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五單元測試卷

高二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五單元測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高二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五單元測試卷】

高二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五單元測試卷

一、基礎知識24分

1.在文中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鯤鵬(kūn) 齊諧(xié) 蜩(zhōu) 遷徙(xǐ)

B.冷然(línɡ) 舂米(chōnɡ) 摶(tuán) 晦朔(shuò)

C.翱(áo)翔 坳(áo)堂 仞(rèn) 蓬蒿(hāo)

D.羊角(jué) 夭閼(è) 惡(è)乎待哉 決起(jué)

2.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B.①夫列子御風而行 ②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衆

C.①未有知其修者也 ②乃重修岳陽樓

D.①適百里者,宿舂糧 ②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3.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B.之二蟲又何知

C.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D.定乎內外之分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 ②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B.①窮髮之北,有冥海者 ②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C.①負青天,然後圖南 ②且適南冥也

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B.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C.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D.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6.指出與例句加粗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A.而後乃今將圖南 B.負青天,然後圖南

C.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D.且適南冥也

7.選出句式與衆不同的一項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莫之夭閼

C.之二蟲又何知 D.彼且奚適也

E.彼且惡乎待哉 F.何以知之

8.對本文有關文學常識的介紹不準確的一項是(  )

A.《逍遙遊》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

B.《莊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所著。《莊子》現存33篇。

C.《莊子》屬於先秦諸子散文,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作。

D.本文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9.關於本文的內容和主題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逍遙遊》全文分兩大部分。

B.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境界。

C.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及達到這種境界的主張。

D.全篇集中地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虛無主義和絕對自由。

10.莊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B.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C.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11.莊子認爲要通過“無爲”才能達到“無所待”的最高境界,下面哪一項不屬於這種情況(  )

A.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追求名聲。

B.修養高的人忘掉自我。

C.遨遊於無限遠大的境界。

D.修養入境的人順應自然而不追求功利。

12.本文想象豐富,意境奇特,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下面不屬於想象的是(  )

A.鵬鳥展翅遨遊太空。 B.鵬鳥擊水南徙。

C.斥鴳譏笑鵬鳥。 D.宋榮子猶然一笑。

二、閱讀理解36分

(一)課外閱讀

買臣之貴也,不忍其去妻,築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於買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於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譏寒勤苦時節,見翁子之志,何嘗不言通達後以匡國致君爲己任,以安民濟物爲心期。而吾不幸離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達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豈四方無事使之然耶?豈急於富貴未假度者耶?以吾觀之,矜於一婦女人,則可矣,其他未之見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閉氣而死。

(羅隱《越婦言》)

回答下列問題:

13.解釋有誤的一項(  )

A.買臣之貴也(貴:顯貴)

B.吾秉箕帚於翁子左右者,有年矣(秉:掌握)

C.天子疏爵以命之(疏:分,賜)

D.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蔑然:泯滅、消失的樣子)

14.指出加粗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築室以居之 B.又安可食其食

C.分衣食以活之 D.以安民濟物爲心期

15.對“其他未之見也”譯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他人沒有看見 B.其他(功績我)沒有看見

C.別的他沒有看見 D.別的也沒讓他看見

16.對“致”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達到)

B.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C.何嘗不言通達後以匡國致君爲己任(致:輔佐)

D.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致:招致,導致)

17.關於本文的思想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羅隱虛擬了朱買臣前妻的獨白,通過她的口來抨擊現實。

B.本文揭露了封建士大夫口說“匡國”“安民”,實則熱衷功名利祿的虛僞本質。

C.本文批判了朱買臣富貴休妻喜新厭舊的不道德行爲。

D.本文借古諷今,具有很強的批判現實精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爲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①來,夫子時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②之縣解。”

注:①適:偶然。②帝:天,萬物的主宰。

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佚吊之 (吊:弔喪)

B.必有不蘄言而言(蘄:祈求,希望)

C.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遁:逃避,違反)

D.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樂:音樂)

19.下列加粗字不屬於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是遁天倍情 B.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C.三飡而反 D.時而處順

20.比較下列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①然則吊焉若此

②向吾入而吊焉

③始也吾以爲其人也,而今非也

④必有不蘄言而言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21.比較下列句式特點,找出與“然則吊焉若此”句式結構相同的一項(  )

A.奚以九萬里而南爲 B.定乎內外之分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何以伐爲

選擇22~24題中的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

22.①三號而出  ②夫子時也(  )

A.①吹了三次號就走了  ②您應時而生

B.①哭了三聲就離開了  ②你們的教師應時而生

C.①大哭幾聲便離開了  ②你們的老師應時而生

D.①大哭幾聲便離開了  ②您應時而生

23.①始也吾以爲其人也  ②忘其所受(  )

A.①原來我認爲你們都是人

②忘掉了人是秉承於自然、受命於天的道理

B.①原來我認爲你們跟隨老師多年都是超脫物外的人了

②忘掉了人是秉承於自然、受命於天的道理

C.①原來我以爲你們老師他是一個超脫物外的人

②忘掉了人受命於天的道理

D.①原來我以爲你們跟隨老師多年都是超脫物外的人了

②忘掉了人秉承於自然的道理

24.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輕,在秦佚的眼裏老聃的弟子也應都是超脫物外的人,但如此傷心地長久哭泣,顯然哀痛過甚,有失老聃的遺風。

B.莊子認爲人體秉承於自然,方纔有生死,如果好生惡死,這就忘掉了受命於天的道理。

C.在莊子看來,憂樂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時而處順”,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縛,猶如解脫了倒懸之苦。

D.莊子本人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態度,與《逍遙遊》所表現的哲學思想迥異。

三、(4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40分)

(1)古人尚且“吾日參省乎吾身”,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已習慣於對別人的所作所爲說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課遲到推門而入徑直走到座位上去,比如面對走來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師低頭而過,比如搬動桌椅發出可以避免的聲響,你反思過自己的行爲嗎?

(2)當你聽說,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專門寫給中國人看的提示語時,你想到了什麼?

當你看到,網上的留言者對沒有什麼過錯的人污言穢語、百般挖苦、人身攻擊和下流調戲,動輒用“硫酸”般的惡言毒語潑向人家時,你想到了什麼?

當你感到,SARS病毒曾給我們這個國家罩上的恐慌和蕭條時,你又會想到什麼?

當你醒悟,除了在某個紀念日我們才提到所經歷的戰爭苦難時,你又會想到什麼?

反思,可以是對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爲,也可以是對自己或他人的成績及榮譽;其實,對任何事情都可以進行反思,該反思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請就“反思”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你可以發表看法,也可以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編故事等。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一、1.B(A項蜩tiáo;C項坳āo;D項角jiǎo,惡wū,決xuè)

2.D(適:到……去。A項①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②名詞,翅膀;B項①動詞,駕馭,②動詞,抵禦;C項①形容詞,長,②動詞,修建)

3.B(指示代詞“這”,其他都是助詞)

4.D(智慧A項①shù幾,②shuó拼命追求的樣子;B項①fà毛,指草木,②fā打開糧倉;C項①名詞作動詞,南飛,②名詞,南方)

5.D(A項“冥”,通“溟”;B項“反”通“返”;C項“而”通“耐”)

6.D(例句與其他三項都是名詞作動詞)

7.B(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其餘是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或作介詞的賓語,不同)

8.B(作者還有後學者)

9.B(世間萬物是“不自由”)

10.B

11.C

12.D

二、13.B(秉:拿,手持)

14.B(食:不是使動用法)

15.B(本句是賓語前置句)

16.C(致:使)

17.C(文中沒有此項內容)

18.D(樂:歡樂。)

19.D(A項倍通“背”,B項縣通“懸”,C項反通“返”)

20.A(①②都是代詞,代老聃,③④都是轉折連詞,但是)

21.B(例句與B項是介賓短語後置,A、D項是賓語前置,C項是定語後置)

22.C(“三”是概數,“號”:哭。“夫子”:老師。)

23.B

24.D(《莊子?養生主》與《逍遙遊》的主旨一樣,它們重在順應自然,不爲外物所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