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2016高三第三次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2016高三第三次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2016高三第三次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2016高三第三次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露水(lù) 纖維(qiān) 框架(kuàng) 安步當車(dàng)

B.棲息(qī) 虔誠(qián) 羞怯(qiè) 膾炙人口(kuài)

C.桂冠(guān) 似乎(shì) 負載(zài) 休慼相關(qī)

D.粘住(nián) 月暈(yùn) 衣襟(jīn) 一蹴而就(cù)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闢如在園中最爲落寞的時間,一羣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

B.隨着科技與金融的結合越來越深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內含發生了深刻變化。

C.蘇炳添在打破全國記錄的同時,完成了中國幾代“飛人”突破十秒大關的夙願。

D.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親睞自行車運動,不曾想,在騎車時意外摔倒導致腿骨骨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①我們應在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羣裏,進行及時有效的身份 和心理引導。

②在這個唯物主義無神論備受 的社會,任先生科學無神論的思想閃爍着光芒。

③找到生存者的希望越來越小,不過交通運輸部表示,只要有一線希望, 放棄。

A.甄別 質疑 決不 B.甄別 置疑 絕不

C.鑑別 質疑 絕不 D.鑑別 置疑 決不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昔日裏,海淀圖書城裏也曾摩肩接踵,附近的電子城裏也曾人頭攢動。

B.古代那些進京趕考的學子,或負篋步行,或乘船騎馬,一路上風餐露宿,風雨無阻。

C.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吸收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

D.如今72歲的陳增友老人中風癱瘓在牀十多年,全靠妻子一人照料,生活杯水車薪。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作爲戰地記者,他只說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戰爭衝突和恐懼的孩子們的故事。

B.如果我能幫助他們把那些信息傳遞給世界,那麼就可能達成某種解決辦法。

C. 網絡售假行爲愈演愈烈,會上專家分析網絡售假的危害,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D、韓國總統朴槿惠來到一所小學,帶領大家做MERS的預防活動,此舉旨在爲了消除公衆對MERS的恐懼。

6.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生氣,是因爲自己不夠大度;你焦慮, ;你悲傷, ;你惆悵, ;你嫉妒,……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裏。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①是因爲自己不夠優秀 ②是因爲自己不夠堅強

③是因爲自己不夠陽光 ④是因爲自己不夠從容

A. ④②③① B. ③②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7.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畢業論文上的文字,像螞蟻,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 祖父撐一篙小船,漫溯開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時光拋棄了。

C. 女足姑娘的笑臉,成了清澈的泉水,給球迷的心靈一次清爽的洗滌。

D. 一如金黃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謙卑。

8.下列各組句子中,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 學生送自己的攝影集給老師,扉頁上寫着:王青雲老師惠存,學生張小齊惠贈。

B.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週五拜會了上海市委書記韓正。

C. 監考員在考場上說:“請不要東張西望,否則,將根據考試紀律嚴肅處理。”

D. 實習護士王豔對病人說:“大媽別緊張,我雖然是新手,但一定會爲您紮好這一針。”

9.下列對句中有關古代年齡稱謂的加點詞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

B.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C.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

D.餘自束髮讀書軒中(束髮:男子十五六歲至二十歲)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D.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B.日與其徒上高山

C.順流而東也 D.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12.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君子生下來並沒有不同,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B.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階段就(留下)大的遺憾,我看不出他們的聰明。

C.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凡這個州有奇異形態的山水,都被我遊覽過了。

D.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那麼勝與敗的次數,存與亡的道理……

13.下列對李煜《虞美人》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A. 上片實寫,下片虛寫,由實入虛,將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

B.詞中通過幾組意象的對比突出了往昔的繁華和今日的落寞。

C.運用比喻將原本抽象的愁緒形象化,寫出了愁之多與難以排遣。

D.以宇宙時空的永恆與無情,襯托出家國人生的短暫與可悲。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題。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餘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燭之武退秦師》)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貳於楚也 貳:從屬二主

B.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給

C.失其所與,不知 與:結交,親附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破舊

1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闕秦以利晉

A.越國以鄙遠 B.敢以煩執事

C.焉用亡鄭以陪鄰 D.以其無禮於晉

1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數語既點出戰事爆發的原因,又暗示鄭國有機可乘,爲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

B.燭之武臨危受命,體現出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也說明佚之狐對他的外交才能瞭解之深。

C.說退秦師是全文重點,燭之武似乎都在爲秦國利益着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D.爲了塑造燭之武的形象,本文集中筆墨重點表現燭之武如何說退秦師,而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一字未提。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7—18題。

自20世紀中葉開始,全球環境問題已經日趨顯露,中國學者們開始對環境美學產生興趣。他們發現生態視野尤其具有吸引力,並且運用它發展出研究環境美學的一種獨特方法。他們採用科學的生態模式,也就是由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成分構成的系統語境來研究環境問題,並稱其爲“生態美學”。生態美學體現了中國以“天人合一”爲基礎的悠遠文化傳統而形成的視野。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國古代美學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學背景之上的生態的生命的美學”。因爲對於環境的關懷已經成爲一種普遍意識,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將中國的環境美學發展視爲一種變體:也就是理解環境的審美價值這種理性探索的變體。我相信西方和中國有着共同的興趣,但在認知語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異。

這些差異首先體現在,我們如何理解對環境的審美欣賞。程相佔教授曾經指出,西方美學關注的中心是審美對象。在對藝術的審美欣賞中,這點似乎很明顯:我們集中於繪畫、音樂、詩歌、風景等。然而,毫無疑問,風景不適合這一模式,因爲風景並不是一個不連續的對象。更確切地說,連續不斷的風景引導我們與它互動,這意味着環境欣賞的交融模式纔是更恰當的。這種立場促使我們向中國的環境欣賞模式靠近:在這種模式中,主-客二元對立被拒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人與世界的親和關係。程相佔曾經指出,中國學者通常將英文術語“審美”(aesthetic)翻譯爲漢語詞彙“審-美”;然而,不少中國學者將“審-美”理解爲一個動賓詞組,意思是“欣賞美的一種活動”。這就使得關於對象的美學與關於欣賞的美學之間的區別變得非常清晰。

這一點讓我們認識到,西方美學與東方美學對於環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異。在西方各社會,人們通常談及“這個環境”,也就是在“環境”這個詞語前面加上定冠詞the,環境就如同一個具體的事物。以這種方式思考環境,就將環境轉變成了一個對象:這個環境,環境就成了某個與我們相分離並遠離我們的東西。然而,對於中國美學來說,不存在對立或分離:“審美”表示一種“欣賞活動”,而不是將一個對象欣賞爲“美的”。

(節選自阿諾德•柏林特《西方與東方的環境美學》)

17.下列對文中“生態美學”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生態美學在全球環境問題日趨顯露的背景下形成。

B. 生態美學採用科學的生態模式來研究環境問題。

C. 生態美學的哲學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D. 生態美學起初沒有得到西方學者的認可。

18.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風景與繪畫、音樂、詩歌等審美對象不同,是一個連續的審美對象。

B.對“風景”的研究促使西方美學中的環境交融模式靠近中國的環境欣賞模式。

C.中國的環境欣賞模式不存在主-客二元對立,有的是人與世界的親和關係。

D.西方美學關注的是審美對象,東方美學關注的是審美活動。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題4分,第20題2分,共6分)

19.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任選4題,若超出4題,則取前4題評分)

(1)寄蜉蝣於天地, 。(蘇軾《赤壁賦》)

(2)使天下之人, 。(杜牧《阿房宮賦》)

(3) ,徒慕君之高義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4)連峯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難》)

(5)水擊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遊》)

20.文學常識填空。(2分)

“大河百代,衆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羣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幅對聯寫的是宋代的    (文學流派)詞人    (名字)。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4分,第22題2分,第23題4分,共10分)

日子很快的過去了,她的做工卻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裏僱着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①

新年才過,她從河邊掏米回來時,忽而失了色,說剛纔遠遠地看見幾個男人在對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尋她而來的。四嬸很驚疑,打聽底細,她又不說。四叔一知道,就皺一皺眉,道:

“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來的。”

她誠然是逃出來的,不多久,這推想就證實了。

此後大約十幾天,大家正已漸漸忘卻了先前的事,衛老婆子忽而帶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進來了,說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雖是山裏人模樣,然而應酬很從容,說話也能幹,寒暄之後,就賠罪,說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爲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麼話可說呢。”②四叔說。

於是算清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還沒有用,便都交給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過謝,出去了。其時已經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麼?……”好一會,四嬸這才驚叫起來。她大約有些餓,記得午飯了。

於是大家分頭尋淘籮。她先到廚下,次到堂前,後到臥房,全不見淘籮的影子。四叔踱出門外,也不見,一直到河邊,才見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邊還有一株菜。

這一天是四嬸自己煮中飯;他們的兒子阿牛燒火。

午飯之後,衛老婆子又來了。

“可惡!”四叔說。

“你是什麼意思?虧你還會再來見我們。”四嬸洗着碗,一見面就憤憤的說,“你自己薦她來,又合夥劫她去,鬧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個什麼樣子?你拿我們家裏開玩笑麼?”

“阿呀阿呀,我真上當。我這回,就是爲此特地來說說清楚的。她來求我薦地方,我那裏料得到是瞞着她的婆婆的呢。對不起,四老爺,四太太。總是我老發昏不小心,對不起主顧。幸而府上是向來寬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計較的。這回我一定薦一個好的來折罪……。”

“然而……。”③四叔說。

於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終結,不久也就忘卻了。

(節選自魯迅的《祝福》)

21.請指出文中劃線句①所用的描寫手法,並簡析其表達效果。(4分)

22.理解劃線句②在文中的含義。(2分)

23.結合上下文,用簡潔的語言補上劃線句③“然而”後省略的內容,並分析這句話體現了四叔怎樣的心理和性格特點。(4分)

四、寫作題(本大題30分)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30分)

樹上每一片葉子都是相似的,每一片葉子又都是不同的。

沒有一個人是爲了和別人相同而出生,人各有天賦,各有使命。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於600字。

參考答案

1.B(A.纖xiān C.似sì D粘zhān)

2.C(A.闢如——譬如 B.內含——內涵 D.親睞——青睞)

3.A(甄別,可以用於“物”的鑑別,還可鑑定“人”的能力高低,品質的好壞。鑑別,常用於對藝術作品的分辨識別。“質疑”的意思是“提出疑問”,“置疑”意思是“懷疑”(多用於否定式)。當表示對過去事實的判斷時,一般用“絕不”。當要對某件事情表態時,一般用“決不”,以明示決心。)

4.D(“杯水車薪”,比喻無濟於事,句中要表達的是生活困難,用錯對象)

5.A(B項“達成”“解決辦法”搭配不當。C項“人們的廣泛關注”的內容有歧義,可以是“會上專家分析網絡售假的危害”,也可以是前面所有內容。D項“旨在爲了”句式雜糅)

6. A(詞語與句子的相對應,“焦慮”對應“從容”、“悲傷”對應“堅強”、“惆悵”對應“陽光”、“嫉妒”對應“優秀”)

7.B(ACD三項是比喻,B項不是)

8.C(A項“惠贈”是敬語,不能用於自己的行爲。B項“拜會”用錯,應改成“會晤”。D項“一定會爲您紮好這一針”不得體)

9.D(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爲髻,因用以指代成童,“束髮”一般指十五歲)

10.D(A.可,可以;以,憑藉;兩個單音節詞。今常用於表示可能、能夠或許可之義。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比作聖主賢君或美好的理想,今形容容顏漂亮。C.養生,這裏指供養活着的人,現在指保養身體)

11.C (C項名詞活用作動詞,其餘名詞活用作狀語)

12.C(A.生:通“性”,資質,稟賦。譯爲: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並沒有不同,善於藉助外物罷了。B.小學:小,小的方面;學,學習。譯爲:小的方面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我看不出那種人聰明(在什麼地方)。D.數、理:天數,命運。注意互文的修辭。譯爲:那麼勝負存亡的命運)

13.A(“春花秋月”是實,“往事”是虛;“小樓”、“東風”是實,“故國”是虛;“朱顏”是實,“雕欄玉砌”是虛,全詞虛實結合,不落痕跡)

14.D(敝:損害)

15.C(A.連詞,相當於“而”,表承接。B.介詞,拿,用。C.連詞,表目的。例句同。D.連詞,因爲)

16.D(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

17.D (文中“將中國的生態美學”視爲一種變體,沒有不認可或貶低的意味)

18.B(“這意味着環境欣賞的交融模式纔是更恰當的”表明西方美學中沒有環境交融模式)

19.(1)渺滄海之一粟 (2)不敢言而敢怒 (3)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4)枯鬆倒掛倚絕壁(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4分。任選4題,若超出4題,則取前4題評分)

20.婉約派/李清照(2分。每空1分)

21. 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或肖像描寫、心理描寫)。(1分)

從有了“笑影”並“白胖了”可以看出這是發自內心的滿足(1分);從中折射出祥林嫂在婆家生活的艱辛(1分),也體現出祥林嫂對生活要求很低,是一個安分、隨遇而安的人(1分)。

22.四叔認爲,祥林嫂的婆婆要求祥林嫂回去是理所當然的(1分)。這句話體現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度對下層勞動婦女的迫害和摧殘,她們地位卑微,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1分)。

23. 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勤快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1分,意思相近即可)

從四叔的話語可以看出,他只關心自己的利益(1分),對祥林嫂的不幸缺乏同情心(1分),體現了四叔的自私、冷漠 (1分)。

24. 評分等級標準:

一等(30—26分) 切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語言通暢,結構完整,不少於600字。 以28分爲基準分。

二 等(25-21分) 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內容較充實,語言通順,結構基本完整,不少於600字。 以23分爲基準分。

三等(20-16分 ) 基本符合題意,中心不夠明確,有基本內容,語言基本通順,結構不夠完整,不少於600字。 以18分爲基準分。

四等(15分以下)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與題意完全無關;② 語病極多;③字數不足400個。

評分說明:①不擬題目者,扣2分。②每出現3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最多扣3分。③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者,扣1分;全文標點不清者,扣2分。④字體工整、卷面整潔者,酌加1-3分;字跡模糊、卷面不整潔者,酌減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