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張以寧文言文閱讀翻譯

張以寧文言文閱讀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張以寧,元末明初文學家。字志道,因家居翠屏峯下,自號翠屏山人,古田(今屬福建寧德)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以寧文言文閱讀翻譯,歡迎閱讀。

張以寧文言文閱讀翻譯

原文

張以寧,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以寧年八歲,或訟其伯父於縣繫獄,以寧詣縣伸理。尹異之,命賦《琴堂詩》,立就,伯父得釋,以寧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尹,坐事免官,滯留江、淮者十年。順帝徵爲國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在朝宿儒虞集、歐陽元、揭傒斯、黃溍之屬相繼物故,以寧有俊才,博學強記,擅名於時,人呼“小張學士”。明師取元都,與危素等皆赴京,奏對稱旨,復授侍講學士,特被寵遇。帝嘗登鐘山,以寧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給筆札賦詩。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陳日煃爲國王,御製詩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國人乞以印詔授其世子以寧不聽留居洱江上諭世子告哀於朝且請襲爵既得令俟後使者林唐臣至然後入境將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喪,令其國人效中國行頓首稽首禮。天子聞而嘉之,賜璽書,比諸陸賈、馬援,再賜御製詩八章。及還,道卒,詔有司歸其柩,所在致祭。

以寧爲人潔清,不營財產,奉使往還,襆被外無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學尤專《春秋》,多所自得,撰《胡傳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歲,始卒業。元故官來京者,素及以寧名尤重。素長於史,以寧長於經。素宋、元史稿俱失傳,而以寧《春秋》學遂行。門人石光霽,字仲濂,泰州人。讀書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經舉,授國子學正,進博士,作《春秋鉤玄》,能傳以寧之學。

翻譯

張以寧,字志道,是古田人。父親張一清,是元朝福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張以寧八歲時,有人在縣城狀告他的伯父,伯父被關押進監獄,張以寧到縣裏爲伯父申訴辯理,縣尹認爲他非常出奇,讓他做《琴堂詩》,他片刻就寫成,伯父得以釋放,張以寧因爲這而出名。泰定年間,因爲通曉《春秋》考中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升爲六合尹,因爲事情被免官,滯留江、淮一帶十年。順帝徵召張以寧爲國子助教,多次升遷一直到翰林侍讀學士,擔任知制誥。當朝博學的年長之士虞集、歐陽玄、揭傒斯、黃溍等人相繼去世,張以寧有出衆的才華,博學強記,在當時享有聲名,人們稱他爲小張學士。

明軍攻取元朝都城,張以寧與危素等都到京城,對皇上提問的回答非常符合皇帝的心意,又授予(張以寧)侍講學士,格外受恩寵。皇帝曾登鐘山,張以寧與朱升、秦裕伯等跟隨皇上到擁翠亭,皇帝賜他紙筆賦詩。

洪武二年秋,出使安南,封安南主陳日煃爲國王,皇帝親自做詩一章讓張以寧給陳日煃。剛剛到安南邊境,陳日煃卻去世了,安南人乞求把皇帝的印詔授予陳日煃的兒子,張以寧不聽從,駐留在洱江之上,曉諭世子向朝廷上報陳日煃去世之事,並請求繼承爵位。得到命令之後,等待後面的使者林唐臣到來,然後入安南境內處理事務。事情完畢,讓世子守孝三年,令安南國人效仿中原行頓首稽首禮。天子知道(這件事情)後很是讚賞,賜詔書,拿他與陸賈、馬援相提並論,又賜御製詩八章。等到回來,(張以寧)在路上去世,皇帝下令官吏運回他的`靈柩,所到的地方致以祭拜。

張以寧爲人廉潔清白,不經營財產,奉命出使來往,除了補被再沒有其他的東西。原本因爲精通《春秋》考中進士,因此所學尤其精專《春秋》,一般都是自己研究所得,撰寫的《胡傳辨疑》最能體現其學識淵博,只有《春王正月考》沒有寫完,寄居在安南半年多,才最後完成。來京城的元朝舊官,以危素與張以寧的名聲極大。危素善長曆史,張以寧善長經學。危素的宋、元史書的書稿都失傳了,但張以寧的《春秋》學卻在推行。

他的學生石光霽,字仲濂,是泰州人。讀書一目五行。洪武十三年考中明經科,被授予國子學正,進升爲博士,著有《春秋鉤玄》,能夠傳承張以寧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