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李密是隋唐時期的羣雄之一。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李密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歡迎大家瀏覽。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密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隋唐時期

李密的人物生平:

李密出身貴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歡讀書。一次,李密騎牛出行,邊趕路,邊聚精會神地誦讀,牛角上還掛着一冊《漢書》。此景恰被宰相楊素看到,叫來問 尋。對答間,李密談吐不俗,楊素大爲驚訝,認爲瓦崗軍開倉散糧(油畫)“此兒定當成就大事”,遂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兒子楊玄感,命他們多多親近。後來兩個小 兒結成莫逆之交,這便是有名的典故“牛角掛書”。

長大成人後,李密做了隋煬帝的侍衛。眼見隋煬帝荒淫無道,臣子們競相豪奢,自忖隋朝存不長久,自己不能隨其一同毀滅。遂稱病請辭,回家專心讀書,等待時機。

公元613年6月,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急召李密輔佐。李密早有反心,聞聽大喜過望,急赴黎陽,楊玄感拜其爲軍師

李密向楊玄感獻策:“敗隋軍有三計:第一計,隋煬帝現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他的退路。前有高麗,後無退路,糧草又接濟不上,不出10天,其軍自亂,我們可以輕易拿下。這是上策。

第二計是向西奪取長安,抄他的老巢。官軍來了,我們可以將關中地區作根據地,憑險堅守,待日後圖大計。這是中策。

第三計是進攻東都洛陽。洛陽尚留有不少官軍,不一定能攻下來。所以此計爲下策。”

楊玄感急於求成,認爲前兩條太費時間,決定採用第三條,發兵攻打洛陽。

在高麗前線的隋煬帝接到報告,立即派大將宇文述帶領大軍回師,分路夾攻楊玄感。

楊玄感不敵,西退長安。宇文述跟蹤追擊,將其團團圍住。楊玄感無路可走,最終被殺。

李密在混亂中逃出來,半路被抓。他用行賄押解士兵的辦法才得以解脫。

李密脫險後,不敢返鄉,想另尋機會,繼續反隋。但沒人對他這個文弱書生感興趣。李密遊說一年,四處碰壁,直到遇見好友王伯當,被他引薦給瓦崗軍的首領翟讓,這才找到棲身之所。

李密投奔翟讓以後,幫助翟讓整頓人馬,發展隊伍,使瓦崗軍面貌爲之一變。當時,瓦崗山附近各地還有一些小股的農民隊伍。李密到各處去聯絡,說服他們聯合起來,聽從翟讓指揮。

通過李密的努力,翟讓有了很多人手,但是他並沒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煬帝。李密對翟讓說:“從前劉邦、項羽,本來也是普通老百姓,後來終於推翻秦朝。現在皇 上昏庸暴虐,百姓怨聲載道,官軍大部分又遠在遼東。您手下兵強馬壯,要拿下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打倒暴君,奪取天下是輕而易舉的事!”

翟讓被他說活了心,向他問計,李密對翟讓說:“現在天下大亂,農事俱廢。你的兵馬又多,如若不積聚糧草,一遇強敵便會土崩瓦解。只有佔領重鎮滎陽,積聚糧草,休整兵士,才能徐圖天下。”

翟讓認爲李密說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李密的建議,攻克了金堤關(今河南滎陽北)直逼滎陽。隋煬帝爲保住滎陽這一軍事要地,派猛將張須陀征討瓦崗軍。張須 陀以前曾多次打敗過瓦崗軍,這次聽說張須陀又來討伐,瓦崗山軍心不禁大動,翟讓準備退讓以避張須陀。李密說:“張須陀有勇無謀,其官軍也是將驕兵疲,大家 不必驚慌,我有一計可一戰而勝。”翟讓等半信半疑只好列陣迎戰。

瓦崗軍與張須陀的部隊一交戰便有意後退,十分輕敵的張須陀不知是計,立即揮師急追,結果陷入了李密早已佈置好的包圍圈。隋軍在瓦崗軍的前後夾擊下大敗,張須陀被殺。

滎陽一役使李密名聲大振,翟讓佩服李密的軍事才能,他讓李密另率一支隊伍,號稱“蒲山公營”,這是瓦崗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精銳。

此後,李密憑藉着他的謀略,與翟讓一起,多次擊敗官軍,聲勢越來越大,起義軍號稱百萬之衆。勢力壯大了,矛盾也就隨之而來了。瓦崗軍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翟讓爲首,多是瓦崗軍的舊部;一派以李密爲首,主要是隋朝降將。

這時,有人向李密密報,說翟讓的`部將王儒信勸他奪他的軍權,翟讓的哥哥翟弘勸他當皇帝。李密惟恐真的發生這種事,決定先下手。

公元617年11月,李密在行軍元帥府設宴,翟讓、翟弘、翟摩侯以及徐世、單雄信等將領全都到場。李密藉故遣走翟讓的衛士,然後聲稱新得一張寶弓。翟讓是有名的射手,愛弓如命,拿來把玩。李密的親信蔡建德趁機舉刀猛砍,翟讓頓時身首異處。翟弘、翟摩侯隨後被殺。

李密殺死翟讓後,瓦崗將帥相互猜忌,開始走下坡路。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殺死隋煬帝后,率領10餘萬兵將北上,想打回東都洛陽。在東都稱帝的越王楊侗怕皇位被宇文化及搶走,而守城大將王 世充又屢吃進攻洛陽的李密的敗仗,楊侗很爲難。大臣元文都向他獻計,讓他招降李密,條件是將宇文化及趕走。楊侗納諫,派人與李密聯繫。

此時,李密的日子也不好過,獨攬大權後,李密率軍進攻洛陽,雖然接連勝了幾場小仗,但洛陽就是攻不下來,士氣低落。又聽說宇文化及殺來,自己將腹背受 敵,一時進退兩難。見楊侗派人送來的詔書上說,只要他解洛陽之圍,打退宇文化及,便封他爲太尉,執掌文武大權。李密認爲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欣然應允, 轉頭迎擊宇文化及。

於是,在童山腳下,兩軍展開決戰。宇文化及死拼不敵,率兩萬人馬逃到魏縣,自稱皇帝,國號許。公元619年被竇建德殺死。

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後,趕奔洛陽,準備入朝爲官。不想,王世充早就發動了政變,執掌了朝政,不僅不準李密入朝,還帶兵來戰。

李密曾多次擊敗王世充,驕傲輕敵,被王世充打敗,率殘部兩萬投奔到唐朝李淵門下。其餘衆將以及州縣官員大多歸附王世充。

公元618年10月,李密到達長安,被唐朝拜爲光祿卿、上柱國,賜爵邢國公,但並無實權,待遇也不高,他所帶士兵甚至整天都沒有食物。李密心懷不滿,於 是產生叛唐之心。他奏請唐高祖李淵,請求去山東收撫瓦崗軍舊部,企圖東山再起。當時,瓦崗軍的部分將士仍在山東堅持鬥爭,李淵十分希望李密前往收撫。12 月,李密離開長安前往山東,王伯當與他同行。途中,唐長史張寶德測知李密等的陰謀,報告唐廷。唐高祖於是降敕書命李密單騎入朝,另給任務

李密在稠桑(今河南婁寶縣西)接到敕書,知道事情不妙,於是與王伯當殺掉唐廷使者,起兵叛唐,不久,又施計攻克桃林(今河南靈寶縣治),但隨即遭到唐軍襲擊,隊伍被殲滅,李密被斬首,驍將王伯當也力戰而死。這一年,李密年僅37歲。

李密的歷史評價:

《隋書》:“李密遭會風雲,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衆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歟?”

舊唐書》:“當隋政板蕩,煬帝荒淫,搖動中原,遠征遼海。內無賢臣以匡國,外乏良吏以理民,兩京空虛,兆庶疲弊。李密因民不忍,首爲亂階,心斷機謀,身臨陣敵,據鞏、洛之口,號百萬之師,竇建德輩皆效樂推,唐公紿以欣戴,不亦偉哉!及偃師失律,猶存麾下數萬衆,苟去猜忌,疾趣黎陽,任世勣爲將臣,信魏徵爲謀主,成敗之勢,或未可知。至於天命有歸,大事已去,比陳涉有餘矣。始則稱首舉兵,終乃甘心爲降虜,其爲計也,不亦危乎!又不能委質爲臣,竭誠事上,竟爲叛者,終是狂夫,不取伯當之言,遂及桃林之禍。或以項羽擬之,文武器度即有餘,壯勇斷果則不及。楊素既知密之才幹,合爲王之爪牙,委之癡兒,卒爲謀主,覆族之禍,其宜也哉!”贊曰:“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亂終逆。”

《新唐書》:“或稱密似項羽,非也。羽興五年霸天下,密連兵數十百戰不能取東都。始玄感亂,密首勸取關中;及自立,亦不能鼓而西,宜其亡也。然禮賢得士,乃田橫徒歟,賢陳涉遠矣!噫,使密不爲叛,其才雄亦不可容於時雲。”

《李密墓誌銘》:“公仗劍雷息,意在亡秦。發跡譙樑,奮飛鞏洛,據敖庾而塞轘轅,杜飛狐而臨白馬。綠林青□之豪,蒙輪槓鼎之客,四面雲合,萬里風馳。隋將王世充率江淮之勁勇,驅幽並之騎射,鼓之洛汭,只輪無返。宇文化及盡百越之敢死,窮三秦之驍銳,翦之河朔,疋馬不歸。於是胡騎千羣,長戟百萬,飲馬則河洛可竭,作氣則嵩華可飛。故得威礱華夏,聲懾宇宙,徒人事之有會,信天道之深遠,俄而慮出圖表,釁起□心,無平陰之先鳴,有逖溪之垂翅。”

葉適:“李密謀無不中,量無不容,蓋非唐初君臣所能及。然身爲事主,則不能成功,而終以僇死。張良爲畫策臣,未嘗特將人之材器,所成就固自不同也。餘嘗嘆戰國楚漢之間,有實負智能忍死而不求遇者。范增、龐統之儔,蓋褊淺矣。至南北、隋唐,則皆無之。以密之智謀,審乎特起之難,隠而不試,老死不憾,庶幾乎? ”

徐鈞:“泥封函谷策誠奇,人不能從己不疑。何事昏迷還至此,只因天欲啓唐基。”

王世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要必有人臣之體,人臣之體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則項羽、袁紹、李密;委質,則韓信及榮也。”

丁耀亢:“李密有有爲之志,而無其才。當其扣書牛角之下,去人遠矣。白沙米散,《漢書》其未熟乎!既而觀其負翟讓,則一賊耳。賊安能成大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