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蘇軾的詩詞名句和分析

蘇軾的詩詞名句和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蘇軾生性放達,爲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蘇軾的詩詞名句和分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蘇軾的詩詞名句和分析

蘇軾的詩詞名句和分析

1、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處】《飲湖上初晴後雨》

【解析】

這首七言絕句,作於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蘇軾在杭州做地方官時。詩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瀲灩,雨天的西湖山色空濛。無論晴雨,西湖都美不勝收,就像絕代佳人西施一樣,無論淡妝還是濃妝都美麗絕倫。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國古代美女西施,極寫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穎,虛實結合,令人遐想,刻畫出西湖的天生麗質和動人神韻,表現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2、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出處】《贈劉景文》

【解析】“最是橙黃橘綠時”是指秋天。這兩句詩的語譯是:你可要記住,一年當中最美好可愛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黃、橘子尚綠的時候。“一年好景君須記”常用來囑咐他人要特別記住某一段意義不尋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時光。

3、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出處】《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氣,迎着千里的雄風,心懷是多麼的豪放、快意。後人常引用“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來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壯志,很有一種“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雄偉氣勢。登高望遠,迎風屹立,最容易引發人的豪情壯志,此時此刻大呼“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確實可以把人心的豪情,暢快地表達出來。

4、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出處】《和子由澠池懷舊》

【解析】人生在世,總是到處流浪漂泊,這像什麼呢?就恰似那飛來飛去的鴻雁一樣,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許會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跡,但等到鴻雁飛去以後,又有誰會記得它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應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歡吟“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這兩句詩了。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出處】《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解析】人生在世,會遭遇到各種悲、歡、離、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事是自古以來就不曾圓滿周全的。這首詞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灑脫情懷,也是作者對人生感到無奈的一種自我解嘲。這三句詞通常用來感嘆人生的無奈,與世事無常。人生在世,總難免會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遺憾的際遇,既然知道沒有絕對圓滿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過執著呢?

6、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出處】(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解析】人可以像秋鴻般有信息,年年重回舊地;而那些早已過去的往事,卻猶如春夢一般,未曾留下一絲痕跡。“事如春夢了無痕”通常用來感嘆往事的飄渺,難以尋覓,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眷戀與縈懷,若用來代表失去的戀情,則在追憶、懷念中,還蘊蓄着一份苦痛遇見迷惘。

7、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出處】蘇軾《洗兒》

【解析】蘇軾一生聰明能幹,才能卓越。由於他自持聰明過人,不肯逢迎權貴;他又擅長寫作詩文,時常得罪顯要,以至於一生困頓失意。這首“洗兒詩”,是蘇軾藉對兒子的期盼,抒發自己滿腔的激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聰明一世,失意一生,實際卻是在諷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魯”的無能之輩。

8、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出處】《念奴嬌·赤壁懷古》

【解析】大江的流水終日不停地向東奔流,那洶涌澎湃的浪潮,淘洗盡了千古以來無數的風流人物。大江東去,代表時間巨流的無情流逝,帶走了千古的大好歲月,也帶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長江。風流人物:傑出人物。原詞中的羽扇綸巾:指周瑜溫文爾雅,儒將風度。故國神遊:神遊古代的戰場。蘇軾藉此詞感嘆英雄人物的盛衰無常,氣勢雄渾,意境悲涼,千古稱頌不朽。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卷頭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由這裏演變而來。蘇軾在原詞中把古戰場描寫得有聲有色,塑造了雄姿英發的周瑜形象,可是結尾卻很悲涼。這是蘇軾感懷自己年近半百,功業未成的反映。

9、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閒如啖蔗。

【出處】《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韻》

【解析】蓼:讀作了,是一種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時代,歷盡苦難折磨,那種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樣,又苦又辣;老年以後,生活平靜逍遙,那種清閒的感覺,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樣,有甜又香。這兩句詩形容人生不同階段的各種境遇。少年時代,奮勇衝破無數難關,吃了不少苦頭;老來漸入坦途,一切稱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時代歷經磨練,纔會有老年以後的清閒舒適。現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閒如啖蔗”這兩句詩,來勉勵人要及時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後來纔會有美好的.收穫。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題西林壁》

【解析】原詩中的橫看:正面看。嶺:不很高的山,形狀長而平。峯:山的頂端,形狀尖而高。緣:因爲,由於。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廬山上。原詩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嶺橫空,側面一看卻成了峻拔的奇峯。從遠近、高低不同的角度來看,更是千姿百態。雄偉的廬山啊!爲什麼認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爲自己身在深山之中。這首詩描寫了廬山的秀麗多姿和作者自己從觀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啓發,意在說明觀察事物如果不是處在錯綜複雜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寫出“當局者迷”的情境;“不識廬山真面目”常用來比喻無法認清一個人真正的底細與才幹。“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今用來說明人們要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觀察問題。

11、誰道人生無在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出處】《浣溪沙》

【解析】

寫出了作者人老而新卻不老的一顆像年輕人的心 。"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爲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着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

拓展: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