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詩人王珪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

詩人王珪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東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樑尚書令王僧辯之孫。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祕書內省,授爲太常治禮郎。受叔父王頍牽連,逃遁終南山。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諮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爲隱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嶲州。貞觀年間,徵召回朝,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貞觀十三年,病逝,追贈吏部尚書,予諡號爲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王珪2的個人資料,歡迎閱讀!

詩人王珪生平簡介及代表作品

  生平

早年經歷

王珪年輕時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從不隨便交結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讚賞。593年(開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祕書內省,授爲太常治禮郎,參與校定圖書典籍。

仁壽四年(604年),王頍隨漢王楊諒起兵反對隋煬帝,兵敗被殺。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應當連坐。他逃到終南山中,隱居十餘年。

投奔唐朝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攻入關中,擁立代王楊侑爲帝,進封唐王,冊長子李建成爲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出任世子府諮議參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受禪稱帝,建立唐朝,是爲唐高祖,冊封李建成爲皇太子。王珪被任命爲太子中舍人,後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慶州刺史楊文幹兵變,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劇。唐高祖認爲:王珪未能勸導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將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累職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立爲皇太子,不久繼位,是爲唐太宗。王珪與魏徵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諫議大夫。[6]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爲息王,以禮改葬,王珪與魏徵等原東宮屬官一同前去送葬。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對羣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漢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夠傳國久遠,就是因任用賢臣之故。我雖然不算聖明,也希望你們能直言勸諫,使天下安定。”王珪進言道:“陛下若能廣開言路,納取諫言,臣必竭盡心力。”唐太宗遂准許諫官同宰相一同入宮議政。當時,王珪多次進諫,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賜爵永寧縣男。同年八月,王珪請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遞密奏。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因此獲罪被貶。[9] 貞觀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職,並進爵永寧郡公。[10-11]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爲侍中。

教導魏王

貞觀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語,被貶爲同州刺史。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爲禮部尚書,並命他參與修定《五禮》。[13]

貞觀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師,負責教導魏王李泰。他以老師自居,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禮。當時,李泰請教忠孝之事,王珪道:“皇帝是你的`君主,侍奉他要竭盡忠誠;皇帝又是你的父親,侍奉他要竭盡孝心。盡忠盡孝可以樹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漢東平王劉蒼曾說:‘爲善最樂’,希望你記住這話。”唐太宗得知後,高興地道:“李泰可以不犯過失了。”

貞觀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都要下車行禮,這不符合禮儀。”唐太宗不高興的道:“你們爲彰顯尊貴,便輕視皇子嗎?”王珪與魏徵極力勸諫,唐太宗遂聽從王珪的建議,削減諸王權勢。

病逝

639年(貞觀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兒南平公主(王珪兒媳)前去探視,又命民部尚書唐儉爲他調理藥劑飲食。不久,王珪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唐太宗素服舉哀,並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贈他爲吏部尚書,賜諡號爲懿。

軼事典故

結交房杜

王珪隱居終南山時,與房玄齡、杜如晦交好。一次,母親李氏道:“你將來定會顯貴,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麼人,你把他們約來看看。”恰好房玄齡等人前來拜訪。李氏暗中觀察後大吃一驚,命人備辦酒食,並對王珪道:“這兩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與他們交往,將來必定顯貴。”

諫出美人

廬江王李瑗謀反被殺後,其姬妾被籍沒入宮。後來,唐太宗指着這個姬妾對王珪道:“李瑗殺了她的丈夫,又納她爲妾。”王珪問道:“陛下認爲李瑗所爲對還是不對?”唐太宗道:“殺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麼還問對錯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滅亡的原因,卻把他的妾留在身邊,陛下實質上還是認爲李瑗所爲是對的。”唐太宗醒悟,命將這個美人放出宮去。

臣不負君

太常少卿祖孝孫奉命教授宮人音樂,不稱太宗心意,受到責怪。王珪與溫彥博諫道:“孝孫乃是高雅之士,您讓他去教宮女,進而又責怪於他,臣認爲與禮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將你們視爲心腹,你們就應竭忠對我,現在卻附順臣下欺罔君上,難道是爲祖孝孫說情嗎?”溫彥博急忙謝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責怪我,難道我現在說的話含有私心嗎!這是陛下有負於我,並不是我有負於陛下!”太宗默然。

品評宰相

王珪拜相後,與房玄齡、李靖、溫彥博、戴胄、魏徵等人一同輔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對王珪道:“你可對房玄齡等人加以品評,並說說自己同他們比較誰更賢能?”王珪答道:“勤勤懇懇地報效國家,盡心竭力無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齡。文武雙全,出征可以爲將,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陳事進言詳盡明白,上傳下達忠實公正,我不如溫彥博。解決繁重的困難,妥善處理各種問題,我不如戴胄。以諫諍爲己任,希望皇帝跟堯舜一樣聖明,我不如魏徵。說到辨別清濁,疾惡獎善,我與他們相比,倒是略有長處。”太宗深表贊同,房玄齡等人也認爲評價非常準確。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見公婆之禮。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後,王珪道:“如今皇帝聖明,行爲舉止都遵循禮制。我接受公主拜見,不是爲自身榮耀,而是要顯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於上,讓公主行拜禮。從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婦禮。

後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王珪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爲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王珪與戴胄、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圖像凌煙閣。

家庭成員

祖父:王僧辨,出仕南樑,官至太尉、尚書令。

父親:王顗,出仕北齊,官至樂陵郡太守。

兒子:王崇基,官至主爵郎中,襲封永寧郡公。

兒子:王敬直,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封南城縣男。

墓葬紀念

根據《太平寰宇記》記載,王珪墓在萬年縣(在今陝西西安)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