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思念別人的古詩

思念別人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文章導讀】思念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思念別人的古詩

  【篇一】《月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註釋】:

漉州:今陝西省富縣。

【簡析】: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756)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於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爲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啓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後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題爲《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爲什麼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繫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着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爲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爲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着,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裏浸透着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着四海昇平的理想。字裏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爲《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爲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着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霍松林)

------------------------------------------

【鶴注】天寶十五載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爲賊所得,時身在長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詩。

今夜鄜州月①,閨中只獨看②。遙憐小兒女③,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④,清輝玉臂寒⑤,何時倚虛幌⑥,雙照淚痕幹⑦?

(公對月而懷室人也。前說今夜月,爲獨看寫意。未說來時月,以雙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鬟溼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鍾情之至。)

①《唐書》:鄜州交洛郡,屬關內道。②《楚辭》:“閨中既以邃遠兮。”③鮑照詩:“兒女皆嬰孩。”④楊慎謂:雨未嘗有香,而無微之詩云:“雨香雲淡覺微和。”雲未嘗有香,而盧象詩云:“雲氣香流水。”今按:霧本無香,香從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詩“和花香雪九重城”,則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樑章隱《詠素馨花》詩:“細花穿弱縷,盤向綠雲鬟。”⑤阮籍詩:“明月耀清暉。”⑥江淹詩:“煉藥照虛幌。”幌,帷也。⑦隋宮詩:“淚痕猶尚在。”劉後村《詩話》:故人陳伯霆讀《北征》詩,戲雲:子美善謔,如“粉黛忽解包”、“狼籍畫眉闊”,雖妻女亦不恕。餘雲:公知其一耳。如《月夜》詩云:“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則閨中之髮膚,雲濃玉潔可見。又云:“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其篤於伉儷如此。

  【篇二】《無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註釋】:

劉郎,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採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豔遇。蓬山,即蓬萊山,泛指仙境。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覺後乃以妻壽。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植過洛水時,忽見一女子來,贈所用枕。宓妃,傳說中伏羲氏之女。

【簡析】:

第一首是情詩,寫與情人別離後的思念。始從覺醒的甜夢中醒來覺得悵然若失,回憶起夢中依依惜別的情景,又匆忙地寫信給她。從借用劉郎的典故,顯見今後要再會是幾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詩,但比較隱晦、深沉而痛苦,結尾二句爲千古佳句,引人共鳴。

  【篇三】《喜遷鶯·曉月墮》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曉月墮,宿雲微,

無語枕憑欹。

夢迴芳草思依依,

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餘花亂,

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

留待舞人歸。

【註釋】:

1.曉月:早晨的殘月.別做"晚月".宿雲:夜間的雲.

2.頻:別做"憑".欹:音qi七,斜靠.別做"倚".

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

4.餘花:晚春尚未凋謝的花.

5.深院:別做"深浣",疑誤.

6.片紅:掉落的花瓣.盡從:完全任從.伊:他.此處指代落花

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寫相思的詞.

曉月已經慢慢墜落,晚上的雲開始消散,天快亮了.這正是該熟睡的時候,然而作者卻醒着,輾轉反側.原因是:"夢迴芳草".他做夢夢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來思念已極,再也無法入睡.想借雁隊與遠方的人互傳相思之情,可是天遠雁難來,自己相思難寄,伊人也音信無憑.依依的思念,卻無可託付.

鳥聲飛散,晚春的花朵也紛亂.畫堂深院,更添了離人的寂寞愁緒.作者看着庭院中滿地的落花,不禁想:就這樣不要打掃落花,任由他飄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來看.

全詞由夢開頭,而由"舞人歸"結尾,虛實結合,很有意境.結尾更是意味深遠.作者爲什麼要任由落花滿地而不打掃,要留給思念的人看呢?也許是爲了告訴她,自己相思難眠,等得辛苦.也許是要提醒她:青春年華,美好時光,也如同春光一樣匆匆而逝.轉眼落紅滿地了.你不要一個人在外面虛度了這大好時光,快回來和我同度!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來的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