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欣賞古詩詞

欣賞古詩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爲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欣賞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欣賞古詩詞

欣賞古詩詞1

談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出自於宋朝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全詩是: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一句詩的意思是:不能一下子看清廬山的全貌,只因我身處廬山之中。表達了“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欣賞古詩詞2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詩詞更是文學藝術的魁寶。好的詩詞意境深遠,幽香怡人,閱讀古詩詞讓我們體會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用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能力和文化修養。《語文課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也是近年來古代詩詞鑑賞題在各地中考試卷中以不同形式紛紛出現,並奉行不衰的原因。古詩詞賞析是個極其廣泛的話題,中考詩詞複習第二課應該依據各地中考古詩詞鑑賞試題類型確定爲景物描繪、意境體驗、作者情感三個方面,以景物描繪作爲重點,以意境體驗作爲難點,採用以重點突破難點的方式進行。

中國詩學一向重視“情”和“景”的關係,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表達,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並且初中階段所選89首課內外古詩詞絕大部分選取自然景物,藉以寄託作者的情思。因此,複習重點放在了“景物的描繪與概括”上,也嘗試通過景物的分析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詩歌鑑賞之路,以“景物分析”爲重點帶動難點——“意境體驗”的突破。在整節複習課的過程中依照的宗旨是“化繁爲簡、化難爲易”,強調共性。

以“如何欣賞一幅畫”帶動學生欣賞古詩詞。學生第一遍閱讀詩詞,很少去直接的感受詩中具體景物特徵和詩人的思想情感,卻可以直接感受到詩人用文字描繪的景物的冷暖色調。因此,複習中把冷暖兩色調作爲大背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這也是簡化詩歌鑑賞的第一步。

冷暖色調的界定取決於詩人所選取的藉以抒發情懷的景物及其特徵 ,也是我們鑑賞古詩的重要環節。帶領學生由初步感知進入詩中更深一步。其中,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景物畫面是近年來中考試題中出題頻率較高的題型,其分值與20xx年熱點題型“給定語句自選角度欣賞”分值相當。複習中,列舉到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範例,意在讓學生抓個體景物掌握形容詞在描繪畫面中的使用,列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意在讓學生在描繪畫面時注意季節詞,色彩詞及填加動態詞的適用,再以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作鞏固訓練。

中考試題中除對景物描繪的考查外,還涉及到畫面特點的概括能力的考查,這一環節的訓練仍建立在冷暖色調前提下進行規律性的歸納,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羣體景物組成的畫面特點。例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特點概括: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是格外醒目,因此稱之爲“孤煙”,它寫出了景物的單調,而一個“直”又體現出它的勁拔和堅毅之美。“落日”給人以傷感,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蒼茫的感受。整個畫面給人雄偉之感,詩中景物畫面特點即可概括爲“雄渾壯闊的大漠黃昏落日圖”。教師給學生分析後,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概括畫面特點的語句的構成特點,輔之以其他詩詞的訓練,爭取讓學生充分掌握這種結構的語句概括形式。

按照常規訓練,景物及其特徵分析結束後應爲作者情感的分析,借於上一複習環節中羣體景物特徵的概括與意境的體驗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學生在冷暖色調的分析中已有揣摩作者情感的潛在意識在感受着畫面,所以在設想中將“意境體驗”作爲第三個複習環節。意境是詩歌賞析中最難以把握的 ,在以往中,往往將詩詞作以內容上的細緻劃分之後,再給學生傳授分析意境的方法,意境體驗上花費的時間多,學生對此理解卻如同霧裏看花。在本節複習中,此環節仍是難點,但不作爲詳細部分,只需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畫面概括的羣體景物特徵即可作爲意境去理解,等於給學生體驗意境的一個清晰的框架、概括的程式,加之以具體的詩詞作口頭練習即可。

在描繪畫面和概括畫面的重點訓練中,學生感受畫面已有潛在的情感意識,課堂第四個環節——“作者情感”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仍以冷暖色調爲前提,以具體詩歌爲例,歸納出冷暖色調下作者通常帶有的情感,如:愉悅、歡快、讚美、興奮、思念、惜別、悲涼、哀傷、惆悵等等。期間,劉禹錫的《揚州處逢席上見贈》、李白的《行路難》都屬於兩色調,學生體會其情感時也要從兩色調入手作爲特例分析。這一環節的複習要強調中考試題中體會作者情感的簡答題的注意事項,如杜甫《望嶽》中作者的情感分析簡答爲:“詩人看到泰山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美景的興奮激動的心情。”

欣賞古詩詞3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2、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春思》

3、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半山春晚即事》

4、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

5、春風過柳綠如繰,晴日烝紅出小桃。——《春風》

6、春風吹園雜花開,青天露坐始此回。——《春風》

7、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蘭花》

8、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日》

9、春風幾日落紅堆,明鏡明朝白髮摧。——《春風》

10、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1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12、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李次第開。——《春秋》

欣賞古詩詞4

再談“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句詩是出自於唐朝作者王維的《鳥鳴澗》,全詩是: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後一句詩意思是:月亮出來了,驚醒了正在棲息的小鳥,山澗中時不時地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

這首詩寫於安定統一的盛唐時期,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首。在這首詩中,讀者可以欣賞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山中春景的喜愛。

欣賞古詩詞5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

誰人能見千里寒山中的花兒?誰人曾聞流水與花兒淙淙私語?誰人肯顧花開花落的生離死別?

攢足了勁,滿溢着欣喜的花骨朵兒終於在某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綻放了容顏。她擷了一片葉,聽聞自己的鼻息,卻以一種處變不驚的高傲姿態立於山中水前。沒有人聲僅存月影,她卻也孤芳自賞落得滿心歡喜。

楚天千里清秋。秋風凌厲吹拂,過草變色,趨木葉脫。風塵滿面的花兒搖搖欲墜,饒是風韻猶存也抵不過秋風無情了。鮮豔之色褪盡,芳香之氣漸銷。殘花飄落水中,陷進泥裏,被流水攜至萬里,抑或是化作春泥護花。不覺悲涼,只留安詳,像是一生忙碌終於人土爲安。

一切景色都落入這澗戶之中。無人語,無人問。流水自流,纖革自纖,花兒自開自落,不奢想人人眼簾,被捧上天,只在澗戶靜靜地演繹着最美的獨角戲。

且開,且落。一生靜好。

這是生命最美的姿態。

欣賞古詩詞6

  『空吟一曲桃花賦』

驀然,輕寒。

春水,淺溢。

恍若,你從千古的詩文裏走來。一層胭脂一株春,一路香豔,一路嫋娜。

詩裏詩外,天上人間。你彷彿千古書香的女子,舉眼紅塵,風光一片寂寞。

隔花流水,憶當年,岸夾桃花香。春去花落,嘆今日,誰道歸路長。

今宵,煙雨成空,離情幾許。

素手執筆,淡暈錦書。寥寥點墨,寂寂無香。

伊念十里桃花香,春風幾時拂面來。奈何,嘆嘆嘆,一闕冷香小令訴與誰?

風景如塵,芳華殤逝,兩兩相忘,終成陌路。

夜深,心付瑤臺。凝一縷前塵的眺望,卻如何單薄了今生的咫尺。若景繁華,惟逐流一朵緋紅,於千年的詩書中淺唱低吟。

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墨染一縷暗香魂』

雪影,疏枝。

暗香,浮動。

一支紅燭,一錦詞箋,一對相偎的壁人。

窗外花吹雪情意綿綿,賞燭下花間詞暖香幽幽。君輕吟,多情只爲一枝,如梅堅定。

詩詞餘香嫋嫋,鴛鴦醉臥珠簾。一脈錦色,一夢傾城。

倏爾,西風愁起,不堪夢迴。

萬里春盡,只留昨日落花獨飲輕嘆。一彎惆悵清似水,幾念月色涼如愁。

暮去朝來,情繫千里。只道: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獨坐閨中,緊閉門扉,將堂前初綻清歡的一枝梅花安放於枕前,伴着那夜清雅的詩書,守着寂寞,惜君歸來。

微月詠寒笛,夢裏又逢春。那雙瞳眸灼灼,彷彿那夜纏綿悱惻的燭光,婆娑幾縷月色,盪漾一懷柔情。

試問,他朝時光兜轉,你我是否能迴歸原點?

然,君已且行且遠。

悵望中,依稀又聞君語娟娟,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說。

  『花影一簾清幽夢』

盛夏,薄暮。

花語,無眠。

仰望蒼穹,遙思秋水。一個回眸,便溼了滿簾的煙雨。

永遠記得那株玫瑰被雨淋溼的容顏,一朝冷雨,花色全無,亂紅迷眼,幾縷暗殤。

彷彿現在才明白,那只是一朵哀傷。盛放着,卻如同邂逅的只是一場一個人的落寞。

如許嫵媚,朦朧情韻,也不過是一夜空濛,獨留香霧空繞月。

雲水無邊,綺情無際。聽誰在哀嘆,我的花蕊惹了千年的塵埃。

輕折花枝守一處時光,將一縷幽香夾進書頁,等待,紅妝褪去媚色,風乾一生葬花的心思。

那一頁,有你喜歡的詩文。你說,那首詩有着清麗的姿色,仿若你眼裏的我。

花落墨隱,舊夢隨風。一場地老天荒,終究,將我遺忘。曲終,無人再憶起。

空嘆花事了,凝佇相思中。

欣賞古詩詞7

騁目龍光捧玉蜍,

井參牛鬥盡歸廬。

桂枝折取心徒負,

塵海浮沉人近疏。

從道危帆揚彼岸,

何由短櫓摒詩書?

蘭亭闊契情常在,

伴爾銜觴痛飲舒。

注:

騁目――放眼向遠處望去。

龍光――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鬥二星分野之間有紫氣照射,雷煥對張華說:這是寶劍精氣上徹於天。張華命雷煥掘地尋覓到兩把名劍,即干將。莫邪二劍後化爲雙龍。“龍光”即後化爲龍的寶劍之光。這裏指寶劍霜光烘托圓月。

井。shēn參牛。鬥。—二十八宿之星名。

闊契—聚散。有久別重逢之意。

玉蜍—月亮的代稱。

附:《中秋吟》原玉

遙看行雲洗玉蜍,

星光點點入田廬。

相思一樹心涼透,

聚散三秋人漸疏。

不解愁腸空置酒,

難爲遊子漫翻書。

可憐多少月明夜,

獨飲清風獨自舒。

欣賞古詩詞8

當春姑娘邁着輕盈的步伐走來時,嚴肅的冬爺爺只好帶着寒冷和冰雪去別的地方了。春姑娘的到來使空氣變得溼潤,清新,甜滋滋的,不甘寂寞的春風伴隨着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將冬日的蕭條洗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生機勃勃、如詩如畫的卷面,真是春風吹面薄於紗,春人裝束淡於畫,遊春人在畫中行啊!

簇擁着早春清新的陽光,我踏上了尋春之路,走在那“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田間小路上,看着那些已經抽出嫩芽、快速脫掉冬日裏的破舊衣服,而穿上嫵媚的短裙的柳樹姑娘,正對着湖面梳理着她們柔軟的秀髮,有一種“當窗理雲鬢”感覺,讓我不禁想起唐朝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不光柳樹這樣迫不及待,還有許許多多的花兒也爭先恐後的開放了,她們好像害怕晚一點開放就會不夠漂亮,不夠妖嬈,她們拼命着吸取着水分,沐浴着陽光,努力地長高,都想讓自己成爲花中的女王,真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走到小湖邊,春水如翡翠一樣,那麼綠,那麼美,“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馬上飛入我的腦海,真的是“春來江水綠如藍”啊!還有許多歸來的鳥兒,站在湖邊的樹枝上歡快的唱着“春天在哪裏啊,春天在哪裏?……”

多麼生動的一副畫面,讓我分不出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畫中!好似畫中題着孟浩然的“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的詩句。春風輕輕吹拂着“畫中”的一切,有“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的感覺。看!湖水波光粼粼,柳樹隨風飄曳,鳥兒的叫聲漸傳漸遠……給人一種“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感觸。一夜醒來,春風伴隨着春雨,無聲無息的來到了人間,滋潤着大地,滋潤着心田……在我們都未發覺的情況下,灑下了“細如絲而貴如油”的雨水,不愧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伴着美妙的春天,欣賞着文人墨客筆下那膾炙人口的佳句,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欣賞古詩詞9

晝夜樂·冬

朝代:元代 作者:趙顯宏

原文: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將去了。覷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見他來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難逃。難逃他粉悴煙憔,直恁般魚沉雁杳!誰承望拆散了鸞鳳交,空教人夢斷魂勞。心癢難揉,心癢難揉。盼不得雞兒叫。

譯文:

美人啊美人,真是薄命。這一回,真難擺脫,難擺卻那花容月貌憔悴消瘦。這樣音訊全無魚沉雁杳。活生生拆散了鸞鳳的情交,白白地讓人魂牽夢繞。心癢癢倍受煎熬,心癢癢備受煎熬,只盼着雄雞早早啼叫報曉。

註釋:

⑴瓊瑤:形容雪花白如美玉。

⑵覷豔:望斷,極目望去。落英:落花。消耗:消息,音訊。

⑶粉悴煙憔:意爲懶施粉脂,形容憔悴。

⑷直恁般:就這樣。

⑸鸞鳳交:比喻夫婦、情侶的友誼。

作者簡介

趙顯宏,[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學村,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與孫周卿同時。工散曲,所作有和李伯瞻的殿前歡四支,今猶存。

欣賞古詩詞10

什麼是詩?《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也就是說,詩是個人情志的表達與抒發。中國是詩歌的泱泱大國,從春秋到現代,成千上萬的優秀詩人,創作了無數名篇佳句,成爲文化天空的亮麗風景,也成爲傳承民族文化的有力紐帶。中國人自古就重視學習詩歌,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孔子提倡學詩,首先看重詩能起到潛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作用;人們喜歡詩,則因爲詩短小精緻,聲韻和諧,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辭采之美,誦讀起來,餘音嫋嫋,猶弦在耳,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與情操陶冶。引導孩子從幼年開始讀詩,是提高人們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

本書以詩話形式撰寫。什麼是詩話?古代將評論名家名詩、記敘詩人軼事、講解詩歌法則、輯錄詩學典實的書文,統稱爲詩話。

“詩話”一詞始見於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僅宋代就有蘇軾的《東坡詩話錄》、陳師道的《後山詩話》、陸游的《山陰詩話》等。元、明、清三代,詩話著作更層出不窮,著名的有袁枚的《隨園詩話》、趙翼的《甌北詩話》、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以及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這些詩話,大都自出機杼,抒發個人的見解與心得,多視角地展示詩歌創作的各種特質,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成爲賞析與研究古詩的重要參閱資料。本書在前人詩話的基礎上,依據時代特點與當今的閱讀需求,談個人習讀古詩的一些心得體會

筆者希望在這套書中,自己像一個導遊,陪同讀者朋友們,一起行進在中國三千餘年風光旖旎的詩歌旅程中,去體察先祖的審美與情感,去感受中國古代詩歌無與倫比的魅力,故名之爲《古詩行旅》。

這套書的編寫以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爲宗旨,在全民讀書的熱潮中,努力營造習讀古詩的氛圍。以突出古詩文化內涵爲特色,打造一個習讀古詩、提升文化素養的平臺,爲青年學生和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實用的古詩認知和欣賞讀本。

本書按歷史朝代分編“詩經”“楚辭”“漢詩”“魏晉南北朝詩”“唐詩”“宋遼金詩”“元明詩”“清詩”八個模塊,共選編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時代文化特色的近700首廣爲流傳的著名詩篇,讀後可以從中窺見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面貌和獨有特色。

本書的編寫,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擺脫學究氣,增強趣味性,拉近古詩與現代生活的距離。書中每一歷史朝代的詩選部分,都編有“概述”,對一個時代的詩歌發展及特色做概貌介紹;對一些有深遠影響的詩人,從作品篇日的選擇與編排上,體現詩人的“人生軌跡線”,沿着這條線逐步深入地瞭解詩人的人生、人品、人格及其詩作。

對古詩的賞析,主要側重兩個方面。一是知人論世。每一首成功的詩,都是“在心爲志(感情),發言爲詩”,都是有所感而發,不是附庸風雅,更不是無病呻吟,因而要讀懂一首詩,先要了解詩人這個人,以及詩人所生活的時代,知其人論其世,才能準確把握詩的內涵。二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即側薰解析不同詩人不同的風格。比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鬱、王維的恬淡、李商隱的隱深、蘇軾的瀟灑、陸游的率真等,都帶有時代與個人思想感情的印痕,與他們的詩所寫的內容高度統一。瞭解這些,方知所謂風格,實際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內化與昇華。

我終生從事教師職業,教過中學,又教過大學,我瞭解學生和詩歌愛好者對古典詩歌的學習需求,也瞭解他們欣賞古詩的興奮點與存在的困難。因此本書的編寫多運用讀者容易接受的聊天方式釋詞解句,領悟詩意,賞析詩境,將一些不易懂的寓意內涵陳述於事例中,同讀者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讀懂每首詩,也享受每首詩。希望本書能對讀者古詩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養的提升有所助益。能否如願,還有待讀者批評。

欣賞古詩詞11

經典古詩詞名言名句大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業精於勤,荒於嬉。——韓 愈《進學解》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 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北齊書》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漢書》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

不可同日而語。——《漢書》

百聞不如一見。——《漢書》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後漢書》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後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漢·韓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蘇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窮則變,變則通。——《易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學無止境。——荀子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欣賞古詩詞12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興八首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美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初秋寄子由(選)

蘇東坡

憶在懷遠驛,閉門秋暑中。

藜羹對書史,揮汗與子同。

西風忽淒厲,萬葉穿戶牖。

子起尋裌衣,感嘆執我手。

朱顏不可恃,此語君勿疑。

別離恐不免,功名定難期。

當時已悽斷,況此兩衰老。

失途既難追,學道恨不早。

買田秋已議,築室春堂成。

雪堂風雨夜,已作對牀聲。

奉和初秋詩

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動鍾。

北閣連橫漢。南宮應鑿龍。

祥鸞棲竹實。靈蔡上芙蓉。

自有南風曲。還來吹九重。

欣賞古詩詞1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爲“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腐敗,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後,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並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鬥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欣賞古詩詞14

唐代:白居易

悽清冬夜景,搖落長年情。月帶新霜色,砧和遠雁聲。

暖憐爐火近,寒覺被衣輕。枕上酬佳句,詩成夢不成。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爲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爲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爲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爲“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鍼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軼事典故——素口蠻腰

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爲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爲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疾,半身麻痹,於是他賣掉那匹好馬並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欣賞古詩詞15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白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朗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斷的戟沉埋在沙子中,雖長滿了鏽,但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顯示出它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兵器。詩人聯想當初,在那裏發生了赤壁大戰,那時要不是起了東風,讓周瑜有機可乘,火攻成功,那麼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變成曹操的俘虜,鎖在銅雀臺上讓他盡情享受玩樂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長江邊散步偶爾發現一隻斷了的戟,從這隻斷戟聯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戰。後兩句寫詩人對這次大戰的看法。人們都認爲周瑜在這次戰爭中的偉績可佳,而詩人卻全面地看問題,如果當時沒起東風助周,那麼東吳就會失敗,曹操便會大獲全勝,歷史就會改寫。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使詩篇既有韻味又讓人深思。

折斷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戰中的東風,更讓人難忘。若真的沒有那東風,周瑜能贏嗎?打贏一場戰爭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樣,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結局都與多種因素聯繫在一起。這首詩的寓意告訴我們,要做成功一件事,離不開必需的條件,否則,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首詩雖短,確讓人讀後很有回味,可見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寫水平,我深深欽佩古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