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古代詩人王士禛生平簡介

古代詩人王士禛生平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清初著名人。清順治十四年(1657)進士,初官揚州推官,入爲部曹,轉至翰林,任國史副總裁、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罷官歸裏。工詩詞,論詩創神韻說。未仕時賦《秋柳》詩,嶄露頭角;官揚州五年,得江山之助,詩名大起。詩作甚豐,著有《帶經堂集》、《漁洋山人-精華錄》、《居易錄》、《池北偶談》等。故居位於火神廟西夾道。

古代詩人王士禛生平簡介

生平

王士禛是一代詩宗,主盟詩壇被尊爲泰山北斗在詩壇上獨創詩論神韻說,由於詩論和創作順應了清初社會發展歷史潮流,反映由此帶來的詩風轉變的共同趨勢,又取得很高成就,產生廣泛影響,因被人屢以博學善詩文之名興薦,受到康熙召見,應康熙之命,擇取自己詩作300首爲《御覽集》呈上,詩歌的秀雅與溫厚進一步贏得最高統治者的歡心,從此受到格外恩寵,屢屢得到親筆字畫的賞賜和康熙專讓爲他寫的帶徑堂、信古齋兩堂額。能蒙皇帝如此垂青,是封建社會文人中不多見的,得到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從而宦途通達,其詩起了相當的輔助作用。其詩得到了皇帝的褒揚,進一步確立並穩固了詩壇領袖地位,引導了一代詩風。

王士禛是一位政績卓著的'好官,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勤於著書,著有《帶經堂集》、《漁洋詩集》、《池北偶談》等數十種560多卷,其詩論神韻說造詣極深,影響深遠,一時門生半天下,詩友數百人,他主持風雅達五十年之久,被尊爲一代詩宗,文壇領袖。王士禛之所以這樣顯赫,於他的家庭背景是緊密相關的,他出生在一個世代仕宦家庭裏,這個家族自明後期至清中葉前後二百多年間出進士31名,舉人46名,出仕爲官者100多人,其中文學著述者50餘人。王氏家族可謂科甲蟬聯,簪纓不絕,人才輩出,成爲江北青箱。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王漁洋先生萌發對詩文的興趣,除去本人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外,家學淵博即是重要的因素。 王士禛素有山水之癖,每當投身大自然便詩興澎湃,一發而不可收,如順治十六年(1659年)委命爲揚州推官,揚州爲東南名勝之地,一些明末文士多聚於此。王士禛與諸名士詩酒文宴,來往甚密,並組織共同倡和,編有《紅橋唱和集》不少詩人以詩記載當時盛況,時傳爲揚州文壇一段佳話,揚州5年是文學生涯中十分難記的歲月。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編定《漁洋山人精華錄》大部分選自《典試四川》、《南海集》和《雍益集》。這些詩歌的產生均是典試四川、祭告南海沿途得江山之助之作,也是其詩刊歌創作的精華。

王士禛蜚聲海內的另一個原因是注重以詩會友;以文論交。他主觀上不恃官高位重,凡是同好,不論貧富總樂於之結交。最值一提的便是先生與的交往。

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人,是清代初年的著名作家,與漁洋同時,而籍貫鄰縣,然而兩人社會地位及處理卻很不一樣,王士禛身貴族勢居高位,而蒲松齡始終是個窮塾師。但王士禛很賞識蒲松齡的道德學問,蒲松齡也很敬重王士禛爲官清正,及詩文造詣,彼此從文字結交爲好友.蒲松齡著《聊齋志異》,王士禛爲之評點揚譽。除了文壇上的成就,政績也相當顯赫。26歲任揚州推官,5年後提拔京城,歷任翰林院侍讀、都察院、國子監祭酒,直至16任刑部尚書,爲官至45年,恪守清、慎、勤。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士禛的子王啓彷官唐山縣令,唐山當時土脊民貧,對兒子以書生驟升縣令重任,王士禛放心不下,專門寫下《手鏡錄》一冊給他,予以教誨,全書由數十條作官和生活經驗構成,其中心思想在於審慎處事,潔已愛民,雖然是讓兒子,置座右實際上,也是王漁洋自身思想品格之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