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詩人納蘭性德的資料

詩人納蘭性德的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導語: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似乎永遠都不會死,因爲他們要麼活在傳奇的故事裏,要麼活在浪漫的愛情裏,尤其是和愛情沾上邊以後,流傳會更爲長久。

詩人納蘭性德的資料

  【詩人簡介】

納蘭容若,清代著名詞人,一個多情的翩翩公子,天生超逸脫俗。善騎射,精搏擊,是滿族正黃旗御前一品侍衛,他武將的骨子裏裝着一個多情的文人。他曾說:“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金階華殿,鐘鳴鼎食沒有讓他感到快樂,反而成了他此生的負累。

他一生以風雅爲性命,落拓無羈,結交於世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他筆墨函硯,吹花嚼蕊,以真心之字,訴衷情之心。紅顏知己,初戀情人,恩愛嬌妻……他經歷過許多刻骨銘心的女人,然而,她們又漸次離他而去。他始終還是一個惆悵寂寞的人。縱觀納蘭的一生,卻充滿了曲折和浪漫。他的才華在京城之內,舉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豁達而熱衷交友,於是,顧貞觀、曹寅、朱彝尊等,紛紛成爲他府上的座上賓。他與康熙關係緊密,數載的陪同和南巡、北巡,逐漸增長了他的見識,開脫了他的視野。

  文學成就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生一代一雙人”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均出自納蘭性德之手。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是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的祖籍地爲四平葉赫,其詩詞作品是葉赫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葉赫文化是四平市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號。

納蘭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哀感頑豔,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納蘭詞在我國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王國維評曰:“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朱祖謀雲:“八百年來無此作者”。潭獻雲“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豔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創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詞先有《側帽》一集,後增補爲《飲水詞》,後人彙輯本則稱《納蘭詞》,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與顧貞觀合輯《今詞初集》一選,爲清初詞選中著名之本。納蘭性穎敏,多愁善感,不類貴介公子。詞風真摯自然而多悽惻哀豔,悼亡之作尤稱絕調。

納蘭生活在清順治、康熙年間的高官顯貴的家族之中。他雖然擁有御前隨駕侍衛的個人經歷和榮華富貴的生活環境,但他在愛情上卻因戀人未得和愛妻去世受到重創,造就了他的詞充滿哀嘆傷悲。他雖然能文能武,出類拔萃,卻無法駕馭自己的情感,爲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詞中傳承了悽切婉約的詞風,被稱爲“千古傷心”詞人。納蘭性德的這些特殊的環境與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特有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一、“納蘭詞”的主題風格情調體現在各個題材作品中:

納蘭性德詞的題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愛情阻隔、髮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隨駕,出塞行役時的感慨;贈友抒懷的情真意切。貫穿其間的主線,是他熱切追求人性的純美,愛情的纏綿,友情的珍貴。其作品的主旨情調是傷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愛情、悼亡和鄉思的題材最爲悽婉動人。

(一)纏綿悱惻多情善感的情感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這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詞的起句奇特,說情人之間,本來兩情相悅,但願天長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後來的坎坷和悲劇,倒不如總是保持“初見”時那種美好時光。接下來,批判一些變心的人卻反而指責對方首先變心的行爲。下闋引用長生殿的典故,譴責曾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名言,給人們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讀的空間,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假設,一種理想。對於納蘭性德說來,初見時的溫馨、真誠帶來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現實卻總是那樣不一致。首先,相傳納蘭與表妹雪梅相愛,表妹卻被召入宮,相知不能相見,“如初見”的美夢破碎。其二,與恩愛的盧氏結爲伉儷,本可以安享“如初見”的一生,但盧氏驟然病故,美夢再次破碎。納蘭的愛情情感,開始是甜蜜的,過程卻總是失去,結果是無限悲傷,以致早逝。他深知世上“若只如初見”的現實實在太少,而“變卻故人心”則時有發生,納蘭以前者作爲理想來追求,終生不悔,對後者予以鞭撻和批判。雖然納蘭的愛情理想未能實現,但給後人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動人詞篇卻是不朽的。再看:

《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原是瞿塘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欄杆處寂無聲。幾回斷腸處,風動護花鈴。”

《菩薩蠻》:“窗前桃蕊嬌如倦,東風淚洗胭脂面。人在小紅樓,離情唱石州。 夜來雙燕宿,燈背屏腰綠。香盡雨闌珊,薄衾寒不寒?”

這兩首詞是納蘭性德初戀時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認爲是寫自己在月下等待戀人來,對方卻爽約,作者這時想到“原是瞿塘風間阻”遇到阻力。後一首背景更清晰了,這就是:相傳納蘭與表妹雪梅相戀,雪梅被納蘭母軟禁於小紅樓。作者認爲戀人終日在“淚洗胭脂面”從而關心其“薄衾寒不寒?”。這兩首詞從不同角度描述作者當時相知不能相見的苦痛。納蘭因愛情的不如意,鬱郁終生,怨愁難遣,悵惘難消。應驗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的話。

(二)悽悽惻惻哀怨之至的悼亡詞

納蘭“多情總被無情誤”的人生中,他那愛妻盧氏,婚後三年驟然辭世,給了他慘痛的打擊,對他的詞作的題材和風格產生了深層的影響。從妻子初亡到納蘭三十一歲病逝,他寫有悼亡詞五十餘首。其作品伴隨他的整個後半生,形成了他悽惻哀怨的獨特風格。

納蘭二十二歲,重陽節前夕,夢見妻子,執手哽咽,醒來即作一首《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讀來令人倍感淒涼。

我們再看看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己。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競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

《金縷曲》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哀思三載,大夢未醒,試想賢妻離去,或許因“人間無味”而“塵士隔,……埋愁地”。這就是“釵鈿約,競拋棄”的原因吧。下闋則設想與陰間妻子“雙魚寄”瞭解她“年來苦樂”。進而夢想未來“待結個、他生知己”,又擔心“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只能“清淚盡,紙灰起”。這種愛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斷肝腸,而期望來生又不可得的現實,把人推向絕望,則格外悽絕。再看:

“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生前。人到多情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以上兩首《攤破浣溪沙》,慘惻悽絕,措辭工麗,抒情盡致,意境完整,代表了納蘭悼亡詞所達到的極高藝術水準。

(三)坦蕩純真有仁有義的友情詞

納蘭雖出身貴籍高門,卻能做到“在貴不驕,處富能貧”。他寫道“惟願把來生祝取、慧業同生一處”“吾本落拓人,無爲自拘束。倜儻寄天地,樊籠非所欲”。他厭倦官場中的虛僞,希望尋求真摯的友情,對朋友坦誠重義、肝膽相照。請看《金縷曲·贈樑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衆土翻海。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重諾,君須記。”

詞中的樑汾是清代著名詞人顧貞觀的號,他與陳維崧、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顧貞觀曾爲納蘭性德授課,併爲納蘭編訂了《飲水詞》集。《金縷曲·贈樑汾》詞中“有酒惟澆趙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禮賢下士、結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則表明了他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以“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來幫朋友拆解困境。並鄭重許諾:“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重諾,君須記”。字字句句,發自肺腑,令人讀來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納蘭性德不僅對顧貞觀如此,對當時許多頗具名氣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傾心結交。包括吳兆騫、姜宸英、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等皆與他成爲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樑佩蘭評價他是“不尚貴遊,而好蓬蓽。”“黃金如土,惟義是赴。見才必憐,見賢必慕。”。一個真誠交友,仗義而爲,有仁有義的納蘭,在他詞中閃爍發光。

(四)豪邁衰颯鄉關怨憂的行役詞

納蘭性德作爲御前侍衛,隨皇南巡北遊,唱和詩詞,編書著述,受到皇上的賞識。然而他卻對這種扈從生涯顯現出厭倦,不時在詞作中流露出鄉關之思和怨尤之情,請看: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納蘭喜愛不同於京城的的塞外自然風光,卻又時常回想起家中親人而感到淒涼茫然。所以行役在外,仍在惦念閨人而百轉愁腸,正應了他那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的感慨。

二、納蘭詞最突出的藝術風格特點是“情真”

詞始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時期,詞漸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詞學重受文人關注。然而詞家往往循規蹈矩,鮮有突破,故產生浮豔頹靡之風。而納蘭詞的出現,就爲沉落多年的詞壇注入了新的生氣和活力。納蘭詞,最突出的藝術特徵就是“情真”。

(一)納蘭詞的藝術魅力首先在於它真切、自然的風格特點。納蘭性德的老師、清代著名學者徐乾學指出納蘭詞“清新秀雋,自然超逸。”;王國維賞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況周頤稱讚“其所爲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

納蘭詞,寫真意,抒真情,語言優美流暢,形式和諧自然。例如《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還有,像“月華如水”、“波紋似練”、“有淚如潮”,“天上人間一樣愁”這樣自然、親切的詞句隨處可見。難怪王國維評價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認爲納蘭性德“待人真,作詞真,寫景真,抒情真,雖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種悽惋處,令人不忍卒讀者,亦以其詞真也。”劉大傑也說納蘭性德“他沒有做作,沒有虛僞,只是實實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聲音。這纔是真實的詩……,納蘭性德詞的價值全部在這地方。”

(二)納蘭詞雖緣自“真”,但並沒有流於淺薄,而是善於營造悽婉意境:一是善寫悽清迷離之境,詞意蘊籍隱曲;二是善用細節小景表達孤寂之情。因而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請看:

《夢江南》:“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春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這首小令看來是戀人雪梅被選到宮裏之後,納蘭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寫得輕靈悽婉,深沉感人。詞人用黃昏、烏鴉、柳絮、春閣、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達相思的悽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機融合在一起,既有實景的描畫,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納蘭詞雖緣自“真”,但並沒有流於表象而平鋪直敘,他認爲填詞同作詩一樣,一是要重比興,二是有寄託。就是須用比興之法,寄託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發感情。納蘭性德認爲詩詞創作必須“意在言外”,這樣才能蘊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詞作中不乏這樣的作品,如:

《眼兒媚·詠梅》“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淒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在這首詠白梅的詞中通過對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讚賞和對它孤獨悽清處境的同情,寄託了作者的心志,產生了 “高遠有味”的藝術效果。

三、納蘭詞的成就,在於他對詞的理念自然認知

納蘭詞的成就,在於他對詞的理念的深刻自然理解。納蘭曾經說過:“予本多心人,存心聊自持。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發於情,止於禮義,做詩須以言情耳。”。納蘭詞詞風上承李煜,工於寫情,慣於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風格上哀婉、纏綿、悽惻、頑豔。善於蘊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將詞作的題材與藝術風格完美統一。納蘭性德崇尚李煜的善於“情語”“致語”主張“情致說”。他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納蘭性德提出了詞應達到的境界和標準。“貴重”“適用”和“煙水迷離”的境界,成爲他詞學主張和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納蘭的作品裏,能足以引起人們的同情與感慨的詩句比比皆是。他的作品沒有做作,也沒有在聲律、典故、修辭方面刻意講究,只是信手拈來,抒寫自己的性靈,其作品卻令讀者讚歎不已。

  結束語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還沒有來得及建功立業,在朝政上遠沒有其父明珠那樣的具有影響力,但他卻成爲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他沒有後主李煜那種國破被羈的悲慘境遇,又沒有出身閨門的婉約派之宗李清照背井離鄉南遷的傷痛和丈夫去世後生活艱難曲折的命運,也沒有武將文人辛棄疾那樣英武豪邁和欲收復國土而不達的悲憤情懷,其詞的名氣亦略遜於前者。但納蘭卻被王國維贊曰:“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朱祖贊曰:“八百年來無此作者”。在大清進入康乾盛世之初,納蘭性德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成爲詞壇中興的中堅角色。這足以引起後人對納蘭性德這份文學遺產研究的必要。《納蘭詞》是一位特殊的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傾訴其刻骨銘心悲情的宏篇,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價值觀來評價古人。我們只是說:當代詩人同樣需要納蘭那種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需要納蘭那種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詩詞創作中也應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和藝術風格;需要更多可令後人追憶不已,具有真正文學藝術價值的傳世作品。從這種角度着眼的話,研究納蘭性德詞尚有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