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篇一: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教學目標:

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1.掌握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和重點詩句。

2.通過吟誦,體會《楓橋夜泊》所描寫的景,體會作者心情。

3.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嘗試自讀,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高峯;成爲我國寶貴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你們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適、李白、杜甫、張繼等都是唐朝大詩人。有不少同學會背誦不少唐詩,誰願意背一首?

2.簡介三位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按照預習要求分小組進行預習。

2.說說這兩首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作最喜歡哪一首?哪一句?說說爲什麼?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讀古詩,正音。

2.理解詞語。

3.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4.質疑問題。

  四、學習《楓橋夜泊》

1.理解題目。

“楓橋”交代了什麼?(地點)

夜:夜晚;泊:停泊;楓橋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2.教師配樂範讀。

3.反饋預習情況。

4.指名朗讀。

5.引導學習全詩。

(1)齊讀。

(2)逐句重點理解詞語。

(3)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4)詩人因何而愁呢?

(5)引導學生看圖,說說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6)詩寫景的目的是爲了抒情,那麼從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抒發了什麼思想感情?(分組討論)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根據學習《楓橋夜泊》的學習方法,掌握自學方法,自讀自悟。

1.小組討論後,教師指導,師生共同總結。

2.先同座互相讀講,再指名逐句讀講,有講得不準確的,老師酌情指點。

3.把四句詩連起來講,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篇二: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小學2,學科:語文

2,課時:

  二、教學課題

《楓橋夜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19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它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名篇。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抒發了自己濃濃的愁緒。

  三、教學方法

我認爲,對於如此優美的古詩,如果過於瑣碎地講解分析,定然會破壞其意境,影響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體驗。因而,我十分注重對詩文的整體把握。我緊緊抓住詩眼“愁”字,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和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營造詩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感受詩人的愁緒;通過對詩人背景材料的補充介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愁緒的根源。

  四、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這一方法更是尤爲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這一點。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情感,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着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讀詩文,層層深入地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了學生的自主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理解“借景抒情”時,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和教學效率,讓課堂生髮了許多亮點。

五、 教學目標 本詩所在的第六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參照單元目標,結合本詩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薰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瞭解古詩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培養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詩人的愁緒,感受詩人的情操。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因爲本詩意境深遠,情感複雜,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爲: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針對小學五年級學生而言,要感受詩中通過種種景物表現出來的“愁緒”,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又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詩教學的難點。

  七、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

1 導入新課,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這首詩,它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樑成爲當地三百餘座古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勝地。你們知道嗎,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橋,這個橋叫楓橋,在離楓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寺廟,這個寺廟就叫寒山寺。一座橋,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蘇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楓橋,要去聽一聽寒山寺的聲音,甚至日本、韓國的朋友都特地來到中國蘇州親耳聆聽一下那兒的鐘聲,用手撫摸一下那兒的橋,這 1

是爲什麼呢?對,這是因爲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有名的詩,叫做《楓橋夜泊》。這首詩,千百年來,究竟在散發着怎樣的魅力呢?這節課,咱們將一同去感受。(板書課題) 2 讀詩題,理解詩題。

請齊讀課題。關於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問的?楓橋是江蘇省蘇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橋。夜——泊?“夜”是什麼?(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麼意思呢?誰用自己的話把這題目的意思說說?誰把船停泊在楓橋?

就在那個晚上啊。他寫下了這名揚千古的詩句。來。咱們再讀課題!

3 創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楓橋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好好地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二、初感詩句

1 自由讀古詩。

爲了讓你們能讀得更好些,老師給大家提幾個小建議。同學們先一個人自由地讀讀這首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打開書開始吧。(出示課件,生自由讀古詩。) 從大家剛纔琅琅的讀書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學習古詩的熱情!誰第一個給大家讀一讀。

2 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三、再讀古詩,讀出自己的感受

古詩雖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情感,要學好古詩,咱們就得細細地去體會其中的感情,接下來,大家再好好地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生自由朗讀古詩。)

說說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感覺到了什麼?

我們把讀的要求放高一點吧,誰能美美地讀一讀嗎?還有什麼感覺嗎?你能讀讀嗎?看怎麼讀出一點“愁”的味道?

  四、細體詩境

1 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憂愁?

在那個晚上,詩人張繼,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再讀讀。

2 你想對滿懷愁緒的詩人說些什麼?

詩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這時候的心情? (板書:愁)他愁些什麼?我們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他這個時候不在家鄉。哪個字?

3 抓住“客”字,理解詩人孤獨寂寞、思念家鄉之愁。

你從這個“外”字也感覺到了他不在家鄉,在外地,是嗎?感覺挺有意思的!客,客是什麼?(客人……遊客……在外做客……)是啊,客人也好,遊客也罷,反正他就是個“客”,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哪怕不是佳節啊,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漂泊在外的遊子,他也會“倍思親”啊!對嗎?

晚上睡不着覺,一個人站在船頭上,他可能會想些什麼?在外漂泊,感覺很累了。一個人在外面。家鄉的一切他都不知道。

4 介紹作者,補充資料,理解詩人人生求索之愁、憂國憂民之愁。

查過資料,介紹作者:詩人因爲參加府試,沒考中,感到愧對父母,爲前途渺茫而愁。

5 詩人的愁緒,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再想象一下,詩人臨行前,他母親爲他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夜深了,他無法入眠。站在船頭上,他非常地想家。可這時候,家人不在身邊,哪怕是看到了美麗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嗎?……要是遇上了傷心的事兒,有人可以訴說嗎?…,夜深了,睡不着, 2

想找個人說說話,聊聊天——(也沒有)他只好一個人站在船頭上,輕輕地吟誦着這憂傷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

  五、感受詩意

1 在詩意的氛圍中,齊聲誦讀詩文。

通過學習,我們一步一步走近了這位詩人。也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想進一步瞭解瞭解這位著名的詩人嗎?請同學們再讀讀。

2 理解詩意。 哪個同學能把第一、二句詩的意思說出來呢?(月亮已經下山了,只聽得小鳥在樹上嗚叫。秋天的夜晚,寒霜透着寒意從四面八方向停靠的船襲來。……)聽你這麼一說,老師都感到了陣陣寒意。突然,當!當!沉悶的鐘聲從遠處傳來。從哪裏傳來?傳到了哪裏?(傳到了詩人的客船裏,飄到詩人的耳朵裏。)這就是詩文中第三、四行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哪個同學把這兩行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半夜時分從姑蘇城外寒山寺裏傳來鐘聲,傳得很遠很遠,傳到詩人的客船上。)

3 學生自由說整首詩的意思。

  六、拓展延伸

1 創設情境,朗讀背誦。

現在我們再來誦讀這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秋景在你們眼裏,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似乎很美。但是,它在詩人的眼裏卻不是這樣,這和詩人當時的心情有關。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呢?

讓我們成爲小詩人,坐上小船,回到那個寒冷的秋夜吧?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的秋夜。詩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楓橋邊……(語調低沉)

此時此刻,張繼,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並朗讀、背誦此詩。)

2 學唱《楓橋夜泊》這首歌曲。

短短的28個字,既是一首詩,也像一幅畫,更是一首歌。好,我們一起欣賞,跟隨《楓橋夜泊》這首歌曲,輕聲地唱起來。

八、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楓橋夜泊》這首詩,古人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詩中的景物背後隱藏的是詩人的感情。悽清的烏啼、寒氣襲人的秋霜、江楓、漁火、夜半鐘聲,無不烘托出詩人濃濃的愁思。總之,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的瑰寶。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多讀,多背。讓它陶冶你的情操,豐富你的思想。

  篇三:古詩誦讀楓橋夜泊設計

  教材分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着“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漁火”,即“漁船上的燈”,江邊的楓樹,江面的“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構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帶着旅愁的詩人一夜未眠。爲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此處設問可由學生回答。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詩歌從很細小的景色入手,繪製了一幅朦朧靜謐、清冷幽美的江南水鄉秋夜圖。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設計意圖:

課程標準認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以其凝練的語言,生動的意象,真摯的情感,優美的意境爲教師與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富有意趣的對話空間。本課試圖利用詩歌文本特點,搭建師

生對話平臺,引領學生走進詩人內心深處,進行一次充滿情趣和美的對話。

  教學思路:

1、導入新課,激情引趣。

2、初讀感知,體會意境。

3、欣賞品味,想象悟情。

4、拓展漫談,深入體會憂愁。

5、指導寫字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瞭解古詩內容,有感

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默寫。

2、能力目標:展開想象,培養研究、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並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孤寂憂愁

之情。培養朗讀能力、品詞析句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具準備:《楓橋夜泊》課件

2、學生準備:積累描寫秋天的古詩,收集寫“愁”的名句,字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情引趣。

1、請學生背誦積累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

2、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這首詩意境深遠,非常有味道。在學這首詩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幅圖。

出示課件:現代蘇州楓橋圖片

師述:這是蘇州一座很有名的橋,叫楓橋。每天這裏都會有很多遊

客來這裏參觀遊玩,來領略楓橋的詩情畫意。其實,楓橋只是一座在江南非常常見的單孔石拱橋,那它爲何引來如此多的遊客慕名前來呢?原因啊是一首詩!想知道是什麼詩,讓一座普通的橋而聞名天下的呢?今

天我們就來學學這首詩。

揭題:楓橋夜泊。齊讀課題

3、解題。

(1) 指導“泊”讀音並多音字組詞。

查字典理解“泊”在兩個不同讀音情況下的意思。

(2) 生理解《楓橋夜泊》題目的意思。

過渡:就在那個夜晚,詩人張繼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楓橋

夜泊》,板書:張繼

簡介張繼。

師:這《楓橋夜泊》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呢?今天老師帶大家走進

《楓橋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初讀感知,體會意境。

1、生自學古詩。

出示:①自讀古詩,邊讀邊理解詩句意思,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 ②

思考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想象作者在詩中描繪的畫面,體會畫面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學生自讀古詩。

2、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指名讀,相機糾正“愁、蘇、城、寺、鍾”這幾個生字的讀音。

3、讀得還不錯,但要使詩歌讀得有韻味,可以劃出詩的節拍。出示: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誰願意再給大家讀一讀?你怎麼讀這首詩?

小結:吟誦,抑揚頓挫,要注意重音與停頓韻味,古詩,講求的是

一種韻味,在停頓的地方將韻母的音發得飽滿一些,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細細體會、再慢慢回味。

三、欣賞品味,想象悟情。

1、欣賞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靜、淒涼。

(1)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隨着張繼來到楓橋邊,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邊聽邊想,隨着老師的朗讀,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師範讀。(配樂)

(2)指名回答。相機板書:月落 霜滿天 江楓 漁火烏啼 鐘聲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穿插提問:看到滿天的霜,你什麼感受?“烏啼”什麼意思?烏鴉的叫聲在人們印象中一般怎樣?從寺中傳來了鐘聲,這鐘聲怎樣?

簡介寒山寺。

(3)在剛纔的朗讀中,大家彷彿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滿寒意的滿

天霜,看到了江邊的楓樹和點點漁火,還有那遠處若隱若現的寒山寺,在我們的耳邊還不時傳來那一聲聲躁人的烏啼,以及悠遠沉重的寺廟鐘聲。好,你們能不能用想象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境?想一想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江南秋夜圖?

生交流討論,指名回答。

師相機提示:張繼漂泊在他鄉,這時他心裏有點兒(引說:思鄉), 有點兒(引說:憂愁、孤獨、寂寞)

小結:寧靜、幽暗、寒冷、淒涼、遙遠、美麗的江南秋夜圖。

師:帶上這種感受,我們來讀這首詩。生誦讀詩句。

2、品味“愁”字,感悟詩人內心的愁緒。

(1)提問:讀着讀着,哪些字眼觸動你的心?(板書:愁)此時此

刻的你,腦子裏會冒出什麼問題來問一問張繼?

生質疑。師相機板書學生的問題。

(2)師:問得真好呀!孩子們,請你們輕聲讀一讀詩句,想一想你

們的這些問題。

學生輕聲自由讀詩,思考問題。

師:好,誰來回答剛纔的問題?你能答哪個問題就說哪個。

生回答。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愁啊?你從哪裏知道?

(思鄉之愁、孤獨之愁、寂寞之愁)

3、師:在這裏,還有一種愁。

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寫的一篇散文。 出示:(《不朽的失眠》片斷)誰願意來讀一讀?(配樂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麼長那麼大,可就是沒有他的名字。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畫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裏,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使他羞慚沮喪。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樑刺股,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麼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在這樣一個憂傷的夜晚,在異鄉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盡的枯樹,似樑燕飛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裏,星子亦如清霜。在須角的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