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譯文及賞析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譯文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譯文及賞析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註釋1】

①北山:即萬山。隱者:詩人自指。怡悅:安樂偷悅。 ②相望:爲了望見友人。試登高:指爲了望見友人而登高,不一定是重陽登高。滅:消失。 ③沙行:在沙灘上行走。 ④薺:薺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莖葉嫩時可吃。這裏是說在山上看到遠處的樹又矮又細。上二句是化用薛道衡《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 ⑤何當:猶合當,應當。

【註釋2】

①蘭山:在襄陽西北。篇名一作 《秋登萬山寄張五》。張五:名子容,唐先天二年 (713) 進士,隱居於襄陽峴山南約兩裏的白鶴山,爲孟浩然的同鄉至交。這首詩寫登高思友之情。②“北山” 二句:化用陶弘景《應詔詩》: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寫張五隱居在北山。北山:北面的山。隱者:當指張五。③始:一作“試”。④興:興致。⑤薺:一種野菜。⑥何當:何時當能。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古人以爲九是陽數,月、日都是九,故稱重陽節,以爲宜於長壽,所以有登高、賞菊、親友聚飲等風習。

【譯文】

登上這白雲繚繞的萬山峯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脫塵俗的喜悅。這裏與你居住的地方遙遙相望,我的心隨着消逝的鴻雁一起飛越。時近黃昏,一陣淡淡的哀愁向我襲來;清秋的山色又激發我逸興勃勃。不時見到那三三兩兩回家的村民,有的在沙灘行走,有的在渡口停歇。天邊的'樹木細小得有如地上的薺菜,江邊的小船彎彎地就象空中的新月。我多麼希望你攜酒前來相聚,舉杯暢飲共醉在重陽佳節。

【全詩鑑賞】

這首詩寫秋天登山懷友,先述隱居山林,因懷人而登高眺望;後寫所見清秋薄暮景色。希望到重陽那天,同來登高飲酒。日暮歸雁,喚起愁心;清秋髮興,引出結句共醉重陽之望,以寫相思之情。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兩句意謂隱者身處雲山,悠然自得。北山,指張五隱居處,隱者,指張五。這兩句以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指贈君”一詩中活化而來,對張五隱居的北山高入雲天,雲霧繚繞,幽靜秀麗的景色以及張五“怡悅”自得、心情淡泊的境界予以大筆勾勒,欣慕之情溢於言表。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寫思念張五,才登高相望;雖然遠不可見,但心卻隨着那消失在彼方的飛雁而來到他的身旁。這兩句既是敘事,又是寫景兼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二句承上寫來,詩人清秋時觸發登高相望的興致,卻因薄暮望不見友人的隱居之所而引發了淡淡的哀愁。通過日光的推移,表達得淋漓盡致。正因爲思念之切,才遠望之久。這兩句實際上也暗寫了山色的美麗。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四句寫薄暮眺望所見。天至薄暮,農夫們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在沙渡邊的渡口上暫歇待渡,顯得那麼悠閒自得、從容不迫、和睦友善,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天邊,那天邊的樹在薄暮黃昏時分看起來猶如薺菜一般細微渺小,而那江畔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這四句是全篇的精華所在,詩人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寫來,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色。“天邊樹若薺”二句,也是由薛道衡《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 “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變化而來,不過運用十分自然。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二句希望張五重陽節能來相敘,以慰思念之情。這兩句也照應開端,既點明“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深切思念,從而顯示出真摯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