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5篇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5篇

1、尚:宮中尚促織之戲(崇尚,愛好。)

2、居:居爲奇貨(積,儲存。)

3、比:宰嚴限追比(追徵)

4、啻:雖連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徑造廬訪成(到)

6、固、強:少年固強之(堅持,一定;迫。)

7、庠: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校。)

8、過:裘馬過世家焉(超過。)

9、貼:民日貼婦賣兒(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價值)

2、手裁舉(通才,剛剛)

3、而翁歸(通爾,你的)

4、翼日進宰(通翌,明天)

5、蟲躍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詞多義

1、責:①因責常供(動詞,責令)

②每責一頭(動詞,索取)

③當其爲里正、受撲責時(動詞,責罰)

④以塞官責(名詞,差使)

2、進:①以一頭進(動詞,進獻)

②徑進以啄(動詞,前進)

3、益:①死何裨益(名詞,好處)

②益奇之(副詞,更加)

4、逼:①雞健進,逐逼之(動詞,逼近)

②與村東大佛閣逼近(副詞,極)

5、故:①此物故非西產(副詞,本來)

②故天子一跬步(連詞,所以)

6、然:①然睹促織(連詞,錶轉折,然而)

②儼然類畫(副詞詞尾,的樣子)

③成然之(動詞,認爲是對的)

7、售:①久不售(動詞,考取)

②亦無售者(動詞,買)

8、歲:①後歲餘(名詞,年)

②歲徵民間(名作狀,每年)

四、詞類活用

1、歲:歲徵民間(名作狀,每年)

2、才:試使鬥而才(名作動,有才能)

3、籠: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名作狀,用籠子)

4、輒傾:輒傾數家之產(使動用法,使傾盡,用盡)

5、然:成然之(形容詞意動,認爲是對的')

6、籠:大喜,籠歸(名作動,用籠子裝)

7、日:日與子弟角,無不勝(名作狀,每天)

8、高:欲居之以爲利,而高其直(形容詞使動,使高,擡高)

9、力:力叮不釋(名作狀,用力)

10、疏:細疏其能(名作動,陳述)

11、奇:益奇之(形容詞意動,以爲奇)

12、裘馬:裘馬揚揚(名作動,穿着皮衣,騎着馬)

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詞意動,認爲不好)

五、古今異義的詞

1、遊俠兒:①古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②今義:行俠仗義的人。

2、少年:①古義: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②今義:十二歲到十六歲這一時期。

六、句式

1、此物故非西產(判斷句)

2、遂爲猾胥報充裏下役(被動句)

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定語後置)

4、掭以尖草(介詞結構後置)

5、問者爇香於鼎(介詞結構後置)

6、既而得其屍於井(介詞結構後置)

7、令以責之(於)里正(省略句)

8、(其妻)折藏之,歸以(之)示成(省略句)

七、難句翻譯

1、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譯:(這畫)豈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嗎?

2、成以其小,劣之。

譯:成名因爲它太小,認爲不好。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譯:(成名)一出門,所穿的皮衣和駕車的馬超過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4、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

譯:只有這個成家的人,因爲胥吏侵耗而貧窮,又因獻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騎駿馬,意氣揚揚。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2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動詞,修墓)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名詞,墳墓)

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詞,指某人,含貶義)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詞,空)

3、衆: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衆矣(形容詞,多)

衆不能堪(名詞,衆人)

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無矣(形容詞,一般的)

4、行:斂貲財以送其行(動詞,上路)

吾社之行爲士先者(名詞,道德品行)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名詞,行爲)

5、聲: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動詞,伸張)

哭聲震動天地(名詞,聲音)

6、發: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動詞,拿出)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動詞,發動)

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詞,頭髮)

發其志士之悲哉(動詞,抒發)

7、易: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動詞,改變)

賊易之(意動用法,輕視)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動詞,交換)

8、按:按誅五人(查究)

二、通假字

1、貲: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錢財)

2、曷:蹈死不顧,亦曷故哉(通何,什麼)

3、有: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三、一詞多義

1、盛:

①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興盛)

②嗚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裝)

2、卒:

①未及見賊而士卒散(士兵)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

③買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卒與屍合(最終)

④五萬兵難卒合(通猝,突然)

3、私:

①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爲魏之私人(寵幸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③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自私)

④項伯乃夜馳至沛公軍,私見張良(以私人身份祕密地)

四、詞類活用

1、行: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動作名,行爲)

2、屈:安能屈豪傑之流(使動,使屈身)

五、古今異義的詞

1、首領:①古義:頭顱,借指性命。

②今義:一個團體的領導人。

2、慷慨:①古義:胸懷大志。

②今義:情緒激昂;不吝嗇。

3、私人:①古義:私黨。

②今義:屬於個人的'或個人之間的。

4、痛心:①古義:痛恨。

②今義:極端傷心。

5、顏色:①古義:臉色。

②今義:色彩。

六、句式

1、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判斷句)

2、賢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判斷句)

3、斷頭置(於)城上(省略句)

4、待聖人之出而投繯(於)道路(省略句)

5、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反問句)

6、吾社之行爲士先者(定語後置)

7、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定語後置)

七、難句翻譯

1、吾社之行爲士先者,爲之聲義。

譯:我們社裏那些道德品行可以爲讀書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順昌)訴冤,伸張正義

2、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譯:當官而能做到不改變志向的,全國這麼大,有幾個人呢?

3、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譯:他那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爲,比較那五個人的死,輕重到底怎樣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

譯:也就是爲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義。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3

難於上青天 (狀語後置) 感斯人言 (被動句)

轉徙於江湖間 (狀語後置) 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狀語後置)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省略句) 送客(於)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彈數曲 (省略句) 沉吟放撥插(於)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有”即“有之”,賓語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於道路”,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省略句)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於藍”,介詞結構後置。) 輮以(之)爲輪 (省略句)

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於水”,介詞結構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之利”“之強”,定語後置。)

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 (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省略主語)

以(之)爲桂林、象郡 鑄以(之)爲金人十二 (省略賓語)

聚之(於)咸陽 (省略介詞) (人)問之,(士大夫之族)則曰…… (省略主語)

其下(於)聖人也亦遠矣 (省略介詞“於”)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賓語前置) 師不必賢於弟子 (“於弟子”,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乎吾”,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4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錶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裏)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裏)

“其”

①以其無禮於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爲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紮)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裏用作動詞,使……成爲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爲“那個人”,今義爲“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爲“出使的人”,今義爲“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知識點小結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着。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常用知識點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爲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羣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而(羣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介賓短語後置)

2、嘉爲先言於秦王(介賓短語後置)

3、燕王拜送於庭(介賓短語後置)

4、使畢使於前(介賓短語後置)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儘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技巧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複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覆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蒐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覆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複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5

一、字音

縵回màn不霽何虹jì焚椒蘭jiāo

妃嬪媵嬙pínyìngqiáng轆轆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盡態極妍yán

鼎鐺chēng迤邐yǐlǐ錙銖zīzhū

架樑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橫檻jiàn

嘔啞ōuyā參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點實詞:

1、蜀山兀,阿房出(山禿)

2、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趨向)

3、各抱地勢,鉤心鬥角(隨着,適合)

4、盤盤焉,囷囷焉(縈繞曲折的樣子)

5、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雨或雪停止,此處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見不到蹤影)

7、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每,即全部)

8、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寵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奪、奪取)

9、奈何取之盡錙銖(古代計量單位,言極其細小)

10、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表假設的連詞)

三、文言現象

1、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2、直走直走咸陽

古義:趨向今義:行走

3、鉤心鬥角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4、落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古義:所、座;今義:下降、衰落。

5、氣候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6、明星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7、經營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活動)。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秀人才。

9、可憐可憐焦土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6

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於、乃、雖、爲、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並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鑑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註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瞭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瞭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爲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爲: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繫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註釋,一定要充分利用註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憑答題;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徵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爲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於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註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下面就複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註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於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徵與感情態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於從細微處着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爲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於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散文爲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爲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遊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遊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係,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後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遷移。爲了做到古爲今用,學以致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繫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於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侷限性,恰當地取捨,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藉助已學過的課文,聯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誤區提醒

例文言文閱讀

(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是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臨於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陰( )

(3)山餚野蔌( )

(4)觥籌交錯(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山水之美?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作者爲我們展示了風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後,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繪了“滁人遊”“太守宴”“衆賓歡”“太守醉”四幅圖畫。請體會作者爲什麼首先描繪“滁人遊”這幅畫面。

5.“言在筆先,意在筆後”,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景體會到了太守獨特的遊樂情懷。你認爲作者在此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予少家漢東①,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②頗好學。予爲兒童時,多遊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節選自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

【注】①漢東:漢水以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歐陽修四歲喪父,往隨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堯輔:是大姓李氏的兒子。

6.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貯故書在壁間( )

(2)徒見其浩然無涯( )

7.短文敘述了歐陽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經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8.歐陽修少時,在李家見到“脫落顛倒,無次序”的書籍,竟然“因乞李氏以歸”。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鳥張開翅膀一樣(或“像鳥展翅的樣子”)(2)開花,這裏指滋長(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開,夏天樹木茂盛,秋天風高霜潔,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樹木、風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爲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寫這些是爲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後面的三幅圖畫”“爲下文寫‘太守醉’作鋪墊”) 5.圍繞“熱愛山水,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排遣抑鬱”其中任何一點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及隨遇而安、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6.(1)舊,舊的(或“原來的”“過去的”)(2)“邊”(或“際”“邊際”) 7.因爲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裏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 8.圍繞“好學、愛書”回答即可。示例①: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都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示例②:正因爲歐陽修小時候如此好學纔有後來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分析助讀:

所選的兩篇都是歐陽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傳誦的遊記,後篇是往事回顧,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歐陽修的思想情懷。

第1題考查文化常識。易錯之處是誤填他人的字號,誤填朝代。如果瞭解歐陽修字號的來歷就不會記錯。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見他怡情書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題、6題考實詞解釋。最易錯的是“翼然”“蔌”“觥”三處,這些字義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多見,答題時可能誤將它們解釋爲“飛起來”“野草”“牛角”。此外,將“秀”解釋爲“出頭”,也不正確。“翼然”,像鳥的翅膀一樣張開,“然”,形容詞詞尾,表“……的樣子”,現代漢語中還有這種用法。“蔌”,蔬菜的總稱,這裏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還用“山餚野蔬”一詞,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獸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穀物吐穗開花,這裏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個詞語的意思,卻不懂每個字的字義,所以容易出錯。

第3題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語句翻譯。“山間之四時也”是總收的一句,從這裏向前找,找到表現山水之美的四時景物的句子,然後用自己的話譯出。錯誤之處在於不能準確說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樹木、風霜、水石”也對,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題考寫法分析。容易誤答成作者先看到遊人,再寫太守野宴,由遠及近的寫法。這樣作答只從取景的立足點看,沒有從深層的因果關係去考慮。滁人安樂,源於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歡,寫“滁人樂”是爲了引出“太守醉”,爲下文作鋪墊。從全文看,文章運用層層烘托的方法,此處也是一種烘托。

第5題考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誤之處是對“醉”的理解及由此引發的感情體驗,誤認爲作者是一種“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鬱,看不到作者與民同樂,陶醉於山水秀色的積極生活態度。與一般的遷客不同,歐陽修在謫居時期,其人生態度也是積極的。

第7題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發現文集”“借書回家”三個要點概括敘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兩點中的某一點,得到書的經過便說得不完整。如“從李家討得韓愈的文集”或“發現幾本破書就借回家讀”。

第8題考查閱讀感受。開放性題目,可從“好學”的角度談感受。如果感受認識比較膚淺,或者語言表達不完整、不流暢,就有可能失分。能結合自身談感受,或能對借書、好學作出合理的評價,認識到少時好學與後來大有作爲的關係,作答就更深入一層了。

【典型例題透視】

例觀山水之美景

【甲】《遊太和山日記》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嶺……五里,越一小嶺,仍爲鄖縣境。嶺下有玉皇觀、龍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東北,蓋自鄖中來者。渡溪,南上九里岡,經其脊而下,爲蟠桃嶺,溯溪行塢中十里,爲葛九溝。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①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陝②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塢中曹家店。

【註解】①逾:跳過,越過。②山、陝:山西省、陝西省的簡稱。③“舂”:通“衝”,下墜。

【乙】《廬山草堂記》

白居易

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峯曰香爐峯,北寺曰遺愛寺。介峯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白樂天見而愛之。因面峯腋寺,作爲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有方池。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鬆、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②雲,低枝拂潭,如幢( ),如蓋( ),如龍蛇( )……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峯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故云甲廬山者。 (選文有改動)

【註解】①匡廬:指江西的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②戛(jiá):摩,摩娑。

1.“記”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散文體裁。初中階段,我們曾經學過不少的同類文章,請你根據回憶和比對,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分別爲【甲】【乙】兩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課文。將文題寫在相應位置。

2.請用“/”爲下邊的句子準確斷句。

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

3.分別解釋【甲】【乙】兩文中加點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據文意,將“張”“豎”“走”三個字準確還原到【乙】文的括號裏。

5.請用原文說出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具體建在什麼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描寫了“廬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也有一組描寫四季之景的句子,請默寫出這組句子。

7.翻譯下邊的句子。

介峯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答案:1.《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遊記》與《遊太和山日記》最近似。《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與《廬山草堂記》最近似。 2.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自此”後斷一處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達到。旦:早晨。 4.“豎”“張”“走” 5.“介峯寺間”或“面峯腋寺”均可。 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7.介於香爐峯(或“山峯”)、遺愛寺(或“寺廟”)之間,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廬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勝:美好的,優美的;絕:最,極;甲:第一。重點看以上四個關鍵詞,大意正確即可)

透視助讀:

這是兩位名人謳歌山水的妙筆精品。

甲文選自《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也被稱爲“千古奇書”,是徐霞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寫實著作。太和山即武當山,爲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內。山中殿宇規模宏大,自然風景絕佳。本文記敘的土地嶺是又一處美不勝收的桃源勝境。徐霞客對山嶺間的景緻給予了清晰的描繪,表達了對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記敘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環境,匡廬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峯腋寺”,秀甲廬山,自然是絕勝之境。

感受山川形勝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審美享受。

第1題考查文體意識,對古代散文文體“記”的把握。“記”常見的有兩種:一種以記事爲主,一種以寫景爲主。“記”通過記事或寫景來表達作者的情感。題幹中的提示“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最近似”很重要。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看,《遊太和山日記》以敘事爲主,穿插景物描寫,這和《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遊記》相似;《廬山草堂記》以寫景爲主,借景抒情,這和《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相似。

第2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的前提是對全文的整體把握。前面的內容是粗略記敘行程中所到之處。這一句中先讀懂“連逾”是“接連跨越”的意思,從這裏起鏡頭掠過一片山嶺,接着出現具體的景物描寫,顯出了幾幅畫面。寫了桃李,寫了山花,最後用“幽豔異常”收束,所以將句子斷爲:“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斷開的每一處,都有相對完整的意思,連接起來又是一個整體。

第3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義;②追溯,是後起義。蹊:①小路;②蹊蹺。及:①到達;②趕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顧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據文中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溯溪行”,即“順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爲“逆流而上”;“蹊徑狹”,即“小路狹窄”,“蹊”“徑”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屨可及者”,即“拄着柺杖穿着鞋子可到達的地方”,所以“及”爲“到達”;“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爲“早晨”。

文言實詞往往一詞多義,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熟悉它們的義項;在結合具體的文言句子進行解釋時,注意選出符合上下文的義項。

第4題考查主謂詞語的搭配。所給的“豎”“張”“走”三個詞語都是動詞,必須明白和它們搭配的“幢”“蓋”“龍蛇”是什麼意思,接連三個“如……”的本體事物是“古鬆”與“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儀仗用的一種旗幟,名詞,這裏不是與建築物有關的量詞,“豎”可與其搭配;“蓋”,古代稱傘爲“蓋”,有遮蔽作用,所以與“張”搭配;“龍蛇”是蜿蜒行走的動物,可用“走”字作謂語。填入後,句子完整恰切地表達出對古鬆、老杉的形態描寫。

此類題不是簡單的用代入法就能濟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詞語組成後表示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在文中是否說得通。

第5題考查對閱讀信息的提煉和文意把握。從“介峯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因面峯腋寺,作爲草堂”中可以看出廬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峯寺間”或“面峯腋寺”均可。解題時要針對問題找準相應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關鍵詞語並限定四字作答。

第6題考查課內文言名句的默寫和課內外知識的鏈接。考的是對《醉翁亭記》相關內容的識記,並由本文的描寫引起聯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寫語句不可多出或遺漏。

第7題考查句子翻譯。這個句子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有四點:其一,“介”字後面省去了“於”,翻譯時要注意補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個地方”,說“草堂”反而不合適;其三,“勝絕”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詞語的意思理清後,再將句子的意思理順。

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必須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爲基礎,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詞類活用,對常用的虛詞、固定短語、修辭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二是從宏觀上,善於聯繫上下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不要斷章取義。

備、孫權結成抗曹聯盟。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7

一、通假字

1、屬: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2、馮: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通“憑”,乘)

3、泝:擊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繆:山川相繆(通“繚”,環繞,盤繞)

5、舉匏尊以相屬樽酒杯

二、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名詞)

②西望夏口(向遠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

②何爲其然也(這樣,代詞)

4、於:

①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於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介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或節拍)

7、如:①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②如怨如慕(副詞,像)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8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爲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於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註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下面就複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2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於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徵與感情態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於從細微處着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3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註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爲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於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散文爲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爲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遊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遊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係,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後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9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語:王語(yù)暴以好樂(動詞,告訴)

2、庶幾(shùjī):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見於王(另一天,過了幾天以後)

4、直耳:直好世俗之樂耳(只是罷了)

5、蹙頞(cù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緊額頭,指愁眉不展)

6、無他: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沒有別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聞與(與通歟)

2.今王田獵於此(田通畋)

三、詞類活用

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樂:名作動,欣賞音樂)

2.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孰樂?(少、衆:形作名,少數人,多數人)

3.今王豉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鍾、鼓、管、籥:名作動,敲鐘、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見於王。(被動句)

2.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介詞短語後置)

3.他日,見於王。(省略句,被動句)

五、難句翻譯

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譯:大王你那樣喜歡音樂,那齊國實行王道該差不多了吧。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獨自一個欣賞音樂是快樂的,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是快樂的,哪一種更快樂呢?

3、王嘗 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譯:大王曾經把喜歡音樂的.事告訴了莊子,有這件事嗎?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0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蘭亭集序

一、重點詞語解釋

1、所以遊目騁懷信可樂也(用來,表憑藉;實在)

2、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萬殊通(趨,往,取)

2、由今之視昔(通猶,如同)

三、多義詞

1、修:茂林修竹(高)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長)

乃重修岳陽樓(修建 )

修守戰之具(整治)

2、期: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至,及)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周,期年:一週年)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3、致: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辭)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4、臨: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爲閱讀)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迎)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面對)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5、次: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按次序)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行軍途中的駐地)

四、詞類活用

1、 映帶左右(環繞,名作動)

2、流觴曲水(使(水)彎曲)

3、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形容詞作名詞,賢才;年少的人和年長的人)

4、所以遊目騁懷(使遊,使騁,動詞作使動)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樣,數量詞作動詞)

6、一觴一詠(名作動,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會於會稽山蘭亭(介詞結構後置句)

2、當其欣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句)

3、晤言(於)一室之內(省略介詞於)

4、引以(之)爲流觴曲水(省略介詞賓語之)

六、難句翻譯

1、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鴻門宴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饗: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用酒食款待,犒勞)

2、籍:籍史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登記)

3、續:此亡秦之續耳(後繼者)

4、當: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敵,抵當)

5、啖:拔劍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來何操(拿,攜帶)

7、刑:刑人如恐不勝(以刀割肉)

8、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9、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四匹馬拉的車)

10、竊:竊爲大王不取也(副詞,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二、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關,毋內諸侯(通"拒",通"納")

3、張良出,要項伯(通"邀")

4、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5、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卻(通"隙",隔閡,嫌怨)

三、一詞多義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②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憑藉)

③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就)

④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趁機)

2、如:

①萬事如意(順從)

②刑人如恐不勝(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到)

3、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舉)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

③孫叔敖舉於海(被選拔)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奪取)

⑤殺人如不能舉(盡)

4、謝:

①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大王(道歉)

③乃令張良留謝(辭謝)

④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詢問)

5、意: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態)

6、置: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丟下)

③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購置)

四、詞類活用

1、軍:沛公軍霸上(名作動,駐紮軍隊)

2、王:沛公欲王關中(名作動,成爲王)

3、財物: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名作狀,像財物一類的)

4、活:項伯殺,臣活之(動詞使動,使……活下來)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狀,像對待兄弟一樣)

6、籍:籍吏民(名作動,登記)

7、目:范增數目項王(名作動,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狀,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地)

9、何:"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

10、間:道芷陽間行(名作狀,從小路)

五、句式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斷句)

2、此亡秦之續耳(判斷句)

3、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疑問句)

4、壯士,能復飲乎?(疑問句)

5、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被動句)

6、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六、難句翻譯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譯:項伯於是當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裏。

2、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譯:我進入(函谷)關後,財物絲毫不敢據爲己有。

3、項莊拔劍起舞。

譯:項莊拔出劍來開始舞劍。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

譯: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吞併)之心,殺人如恐不盡。

5、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譯:奪取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譯: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2、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譯:何況人壽的長短隨着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爲烏有。

3、 死生亦大矣

譯: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

譯:當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譯: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1

一、通假字

1、趣舍萬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內“悟”通“晤”

二、古今異義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縱、無拘束。今:放蕩

2、列坐其次古:旁邊、水邊今:常用義爲質量差

3、亦將有感於斯文古:這些文章今:常用義爲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諸懷抱懷抱古義:胸懷抱負。今義:①抱在懷裏;②胸前;

5、引(之)以(之)爲流觴曲水。以爲古義:把??作爲。今義:認爲。

6、所以遊目騁懷所以古:①表憑藉,用來。今:①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7、俯仰一世俯仰古義: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擡頭

8、俯察品類之盛品類古: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

三、詞類活用

1、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少,年齡輕的'人,長,年齡大的人。均是形容詞作名詞。賢,賢德之人,形容詞作名詞。

2、固知一死生爲虛誕。一,名詞作動詞,等同,把??看作一樣。

3、齊彭殤爲妄作。“齊”字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詞作名詞

5、名詞作動詞①映帶左右環繞②一觴一詠喝酒

6、動詞的使動用法,所以遊目騁懷,使??縱展使??奔馳,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使(懷)興,即:使感嘆產生,

四、一詞多義

(一)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爲“閱讀”。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爲“迎”。

3、臨不測之淵,以爲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紮

3、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餘船以次俱進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爲“輪到”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2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衆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4)窮髮之北

古義:毛,草木今義:頭髮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裏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後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於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二、文言虛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於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衆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錶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並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於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麼。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爲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於

(1)介詞,對於。彼其於世/彼其於世

(2)介詞,在。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爲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3

1.《燭之武退秦師》

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

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荊軻刺秦王》

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高興,喜歡。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來。

請辭決矣 “決”,通“訣”,告別,辭別。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同“捧”。奉,兩手捧着。

秦武陽色變振恐 “振”,通“震”,害怕。

圖窮而匕見“見”,通“現”,出現,顯露出來。

秦王還柱走 “還”,通“環”,繞。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鴻門宴》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4

一、《世說新語》二則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君與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體

擬:相比

(3)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捨去

舍:捨棄

(5)去後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含義。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詞對用時,表示否定)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泛指小輩

今義:兒子女兒

(2)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

今義: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捨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與“來”相對

(4)相委而去

古義:捨棄

今義:委託

(5)下車引之

古義:拉,牽拉

今義:領

(6)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回頭看

今義:顧忌;理睬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裏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麼?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

(4)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6)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感到慚愧,下車來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就進門了。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5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