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真實的勵志故事15篇

真實的勵志故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3K 次

真實的勵志故事1

戲裏戲外的賢妻良母

真實的勵志故事15篇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徐帆離我們很遠。她是一位實力派的女明星,演技有口皆碑;還有就是她的另一個身份——中國頂級導演之一馮小剛的妻子,這也是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她是一位名人,身上諸多光環圍繞,這使她與普通人的生活之間憑空築起了一道屏障。但跟她實際接觸後,我覺得其實徐帆離我們很近,就來自左鄰右舍,朋友之間。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徐帆。那天她挽着頭髮,穿着黑色短袖上衣,一條普通的牛仔褲,很樸素。她對人說話慢條斯理,不是傲慢,而是謙恭,甚至有些怯生生的。這是《唐山大地震》電影上映前的宣傳,徐帆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場。

早就聽說徐帆生活儉樸,自己從來不買500塊錢以上的衣服,很多人一定會說:至於嗎,家裏有那麼多錢。好像明星一擲千金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的確,明星們爲了吸引眼球,不惜花重金包裝自己,但那是別的明星,不是徐帆。徐帆就是一個演員,實力在那兒擺着呢,她何必把自己捯飭得花紅柳綠呢,就像馮小剛說的:徐帆如果走紅毯,就會被淹沒到俊男靚女裏,但是隻要她上了大銀幕,就光芒萬丈,無人能敵了。看《唐山大地震》,她演得的確很好!情緒拿捏得了無痕跡,爆發得讓人動容,母女重逢的那一刻,徐帆已經化爲一位心碎成一片一片的母親。

如果不在劇組,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居家小女人。其實她扮演的角色也大多數都是居家的普通女人,徐帆調侃自己說:“我的靈魂就是一家庭主婦。”平時她在家裏就是打掃衛生,整理衣服,到處拾掇,要讓她的“家裏人”看了舒服,她說最浪漫的事就是她“家裏人”吩咐她一件事,她屁顛屁顛地去完成。徐帆解釋說年輕人不易體會到這種家庭主婦的甜蜜。人說徐帆演的角色“接地氣”,我看原因即在此。對了,她口中的“我們家裏人”就是馮小剛。

徐帆和馮小剛的愛情我早有耳聞。當時的感覺確實有點像馮導自嘲的那樣:“一朵最鮮的花插到了最牛的糞上。”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郎才女貌吧。可能這就是雖然徐帆是後來居上,但是我們還覺得他們倆就應該在一起。一時間,他們的愛情成了文藝界的一段佳話。

最近兩年,佳話有些變了味道。有傳聞說他們不和,說馮小剛有了外心,有一張狗仔們拍的照片顯示:夜間,馮小剛和一個墨鏡女在他的公寓門口。對於我們這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來說,只能思忖着是不是無風不起浪了,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傳出他們要離婚什麼的,認識的人都替徐帆捏着一把汗。後來徐帆出演《唐山大地震》,我還一度覺得她真是深明大義,以大局爲重呢。

再後來,徐帆就來了我們節目。我們其實挺不好意思問他們夫妻關係的,那就問問工作上的事吧,比如7年來夫婦倆的再度合作(上一次是2003年的《手機》)。沒想到徐帆卻把話題扯到了她和馮導的夫妻關係。她說,在《唐山大地震》這部充滿親情的電影合作中,她和馮導的愛情更上了一層,她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畫。她說,他們倆甚至都不是左手跟右手的關係了,而是連體,說這話時她把兩隻手緊緊對在了一起。

“這是一種拉人骨血的關係!”她說。她說過去馮小剛出門她還問去哪裏,什麼時候回來,現在她完全不問了,充分信任。聽她這樣說,還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但是我們心裏也溫暖了一把,立刻明白,他們兩個人之間沒事。

其實徐帆也不是沒有500塊錢以上的衣服,她笑着說:貴的都是馮小剛給買的。

真實的勵志故事2

所謂國有運,發有風,士有志,就是說人要靠氣勢,要靠一鼓作氣勇往直前的精神去爭取到新境,

口袋裏剩下50元

有人曾稱讚我是“白手興家的成功商人”,此話一點不假。但我覺得我還應補充一句:本人的成功,不能說其中沒有幸運的成分。但是,不屈不撓的理想和偏偏百折不回的拼搏和奮鬥始終是我成功的第一要素。林肯總統認爲“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出是這可望而不可及,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偏偏這是名副其實的真理。我是從當地盤工人起家的,吃過苦、受過罪、失過業、遭過窘。回顧十幾年來走赤的道路,雖非步步血汗,亦是崎嶇艱難,甚至險象環生,不過終生不棄不餒,不斷求索而已。

今天,我能夠被尊爲“世界景泰藍大王”,決非我有何超人之處,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湊合,不折艱難不捨成功,機遇加勤奮罷了。

初到香港,大陸新移民的共同特點是包袱少,毛病少,既不飲茶打牌,也不賭狗跑馬。只知道一個勁兒地苦幹、實幹、拼了命去幹!固然在香港人乍來,我們胼手胝足,生活頗爲艱苦,但在新移民的眼裏,這種日子已屬天堂。我們能在這塊肥活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獲得我們應該得到的一切,有了這樣的保障,我們還有什麼奢求呢?

“生命的意義就在奮鬥”,有了這種勇往直前的精神的人不成功者鮮矣。

初抵香港,那是九龍天星碼頭旁側的火車站,但見人山人海,站口擠得水泄水不通,我一眼就瞥見老丈人。初來乍到,一切都很新鮮,一見面,我就問到工作的安排。當時 老丈人沒有直接回答,先把我領到北角的住處,介紹房東太太給我認識。房間有十幾平方米,很明亮,應算是很不錯了。把行李安置好,沒等坐穩,我又提老問題:“爸,我在哪兒做事?”老丈人笑笑,很和藹地說:“先休息兩天,用兩個月時間瞭解瞭解香港,再去國貨公司當倉庫管理員,月薪400元。”

當時,我的心像火一般熾熱,恨不得馬上就能投入工作。第四天,房東太太過來說:“你丈人來過,我已經告訴他,你昨天就上班了,在地盤工作,底薪每月800元。”這就是新移民的一般心態,也可以廣闊是一種如虹的氣勢。其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人,都必須具備這種巍然的氣勢才行。所謂國有運,民有風,士有志,就是說人要靠氣勢,要靠一鼓作氣勇往直前的精神去爭取成功。

當年,我找到工作的那份喜悅,不啻中了馬標一般。竺我冷靜下來就意識到,既然決定在這裏求自下而上就必須瞭解、掌握這裏的那一套。可是橫在我面前的卻有兩大障礙,一是語言不通,二是沒有資本。當時,我的口袋裏興有50元港幣,所以對於每一毛錢都極爲重視,現實生活告訴我,在香港如果沒有一毛錢,豈能插翼橫渡維多利亞海峽從香港到九龍,又從九龍到香港呢?你若沒有五毛錢,又怎能買到一磅麪包充飢?我不是在吹牛皮,我自認還有點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可也得承認,一文錢往往困死英雄漢,不管你本事多麼了不起,怕就怕口袋裏沒錢花,我明白“小富由儉”、“勤乃無價寶”的道理。

記得每天一大早,我從北角乘輪渡過海到觀塘去上班。爲了節省一毛錢,我總是不坐丙毛錢一張標的樓頭等位而寧願“委屈”坐樓下三等倉。我節省每一個銅板,是爲明天的幸福生活開路所以,我連看報紙也捨不得花錢去買,而是身在船中,眼觀六路看看誰手中有報,等到船靠碼頭,自己押後,就利用這一剎那時光,幾個起落,把乘客遺下的報紙拿走。如若椅上遺留一兩本雜誌這於我真是如獲到寶,我很自然會把它當好運氣好福氣降臨身上看待,甚爲開心。我也常爲節省兩毛錢車資,不異徒步從中環走到西環。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對此我是篤信不疑的。幾十年來,我之所以堅持勤儉的作風,是因爲“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每天收工之後回到家裏,我雖然渾身疲憊不堪,但仍堅持把從船上撿來的報刊開來,如飢似渴地細閱完。既學到不少知識,從中又學會一些廣東話。我深深認識到只有入鄉立,還談什麼發展。

闖天下,幾番辛酸幾番苦

古語說:“丈夫爲志,空當益堅。”我找到地盤的工作後,就以敬業樂業的精神認真地工作。爲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想辦法找來一輛破汽車停放在路中心作指揮部,一機數往來不絕的運泥貨車,一面寫“正”字當“五”來記錄車的運次。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易出錯,而且基本免除了烈日的毒曬之苦。

我雖然不是地盤貨車的主人,但我很愛惜車輛,一有空便把車子洗刷得乾乾淨淨,而且買來油漆,將車子四周脫落不全的字填定清晰。就這樣,喚起了工頭的好感。他們見我是大學生,爲人又和藹,從此便讓我跟他們一起小竈。

在平時,我是很少像其他工友那樣,三五成羣去飲茶的,而總是獨個兒在工地裏喝開水啃麪包,簡單地解決一頓午飯。如今能吃上有菜有湯的熱飯,心裏自然喜不上自勝。從這件小事上我悟到一條道理:凡是勤勞和有愛心的人,一定會有好的回報。回想我在啓德機場幹填海工程的那段日子,儘管每晚一臉塵、全身臭汗回家,我還是滿懷喜悅的,因爲我畢竟能夠獨立地闖天下。

我來香港三個月後,我太太也帶着4歲的女兒來到香港。日想夜想的一家終於團聚,非常開心。但負擔也加重了,困能也相對多起來。於是,我們馬上興行家庭會議,研究開源節流之道。首先來個約法三章“不準生病”。因爲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生病,都會直接影響整個家庭的運作。爲此全家進入最佳狀態:注意飲食,注意起居,保護孩子,保護自己。

接着我太太開始四處找工作,並在家裏搞起副業棗穿珠子。七分錢穿一打,價錢不算太低。全家齊心協力賺錢,從艱苦奮鬥中去尋樂趣。不久,太太終於找到福建中學的教席,孩子因無人照料,只好帶到學校去,讓她在教師辦公桌上趴着睡覺。然而,正當生活剛剛步入正軌之際,不如意的警鐘又敲響了棗失業了。

當填海工程結束後,我嚐到了失去工作的滋味,那種惶恐不安、焦慮無助的心情,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誰知屋漏更逢連夜雨,太太這時偏偏又懷孕了。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我們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增加包袱了,於是被迫求助於醫生。醫生開價500元,而我口袋裏只有400元。當時是多麼困窘啊。就爲了張羅這100元,還找了好幾位朋友,幾番周折,才湊足比數。人生何其酸辛而苦澀。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從我這些經驗中就可窺見一斑。但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去驚動老丈人。我覺得做人還是應該有點志氣的。

勤爲本,患難困苦練人格

失業,使我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我不斷從報紙招聘欄裏去尋找機會,也曾多次稈步上門晉見經理,但都因僧多粥少被拒門外。70年代初,香港找工作十分艱難特別是1973年“股災”之後,市面瘡痍,首當其衝就是我們這些新移民,即使是危險性很大或地位微賤的工作,也不容易找到。就有這個最困難的時期,我丈人介紹我到一家國貨公司去當倉庫管理員,月薪400元,津貼120元。當時那種快慰,真是畢生難忘。

第一天上班,我早早來到陳瑞祺行倉庫,頭一件事就是把倉庫打掃乾淨,把地板擦得光可鑑人把工具、臺椅放得整整齊齊。在那裏,我不僅盡職盡力去幹,而且由衷熱情、兢兢業業,以防再一次在失業路上徘徊。

當年所有新移民都有共鳴的是,再苦的差事,也不要緊,就怕失業的無情打擊,我既然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工作,自然就要以成績、效率去取得老闆的信任。

那時我白天穿着背心短褲。跟車或者推着小車過馬路、橫過大街,各鋪各店送貨。雙腳飛快如燕,心裏甜絲如蜜,絲毫沒有恥辱羞慚。虛名誤人,什麼大學生、世家子北、名門之後,都是假的,求自下而上最現實。

在陳瑞祺行倉庫工作的那段時期,我和太太孩子,沒有自己開伙,都在丈人家裏搭夥食。每天晚飯後,我必定下古裝幫丈母孃把飯碗菜喋洗得乾乾淨淨。儘管忙了一天我已累得腰痠腿痛,但我想,丈母孃又何嘗不辛苦?她要買菜,又要煮十幾個人的飯,我去幫她洗個碗,應屬分內之事。

梁啓超有一句名言:“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誠哉斯言。

真實的勵志故事3

在南美洲安地斯高原一帶,居住着一種羊駝類的動物。它們與駱駝不同,羊駝類沒有駝峯,體細長,腿和頸均長,尾短,頭小,耳大而尖;羣居,以禾草和其他植物爲食。而美洲駝在羊駝類中體形最大,肩高平均120公分,能馱載45—60公斤的重物。一般爲白色,但也有純黑色、褐色或白色與黑褐色斑點相間的。它們的脾氣很倔,如果在負載過重或力竭時,便躺下嘶叫,腳踢拒不前行。

根據一些專家們的觀點,美洲駝和羊駝是家畜,野生種很少。而當地土狼又非常多,經常成羣或單獨出沒偷吃牧場裏面的家畜,並樂此不疲。

令人意外的是,牧場主們對如何保護美洲駝這一棘手問題上顯得很輕鬆,絲毫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土狼的獵捕與襲擊,一年四季都是順其自然。或許有人會問,如此下去,美洲駝的數量不是越來越少?結果顯然不是,美洲駝不但沒有減少,而且不斷地生育後一代,沒有受到外敵侵襲的影響。它們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原來,倔脾氣的美洲駝天生就有着好鬥、易怒、不畏艱險的性格特點,在草原上,儼然是一副“王者風範”。每旦遇到外敵入侵,如土狼等捕食者時,都會昂起頭,高聲吼叫,徑直朝敵人走去,似乎在說“我就不怕你,看你能奈我何?”又因爲它們是羣居爲多,所以,在危險面前,會排成一排或一個方陣,勇敢地朝敵人走去。這樣的氣勢,往往會讓捕食者束手無策,有些甚至落荒而逃。時間長了,絲毫沒有佔到便宜的侵襲者們就會放棄對它們的壞主意,只能嘆氣佩服。

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一個規律。倘若美洲駝在危險面前膽小受驚,那麼它們很有可能被入侵者殺害,成爲入侵者們的口中美餐。而它們勇敢而又團 結的性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使得自己能在危機四伏的蒼茫草原中存活下來,並順利生育後代。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碰到無數的困難,身處逼仄的逆境。而勇敢與堅韌便是你面對困難與逆境時最好的戰鬥武器,擁有它,你就能改變絕境,超越自己,贏得勝利的曙光。

真實的勵志故事4

蹉跎到42歲,吳秀波終於紅了,被人認可,被人追逐,許多人爲他瘋狂……這對於一個集才華、氣質、個人魅力於一身的中戲表演系畢業的男人而言,似乎來得有點兒遲,所以很多人爲他嘆“晚”。唱酒吧,開飯館,給明星拎包做助理,吳秀波底層、複雜的過去讓他愈顯迷離——

成名了,我沒什麼可標榜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的成功,任何成功,都一定有跡可循,也一定經得起時間的推敲。面對自己的成功,吳秀波表現得很是淡定。“我沒有什麼可值得標榜的,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從業經歷,就是因爲什麼都沒幹好。但凡我做成了一件事,今天我就不會做演員;但凡我能找到其他更好的養家餬口的工作,我就馬上不做演員。”

所以,老實告訴你,即便你爲吳秀波的某個角色死去活來,甚至想入非非,於他而言,演戲也只是一份工作,他不會崇高地跟你說,我拍戲是爲了攀爬藝術的高峯,我要爲藝術獻身等諸如此類的話。但是,在行動上,他會去找他的快樂。“作爲一個演員,對我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合同上的錢數,一個是拍戲時的快樂。”

如果用“真善美”的排名來問吳秀波,他的答案,首先應該是真吧。真實,就是他追求的一種生活的狀態,就如人羣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個好演員首先得是一個安靜的觀衆。你們想看戲嗎?我把我的眼睛借給你們,我把我的耳朵借給你們,我把我的手借給你們,我甚至把我的嘴脣都借給你們,我帶你們去!有時眼睛所表達的並非眼睛看到的,而是這雙眼睛所想的。其實一齣戲是由觀衆和演員共同完成的,我藉助的只是我的身體、我的表情、我的感受,但是怎麼理解是觀衆自己想象的……說得簡單一點,就像畫不是一個人畫出來的,是一個人畫出來的和一個人看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夠本着拍《動物世界》的角度來拍攝人,我覺得這個世界纔是一個準確的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

成名之後,他還會是那個樣子,尊重內心最原始的聲音,對自己誠實。比如,即使是採訪,他也從不看採訪提綱,因爲他要把最真實的想法告訴你,如同你到他家吃飯,趕上什麼就吃什麼。“我覺得最偉大的表演者就是籠子裏的猴子,因爲每個人都有觀察和偷窺的慾望,我們這個行業可能就是滿足你這個慾望的。”

黎明前,我是一個特混沌的人

吳秀波的人生充滿了轉折。他在演戲這條路上走來,離去,又繞回來。兜兜轉轉,經歷過人生的起起伏伏,看了些風雨,經了些成敗。吳秀波說,他是悄悄地、不被人注意地、羞澀地把自己擱在了演員的位置上。

時光飛閃,回到上世紀80年代,那還是一個讓父母終日心神不寧爲其擔憂的少年吳秀波。四口之家中,吳秀波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成績優異,高考成績排在北京市第二名。這樣的優秀,任何一個爲人父母者都會感到驕傲與欣慰。相比之下,少年的吳秀波心性頑皮,並不以學習爲好,哥哥的優秀或多或少給在一個家庭成長的吳秀波施加了壓力,加上家庭成員關係的特殊性,好面子的母親,常常以哥哥的標準來要求他。那時的吳秀波,只懂得用少年特有的叛逆來尋求答案。“1996年,我哥哥就帶着很多科學家回到北京召開亞洲物理學家會議,我根本沒法跟他比。所以,在我臨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就找了無數個可以不再學習的門路,我報考過武術隊、軍樂團、美術班等,最後都沒要我。”

說是機緣巧合,也可能是老天慧眼識珠,在那麼多被拒絕的名單裏,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中國鐵路文工團。於是,16歲的吳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加入了鐵路文工團。那是一個鐵路迅猛發展的年代,他們經常坐着空蕩蕩的車廂四處演出。詩意的背後是每個月70塊錢工資,但在那時,吳秀波已經懂得如何去夜總會走穴,每月可以掙到驚人的6000元,頓頓請他二十幾個發小吃宴席。屬於小演員吳秀波的生活,懵懂又知足。

在吳秀波的人生時間表裏,17歲,也是一個值得回顧的年歲。那年,他被誤診爲腸癌,切掉40釐米結腸。也就在那年,他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命會有不同的認知,這種不同的認知不是來源於生命本質結果的答案,而是來源於人的迷茫。17歲時的一個手術,就好像我在考試的時候想作弊又沒有書本,老師揹着手從我這兒走過去,我回頭看一眼他手背在後面正好拿了一個答案,上面寫了一個‘死’字。所以千萬別以爲自己有多長的過程,生和死可能就在一天之間。”

這也給吳秀波此後的人生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記憶。他學會了放棄,尤其身在名利場,懂得一轉身就是風景。記得當時傅彪等一些同學手捧鮮花含淚去看他,還告訴他:等你好了,咱們一起拍戲。那時候,他每天看着窗臺,螞蟻從水泥縫裏爬出來曬太陽,他和螞蟻一樣,留戀那縷陽光。進手術室前,他在手上幼稚地寫下“挺住”。那是1985年,他的醫療費13萬元。

因爲並非最初的熱愛,吳秀波離開了鐵路文工團,之後,他開始在社會上闖蕩。除了唱歌廳,他還開過飯館。兩年時間裏開過7個餐館,投入30多萬元,掙了十幾萬元。他參加過谷建芬辦的第二期學員班,算是毛阿敏的師弟。他在走穴的同時,也嘗試在外地開歌廳。“那是一個非常快樂而單純的年代,那個時候女孩兒喜歡一個男孩兒只是因爲你穿了一件白襯衫,不會因爲你有多少錢。我非常喜歡和留戀那時候的生活狀態。”

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吳秀波,社會以及周遭世俗的眼光讓他沒有多少勇氣再待在歌廳了,當時的女朋友也離開了他。“那時候我就覺得所有的年輕人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年輕人碰到的不是飢餓,是無望。我從小最想去的地方是大工廠,或者做醫生,我想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對父母有意義的人,但其實我一直都不具備那種能力。”

33歲,也是吳秀波最落魄的一段歲月,“我真的快沒飯吃了。我窮到連5毛錢的地鐵票都買不起,只能坐一毛錢的公共汽車”。這時,以前的朋友對他說:回來演戲吧。“我是個特混沌的人。在我看來,做演員首先不要想着是一線的、二線的,關鍵是你過沒過貧困線,活着是最重要的。”

未來,就像今天一樣年輕

有人說娛樂圈是個磨性子的地方,其實,磨掉的往往卻是本真。吳秀波說,迴歸做演員以後,個性反而變得單純了。“其實,演員這個行當不需要你有很深的城府,如果我做別的,做製片或者做公司的話,可能二三十歲做到現在我應該是個很有城府的人,我沒做演員之前可能比現在更圓滑一些,演員這個職業就讓我變得更簡單更直白。”

設想過有一天,當演戲不再讓他那麼有滿足感的時候,他也許會去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我已經把生活中的悲傷、快樂等想表達的東西都表達過了,再讓我演我就成了‘騙子’,我不想當這個‘騙子’。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做演員了,我也許會去做導演,或者編劇,只要是我能幹的、感興趣的,我就幹。自由職業者,我挺喜歡這個名字,自由擱在前面,特快樂。”

當年齡增長之後,生活似乎在做減法,一切看似絢麗的附加物都無關緊要,保留最簡單的習慣就足夠讓人快樂。“我不敢奢望你們永遠喜歡我,我知道我還沒有真正找到我可以不畏生死的信仰,我知道人的一生不光有人開着機器喊開始和結束,我知道有晴着天的下午和陰着天的早晨,我知道所有這些時間我都需要安度。”

生活中,他把自己歸到人羣中,甘願做一個平庸的人,“如果有一百個人,我一定是最後那三十個人,我一無是處,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的”。

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7歲,一個4歲,他與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互相尊重。“老大很安靜,老二比較活潑。造化真的很奇妙,在他們身上,我可以看到自己。我覺得自己是他們的同齡人,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無畏、勇敢和快樂。這也是我四十多歲生活中慢慢失去的,我現在要把它找回來。我相信我可以不老,即便不能永生,但我可以保證我在活着的時候是一直年輕的。”

真實的勵志故事5

幽默是一種稀缺能力

周立波梳着清晰的小分頭,穿着筆挺貼身的西裝,靠着一張嘴,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颳起了一股“周立波熱”。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票價最高時曾經被“黃牛”炒到2500元一張。有人統計過:他在臺上的120分鐘裏,觀衆席上的笑聲達到700次,也就是說觀衆每15秒鐘笑一次。所以,他立下了一個“霸王”規矩:演出不贈票、不包場、拒絕團購、拒絕打折,講究實打實的“願者上鉤”。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小學一年級時就已經成爲學校宣傳隊的一分子,經常上臺演出。童年時,他不滿足於舞臺上毫無生氣的表演,於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表演天分初露端倪。後來,童年的頑劣和被媽媽暴打的經歷都成了他舞臺上的段子。

1981年,不到15歲的周立波報考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幾千人競爭十幾個名額,還沒達到招考年齡的他竟然被破格錄取了。在4年正統的滑稽理論學習和演藝培訓中,周立波每天6點鐘就起牀練形體和說學逗唱等基本功。每天重複的課程讓他厭煩,他便經常找出各種理由逃課。他跑到文藝醫院的一個房間裏把門倒鎖,然後在那兒玩倒立。他知道,倒立10分鐘後嗓子一定會充血。然後,他跟醫生說:“我的嗓子不對了。”醫生看到他嗓子紅紅的,以爲是發炎了,於是就會開一個星期的假讓他休息。他經常使用這招來逃課,老師發現有點不對勁,就偷偷跟蹤他,果然抓了一個“現行”。

周立波師承上海著名的滑稽藝術表演大師周柏春、姚慕雙、嚴順開等人,他從每個老師身上汲取表演養分,卻拒絕拜師。他認爲,一個人應把別人捏碎變成自己,不能把自己捏碎變成別人。他天性中自我、叛逆、反傳統的一面,讓他在舞臺上獨樹一幟,19歲就成了紅遍上海灘的小滑稽演員。但是他頑劣、自負、恃才傲物的個性給他後來的人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23歲那年,他因爲誤傷了別人被判入獄,在獄中度過了205天。刑滿出來後,他策劃了一場大型的滑稽戲叫做《我的未來不是夢》。連演了15場之後,他突然決定棄演從商。在商場上,他做過房地產策劃,當過裝潢公司的老闆,曾有幾個億的資產,卻又在一夜間變得一無所有。生意場上的起起落落,令他感嘆世事的難料和無趣。

20xx年初夏,39歲的周立波決定迴歸舞臺。那年的12月31日,他在蘭心劇場開始了第一場“海派清口”演出,空空蕩蕩的舞臺上,他的道具除了兩隻歐式風格的沙發外,只有一個提示架。這場演出是他商海沉浮十幾年之後第一次回到舞臺,臺下有他從前的戲迷,有他少年時的玩伴,還有看着他長大的恩師。

“海派清口”演出的大幕就此再次拉開。有人說滑稽表演庸俗不堪,周立波不信這個邪,偏要以優雅的名義滑稽,以一己之力改變滑稽的現狀。表演中,他融合了滑稽、相聲、小品的搞笑,結合演講和時事評論,以一種全新的演藝方式站到了表演臺上。爲了得到更多觀衆的喜愛,他口袋裏總是帶着小本子和筆,想到什麼好句子就隨時記下來,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翻閱14份報紙。

大量的閱讀之後,周立波開始給看到的每一個事件注入幽默的元素,然後才精精神神、油油光光地來到舞臺上。做足了功課的他可以讓12000人不說話,也可以讓他們同時歡呼……

周立波“火”到今天,觀衆開始擔心周立波會題材枯竭,遲早遭人厭倦。周立波卻自信如常,說:“不用怕,幽默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對我們這個社會而言,幽默是一種最稀缺的能力,當一個人擁有了幽默,就像懷裏揣着黃金,什麼時候都是硬通貨,不遭人嫌棄!”

真實的勵志故事6

小故事一、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小故事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爲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小故事三、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小故事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爲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爲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小故事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小故事六、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纔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小故事七、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着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

小故事八、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爲?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爲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爲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着你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着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對於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小故事九、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鉢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小故事十、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鬆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着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麼。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小故事十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爲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爲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小故事十二、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小故事十三、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牀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爲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牀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爲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爲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小故事十四、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爲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着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小故事十五、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着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小故事十六、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小故事十七、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

真實的勵志故事7

【馬雲勵志故事】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着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揹着個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爲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佈。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着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裏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衆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爲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爲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着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爲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着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爲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爲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纔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爲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涌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衆,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爲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爲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註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絡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準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爲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裏,阿里巴巴成爲最早宣佈贏利的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爲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爲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佈了自己總額爲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爲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餘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衆面前誇下每天繳稅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

真實的勵志故事8

1988年,高中畢業後,他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裏窮得叮噹響,還拉了不少饑荒,父親讓他跟着村裏的瓦匠學點手藝,不然將來找媳婦都是大難題。

瓦匠算個技術活,想學藝,必須先從小工幹起。那時候農村修房蓋屋,都是鄉親們互相幫忙,沒工錢,只管飯。爲了能早點摸到瓦刀,三裏五鄉無論誰家蓋房子都能看到他賣力的身影。搬磚、和泥、運沙石,什麼活累他就挑什麼活幹。

過了兩年,帶隊的叔叔感覺他是個踏實勤快的孩子,就開始讓他學瓦工。瓦工左手拿磚,右手揮刀,砍磚、抹灰、砌牆,左右開弓看起來很瀟灑,但他一動手才知道,這個活兒比搬磚和泥都累,不但耗體力更考眼力,一天要把幾千塊磚、上千斤水泥均勻地抹好,還要沿着鉛墜壘起來不能有絲毫偏差。

在師傅熟練的手下,那些磚頭彷彿聽話的士兵,隊列筆直,而他壘的磚卻參差不齊。爲什麼自己沒別人壘得好呢?功夫還不到家。

傍晚收工後人們都回家休息了,他自己掏錢買來1000塊磚,在家門口繼續練習砌牆。牆體砌好了,進行測量,記下偏差,推倒了再砌,每天兩三次。鄰居們吃過晚飯沒事都湊過來看熱鬧,剛開始還誇他有恆心,可他天天如此,就成了人們的笑柄。瓦工就那麼點技術含量,這麼較真,真是一根筋。

冷言冷語他全當耳旁風,每天收工後依然專心致志地練習,砌牆、推倒、再砌,周而復始。春去秋來,那面牆被推倒了5000多次,堅硬的紅磚最後都磨成了圓角的,他的雙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最終,他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人依牆斜站,左腳在前,離牆約15釐米,右腳在後,距牆約30到40釐米,這個姿勢省力,而且高效。

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和村裏的鄉親到濟南打工,在無數個建築工地上,他像一粒灰塵,微不足道,每天重複機械的砌牆工作。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沒有監理巡視也做得一絲不苟,他砌牆的水平日臻完美。漸漸地,他出衆的技術折服了所有的工友,包工頭把他砌的牆當做樣板牆,自然,他的工資也比其他瓦工的要高一些。他並不滿足這點成績,他不想只做一個幹活麻利的工人,沒讀過大學的他,很仰慕那些能“看圖紙”的技術員。

每天收工後,工友們都在帳篷裏打撲克或出去逛街消遣,他則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別人叫他一起玩,他也無動於衷。他閱讀的是《砌築工藝》《建築分項施工工藝標準手冊》等枯燥的專業書籍,工友們都不理解,咱們這些泥腿子把牆砌好多賺錢就行了,看書有啥用?幹瓦工還有啥大出息?他微微一笑,只管窩在自己的鋪位上看書做筆記。在工地上一年到頭,只要有活,工人就得幹到天黑,想學習太難了,但10多年的時間裏,他一直堅持看書。通過學習,他看懂了設計圖,有時技術員還要向他請教。

平時,愛動腦筋的他看到牆角下散落着很多掉下來的水泥漿,很是浪費,就琢磨在每塊磚上如何抹水泥才能減少浪費。於是,他發明了“提刀灰與自然擠漿結合工藝法”,既節省材料,又提高了磚塊之間的灰漿飽滿度,在工地上被廣泛應用。儘管如此,他還是茫茫民工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在大學生遍地走的時代,一個農民工能有什麼機會呢?

20xx年,他正在濟南的一處工地上忙得滿頭大汗,工地負責人告訴他隊裏推薦他去參加市裏舉辦的技能大賽。由於經驗不足,這次比賽他獲得了第二名。在隨後的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他砌築的2米高的牆體,垂直平整度誤差不超過3毫米,獲全省第一名。

儘管在業內有了小小的名氣,但他自知理論知識匱乏,便更加孜孜以求。收工後亂哄哄的工地上,他依然全神貫注,把啃天書般的專業理論作爲樂趣,直到把厚厚的建築技術手冊背得滾瓜爛熟。

20xx年,建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建築業職業技能大賽,理論和技能測試同時舉行。他作爲代表山東參賽的選手之一,與從全國100多萬名建築工人中選拔出來的幾十名頂尖高手同臺競技。工友們都不擔心他的動手能力,大家最擔心的是他的理論測試,畢竟他不是科班出身,又沒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而對手中不乏技術院校的講師,結果,他的理論成績排名第一。

20xx年,他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爲山東省建築行業200多萬一線建築工人中唯一享有這項殊榮的人,他就是出生在汶上縣的農民工吳林。

如今的吳林,擁有“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第一刀”等諸多榮譽。他也從農民工轉變成了技術、管理人員,帶出了83個達到技師水平的徒弟。同時,憑藉自己在業內豎起的牌子,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施工隊伍,擁有了自己的一片紅火事業。

24年裏,吳林不斷給自己豎起一面面牆,又不斷推倒,向自我挑戰,他用勤奮與不懈的努力,跨越了人生中一道道圍牆,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把一面牆推倒5000次重新再來的決心與勇氣,終有一天也會築起自己事業的殿堂。

真實的勵志故事9

 【王寶強勵志故事】

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外表看上去與在城市打工的千千萬萬農民工沒有任何區別,沒有受過任何與演員這個職業有關的培訓,也沒有哪怕一點點在一般人看來是成功必須的一些“社會資源”,甚至沒有一個“城裏人”親戚,唯一有的只是一個要靠演電影來擺脫貧困生活的夢想。他的夢想實現的機率有多大?

當許許多多都市青年沉迷於港臺、韓國的那些胡編亂造到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青春勵志”電視劇,爲劇中人物唏噓長嘆,繼而感懷自己的時候,王寶強卻用他的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演繹了一個真實的青春勵志故事。

“以前大家看到我,都‘傻根’‘傻根’地叫,現在他們都改叫‘許三多’了———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因爲它說明我這幾年的努力沒白費。”王寶強特有的笑容中,帶着些許自豪地說。

“我就是許三多”

讓普通觀衆熟知王寶強的,是《天下無賊》中的“傻根”和《暗算》中的“阿炳”。在王寶強自己看來,“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寶強”的則是“許三多”。

王寶強說:“‘傻根’、‘阿炳’只能說有我自己的一部分,現實生活中我不可能像傻根那樣。而‘許三多’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寶強,因爲無論從舉止還是內心,他是一個很豐富很現實的人,而且跟我很像。”

8歲那年,王寶強“決定不能在村裏待一輩子,一輩子種地沒意義,一定要出去闖。”於是他去了少林寺,因爲深受李連杰電影《少林寺》的影響,王寶強以爲去了那裏就可以拍電影。

在少林寺當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練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寶強連“拍電影”都沒有見過一次。這時,他才相信了寺裏的和尚對他說的話:這裏真的不是拍電影的地方。

16歲的時候,王寶強決定去“能拍電影的地方”——北京。當時,他的父母對他說:你這沒頭沒腦的孩子能闖出個什麼天地來?的確,一個農民的兒子,沒有任何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和背景,也沒有接受過任何演員的訓練,想通過演電影來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時看來他這個理想的確有些不可思議。

“北漂”生活是極端艱苦的。那時王寶強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是在北影門口等待一個羣衆演員的機會。如果等到了,每天可以掙20塊錢,還有劇組的盒飯吃。這個機會不是經常有的,爲了生活,王寶強就在北京的各個建築工地上做起了農民工。

讓王寶強記憶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除夕。當時他口袋裏只剩下2元錢,在這個舉國歡度春節的時刻,他只能選擇躺在工棚裏睡覺,用睡覺來熬過那陣陣襲來的飢餓和孤獨。王寶強說他那個時候從來不告訴父母他在北京做什麼,只說自己挺好的,因爲怕父母擔心。

王寶強說:“我跟許三多的經歷很像,他在當兵前被他爹叫‘龜兒子’,都不敢言語,我剛從老家到北京去做北漂時,也很懦弱,怕被別人瞧不起,因爲俺家是農村的,沒有背景,沒有條件。我做武行,卻又長了一個苦瓜臉,他們都嘲笑我,說我一輩子不會有什麼出息。我很自卑,但也很好強,所以剛到北京那會,經常打架。”

一個偶然的機會,導演李揚在衆多的試鏡資料片中看到了王寶強,於是,18歲的王寶強被選中出演處女作《盲井》。這部電影於2003年獲金馬獎“最佳新人獎”,2004年獲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泰國金鳥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王寶強說:“我很幸運,不光是因爲我等到了機會,還因爲這個機會是在我最單純的年代降臨的。我不敢保證,假如換了今天的我,我還會不會相信這個機會最終真的會到來。”

因爲《盲井》,王寶強引起了著名導演馮小剛的注意,並最終選擇他出演《天下無賊》中傻根這個角色。“傻根”讓王寶強有了更多的自信心,他說:“那個時候我甚至都想沒有我王寶強幹不了的事了,我跟劉德華都合作過了,還有什麼可以難得倒我?”

從《盲井》開始,幸運之神似乎開始眷顧王寶強了。王寶強說在他成長的道路上,導演李揚是他的“史今班長”,馮小剛是他的“袁朗隊長”。

許三多這個角色使王寶強成爲2007年影視界最耀眼的一顆星,而王寶強也特別願意告訴別人,是“徐帆老師讓我有機會演了許三多”。當時,著名演員徐帆得知《士兵突擊》劇組在遴選許三多的扮演者時,第一時間告訴了王寶強,並極力勸他去爭取這個角色。

在“藝術人生”錄製現場,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是問王寶強扮演許三多的感受,而王寶強的第一反應則是一邊憨厚的笑着一邊說:“你怎麼不問我怎麼演上這個角色的?”然後他站起來對這攝像機給徐帆深深的鞠了一躬。

現在,王寶強的事業正是如日中天,馮小剛導演、王寶強主演的賀歲大片《集結號》正在全國上映,他與周迅分別擔任男女主角的《李米的遭遇》正在緊張拍攝中,還有一部他主演的功夫片開始拍攝,名字叫《野風》,功夫片一直是王寶強的理想。

同時還有不少的劇本、廣告、採訪、活動在等着他,他的片約已經排到了明年。

回頭看看自己這近十年來所走過的路,王寶強說:“在我看來,許三多就是一個靠精神活着的人——每個人都覺得這個人不可能成事,但他偏偏就是成事了。我覺得這個人物最大的價值就是:再怎麼自我感覺渺小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得到鼓舞———大家總比許三多強吧,連他都能成功,我們只要用心,憑什麼不能成功呢?!我跟許三多確實挺像的。當年我說自己要當演員,身邊沒一個人相信,不是不相信我的決心,而是不相信我有成爲演員的可能。只有我相信,我每天都跟自己說:‘王寶強,你一定能成!’最後真的成了。”

“我身上根本沒有星光”

與幾年前那個滿懷夢想、天天在電影廠門口苦等着有個羣衆演員的機會,爲了生活也不得不去工地當農民工的時候相比,現在的王寶強已經是天壤之別。已經成了“著名演員”的王寶強,是不是也像很多所謂的明星那樣有了明星的“派頭”呢?

“這段時間沒寫博客你們都想我了吧,我在河北老家收秋呢,前幾天天天都下地裏幹活兒,在玉米地裏掰玉米,鋤地,刨花生,摘棉花,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家裏的農活兒我照幹,每天累得我晚上飯都不吃就睡,雖然很累但是我很有趣……”這是王寶強2006年的博客記錄,雖然當時他已經因爲“傻根”而出了大名,但他回到家裏還是個“農民”。鄰居說:王寶強成明星了,明星誰下地啊,誰能見到像他這樣的(明星)。

王寶強說:“我從沒把自己當明星——我有自知之明,我身上根本就沒有那種‘星光’!”至今,他都不認爲自己是娛樂圈的人,更難得跟圈裏人混在一起打牌唱歌吃飯。“我的生活其實很單調——不抽菸不喝酒,只要不拍夜戲,每天晚上12點之前一定上牀睡覺。有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無聊,我覺得很好。”

從幾個細節可以看出王寶強的心態。

王寶強上街幾乎從來不戴墨鏡——王寶強管它叫“眼鏡”。王寶強說:“王寶強還是王寶強,就是知道我名字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也告訴我,當明星得先學會戴眼鏡,可俺就是戴不慣那玩意,除非太陽刺眼我戴是爲了保護眼睛。演戲時剃了禿頭,現在上街倒是戴帽子,怕太晃眼。”

王寶強對待媒體採訪相當認真。王寶強說:“從《天下無賊》之後,我的採訪一直都沒斷過,我會盡量滿足每個人,因爲我知道我做的是這份工作,既然我喜歡它,爲什麼不能接受它帶來的其他工作呢?”

王寶強對待身邊的工作人員完全就是朋友關係。他的經紀人說,有時候工作晚了,就到王寶強在北京的家裏,王寶強蒸饅頭、煮麪條給大家做夜宵。

如果說成名之後的王寶強有什麼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他現在終於有了錢,再也不用爲生活而擔憂了。有了錢之後的王寶強,則像所有在外打工的農村小夥子一樣把錢寄給了家裏,還給家裏人蓋起了房子,“是我們鎮上最好的。我父母從沒想過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他們很不容易,把哥哥、姐姐和我拉扯大。我就是想爭口氣,讓父母住得好。8歲那年我就決定不能在村裏待一輩子,一輩子種地沒意義,一定要出去闖。出來之後壓力就大了,也回不了頭了,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我的身上,就是說我在外面一天,他們就有一天的希望。所以,現在有錢爲家人蓋房子,我感到很開心。”他說。

很快紅起來的王寶強,其實很清醒。“人生有起伏,在高峯的時候別得意,在低谷的時候也別失落。趁現在紅着,趕緊抓緊機會多演點戲,讓父母的日子過好一點,萬一將來不紅了,也不至於留下太多遺憾。”王寶強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隨你的願……最近我經常想起以前捱苦的日子,挺美好的——沒有當初的準備,哪有今天呢?!現在也是一樣,都是在爲將來作準備。”

對於現在的生活,王寶強擔心的只是給自己的家人帶來麻煩。他很不願意看到一些媒體把他老家的地址公佈出來,“(媒體上)連村的名字都有。這給我的家人帶來很多麻煩,很多人上我家去採訪,把我們村弄得很亂。”王寶強說:“以前跑龍套的時候我還追星,後來真正進入演藝圈,接觸很多名人,習以爲常了,發現他們也是普通人。這個過程有時候想起來也像做夢似的。我現在就是用平常心去對待,但我不想給家人找麻煩,不想兒子成名了,卻給父母帶來不安寧的生活。來我身上,沒關係。”

“本色演出有啥不好?”

對於這幾年來王寶強的出演的幾個角色,外界有一個相當普遍的觀點:本色演出。也有輿論認爲,王寶強就這點能耐,只能進行“本色演出”。這個“本色”,就是憨頭憨腦,又有一股執拗的勁頭。

對此,王寶強自己的看法是:“我沒覺得本色演出有啥不好的。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特色,假如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特色的角色,自己演得到位,觀衆看得開心,那有什麼不好?就像我當年演《天下無賊》,大家都叫我傻根,現在我演了《士兵突擊》,大家又改叫我許三多了。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成功———原本我還以爲我一輩子都要叫傻根了呢!”

實際上,在王寶強出演的角色中,真正說得上是“本色”的,目前只有一個“許三多”。《暗算》中的阿炳和《天下無賊》中的傻根,都只是在某個方面與王寶強有些相似。在今年的賀歲大片《集結號》中,王寶強扮演的是一個個性鋒利的狙擊手。而他在《李米的遭遇》中扮演的那個賭販,則完全不同於王寶強本人。

王寶強說:“‘許三多’是一個里程碑,是我的代表作品。《天下無賊》是一部好作品,但‘傻根’並不能代表我,而‘許三多’,等我再過幾十年,讓我的孫子來看,我都會覺得很自信,因爲‘許三多’代表了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士兵突擊》的導演康紅雷也比較看好王寶強,他在《士兵突擊》拍完之後對王寶強說:“我覺得你現在是體驗派加演技派,有點靠譜了。”

著名導演馮小剛對王寶強的評價是:王寶強的潛力很大,戲路也不侷限演農民。只要給他機會,他會非常出色。

對於所謂的“本色演出”,實際上應該分爲兩個情況,一種是演什麼角色都帶着演員本人濃厚的痕跡,一種是都讓觀衆以爲這個角色就是演員本人。這顯然是兩種層次,前者很容易受制於某種特定戲路而難以拓展,後者則是演技高超的表現。

現在我們還很難準確判斷王寶強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因爲截至目前觀衆看到的他的銀幕形象,都與他本人有着這樣那樣的相似,也許只是碰巧劇本如此。

王寶強也在暗暗努力要突破人們的成見:“我一定會尋找突破的,但這得順其自然。其實保持本色很寶貴,但這與突破自我又很矛盾,所以我一定會在合適的時機給觀衆一個驚喜的,到時候人們也許會說,變樣的王寶強也一樣吸引人。”

我們希望看到王寶強在不同的戲路上都有所發展,因爲那纔是一個真正的好演員。我們也相信他能做到,因爲他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

真實的勵志故事10

尊敬別人的人,同樣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鏡子前面一樣,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

一位在紐約任教的老師決定告訴她的學生,他們是如何重要,來表達對他們的讚許。

她決定採用我所提倡的一種作法,也就是將學生逐一叫到講臺上,然後告訴大家這位同學對整個班級和對她的重要性,再給每人一條藍色緞帶,上面以金色的字寫着:“我是重要的。”

之後那位老師想做一個班上的研究計劃,來看看這樣的行動對一個社區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她給每個學生3個緞帶別針,教他們出去給別人相同的感謝儀式,然後觀察所產生的結果,一個星期後回到班級報告。

班上一個男孩子到鄰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輕的主管,因他曾經指導他完成生活規劃。

那個男孩子將一條藍色緞帶別在他的襯衫上,並且再多給了2個別針,接着解釋,“我們正在做一項研究,我們必需出去把藍色緞帶送給感謝尊敬的人,再給你們多餘的別針,讓他們也能向別人進行相同的感謝儀式。下次請告訴我,這麼做產生的結果。”

過了幾天,這位年輕主管去看他的老闆。從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闆是個易怒、不易相處的同事,但極富才華,他向老闆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創作天分,老闆聽了十分驚訝。

這個年輕主管接着要求他接受藍色緞帶,並允許他幫他別上。一臉吃驚的老闆爽快地答應了。

那年輕人將緞帶別在老闆外套、心臟正上方的位置,並將所剩的別針送給他,然後問他:“您是否能幫我個忙?把這緞帶也送給您所感謝的人。這是一個男孩子送我的,他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我們想讓這個感謝的儀式延續下去,看看對大家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闆回到家中,坐在14歲兒子的身旁,告訴他:“今天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在辦公室的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同事告訴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創造天分,還送我一條藍色緞帶。想想看,他認爲我的創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將印有‘我很重要’的緞帶別在我的夾克上,還多送我一個別針,讓我能送給自己感謝尊敬的人,當我今晚開車回家時,就開始思索要把別針送給誰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謝的人。

“這些日子以來,我回到家裏並沒有花許多精力來照顧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慚愧。

有時我會因你的學習成績不夠好,房間太過髒亂而對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這兒,讓你知道你對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媽媽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愛你。”

他的孩子聽了十分驚訝,他開始嗚咽啜泣,最後哭得無法自制,身體一直顫抖。他看着父親,淚流滿面地說:“爸,我原本計劃明天要自殺,我以爲你根本不愛我,現在我想那已經沒有必要了。”

真實的勵志故事11

崔鉉胸懷大志,前程萬里

“人無志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取得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濟民救世的志向,此後,他一直朝着自身的既定目標奮進。

十九歲時,李白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抱着這種自信與進取心,他應詔來到長安,名動一時。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做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

性格孤傲的李白無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棄官而去,從此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是,李白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爲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鉉也是個胸懷大志的人。

崔鉉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韓滉見他聰明伶俐的樣子,非常喜歡。

崔鉉的父親說:“這個孩子近來作詩的能力有很大進步。”

韓滉一聽,有心考考他,就隨手指着架上的一隻鷹,讓崔鉉即興賦一首詩。崔鉉接過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詩:“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韓滉讀後,連連稱奇,稱讚道:“好詩!好詩!這孩子將來前程萬里,不可限量啊!”

崔鉉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爲。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崔鉉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隨後開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賞他的才能與品德,說他是“真貴人”。崔鉉先後擔任過中書侍郎、河東節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等要職。

【故事啓迪】縱觀古今,確實是“人無志不立”。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二十年如一日,終於打敗了吳國成爲春秋末期的霸主。秦朝末年,農民領袖陳涉一句“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穿越幾千年的時空,至今仍是許多年輕人立志奮發的座右銘。年紀輕輕的唐朝詩人杜甫在學習“四書五經”時,就立志要“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直至臨終,他仍惦記着“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杜甫的拳拳報國之心,永遠那麼執著。因此,立志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青少年中有許多人也是胸懷大志,雖然現在壯志未酬,但不等於身陷逆境就泯滅了自身的雄心壯志,反而因此擁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籌備力量和智慧。那麼,從現在開始,爲實現你的遠大理想努力奮鬥吧!

真實的勵志故事12

最近的熱播劇《羋月傳》再次掀起了大家對秦國曆史的考證和研究,今天在天涯論壇看到一篇寫羋月原型歷史人物“秦宣太后”的帖子,用戲說的方式來講述秦宣太后其人,從多角度論證:秦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女人。

八子是個什麼東東呢?

大家知道,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國君也只能有一個老婆(妻),也就是王后。剩下的N個女人,都是妾,這些妾的地位從高往低依次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御(也寫作長使)、少御(也寫作少使)等等。知道了吧,八子只是地位比較低的一個妾。宣太后孃家姓“羋”(音mi,楚國國姓),也就是說,她在當時的官稱兒,應該叫“羋八子”(米把子?還米袋子呢,難聽死了……)。

爲什麼呢?宣太后這麼不受待見?事實上,宣太后還是很得秦惠文王寵愛的(請注意,只是寵愛,不是重視。僅僅也許估計也就是“那方面”比較讓秦惠文王滿足……),她給秦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還有女兒(數目不詳,但是至少有一個)。要是真不受待見,那就生不出這麼多孩子來了。之所以地位低,是因爲宣太后“出身”不好,她只是楚國的一個“宗女”,也就是那種老爺爺的曾祖父的二叔的四大爺和國君曾經是一家子的那種疏遠關係。而且,到了宣太后父祖輩,應該是比較落魄了。宣太后的媽,給她生了兩個弟弟,而這倆弟弟,不一個姓……一個姓羋叫戎,另一個姓魏叫冉(當時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所以並不應該稱他們爲羋戎和魏冉。請注意,這二位後來在秦國都是跺一腳咸陽就地震的主兒……)。換言之,宣太后的媽生活經歷比較“豐富”……很顯然,生活條件好,不至於如是。

宣太后早年經歷史書上是空白、她怎麼到的秦惠文王身邊,也不清楚。餘估計,她因爲某種原因,到了秦國宮廷,最初也就是宮女女僕之類的。被惠文王看中,恰好生出來兒子,才爬到“八子”這個地位。以她當時的情況,恐怕就連這個區區的“八子”,也是沾兒子的光,才能做的上。史書,是不會記載這些“小人物”的事的。

真實的勵志故事13

好萊塢硬漢型巨星柯克·道格拉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影壇上的神話級人物。也是迄今爲止,唯一同時斬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和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人。

1954年3月,好萊塢導演明尼裏決定拍攝電影《梵高傳》,並邀請柯克飾演梵高。結果,媒體輿論普遍認爲讓柯克擔當男主角絕對是一個錯誤,因爲他一貫以演硬漢爲專長,現在卻要來一回大顛覆,飾演一個窮困潦倒、行爲古怪的文弱畫家。“未開拍就已失敗了一半。”美國的《娛樂週刊》做出這樣的評價。

爲了看“硬漢版梵高”的笑話,搞些獨家報道,電影正式開拍時,《娛樂週刊》還派出一名叫威靈的記者,去劇組所在地——法國普羅旺斯小城阿爾勒探班。梵高生前曾在阿爾勒城生活過一年多的時間,期間因爲生活和感情的不順,內心極度抑鬱痛苦,而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最後被送進精神病院裏。

到達小城後,威靈並沒看到柯克,劇組的人告訴他,柯克出去了,他比整個劇組早到了阿爾勒半年,爲能提前熟悉這裏的環境。

直到夜幕降臨時,柯克纔回來了,但眼前的他,讓威靈認幾乎不出來——消瘦、憔悴、憂鬱,一點硬漢的影子都沒有。

“早到的那半年時間內,我曾無數次,連續幾天不和任何人說話,”採訪時,柯克對威靈說,“每天,我只靠咖啡和苦艾酒度日,然後出去,在能烤死人的陽光下行走,那是一種極致的考驗,任何人都可能因此而瘋掉,我也差點!”

威靈聽後非常震驚,問:“由於酒精濃度過高,苦艾酒已經被法國禁止銷售了,您爲何還要喝它?”

“因爲當時梵高在阿爾勒喝的就是它。”

“可您是一位有着高超演技的‘老戲骨’呀,”威靈說,“拍攝時做做樣子就行了,反正觀衆也看不出來,幹嘛非要來真的,讓自己過半年苦不堪言的生活呢?”

“哦,不,”柯克迴應道,“梵高當時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的,如果我不無限地接近他當時的狀況,還原真實,那我就無法能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更觸摸不到他當時的精神面貌了。”

一年後,《梵高傳》上映,獲得了空前好評,被影評人、梵高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們一致推崇爲 “最真實的梵高”,觀衆通過柯克“梵高附體”般的表演,深切地體會到梵高,作爲一個天才的煎熬和痛苦。

真實才是生活和藝術的最高演技,一個真正的智者,絕不會靠着技巧來搪塞生活和外界,而是要靠實實在在的真實俘獲人心。

真實的勵志故事14

一九八零年,大衛在美國阿靈頓商學院讀書。他的大學生活,主要靠父母按 月寄來的那麼一點錢來維持。不知怎麼的,家裏兩個月沒給大衛寄錢了。大衛的 布兜裏只剩下一枚硬幣了。肚子裏咕咕直叫的大衛走到電話亭旁,把所有的錢也 就是那小小的一枚硬幣投了進去。“喂,你好,”電話接通了,千里之外的大衛 母親說話了。大衛帶着哭腔說:“媽媽,我沒錢了,現在餓得慌。”大衛母親說 :“親愛的孩子,媽媽知道。”知道了爲什麼還不遞錢?大衛剛要把這個疑問怒 沖沖地向媽媽說,忽然感到母親的話音裏有一股深沉悲涼的味道。大衛預感到不 妙,他趕緊問:“媽媽,家裏出什麼事了嗎?”大衛母親說:“是的,孩子,你 爸爸得了重病,已經五個月了,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由於患病導致工作 沒了,家裏惟一的經濟來源斷了。因此,這兩個月沒給你匯錢。媽媽本不想告訴 你,可你大了,應該自謀生路了。”大衛母親說着說着,大哭了起來。電話那端 ,大衛也“撲嗒”、“撲嗒”直掉眼淚,心想:看來自己必須輟學回家了。大衛 對母親說:“媽媽,你別難過,我現在就去找工作,一定養活你們。”殘酷的現 實把大衛擊暈了。

還有一個月,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如果能有十塊八塊的錢,大衛就可以熬到 暑假,然後利用兩個月的假期打工賺錢。可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了,必須退學了。大 衛和母親說“再見”掛掉電話前的那一刻異常難過,因爲他的學習成績很棒,並且 他很喜歡阿靈頓商學院的學習生活。掛斷電話後,公用電話傳出一陣噪音,大衛驚 喜地發現許多硬幣從投幣口涌出。大衛高興壞了,伸出手去接那些錢。如何去對待 這些錢?大衛心裏直犯嘀咕,留給自己用吧,完全可以,一是沒人知道,二是自己 確實很困難。但考慮來考慮去,大衛覺得不該據爲己有。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爭鬥 後,大衛把其中一枚投進公用電話,撥通了電話公司的服務電話。聽完大衛的訴說 ,服務小姐說:“錢屬於電話公司,所以必須把它們放回去。”扣掉電話後,大衛 就把錢幣往回放,可一遍遍地把錢幣放回去,公用電話就一遍遍地把它們吐出來。 大衛又給服務小姐打去電話,服務小姐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現在就請示 上司。”孤獨無助的大衛在電話裏透出一股淒涼,服務小姐強烈地感受到了,她覺 得那話那端一個品行優良的陌生人需要幫助。不一會兒,服務小姐把電話回撥到這 部出了毛病的公用電話。她對大衛說:“我請示了上司,上司說這錢送給你了,因 爲我們公司現在人手不夠,不想去爲了幾個美元專門派人去取。”“呀!”大衛高 興地跳了起來。現在,這些硬幣光明正大地屬於他了。大衛蹲下身來,認真數起來 ,一共9美元50美分。這些錢足夠大衛支撐到暑假打工領到第一筆薪水。往學校走時 ,大衛笑了一路。他決定用這些錢買點兒吃的,然後去找份活幹。轉眼暑假到了,

大衛找了份清理百貨倉庫的工作。(勵志感人故事 )那天,大衛找到百貨公司老闆,跟他講了公用電

話的事和自己找工作的想法。百貨公司老闆告訴大衛隨時可以來上班,不只是暑假 ,平時學習不忙的時候也可以來工作,因爲百貨公司老闆覺得大衛是個誠實的人、 尤其是個慎獨的人,清理倉庫絕對信得過。大衛幹活非常賣力,老闆很欣賞他、也 很同情他。老闆給了大衛雙倍的工資。領到薪水後,大衛把錢都寄給了母親,因爲 大衛此時已經得到消息,他獲得了下一學期的獎學金。一個月後,錢又寄回大衛。 母親在信中說:“你父親的病有些好轉了,我也找了份工作,能夠維持生計。你要

搞好學習,別餓了肚子。”看完來信,大衛又掉下了眼淚。大衛知道,父母就是忍 飢捱餓,也不會反過來向需要資助的大衛要錢的。每每想到這些,大衛就淚水直流 ,心瀾難平。

一年後,大衛順利完成了學業。畢業後,大衛開了一家公司,第一年,大衛 就創利10萬美金。大衛時刻不忘公用電話的事。他寫信給電話公司:“讓我終生 難忘的事情是,貴公司把意外的?9美元50美分”資助了我。這一善舉,讓我避 免成爲輟學青年,走向極端貧困,同時也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激勵我時刻不忘拼 搏。現在我有錢了,我想回贈貴公司1萬美元,略表我的心意。”電話公司老闆 比爾隨即回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祝賀你學有所成,事業發達。我們認爲,

那些錢是我們花得最值的一筆。這倒不是指9美元50美分換回了1萬美元,而是說那 些錢讓一個人懂得了這樣一個人生至理箴言:在最困難的時候,一不要忘了希望就 在眼前;二不要忘了堅守正直品性。”20多年過去了,大衛怎樣了?在美國芝加哥 市,有一幢豪華大樓,它的外形就像一個公用電話亭,這就是ADDC公司的辦公樓。 ADDC公司的開創者、現任總裁,便是大衛。大衛,同時是菲力慈善基金會的最大捐 獻者之一。

真實的勵志故事15

不冒險怎能成功

在非洲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度假時,我曾一連3小時坐在河邊,看一小羣角馬如何鼓起勇氣下河飲水。每年夏天,上百萬只角馬從乾旱的塞倫蓋蒂北上遷徙到馬賽馬拉的溼地,這羣角馬正是大遷徙的一部分成員。

在這艱辛的長途跋涉中,格魯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這條河與遷徙路線相交,對角馬羣來說既是生命的希望,又是死亡的象徵。因爲角馬必須靠喝河水維持生命,但是河水還滋養着其他生命,例如灌木、大樹和兩岸的青草,而灌木叢還是猛獸藏身的理想場所。冒着炎炎烈日,焦渴的角馬羣終於來到了河邊,獅子突然從河邊衝出,將角馬撲倒在地。涌動的角馬羣揚起遮天的塵土,擋住了離獅子最近的那些角馬的視線,一場殺戮在所難免。

在河流緩慢的地方,又有許多鱷魚藏在水下,靜等角馬到來。一天我看到28條鱷魚一同享用一頭不幸的角馬。另一天,一頭角馬跛着一條腿,遍體鱗傷地從鱷魚口中逃生。有時湍急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種危險。角馬羣巨大的衝擊力將領頭的角馬擠入激流,它們若不是淹死,就是喪生於鱷魚之口。這天,角馬們來到一處適於飲水的河邊,它們似乎對這些可怕的危險瞭如指掌。領頭的角馬磨磨蹭蹭地走向河岸,每頭角馬都猶猶豫豫地走幾步,嗅一嗅,嘶叫一聲,不約而同地又退回來,進進退退像跳舞一般。它們身後的角馬羣聞到了水的氣息,一齊向前擠來,慢慢將“頭馬”們向水中擠去,不管它們是否情願。如果角馬羣已經有很長時間沒飲過水,你甚至能感覺到它們的絕望,然而舞蹈仍然繼續着。

那天我看了3個小時,終於有一隻小角馬“脫羣而出”,開始痛飲河水。爲什麼它敢於走入水中,是因爲年幼無知,還是因爲渴得受不了?那些大角馬仍然驚恐地止步不前,直到角馬羣將它們擠到水裏,纔有一些角馬喝起水來。不久,洶涌的角馬羣將一頭角馬擠到了深水處,它恐慌起來,進而引發了角馬羣的一陣騷亂。然後它們迅速地從河中退出,回到遷徙的路上。只有那些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的角馬才喝到了水,大部分角馬或是由於害怕,或是無法擠出重圍,只得繼續忍受乾渴。每天兩次,角馬羣來到河邊,一遍又一遍重複着這一儀式。一天下午,我看到一小羣角馬站在懸崖上俯視着下面的河水,向上遊走出100米就是平地,它們從那裏很容易到達河邊。但是它們寧可站在懸崖上痛苦地鳴叫,卻不肯向着目標前進。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像角馬一樣?是什麼讓你藏在人羣之中,忍受着對成功之水的渴望?是對未知的恐懼,害怕潛藏的危險?還是你安於庸常的生活,放棄了追求?大多數人只肯遠遠地看着別人痛飲成功之水,自己卻忍受乾渴的煎熬。不要讓恐懼阻擋你的前進,不要等待別人推動你前進,你必須起而行動。只有勇於冒險的人才可能成功。

做一個笑在最後的人

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盡情大笑了呢?如果你僅僅把“考上大學”作爲你的終極目標的話,那自然可以,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考上大學”與成功之間還有着長長的距離,這一距離有時甚至就是一輩子。我們已經見慣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也看多了大學生給僅有小學或中學文憑的老闆打工的現象。我們提這個問題不帶一點偏見,只是爲了說明一但是多少人對此視而不見,他們仍對文憑抱着狂熱的執着,這一點中外皆然。美國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紙偏狂症》的書。因爲美國的大學畢業證書是用羊皮紙做的。書中批判了那種拘泥於一張“羊皮紙”的“病態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從日本人當中找出不拘泥於學歷的人是極其困難的。人們爲什麼要追求學歷———而且又要追求畢業於“一流大學”的標籤呢?“學歷病患者”相信,畢業於“一流大學”纔是實現“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證。看來在對文憑的看法上,各國倒有着驚人的相似。

其實所有對文憑狂熱執着的人,並不是相信文憑就等於成功,而是迷信文憑能帶給他們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個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個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爲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但科萊特委婉地拒絕了。

10年後,科萊特成爲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個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個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1995年科萊特認爲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個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週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着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

就學歷來說,比爾?蓋茨與科萊特是無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學僅讀一年而後者是博士後;但就成功來說,科萊特與比爾?蓋茨同樣是無法相比的--當然這種成功絕不僅僅是就財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視金榜題名爲“外加的一條藕”,這樣我們纔會擁有成功的良好心態。一旦高考這個目標被異常地放大了,就擋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遠大的、更加有意義的理想,使得它們不能被發現(至少暫時不能);如果我們的理想超越了“高考”,我們就會自然地認爲“考上大學”以及“上大學”無非就是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通過“高考”這一關,從而以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學習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