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趣味文言文閱讀加翻譯

趣味文言文閱讀加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現在學生考試成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下面是關於趣味文言文閱讀加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

趣味文言文閱讀加翻譯

一、當止不止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隨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輾轉內避,漸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強入。樵者窘迫,見旁一小竇,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數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運數石,窒虎退路,兩穴並聚柴以焚之,虎被薰灼,吼震巖谷,不食頃,死矣。此事亦足爲止不止之戒也。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

註釋:

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來。

③嵌空:深陷的樣子。

④繚曲:曲折繚繞。

⑤搏:抓,撲,捕捉。

⑥ 窘迫:處境困窘急迫。

⑦ 竇:孔穴。

⑧ 蛇行:像蛇一樣爬行。

⑨ 蜿蜒:曲折延伸的樣子。

⑩ 灼:炙、燒。

【古文今譯】

有個打柴的人,在山裏行路遇到了一隻老虎,他就躲到一個石洞裏,老虎也跟着他進了洞。石洞本來幽深而曲折,打柴人翻來覆去向裏走,洞漸漸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捉住打柴的人,就拼力強行向裏走。打柴人處境困窘急迫,他看到旁邊一個小洞,僅能容下一人,就象蛇一樣爬了進去,沒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幾步,忽然看到天空的光亮,最終,他反而走出山洞。打柴人就用力搬來幾塊石頭,堵住老虎的退路,在兩個洞口架柴堆來燒老虎,老虎被煙火薰燒,怒吼聲震動山谷,不到一頓飯工夫,就死了。這件事足可作爲當止不止人的警戒啊。

二、齊人慾金

昔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呂不韋《呂氏春秋·去宥篇》

【古文今譯】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要得到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就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當官的審問他:“人都在那裏,你爲什麼還要拿金子?”齊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到了金子。”

三、張丞相好草書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流輩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其侄錄之,當波險處,侄罔然而止,執所書問曰:“此何字?”丞相熟視久之,亦自不識,詬其侄曰:“胡不早問,致我忘之!”

——輾然子《拊掌錄》

【古文今譯】

張丞相喜歡書寫草書,但是擅長。同輩都譏笑他,他依然如故。一天,他忽然得到詩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滿紙龍飛蛇動。他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侄兒抄到筆畫曲折怪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筆來,拿着張丞相所寫的詢問他念什麼字。張丞相仔細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麼字,於是就責罵侄兒說:“你怎麼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致我也忘了寫的是什麼。”

四、孟母教子誠信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爲?”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韓詩外傳

【古文今譯】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爲什麼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後悔了,說:“我懷着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於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證明她沒有欺騙他。

五、性急與性緩者

一人最性急,一人最性緩,冬日圍爐聚飲。性急者衣墜爐中,爲火所燃,性緩者見之從容謂曰:“適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於君,然則言之是耶,不言是耶?”性急者問以何事,曰:“火燒君裳。”其人遽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說!”性緩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笑林廣記· 殊稟部》

【古文今譯】

一個性格最急躁,另一個性格最溫和。冬天圍着爐子聚集在一起喝酒。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爐火中了,被火燒着了,性格溫和的`人見到了慢慢的說:“剛剛有一件事,我已經看到很久了,想要告訴你,又怕你的性格急躁,不告訴你又怕對你不利,那麼我是說這件事對呢,還是不說對呢?”性格急躁的人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說:“火燒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急忙拽着衣服站起來,生氣的說:“既然是這樣,爲什麼不早點說?”性格溫和的人答道:“別人都說你性格急躁,沒有想到你真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