文憑和四級英語證書,恃才自傲的劉海玲雄心勃勃,準備在社會上尋找一方施展才華的舞臺,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然而,幾番應聘下來,屢屢碰壁的劉海玲對自己選擇的崗位標準一降再降,由最初的非事業單位或三資企業免談,一直屈降到營業員、導購員……最後她應聘到一家個體打印店工作,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打工妹。

令劉海玲心理有些失衡的是,店老闆是一個比自己還小兩歲,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小姑娘。想想自己大材小用成了一個打字員,況且還是在一個年齡、學歷都不及自己的小女孩手下打工,她的臉上實在有點掛不住。

更讓她窩火的事情還在後頭。到了月底發薪的時候,老闆給其它兩位打字員每月400元工資,劉海玲卻只拿到了200元。她感到一種莫大的諷刺和侮辱,一氣之下,劉海玲炒了老闆的魷魚。

從此,劉海玲的送報生活開始了。每天早上7點鐘,劉海玲從發行站批發報紙出來,推着一輛自行車,逐門挨戶地投遞,順便還要沿街叫賣。賣完報之後,其它的投遞員都回家休息了,劉海玲還四處奔跑,尋找客戶。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劉海玲的報紙發行量遙遙領先,僅零售報紙的收入每月就高達400多元,加上報社200元的工資和訂戶提成,她的收人一下子到了800元,這讓劉海玲感到非常興奮,也看到了做報紙發行的希望。

與其它投遞員不同的是,劉海玲深深懂得和氣生財的道理,雖然她是一個送報賣報的,可她見到路邊有小孩跌倒了就會上前扶一把,把小孩子哄到不哭爲止,遇到上了年紀的老人上下樓梯不便,她會扶老人一把,平時在路上見到有困難的人,她總是熱心相幫。

她出沒的幾個小區的住戶都熟悉了這個年輕美麗、心地善良的女報販。人們對她都很友好,放着報亭的報紙不買,情願晚買一會兒,也要等着她來。一些住戶訂報也不去找郵局而是讓她代理,不知不覺中,她的業務量一路飈升,半年之後,她的發行量已經名列第一,每月的收入輕輕鬆鬆達到千元以上。

《大河報》是河南省發行量最大的一份報紙,每天有40多個版面,內容五花八門,包括國內、國際新聞、軍事、經濟、體育、娛樂、股票等,雖然每份報紙只賣5毛錢,可對於一些下崗工人或在校學生來說,天天買報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一些人對報紙上的40多個版面,往往只對其中的某個版面感興趣,如關心股票的只對股票版感興趣,愛好體育的只關注體育版,其它版面只是粗粗瀏覽,有的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其它的版面對這類讀者來說掏錢購買純屬浪費。

爲了迎合這種特定讀者的需求,劉海玲靈活經營,打破中國報紙發行的慣例,拆版賣報,每版1毛錢即賣成功。這樣一來,一份價值5毛錢的報紙,被她賣到了4元。她賣一份大河報的收入,比整賣40份還划算。巧賣報紙,劉海玲每月額外多賺500多元,聽起來真讓人感到新鮮有趣。從賣《大河報》中嚐到了甜頭的劉海玲,把《南方週末》等其它厚報也破版出售,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報刊配送連鎖經營,小女子叫陣“郵老大”

2000年,劉海玲在報紙發行上已經打拼了2年多,從白手起家做起:如今她的手上有了一筆近3萬元的積蓄,春節回家過年時,她把初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兩個妹妹接到了安陽,她去跑訂戶,讓兩個妹妹親自上門投遞。三姐妹相互配合,業務量不斷擴大。

可總是這樣跑來跑去,沒有自己固定的經營場所,劉海玲總感覺心裏不踏實,於是,她便四處打聽有沒有轉讓書報亭的。2000年3月,安陽市紅旗路上一個書報亭的老闆不願幹了,想要轉讓攤位,劉海玲聞知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12000元的轉讓價格接了過來。而劉海玲接了書報亭後,手上的積蓄已所剩無幾,她把在鄉下的父母接到了安陽看報攤,她負責進貨送貨,兩個妹妹送報賣報,一家5口人緊密合作,成了安陽市第一個家族化報業發行“集團”。

由於從鄉下進城的父母爲人厚道,吃苦耐勞,說話和氣,她家書報亭的生意格外地好。每月除了書報,再加上公用電話和零售飲料的收入,純利潤達到2000多元。僅僅半年時間,她的12000元投資就收了回來。看着書報攤利潤豐厚,劉海玲瞅準時機,又在繁華地區一口氣接下了2個書報亭,分別讓兩個妹妹經營,至此她的發行規模進一步擴大,事業漸入佳境。劉海玲並未滿足,膽子也越來越大,心氣也漸漸地高了起來。她不想再小打小鬧,而是想把報紙發行做成一番大事業。2002年5月,她又一口氣買下了5個書報亭,加上原來的3個書報亭,總共有8個攤點,以每個報攤每月1500元計算,月收入超過12000元。

2001年5月,劉海玲到廣州旅遊時,發現廣州街頭的書報亭的報刊品種比較豐富,比安陽的報刊市場多出了幾十種,有些大的書報攤經營的報刊達200多種。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與廣州的報刊零售市場相比,安陽的報刊市場真是冷清得可憐,因爲安陽的報刊發行只有郵局一家壟斷性經營,導致報刊發行受阻,書報亭常賣的雜誌只有區區的10幾種成功女性勵志故事故事。在廣州卻有幾十種之多。

如此反差,劉海玲頓時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自己成立一個報刊批發中心,與郵局競爭一下,激活安陽的報刊市場呢?

想到這裏,劉海玲再也無心旅遊了,而是頻頻光顧廣州的報攤打聽行情,進行市場調研。通過調查劉海玲看到了報刊批發巨大的利潤市場,同時也堅定了她擴大投資的信心,隨後的幾天,她來到廣州幾家較有名氣的報刊發行部談妥了合作事宜。

一週後,劉海玲從廣州回來,她說幹就幹,立即到安陽市文化市場租了一間門面房,辦好有關手續,成立了安陽市首家報刊批發中心,隨即與國內30多家報刊社建立了合作關係

爲了和郵局競爭,劉海玲大膽引進了廣州市場的報刊配送模式,她投資7萬多元買來一輛昌河面包車,僱了一個司機,爲各個書報攤送報刊上門。這一招果然厲害,先前安陽市郵局的報刊批發由於是壟斷性經營,一直是坐等客戶上門取貨,來往不便,且又花路費又浪費時間,劉海玲的報刊上門配送,正好解決了客戶的這些不便和麻煩,再加上她的報刊都是由發行商直接供貨,速度既快,價格又略低於郵局,憑着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便利與實惠,劉海玲輕而易舉地搶佔了安陽的報刊發行市場。

2年後,劉海玲的資產已達到了100多萬元,擁有了2輛報刊配送車輛,15個書報亭,一個報刊批發門市,手下僱用的員工達33人,她不斷擴大服務發行網絡,安陽所屬的林州、湯陰也有了她的一批客戶。迄今爲止,劉海玲是豫北地區最大的報刊經銷商,全國有200多家報刊社與她建立了合作關係,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外地報刊,正是憑着她強大的發行網絡,在安陽闖開了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擁有了固定的讀者羣。

說到自己的成功,劉海玲深有感觸地說:“甘於大材小用,從小處做起,纔有了我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