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遇見的詩詞(15篇)

遇見的詩詞(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遇見的詩詞1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遇見的詩詞(15篇)

這是宋代詩人陸游在臨死前留下的千古佳句。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他寫了很多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

詩篇,《示兒》便是其中一首。在挫折之中,陸游從未忘記自己的思想,直到自己將離開這個世界了,也還想着自己的抱負。 最能夠讓我們體會到陸游的愛國情懷的句子,自然是《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大致意思是說:朝廷的軍隊在收復了淪落金人手中廣大土地的時候,家裏祭奠的日子裏,別忘記告訴你們的父親。陸游至始至終都想着國家的統一,這樣的精神實在是讓人肅然起敬。

我細細品味着陸游的《示兒》,不禁想到了2008年奧運會,我們國家體育代表隊在奧運會上獲得了輝煌成績,金牌榜上是第一,而且超過了美國,中國人得到了從所未有的最高尊嚴,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變得更加耀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無比的激動,爲什麼呢?源自是我們每個人的愛國心,祖國強大,體育才能強大,體育強大證明我們祖國在不斷強大。我也爲陸游感到惋惜,一個大詩人,不能爲收復中原出力,也不能看到中原迴歸,在憂患悲傷中度過了晚年。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你的子孫後代已經實現了你的夢想,在五千年文化底蘊下,我們迎來奧運開幕,在舉世矚目中,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在我看來,《示兒》是一首經典的詩文,陸游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示兒》幾乎概括了埋藏在他心底的所有愛國情懷,如果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有陸游這樣的精神,相信我們的國家將更加強大。

遇見的詩詞2

中國人之所以對月亮情有獨鍾,也許是因爲月亮那種特殊的質感、獨到的美麗。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圓潤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斷變化的。

我們想想看:在初一,古人稱爲“朔”的日子裏,我們幾乎看不見月亮;初二以後,細細的一點點月痕露出它的內芽,然後逐漸豐滿圓潤;直到十五,古人稱爲“望”的時候,它如同冰輪,如同瑤臺的鏡子,變得那麼豐滿,那麼圓潤。月亮周而復始地變化着。從“朔”,經過“望”,再抵達“朔”,完成一個循環,就是一個月。這就是中國的陰曆。月亮的這個週期,是一種循環,隱喻着一種不死的精神。大家最常聽到的關於月亮的神話,就是“嫦娥奔月”——因爲吃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飛到天上,居住在月宮;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樹,吳剛一斧接一斧地砍着這棵樹,樹砍而複合,合而復砍。所以,月亮代表着一種流轉循環的永恆與輪迴。

在中國的哲學裏,月亮的這種變化是一個主題,甚至可以說,認識明月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命題:大地之上的天空,黑夜的月亮和白晝的太陽形成平衡,它們的形象被遠古的中國人提煉爲“陰”與“陽”。中國人講究陰陽平衡,《周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的一切匹配都在平衡之中,“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太陽是什麼樣子?我們每天迎着東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見的一輪太陽永遠是穩定的,熱烈的,圓滿的。它永遠給予你光和熱,給予能量,促使人們發奮進取。中國人從太陽那裏學到了一種進取心。

但是在月亮之下,我們總是在休息,在獨處,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這一輪萬古明月。就在一片寧靜之中,我們發現月亮高懸在空中,它的陰晴圓缺,有着諸多面目,和太陽的永恆形狀不一樣。在它的週期性變化裏,在它的陰晴圓缺中,我們品味着時光的承轉流變,命運的悲歡離合,我們學到了平常心。

人向太陽學會了進取,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奮發,可以超越;人嚮明月學會了沉靜,可以以一種淡泊的心情看待世間的是非坎坷,達到自己生命的一種真正的逍遙。

人得意的時候更多是在太陽下花團錦簇、前呼後擁,而在失意的時候,才知道明月入心。“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月宮的玉兔銀蟾真知道人間的心事嗎?其實,只是人生有恨,在中秋月夜都被明月勾出來了而已。

蘇東坡也有一首《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以一種忐忑的憧憬,從暮雲沉沉的時候就在企盼,雲彩漸漸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來,終於,皎皎的月輪,彷彿潔白玉盤,在靜謐的天空緩緩轉動。面對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居然有一絲隱隱的疼痛,隱隱的不甘,“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美麗的夜晚終將會過去,相比起顛簸的人生,這種美麗是何等短暫,多麼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樣“長好”啊!而在明年,再見明月的時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爲什麼人人都說中秋月好?就是因爲它太難得,太美麗,太短暫,而爲了這一刻皎潔圓滿,人心又要經過多少不同形態的殘缺?

遇見的詩詞3

在生活的道路上奔忙,累了,就想停下來。停下來找一方寧靜,歇一歇;停下來找一方寧靜,靜觀自己的內心;停下來找一方寧靜,反思自己的生活。這時,我喜歡捧一本唐詩或是宋詞將自己置身於時光之外,不浮不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梅雨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大漠的孤煙、長河的落日、碧綠的荷葉、映日的荷花、綿綿的梅雨、熱鬧的蛙聲,讓大自然的生動、多彩躍入腦海。詩人們鼓勵我到大自然中去,看春花秋月,賞夏雨冬雪,在忙忙碌碌的間隙,放緩腳步,把自然的靈秀融入自我,相信夢想總會成真。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幾許豪邁,催人奮進。我在行走,我在奔波,我亦在茫然。古詩裏傳遞出一種力量,讓我熱血奔涌,懂得生命應該有所堅持。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淡淡孤獨,淡淡思鄉。鄉愁,我深埋心底,我不願面對時光對故鄉的改變。當故鄉被改得面目全非時,我情願故鄉留在詩裏,是“寒梅著花”,是“小橋流水人家”,是……

讀詩詞的時候,不知不覺走入詩詞的意境,使我能夠在詩詞中找到自己,反觀自己的情緒,從而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靈的寧靜。千年之前的詩人、詞人,把他們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而我們只要跟着他們去感知,把詩和詞的意境融入自己的內心,感知四時,感知山水,感知風月,從而學會與生活和解。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聽,英雄意氣風發,壯志凌雲,那浩然正氣令人熱血沸騰。奔放的感情,浩蕩的雄風,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活着要做人中的豪傑,死要死得悲壯,做鬼中的英雄。那橫刀立馬,重整山河的氣概依然迴響在山水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那繁華熱鬧之下,那燈火闌珊處的孤獨,那難以排遣的銘心的思念,悄然入心。讀完內心多了一份冷靜,多了一份柔婉,多了一份孤獨的內心體驗。

在心靈無助的時候,我遇見了最美的詩詞,我可以從容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不盲從,只做最真實的自己。這些詩詞使自己純淨、博學,懂得文字的美好;這些詩詞,使自己好思、清雅,懂得駕馭內心的力量,敢於正視自己的弱點;這些詩詞,使自己積極、樂觀,懂得放緩急促的腳步來面對喧囂而來的塵世生活。

遇見的詩詞4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爲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爲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沉醉其中。古詩詞中的一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醜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爲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着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一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爲主題,

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着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着一匹瘦弱的老馬行走着。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淒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着那麼一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着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一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濛的江南,樓臺、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樓臺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志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啓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一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爲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 ,星羅棋佈,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遇見的詩詞5

小雨微起,憑欄而倚,吟一首詩詞,將心緒放遠,你們浮現心頭……

滔滔江邊易水寒

易水邊,薄霧還未散去,草木隱在其中,若隱若現。

一名白衣男子背手立在江邊,耳邊是悠悠琴聲,太子丹倚琴而坐。突然,琴聲戛然而止。“兄弟,保重。”太子丹拱了拱手,荊軻堅定了目光,放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歌聲悲涼,激憤,衆人無不落淚。

荊軻,我終在詩詞中遇到你……

嘯嘯戰馬紅裝奇

夕陽西下,殘陽若血,刺眼的黃光夾雜着一抹驚心的緋紅,一如那戰場萬人赤血,妖嬈,美豔,又驚心動魄。

直到殺了最後一名敵軍,木蘭才鬆了一口氣,擡頭北望,天空與血流成河的戰場連成一片。十年了,將軍身經百戰已經所剩無幾了,慶幸自己還活着,只不知遠在天邊的家人是否安好?木蘭歸心似箭,心早已飛回了家鄉。

木蘭,我在《木蘭辭》中遇到你……

飄飄白衣詩仙醉

夜幕降臨,長安城內外,燈火通明,金碧輝煌的大殿,玉盤珍饈擺滿了桌子

李白將一杯又一杯的酒灌下去,可借酒澆愁愁更愁,心中仍不能釋然,嘴裏唸唸有詞,趁着醉意,釀釀蹌蹌起身,提起毛筆,揮墨寫下千古名篇《行路難》。李白激動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堅定自己定會達到理想的彼岸。

李白,我亦在《行路難》中遇見你……

小雨微止,茶香氤氳,神遊詩詞之中,我遇見了你們……

遇見的詩詞6

氤氳之間,華夏五千年的風雨飄搖,華麗的詞藻,激揚的文字,清新的韻點……一切的一切盡在釋放搖籃裏的古典情懷。

南唐後主李煜的命運多舛,是“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苦愁;

晉朝陶潛的田園隱居,是“復得返自然”的久違;

清朝李清照的悽美動人,是“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嘆惋。

把自己的人生壓縮成一首首古典之作。讓自己在花前月下倚坐片刻,邀一縷清風,舉一杯佳酒,裁一片白雲,釋放古典情懷。

誰言無用是書生?正當書生意氣時,歷代歷朝無數事蹟從字裏行間折射出來。素有屈子洞中潛心著作《九歌》,王羲之揮毫而成《蘭亭集序》,王維隱居安逸著作《積雨輞川莊作》,李白漂泊於四海創《將進酒》,似曾相識?一字一詞都散發出沁香,一首首詩詞都釋放內心深處的古典情懷。

逢金戈鐵馬時,又聞世俗的車馬喧。逢獨坐幽篁裏時,又聞對飲成三人。

逢直掛雲帆濟滄海,又聞白雲愁色滿蒼梧。逢把酒問青天時,又聞唯恐天上人。

歷史的餘音,凝固的詩,一份嘆惋,一份感慨,一份激揚,一份釋懷。一切的一切盡在釋放搖籃裏的古典情懷。

試問項將奈何不過江東?試問蒼生帝王者不欲主宰九洲?歌罷,詠罷,嘆罷,惜罷。江東弟子多才華唯俟項將渡江,只可惜項將自刎時的鮮血染滿江流,人已亡心猶存,已然縱有“死亦爲鬼雄”的號稱。蒼茫世俗,帝王者無不聚義羣雄俯首天下,秦皇朝的結局卻是一個失敗的寫照。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古典情懷,是愁與苦。古典情懷,是喜與樂。

古典情懷,亦是思與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浩然的思親之緒是動人。“了卻君王天下事, 可憐白髮生”蘇軾的悲傷之情是泣人。

“浪淘金千古風流人物”的氣勢,“鷹擊長空”的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義。一切的一切盡在搖籃中的古典情懷。

氤氳之間,千古連綿絕唱,奏響一曲曲撼世之作。

氤氳之間,春秋戰火連連,響徹一片片鏗鏘之音。

古典情懷,是也。

遇見的詩詞7

也許是那一種緣分的存在,從那一天開始,我遇見了古詩詞,邂逅了古代文學之美。

當我二年級時,雖然家裏並沒有像什麼《唐詩三百首》之類的書籍。但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班裏發生了一部類似的書。在這部書中,有許多文學巨匠與我擦肩而過。其中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有眼望“國破山河在”老淚縱橫的杜甫,還有聽一曲琵琶淚灑青衫的白居易和登樓遠望心憂天下的范仲淹……雖然這只是我和它的第一次相遇,但就是這次相遇,讓我邂逅了許多美好的詩人,也讓我淺嘗了詩詞的美好。

幾年之後,當我們搬家時,正當我翻箱倒櫃找我所要的東西時,我再一次發現了這本書。我懷着一種對美好的渴求翻開了它。此次,我邂逅的不再是一句句詩,一位位詩人,而是一幅幅古代文人生活的場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我看到了李煜懷念故國,悽清孤寂的背影;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中,我看到了陸游獨臥牀邊壯志未酬,只得在睡夢中保家衛國的無奈。蘇東坡月下把酒,聲聲發問蒼天;辛棄疾挑燈看劍,夜夜點兵沙場。在這次短短的相遇中,我邂逅到了詩詞美妙的情感。

今年,初三的學習壓力使我應接不暇。一天,當我閒來無事,翻找舊書時,這本書再一次映入我的眼簾。我重新以一種新的角度品讀它,享受這份美妙。於是,我感悟到了怒髮衝冠的報國志,也理解了牀前明月的故鄉情;我體會到了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品味了鬥霜傲雪的一剪梅。再次仔細地品讀這本書,我感受到那份美好的力量。這分力量,能刻寫歷史,能鞭笞黑暗,能思索人生,也能憧憬光明。似乎,這些詩詞,是歷史的凝固,也是現實的關照;是文人的妙筆,也是哲人的沉思。也許,正是這次偶遇,使我邂逅了詩詞美好的力量。

明月當空,我捧起這本與我邂逅了三次的書,邀明月至花前,在這一聲聲千古絕唱中,再次開啓了我的詩詞之美的旅程……

遇見的詩詞8

因爲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他們才幻想着在有限的生命裏,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千百年來,這種追求生生不息,無數詩人將對人生意義的尋尋覓覓,寄託在山水之間,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個體生命找到了這種載體,於是,他們開始走向山巔水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使中國詩人登臨遠眺的詩篇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的融合。

水闊山長。先說一組大家很熟悉的詩。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荊門山送別朋友時看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李白眼裏的山水。

王維泛舟漢江的時候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是王維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陽樓看到,“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杜甫看見的山水。

而韓愈呢?他看到了一幅清淺的山水風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們說的這些詩,雖然個人觀感不同,有一點是相似的——它們都是詩人真切地將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會產生的印象。個體生命找到了山水這個載體。水闊山高之間,人被山水託舉,自然之美和主體之美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完成人與自然交融的審美。

山水,成爲人寄寓和滋養心靈的所在。

中國人對山水的審美,有着悠久的傳統。莊子曾經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怎麼樣同往共來呢?在莊子那裏有着幾個層次。最高級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謂“天人合一”,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級的,御風而行、遨遊天地,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級,對於凡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如果存在着脫俗忘我的追求,有着對“逍遙”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可以採取的途徑就是登山臨水。魏晉時期,世事無常,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渴求莊子的“逍遙”,一方面認識到人生不自由的侷限性,渴望超越,登臨山水寄託懷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平視的視角,覺得天高地闊,有很多東西都比我們偉大,都比我們遼遠,一身渺渺,有的時候會覺得孤單和無助。登臨山水,給了我們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當人在山之巔,在水之涯,有時候會真正體會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的自由自在。正是因爲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生命非常短暫,充滿無奈與無常,所以他們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這種追求生生不息,轉化成山水之間尋尋覓覓的寄託。人們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這種對自然的皈依與眷戀,使山水詩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

在中國的山水詩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現象:人在遠眺空間的時候,往往也望穿了時光。空間成爲一個載體,它越是遼闊,人對歷史那種悠長雋永、肅穆莊嚴的體會也越深刻。無形的時光在有形的空間裏可知可感,動魄驚心。

遇見的詩詞9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 繆斯更青睞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繫於其中。 飛泉含響,菊花冷豔,黃鸝鳴翠,美情寄於其裏。 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盪人心。 綠村環村,紅杏出牆,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 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枚舉。那林林種種,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摸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築的世界,愉悅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 二、藝海拾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 ——談古詩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祕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現了溫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 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爲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並能翻古爲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 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的詩詞10

我喜歡暢遊詩文的世界,與陶淵明一起種豆南山下,與李太白一起舉杯邀明月。——題記

翻開厚厚的古詩集,我乘一葉小舟穿越風雨來到陶淵明身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正坐在山邊,看着南山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見我來了滿上一杯好酒,與我共飲。他說他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前往夢中的桃花源,過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月下李白舉起酒杯邀請明月,與他共飲。希望借月光遙寄對家人的思戀。家鄉的父親還健康麼?母親是否還在村口的小樹下等我。說着說着淚已經劃破臉頰悄然而落。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夜半一女子獨坐梳妝檯前,看的銅鏡中的自己,悄然落淚,昏暗的燭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她獨自面對着這無邊的黑暗和寂寞的侵襲。昔日的誓言又迴盪在耳邊。如今只剩下這空蕩蕩的宅子和他曾與自己定的海誓山盟。黑夜總是短暫的而光明卻是永恆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猶豫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李清照今後的日子你要堅強。

我喜歡暢遊詩文與古人對飲,感受他們的悲傷與快樂。

那絢麗如彩虹般的.,那夢幻如魔術般的,那峻峭如高峯般的,是古詩,是我們身邊的古詩,懷着一顆平靜的心去細細體味,就會沉醉其中,沉醉於那美妙的古詩中。

(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國土遭元軍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虜,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軍,猶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託。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遺憾自己沒能在軍事上獲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如今路過了伶仃洋,觸景生情,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痛苦和悲憤是難以名狀的。最終,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己命運作出了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以死明志,以死報國。

(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風勁吹,雪花飛舞,忽然間宛如春風一夜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豔盛開,一向迎風招展的紅旗卻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動,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氣如此寒冷,一切都顯示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詩人和朋友分別時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真是依依不捨,“去時雪滿天山路,”只見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見,這一路可怎麼走啊!

(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暮春時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時候,可是詩人賦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兒雖凋零但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它還要回到養育過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來養護來年新開的花朵,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詩人以落花自比,辭官還鄉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犧牲自己,也要爲下一代的成長出力。

古詩,是絢麗的,是夢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無盡的沉醉……

遇見的詩詞11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我小學時,朗朗上口的詩句,每當我情不自禁的朗誦出來時,那一望無際、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現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鳥兒們都飛走了,一隻都看不到了。所有的路上,沒有行人的蹤跡。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獨自釣魚,不怕冰雪的襲擊,我隱隱約約的感覺我的眼鏡好像蒙上了一層霧,望向遠方,老翁拿着魚竿在默默的垂釣。

這時,我恍然間走進了古詩之中,那雪!那山!那水!還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這是一幅多美的江鄉雪景圖啊!但是我最欣賞的還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種精神。詩中,我站在岸邊,望向遠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靜靜的……老翁一動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我慢慢的走進他,他離我不遠,我清楚的看到他歲月留下皺紋,一條一條的,鬍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還是,只見他動也不動,而這就是我所欣賞的!那種堅持不懈、獨來獨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我猜想老翁是這樣的一個人吧。

我慢慢的從幻想中走了出來,我才發現我原來一直在夢中,夢醒了,雪停了,風也安靜了,老翁也該回家了。

遇見的詩詞12

原以爲這浮躁的世界是不會有詩的,自海子自殺,汪國真同志把詩寫爛。90年代以來很少有經典的詩出現。散文也少了,只有小說漫天飛。而且又臭又長,不忍卒讀!

自趙麗華“梨花體”的詩重現江湖,詩歌成了多按幾個回車鍵的代名詞。學校也一直禁止詩歌寫入作文。詩歌實在到了可以申遺的地步。今天在博客竟看到很多寫詩的博主,而且不是一兩篇而是全部都用詩來表達感情。有寫古體的、有填詞的、有寫現代詩的、還有寫十四行詩的!驚喜之餘有些許高興,文學題材是不該消亡的。那些詩寫的大多是田園詩和抒情懷古詩更有禪詩。博主與博主之間互閱後一般給以中肯的評論然後寫上互相學習,全不似空間裏的踩來踩去。

新浪和騰訊的區別是新浪能出現獲很多獎的作者,而騰訊只會出現轉發達人。新浪面向的是整個年齡段的人,騰訊面向的是年輕人。不可同日而語!

我是不會寫什麼詩,倒是研究過幾本古詩詞,至今還時時想起那些名句。每每心有所感就會吟誦出來,做語文試卷時也最喜歡古文和詩詞那一欄!這風氣由來已久。初中之前倒是不知道世上竟有古文這一說,小學只見過詩沒見過之乎者也!初中時念《論語》竟把子曰念成子日。之後卻漸漸喜歡上古文,試卷上的古詩詞默寫也全是滿分。因爲我背了,而且記住了,更而且只能記住古文,現代文寫的政治知識全記不住。足見古文之魅力,因爲古文有韻在其中,現代文卻全像說話,每人說話的方式邏輯又不同,所以不便於記憶。

前幾天我還在讀關於《詩經》的書,今天見到那麼多寫詩的,突然的感覺是“學習了”。

遇見的詩詞13

風疏雨細,夜已寂靜,昏黃的燈光將雨絲染得微亮。檐端尺許歪樹盤根錯節,枝葉着雨正紅。一杯香茗,一卷在手,孤燈之下,聽你悠悠訴說……

都道是詩詞鑄就,卻也曾風雨浸透。穿越一千年的輪迴,來到那片曾經金戈鐵馬的疆域。你高唱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你讓軒轅古藤又綻新枝。刀劍鋒銳是你的形象,馬革裹屍是你的氣魄,龍吟虎嘯,狼吼馬嘶是你的傲氣,泱泱華夏有了你的繁華而耀眼榮光。

歷史靜靜奏彈着興衰更替的曲調,你和而起舞,展現另一份妖嬈,宛若嬌羞女子。你低吟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或“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又或“雪似故人人似雪,雖有可愛有人嫌。”此時的你鉛華洗盡,而憂鬱散盡長空。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是你悽婉的訴說。“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是你悔恨的淚水,你用一杯愁緒演繹唐陸決絕之愛,你用一腔鬱憤流傳千古佳話。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你閨怨的相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你憐香的悲憫“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是你形單影隻而無處傾訴的寂寞。

薄霧冥冥,茶館酒肆仍然喧鬧如昨。宋朝的繁榮依然驕奢浮華。你記錄了那一段歌舞昇平的盛世,你傳唱了文人墨客壯志難酬的失意情懷。“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何處向。”“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天亦老。”

朵朵落紅,陣陣破碎的心扉,嘆不盡人間滄桑與炎涼。“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是你的無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你的獨白,“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你多愁的感悟,你的悽美也若西樓淡月,鴻影素紗。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你的婉約令人癡醉,你的雋永刻苦銘心,你的胸懷時而灑脫豪邁,時而憂愁婉約,時而慷慨激昂如舞霹靂,時而抑鬱悲憤如彈素琴。

“衣溼桐陰露冷,採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你的淒涼宛若素月丹楓。你的幽怨如高林殘照,銀牀飄葉,是無聲勝有聲的鏗鏘是隻意會不言談的嘆息。

你就是宋詞,令我魂牽夢繞,會意忘言!

遇見的詩詞14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爲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爲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學校一直就非常重視學生古詩文的背誦與積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爲了更好的推動與傳承悠久燦爛文化。本學期,我校對六年級學生的積累背誦情況進行了綜合素質競賽,本次競賽學校要求我們六年級採取全員參與、活動展示的方法,這實施過程中我作爲校本老師有幾點感受: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穫將是極大的。小學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於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着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的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隻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於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並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爲正逢畢業,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着我們教師在工作之餘,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於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遇見的詩詞15

那盞昏黃的電燈搖啊搖,搖出了你那盈盈的墨香;那盞昏黃的電燈照啊照,照出了你那絕美的臉龐。

——題記

拉開房間裏那盞懸得低低的電燈泡,昏黃溫軟的光線立刻填滿了整個房間。它那麼安靜地掛在那裏,已有七八個年頭。我一直固執地偏愛着它,給予它的寵愛遠遠地超過了一旁的白熾燈。

坐上木質的靠背椅子,拿起那本古詩詞,一翻開,便是撲面的墨香。

暖暖的紙質,昏黃的光線,竟襯得那一個個黑體字都有了朦朧的霧氣。

喜歡唐詩的意境,如同喜歡窗外搖曳的樹葉;喜歡宋詞的簡約,好比喜歡白水淡淡的甜。

“纖雲四卷無天河,清風吹空月舒波。”“鴻飛冥冥日月白,春楓葉赤天雨霜。”多美的詩句,卻又盈滿了無聲的悽清。“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何日重相見,樽酒慰離顏。”詩人失去了摯友,便把這化不開的思念揉進文字裏,獨自嘆息。

手指摩挲着紙頁,心裏揣摩着詩人的心情,如此久了,詩人的墨香和那股自然生成的仙氣也滯留在了指尖,一圈圈的纏繞,一圈圈地向外擴散。

“不爲無人而不芳,不爲清寒而萎瑣。”哎,這句不是在寫我最喜歡的蘭草嗎?它是歷來常被文人墨客們讚頌的對象,幽香清遠,葉色長清,柔中有剛。懷着欣喜繼續翻閱,就又遇見了“天向梅梢別出奇,國香未許世人知”的臘梅。絲絲縷縷的馨香,浮漫在身體所在的空氣裏,暗暗地送入肺腑,頓覺周身愜意,暖意充盈。閉上眼睛,似乎觸到了它那澤的花瓣。嗯,真的有些冰清玉潔的韻致呢。又讀到“最是清香和蠲忿,累句風送入窗紗”的少女花——合歡。真的是少女花呢,滿樹綠葉紅花,似少女展開的紅脣,又如少女羞出的紅暈。細細的葉,如仕女纖指,幽幽飄散着淡淡香氣。唔,真是一個有情有感的花草世界。

看久了這些字句,才發覺,每一個字都有感情,每一個詩人都有故事。而每一首詩詞,都是含着情感的故事,都是能與人交流的知心。

就這樣與你相遇,即使這樣重複萬遍,我也樂意。也許書只是你的寄存體,但書就算焚燬,你卻永存。

古詩詞,永遠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