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唐詩《送楊氏女》賞析

唐詩《送楊氏女》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送楊氏女》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作品。這是一首送女出嫁、表達自己傷別心情的詩篇。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相依爲命。當大女兒出嫁之時,送其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覆誡訓。此詩寫得情真語摯,淚滿詩行,愁慘悽惻,樸實無華,骨肉之情,躍然紙上。

唐詩《送楊氏女》賞析

  送楊氏女

  作者:韋應物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爲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賞析

詩人的大女兒要出嫁,他的心情異常複雜,遂寫了此詩。此詩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讀來感傷不已。

女兒即將遠行,父親心有不捨,卻情難敵義。開頭點明女兒將出嫁之事:女兒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遙遠。作者的妻子死得早,女兒們從小就失去了母親。常言:寧要討乞的娘不要當官的老子,又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一“苦”字說盡孩子們的不幸。念及女兒幼年喪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愛,當此離別之際,心中甚爲不忍。但作者還算個好父親,“撫念益慈柔”——加倍地疼愛她們,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大女兒大些,自動代替母親承擔起撫育小妹妹的責任,現在姐姐要出嫁了,姐妹情深,相互抱着痛哭不已,此情此景,苦不堪言。父親畢竟是男子,自然要隱忍理智些,把滿腹愁腸悶在肚裏,女大當婚,豈能挽留。但女兒從小缺少內訓——來自母親的教育,以後怎麼跟婆婆相處呵,未免牽腸掛肚。幸好所嫁的是戶良善人家,他們的寬容,憐惜差不多可以減少過失吧,這是作者的自慰和希望。清貧和節儉本來就是作者所推崇的,因此沒有顧慮嫁妝的豐厚完備。同樣是自慰,也希望女兒不要責怪當父親的沒什麼積蓄。作者吩咐女兒:要孝順恭敬公婆,遵從婦道,儀容舉止應隨順規矩。作者夠細心的了。而此時離別,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見。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如果嫁得遠,就難得歸寧一次。何況各家有各家的事,作者自身宦遊,居處也不一定。女兒出嫁又不是突發事件,自己肯定是早有準備的,平居時也在儘量安慰排遣自己,但事到臨頭還是忍不住傷感一發難收。送罷大女兒,回來看見仍在哭着的小女兒,自己再也忍不住熱淚,讓它在帽帶上任情地流淌。女大不中留,小女兒將來也會出嫁的,家中就剩下自己一個孤老頭子了。一想到晚景淒涼,不禁潸然淚下。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覆誡訓。詩人因爲對亡妻的思念,對幼女自然更加憐愛。在長女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詩中說幼女與長女“兩別泣不休”,其實父女之間也是如此。作者沒有多寫自己的直觀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筆墨用於諄諄教導和萬般叮嚀:“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強忍住淚水說完這些,送走女兒才發現自己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與幼女相對而泣。一個情感複雜、無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躍然紙上。

全詩情真語摯,至性至誠。慈父之愛,骨肉深情,令人感動。“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兩句,可作爲嫁妝的千秋典範。

  創作背景

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小女相依爲命,父女感情頗爲深厚。此時大女兒要嫁的夫家路途遙遠,當此離別之際,心中自然無限感傷。然而女兒出嫁是天經地義的事,在臨行前,詩人萬千叮嚀,諄諄告誡:要遵從禮儀、孝道,要勤儉持家。其殷殷之情,溢於言表。

註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遙遠貌。

3、行:指出嫁。

4、無恃:無母。

5、令門:對其夫家的尊稱。

6、容止:這裏是一舉一動的意思。

7、居閒:平日。

  譯文

我整日憂鬱而悲悲慼慼,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

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嚐盡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

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

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鬱結,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

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

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再見到你不知什麼時候。

閒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單小女,悲哀淚水沿着帽帶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