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搞笑勵志的故事

搞笑勵志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用故事的方法勵志是很常見的手段,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搞笑勵志的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搞笑勵志的故事

  篇一: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所有的人都盼望着成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爲走向成功全力以赴。人們在渴望成功的同時,也渴望能夠少一分努力,多一分收穫。而事實上要獲取真正的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艱辛。無論你出身豪門,還是隸屬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頑強的意志與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帶你走向成功。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爲:人生成敗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能否每時每刻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而“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就是意志的行爲表現,也正是富蘭克林成功的祕訣。心理學家A·阿德勒也說過:“假如我的目標保留未變,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那我舍用椅子繼續往上爬,假如椅子也被拿走,我會用跳,或用我的肌肉來攀爬。”

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有頑強的意志,就一定能可以取得成功。滴水尚可穿石,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當然,成功之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但正如狄更斯所言:“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峯。”

下面的一些數字也許會對青年朋友有所啓示: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洪昇重寫《長生殿》花了9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徐霞客寫《徐霞客遊記》花了34年;馬克思用了40年著《資本論》;達爾文用了20年著《物種起源》;哥白尼用了36年著《天體運行論》;摩爾根用了40年著《古代社會》;居里夫婦用幾年的努力,從400噸鈾瀝青礦、1000噸化學藥品和800噸水中,提煉出了一克鐳;愛迪生試驗了1800次,最終發明了白熾燈。這些數字表明,堅韌之心、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在這長期不懈的追求中,人的才能也得到了體現與提高。

沒有堅持,就不會有最後的成功;沒有恆心,願望就永遠無法實現。勝利只會青睞那些堅忍不拔的人,許多人摔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只有擁有頑強意志的人,才能在摔倒後爬起來繼續前進,走向最終的成功。

  篇二:輸贏不在出身在終點

“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還在讀小學時就耳熟能詳,它說明比賽的結果與出身高低無關。但人們很少自問:我們在生活中是正扮演着擁有先天優勢的“兔子”,還是用努力和堅持最終贏得勝利的“烏龜”呢?

很多成功人士的出身都不高,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只上過四年學,當年他到電器工廠找工作時多次被拒絕,但他憑着毅力加強學習最終走進工廠,再憑着毅力與努力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李嘉誠從小被迫輟學,從茶樓跑堂做起,最終成爲了華人首富。創建大漢帝國的劉邦,起先只是個街頭混混;創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開始僅是個破廟小沙彌。他們的成功不是贏在出身,而是贏在轉折點。出身不高沒有關係,只要不放棄夢想、勤奮學習、善於捕捉機會,就能獲得成功。

另一個故事大家也很熟悉,《傷仲永》裏寫到:仲永在六七歲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詞,然後其父覺得有利可圖,就帶着他到處給人寫詩,而不讓他繼續學習,等到仲永十二三歲時,他的詩詞已經不如兒時,等到二十來歲時,仲永的情況已經與常人無異了。仲永的先天聰慧可以稱得上出身高,但沒了後天的努力,那先天優勢也就慢慢失去了。因此,雖然出身很重要,但後天努力更重要。

其實,人生不只有一個出身,可以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出身。一兩次的失敗並不算什麼,只要不灰心喪氣,爬起來總結一番、觀察一番,以此處爲新出身,又可以繼續新的征程。曾國藩在領軍方面可謂出身頗低,一方面,他只是丁憂時倉促帶兵上陣,另一方面他的湘軍只是民團,與太平軍交戰初期可謂屢戰屢敗,但是,曾國藩不氣餒,一次次總結得失,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太平軍。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富貴人家的子女,出身不可謂不高,但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三代以後,大多將祖輩辛辛苦苦掙來的家業揮霍殆盡。究其原因,一是不懂得創業的艱辛,二是沒有良好的教育,三是沒有道德氛圍。但凡傳承百年以上的家族,都是有着良好的教育、嚴格的規範,例如美國的洛克菲勒、肯尼迪家族等。當然,也並不是出身高的都不能贏,出身高本身就是優勢,這個優勢運用得好,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背靠富豪老爹,自己又很勤奮,十年時間便成爲香港第二大富商,他的成功是高出身與後天努力的共同結果。

一個人的輸贏不是在出身,而是在終點。出身的高低往往無法選擇,或者難以改變,而後天的努力則是我們能夠實現的,只要你堅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標邁進,不抱怨,不懶惰,不懈怠,就會成爲最終的贏家。人生不是百米跨欄,起跑差之毫釐就會影響比賽的輸贏。人生是馬拉松,最初的領跑者不一定就是最終的冠軍!

  篇三:比較,讓我們迷失自我

一直贏的人,因爲怕輸而承受很大的壓力;一直輸的人,乾脆放棄自己。

比較,看樣子使我們有點進步,卻在羣體中遺失了自我:我們沒辦法在緊張的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並舒適地展現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

當習慣贏的人忽然輸了,他會對這個世界質疑。

然而,真正的成功並不是比較性的。

有個記者訪問世界最大的連鎖旅館總裁,問他:“你十四歲就輟學出來工作,在酒店裏當侍應生、洗碟子、收餐具,但你卻一步一步爬到這個地位,而過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還在小飯店裏洗碟子、收餐具——當時你知道你會和他們差距這麼遠嗎?”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總裁微笑道,“老實說,在我往上爬的路上,我真的沒看到其他的人。”

他從沒把跟他一起洗碟子、收餐具的同事當作比較目標,他只看見自己該走的路。如果他只想成爲那堆侍應生中最好的,他現在可能還在當領班。

不要因想贏而忽略了自己的特性與道路。這是每一個真正成功的人都明白的事。

不要因爲在一個小山坡上滑跤,就忘了自己原想征服珠穆朗瑪峯。

惡性競爭下,失去的會“比較”多。我的朋友提供了她的生活小故事:

“我的數學一直很差,總是比其他科目少很多分,並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確實沒天分。我只好多加強背誦的科目,以填補數學一科不足的成績。在這種‘截長補短’的情況下,我的書念得還不差。

“每個同學都知道我的數學不好。所以,當我在某次月考數學拿一百分時,每個人都以驚訝的眼光看我,好像我作了弊一樣。其實是我下了相當的苦心,來研究這個我還算有興趣的數學領域。我們班上數學最好的那位同學,卻在得知我拿到一百分,而她‘只有’九十七分時,當衆嚎啕大哭,指責我拿一百分一定是因爲老師泄題……因爲我曾經在這次的出題老師那裏補習過。她大聲號哭,使我不知所措……

“這是國中時候的事了,但我記憶猶新;後來我到臺北讀書,在大學聯考考上了第一志願,卻聽說這位女同學大學落榜。當我返鄉時,在火車站遇到她,我猶豫了一下,決定假裝不認識,不要跟她打招呼,免得她問我考上哪裏,然後在衆目睽睽下又哭了起來!好像我哪兒對不起她似的……”

也許“比較差”只意味着,你還有“比較好”的路。現在“比較差”,不代表你以後不會“比較好”。

教練法則: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並不是比較得來的。爭長短不一定有意義。

正如綠鈴子擁有比較多的水,不會比常春藤長得好,過多的水分只會使它的根莖腐朽。而青苔即使爭取了太多的陽光眷顧,也不會像向日葵一樣容光煥發。

比較也許免不了,但可別變成惡性競爭,那樣我們會發現,失去的會“比較”多。

  篇四::做最好的自己

有一個年輕人去買碗,來到店裏他順手拿起一隻碗,然後依次與其它碗輕輕碰擊,碗與碗之間相碰時立即發出沉悶、渾濁的聲響,他失望地搖搖頭。然後去試下一隻碗……他幾乎挑遍了店裏所有的碗,竟然沒有一隻滿意的,就連老闆捧出的自認爲是店裏碗中精品也被他搖着頭失望地放回去了。

老闆很是納悶,問他老是拿手中的這隻碗去碰別的碗是什麼意思?

他得意地告訴老闆,這是一位長者告訴他的挑碗的訣竅,當一隻碗與另一隻碗輕輕碰撞時,發出清脆、悅耳聲響的,一定是隻好碗。

老闆恍然大悟,拿起一隻碗遞給他,笑着說:“小夥子,你拿這隻碗去試試,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儀的碗。”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裏拿着的每一隻碗都在輕輕地碰撞下發出清脆的聲響,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驚問其詳。

老闆笑着說,道理很簡單,你剛纔拿來試碗的那隻碗本身就是一隻次品,你用它試碗那聲音必然渾濁,你想得到一隻好碗,首先要保證自己拿的那隻也是隻好碗……

就像一隻碗與另一隻碗的碰撞一樣,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誠才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自己帶着猜忌、懷疑甚至戒備之心與人相處,就難免得到別人的猜忌與懷疑。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爲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前提條件是你應該與人爲善。

你付出了真誠就會得到相應的信任,你獻出愛心就會得到尊重。

反之,你對別人虛僞、猜忌甚至嫉恨,別人給你的也只能是一堵厚厚的牆和一顆冷漠的心。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一隻碗,碗裏盛着善良、信任、寬容、真誠,也盛着虛僞、狹隘、猜忌、自私……請剔除碗裏的雜質,然後微笑着迎接另一隻碗的碰撞,併發出你們清脆、爽朗的笑聲吧!

  篇五: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

“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不是名人名言,而是一個普通父親對兒子的訓導。但是,因爲這句訓導,這位普通父親卻造就了一個名人兒子。這位普通父親造就的名人兒子,叫張明正。

張明正出身貧寒,讀書時成績差,常挨老師批評。高中畢業,張明正連普通大學的分數線都沒上。高考成績出來後,平時開口怨這怨那的張明正,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不停地埋怨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埋怨父母沒有給他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平時,張明正埋怨的時候,父親認爲的確是自己無能,沒有給兒子鋪平人生的道路。因此,父親總是耐心地教育張明正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實,不要像他一樣一輩子碌碌無爲。這次,父親卻憤怒了:“張明正,我人生的失敗是我無能!你的失敗,該你自己擔當責任!你這樣永無休止地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一向溫厚的父親,憤怒的爆發,把他震呆了,也震醒了。從此,張明正不再埋怨,補習一年後考上了臺灣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

從此,張明正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埋怨出身貧寒、不再埋怨世道不公,而是勇於應付困境,開始用“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張明正認識到了自己出身貧寒、輸在了起跑線上,但要改變結局,唯一的辦法就是咬牙在人生的跑道上拼命奔跑,而不是開口埋怨起跑太遲。

張明正大學畢業後,經過努力,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在自己切身體驗的基礎上,把他“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作爲公司的文化理念,在員工中推廣,令他的公司很快壯大了起來。就這樣,他憑藉着“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的實幹精神,在商海一路飛奔,衝刺到了今天的全球高科技行業,併成了此行業的領軍人物。

張明正在短短的10多年內,以5000美元在洛杉磯創業,幾經沉浮,如今經營着世界上最大的單一軟件公司——趨勢科技公司。該公司市值達70億美元,被權威雜誌評爲全球前100名最熱門上市公司之一,張明正也連續兩年被美國《商業週刊》推選爲“亞洲之星”。

“開口埋怨不如閉口做事”,說起來容易,要一生中做到卻很難。因爲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遭遇挫折的過程。我們大多數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免不了埋怨。只有少數人把挫折當成了成功的墊腳石,把埋怨的精力用在了克服挫折上。最後,他們成功了。

如果你想成功,請你別開口埋怨。只要把“埋怨情緒”的“負能量”,轉化爲“踏實做事”的“正能量”,你一定會克服困難,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篇六:把60萬額度的沒有密碼的信用卡借給乞丐

哈里斯是美國紐約市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女高管,2010年8月的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菸,於是兩人一起走出餐廳,站在外邊的大街上。

這時過來一名流浪漢,對哈里斯囁嚅着自我介紹:“我叫瓦倫丁,今年32歲,已經失業3年了,只好靠乞討度日。我想說的是,不知您是否願意幫助我?比如,給我一點零錢,讓我買點生活必需品。”瓦倫丁說完後,用盼望着的眼神望着哈里斯。看着眼前這名年輕的黑人流浪漢,哈里斯動了惻隱之心,她微笑着對瓦倫丁說:“沒問題,我十分願意幫助你。”就伸進口袋去掏錢,遺憾的是,身上卻沒有帶現金,只掏出一張沒有密碼的信用卡,這讓她有點尷尬,不知接下來該怎麼辦。

瓦倫丁看出了她的難爲情,小聲說:“如果您相信我,能將這張信用卡借我用用嗎?”心地善良的哈里斯同意了,隨手將信用卡遞給了瓦倫丁。拿到信用卡後,瓦倫丁並沒有馬上離開,又小聲問哈里斯:“我除了買些生活必需品外,還能用它再買包煙嗎?”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說:“完全可以,如果你還需要什麼,都可以用卡上的錢去買。”瓦倫丁拿着那張沒有密碼的信用卡離開後,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廳。

10分鐘後,哈里斯就感到了後悔,她懊喪地對朋友說:“那張信用卡不僅沒有設置密碼,裏面還有10萬美金,那個傢伙一定拿着信用卡跑掉了,這下我要倒大黴了。”朋友也埋怨她:“你怎麼能隨隨便便相信一個陌生人?你呀,就是太善良。”哈里斯再也沒心思吃飯了,在朋友付完賬後,兩人便默默走出了餐廳。

令他們意外的是,剛出餐廳大門,就發現流浪漢瓦倫丁已等候在外面,他雙手將信用卡遞給哈里斯,很恭敬地將自己消費的數額一一報上:“我一共用卡消費了25美元,買了一些洗漱用品、兩桶水和一包煙,請您覈查一下。

面對這位誠實守信的流浪漢,哈里斯和朋友在詫異的同時,更多的則是感動,她不由自主抓住瓦倫丁,連連說:“謝謝您,謝謝您!”瓦倫丁一臉疑惑,她幫助了我,我應該感謝她纔是,她爲什麼卻要感謝我呢?隨後,哈里斯便和朋友徑直去了《紐約郵報》,將發生的故事告訴了報社。

《紐約郵報》也被瓦倫丁的誠實所感動,當即予以報道,頓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報社不斷接到讀者的來信來電,都表示願意幫助瓦倫丁。得克薩斯州一名叫伊德瑞斯·艾爾巴的商人看了報道後,便於第二天給瓦倫丁匯去了6000美元,以獎賞他的誠實。更讓瓦倫丁驚喜的是,幾天後,他又接到威斯康星州航空公司的電話,表示願意招聘他擔任公司的空中服務員,並通知他儘快簽訂工作協議。

沉浸在巨大喜悅中的瓦倫丁感慨萬千:“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即使身無分文流落街頭,也不能把誠信丟掉。我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是因爲我始終相信,誠實的人總會有好報。

親愛的朋友,也許是一時“腦子進水”了,也許是哈里斯善良過頭了,總之,她做的這件“傻事”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瓦倫丁的誠信品格!經歷了這次10萬美金的誠信考驗,誰都可以想到,瓦倫丁未來的人生道路是多麼的美好!親愛的朋友,如果,乞丐的誠信值60萬,你的誠信值多少?

世界上永遠不缺投機取巧之人,而面對利益,誠實守信的人卻總讓人萌生敬意!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投機取巧贏一時,誠實守信贏一生!

結語:在這個普遍誠信缺失的社會,一個流浪街頭的乞丐尚能做到誠實守信,我們應當爲其點贊,傳揚這樣一個平凡而又難得的故事。常言道,人無信不立,無論世界如何變幻,無論人生多麼落魄,希望人們能夠保持一份最珍貴的誠信!

  篇七:顏琛知恥苦讀書

孔夫子很喜歡一個叫顏琛的弟子,因爲他非常聰明,悟性極高。顏琛也很尊敬孔夫子,經常向孔夫子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着本書來找孔夫子,走到房門口時聽見孔夫子正與東門長老聊天。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誇顏琛聰明,我想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吧?”

孔夫子嘆了口氣回答:“他的確得很聰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讀書,我從沒指望他能有什麼大成就啊!”

顏琛聽到這話,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後再見”,然後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後,他一頭扎進書房用起功來,心裏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轉眼就是一年。一天,顏琛的妻子跑過來說:“來客人啦!”顏琛生氣地說:“不是說過誰也不見嗎?”妻子說:“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顏琛不爲所動,“就說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話回覆了孔夫子。

第二年年底,孔夫子又來了,顏琛仍然拒不接見。孔夫子微笑着告辭了。很快三年期滿。這天還沒等妻子開口,顏琛就問:“是老師來了嗎?我去迎接。”說完興沖沖地迎到門外。原來東門長老也一起來了。

孔夫子考查了顏琛的學問,只聽他對答如流。顏琛說:“三年前我聽到了您們的談話,正是這些話激勵着我努力上進。”孔夫子哈哈大笑:“我見你聰明,有志氣,只是不愛獨立思考,纔跟長老定下這條計策啊。”

  篇八:唐伯虎學畫

唐伯殼從小就喜歡文學和畫畫。九歲的時候,他拜當時著名的畫家周臣爲師,學習繪畫。兩年後,唐伯虎畫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經栩栩如生了。

但是唐伯虎不滿足自己的畫畫水平,又第二次拜師學習,跟沈周老師學習繪畫。

唐伯虎的繪畫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奮地練習,在一年的時間內很快地提高了繪畫技藝,就連沈周老師也經常稱讚他。

漸漸地,一向謙虛的唐伯虎有了自滿的心理,這讓細心的沈周老師察覺到了。一天,他把唐伯虎叫來一起喝酒。在談話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親身體弱、身邊沒人照顧,希望老師能同意他回家。

沈周老師笑着說:“今天高興,酒喝多了,身上有些熱,你去把窗子打開,通通風,好嗎?”

唐伯虎於是去開窗,可是他怎麼也推不動那兩扇窗。忽然他發現那窗子竟是畫的,看起來就跟真的窗一樣。唐伯虎臉紅了,他走到了老師跟前,“撲通”一聲跑到在地,對老師說“請您原諒弟子無知,我要留下繼續學習。”

從此以後,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認真、努力地學畫,始終專心致志,一絲不苟,最後終於成了著名的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