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2016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2016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1K 次

  【2016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2016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8分)

l.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衰草(shuāi) 誕生(dàn) 遺骸(hái)

B.農諺(yán)哺乳(bǔ) 潮汐(xī)

C.萌發(méng) 繁衍(yān) 褶皺(zhě)

D.蟾蜍(chú)頻率( píng) 劫難(jié)

2.下面句中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儘管各國海關動植物檢疫中心對這些害蟲嚴加防患,但很難保證沒有漏網之“蟲”。

B.馬路上急弛而過的汽車聲 ……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C.從聲舌裏,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

D.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在人工培養下大部分妖亡了。

3.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3分)

A.風雪載途(滿,填滿) 鐺聲匿跡(隱藏)

B.充耳不聞(聽,聽到) 年年如是(這,這樣)

C.無動於衷(折衷,調竄) 足不出戶(門)

D.視而不見(看 ) 激動不已(止、止住)

4.依次填人下列空缺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英國自然雜誌   一了愛丁堡羅斯棟研究所威爾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爲   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 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③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   棕樹蛇繁衍的天敵。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佈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佈 支援 控制

5、下列關於說明順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對於不同事物的說明,說明的目的不同,採用的內容和說明順序要求不同;對於同一事物的說明,由於說明的目的不同,採用的內容和說明的順序要求也可不同。

B、邏輯順序往往運用在闡釋事理的說明文中,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難到易、由繁到簡、由局部到整體、由具體到抽象,這些往往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C、說明文的順序一般包括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程序順序四種。

D、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後次序說明就是採用時間順序說明。人物生平介紹、動植物生長過程、科學觀測記錄、生產流程說明、民族歷史陳述等等,都可採用時間順序說明。

6、商品的標價一般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並多用“元”作單位。請用這種方法寫出“肆佰柒拾壹元零陸分”標價。(3分)

7、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1)目前,我國各方面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

(2)從大量的事實中告訴我們,環境災難是沒有國界的。

8、仿照例句,以我國古今的發明創造或傑出人物爲對象,加上適當的修飾語寫三句連貫的話。(2分)

例句:我們有雄偉的萬里長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宮,有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

仿句:

9.填空。(4分)

(1)竺可楨,_______家,地理學家。他的《大自然的語言》是介紹_______學的。

(2)談家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裏,介紹了“無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系”,這些現在統稱____________。

二、閱讀與探究(42分)

(一)(18分)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隨着時節推移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10.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穀鳥分別用了“傳語”、“暗示”、“唱歌”三個詞,作者這樣寫在修辭手法和內容上與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11. 根據所供材料,請你給物候學下個定義(所填不超過15字)。

物候學就是

的科學。(2分)

文中黑體字部分的句子分別採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2分)

12.第2自然段對物候知識、物候學的介紹 。(2分)

13.第3自然段的內容是寫               _____(答案不超過12個字)。(2分)

14、第一自然段中所選的三個例子能否調換順序,爲什麼?至少說出兩個理由,多說一個加一分(2分)

15.請聯繫你所觀察到的生活實際舉一個物候現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話表述),或舉出一個含有物候學道理的諺語。(2分)

16.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的生存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但近年不斷傳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開放,某種鳥改變了遷徙、棲息習性的消息,這都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學了《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聯繫其它有關文章,你認爲在維護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方面,我們應怎樣努力?(4分)

(二)(13分)

1979年春,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與此同時,除去鯽魚卵細胞的核,讓卵細胞留出空間做好接納囊胚細胞核的準備。一切準備就緒後,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鯽魚卵細胞內。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在人工培養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後長成8釐米長的鯽魚。這種鯽魚並沒有經過雌、雄細胞的結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魚。

17.本段說明的對象是什麼?(2分)

18.文段中使用了列數據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3分)

19.爲什麼叫這種魚爲“克隆魚”? (2分)

20.簡述“克隆鯽魚”的過程。(3分)

21.舉例說明本段語言的準確性。(3分)

(三)

被妖魔化的沙塵暴(11分)

李栓科

①剛剛掠過我國及日本的沙塵暴,所到之處,飛沙走石、黃沙彌漫。一時間輿情沸騰。

②然而,人類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阻擋沙塵暴的發生。

③沙塵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週期性。早在幾千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來自印度洋溼潤的西南季風,在中亞和我國的西北地區形成了大範圍的乾旱和荒漠區,這一區域又正處在西風帶上。這些是沙塵暴形成的根本原因,與人類的活動無關。但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過度放牧、開墾種植和砍伐森林,使許多土地裸露,確實增加了沙塵暴的強度和頻次。

④沙塵暴作爲一種自然現象,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許多自然現象相互關聯、互爲因果。假如我們消滅了沙塵暴及其源頭的沙漠乾旱地區,也就消滅了地球上的多種自然生態,絕滅了適應乾旱氣候的一切物種,並會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統的更加可怕的反饋和報復,甚至引發我們難以想象的災難。

⑤沙塵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見,但並非有害無利。

⑥首先,沙塵暴塑造了近百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正是黃土高原疏鬆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們的先民擇此生根繁衍。沙塵暴還使荒蕪死寂的諸多海島身披沃土,從夏威夷羣島、日本列島到我國的廟島羣島,無一不是沙塵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塵暴所遷移的沙塵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地區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塵暴向亞馬遜盆地輸入的沙塵量就有約1300萬噸,相當於該地區每年每公頃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塵暴能有效地緩

解酸雨。沙塵含有豐富的鈣等鹼性陽離子,這些外來的和地面揚起的鹼性沙塵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國北方地區工業很發達,但除了個別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發生,這與北方常有沙塵天氣有很大關係。沙塵暴還維繫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循環與穩定。沙塵含有豐富的營養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營養物約40010是由沙塵暴帶入的,促進了該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實上,處在什麼自然帶上.就有什麼樣的降水和溫度,就只能生長什麼樣的植被,這是人類所不能改變的。

⑧我們見多了在草地植樹防風沙卻把草地變成沙地的人爲災禍。乾旱半乾旱地區那點可憐的降水也許能夠滿足小草生長的需要,但當我們人爲地植入大樹,那點水就遠遠不夠供樹木生長。於是樹木就憑藉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處吸奪水分,周邊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沒

有了爲大樹儲備水分的綠草,大樹小樹也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最終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樹。

⑨沙塵暴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是近代人類過度的放牧或農耕,以及自以爲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劇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刪改)

2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來自印度洋溼潤的西南季風,在中亞和我國的西北地區形成了大範圍的乾旱和荒漠區。

B.如果人類消滅了沙塵暴及沙漠乾旱地區,也就消滅了地球上的多種自然生態,絕滅了一切物種,甚至引發我們難以想象的災難。

C.沙塵含有豐富的營養物。沙塵暴帶人海洋中的營養物促進了該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塵暴之所以會被妖魔化,主要是因爲人們只看到沙塵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3.第③自然段“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過度放牧、開墾種植和砍伐森林,使許多土地裸露”一句中,“過度”和“許多”能去掉嗎?請說明理由。(3分)

24.根據文意,談談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地認識沙塵暴?(4分)

三、創新寫作(50 分)

25. 根據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難”,“知者”可貴,“行者”更可貴。“行者”,用行動詮釋生活的意義,用行動抒寫生命的美麗。魯迅以直麪人生的吶喊喚起民衆的覺醒,“我”以滿腔的熱情幫助迪龍實現生命的蛻變,而面臨危機的美麗漢語需要我們用行動去拯救。

當我們抱怨環境髒亂時,我們爲什麼不俯下身去?當我們接受善意的微笑時,爲什麼不報以同樣的微笑?當我們自怨自艾時,爲什麼不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行動,就在舉手之間。做一個“行者”,行動着,感悟着,收穫着……

請以“做一個‘行者’”爲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不限;②不少於600字(寫成詩歌不少於20行);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