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高一下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複習試題

高一下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複習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高一下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複習試題】

高一下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複習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39分)

一、(27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阜盛(fù) 敕造(chì) 歆享(xīn) 模樣(mó)

B.朱拓(tà) 嗚咽(yè) 綰者(wǎn) 嫡親(dí)

C.炮烙(pào) 瞋視(chēn) 吞噬(shì) 憊懶(bèi)

D.懵懂(měng) 作揖(yī) 蹂躪(róu) 忖度(dù)

2.下列各項中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蹣跚 蜂踊 煙靄 櫱根

B.杜撰 寒喧 沮喪 胳膊

C.倉皇 理睬 膨脹 綽號

D.瀟灑 連綿 蹙縮 形駭

3.下面各組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⑴身量苗條,體格風騷。⑵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B.⑴身量不足,形容尚小。⑵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C.⑴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⑵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⑴晚飯擺出來了,四叔儼然地陪着。⑵但見田疇平曠,阡陌縱橫,屋舍儼然。

4. 從下面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關於自己讀書的事前後說法矛盾。下面解說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甲)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乙)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因問:“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許認得幾個字。”

A.聽了賈母的話,黛玉自覺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機警、聰明和細心。

C.對賈母之言出自親情,對寶玉之言出自謙虛。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心理狀態。

5.下面加點的成語運用正確的是( )

A.社會上有少數人愛傳播小道消息,他們把不經之談獵奇爲新聞,甚至把謠言也加以擴散。

B.這些人對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對廣大羣衆的疾苦卻漫不經心。

C.老胡雖然年過花甲,但還是少不更事,書呆子氣十足。

D.教室裏教師講得精彩,學生學得認真,課堂氣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躍。

6.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着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B.在這裏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D.“你放着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如果美國政府不履行他在中美貿易協定中所承擔的義務,那麼任何人也不能肯定中美兩國間的貿易會不會出現逆轉。

B.選擇最可靠、最恰當的材料,對一篇文章的成敗,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C.他作詩不存祈譽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觸就訴諸筆墨,並且從不矯飾,一切如實說來,率真而又自然。

D.老先生很有度量,他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經常爭論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

8.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的一句是( )

某一地區特定時間內遊客數量超過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該地區旅遊業種種問題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會黯淡無光,,再好的微笑服務也會喪失魅力。

A.再多的人文景觀也會失去風采

B.再濃厚的遊覽興趣也會逐漸減退

C.再迷人的青山綠水也會索然無味

D.再多的投入和開發也無濟於事

9.下列文學常識知識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發展史上的高峯,原名《石頭記》,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寶黛愛情悲劇爲主線,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B.魯迅,原名周樹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故鄉》、《社戲》、《孔乙己》、《阿Q正傳》等都選自其中;《祝福》選自《彷徨》中。

C.餘華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是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並與葉兆言和蘇童等人齊名。著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和長篇小說《活着》、《在細雨中呼喊》等。

D.海明威,美國現代作家。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爲誰而鳴》等。因其在小說創作中的成就,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課內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兩段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裏,從活得有趣的人們①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②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爲人爲己,也還都不錯③。我靜聽着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

我給那些因爲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④,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着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衆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10.畫線①“活得有趣的人們”是指( )

A.魯鎮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認識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禮教毒害而厭惡祥林嫂的人們

D.魯四老爺等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人們

11.畫線②“總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祥林嫂終於死去了,“我”不必再爲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B.祥林嫂終於死去了,她總算得到解脫,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終於被迫害致死,這是不可避免,無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終於死了,不會再令“活得有趣的人們”怪訝了。

12.畫線③全句的含義是( )

A.凡是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討厭見他的人不再見他,這對別人或對他自己,也都還不錯。

B.祥林嫂這個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討厭見她的人不會再見到她了,這對別人和對自己,也還都不錯。

C.這是憤激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D.這是激憤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對祥林嫂的同情和對魯四老爺的憎恨。

13.畫線④中“驚醒”的含義是( )

A.從沉思中驚醒 B.從睡夢中驚醒 C.從麻木中驚醒 D.從迷惘中驚醒

題號

一、二、

總分

得分

第Ⅰ卷答題欄(39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答案

第Ⅱ卷(共81分)

三、(23分)

14.將下文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選自《戰國策》)

譯文:

15.將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個單句,爲“人道主義”下定義。(3分)

①人道主義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②當時的思想家爲擺脫經院哲學的束縛提出了這麼一種思想體系

③它是當時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爲中心

答:人道主義是

16.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語句,使句子連貫(4分)

一棵樹,在歲月的長河中,書寫着一段英雄人生:狂風襲來的時候,你不肯倒下; , ;洪水肆虐的瞬間,你不肯俯首。站着,給大地一片綠蔭; ,;站着,給城市一縷溫馨。不計榮辱,不計得失,一生的站立,只爲報答泥土的養育之恩,只爲證明生命如磐石的精神。

1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落 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有人說詩中“腸斷”一詞傳神,你認爲如何?試作簡要賞析。

18.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 ,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

⑵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⑶仰視宇宙之大, ,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四、(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鳥兒中的理想主義

筱 敏

我對籠中繼續撲翼的鳥一直懷有敬意。

幾乎第一隻不幸被捕獲的鳥,剛囚入籠中都是拼命撲翼的,它們不能接受突然轉換了的現實場景,它們對於天空的記憶太深。它們的撲翼是驚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圖逃離厄運的,拒絕承認現實的。然而一些時日之後,它們大都安靜下來,對伸進籠裏來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漸漸能取一種怡然的姿態享用。它們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並學會把這看成生存的常態。它們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適應能力強,這對人,對鳥,對任何生物,都是一個褒獎的詞語。它們無師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爲他們架在籠中的假樹杈上,站在籠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籠壁上徒勞地亂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樣,優雅地偏頭梳理它們的羽毛。如果有同伴,就優雅地交頸而眠。更重要的是,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時候,就適時適度地婉轉地歌唱,讓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閒適。而天空和撲翼這種與生俱來的事情,也就是多餘的了。

但有一些鳥的適應能力卻很差,這大抵是鳥類中的古典主義者。它們對生命的看法很狹隘,根本不會隨現實場景的轉換而改變。在最初的驚恐與狂躁之後,它們明白了厄運,它們用最荏弱的姿態來抗拒厄運。它們是安靜的,眼睛裏是極度的冷漠,對小碟小碗裏伸過來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種神態,甚至於讓恩賜者感到尷尬,感到有失自尊。鳥兒的眼睛裏一旦現出這樣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們的態度出現轉機,無論從小籠子換到大籠子,還是把粗瓷碗換成金邊瓷碗,甚至於再賞給它一個快樂的夥伴,都沒有用了。這一切與它們對生命的認定全不沾邊兒。事實上。這時候它們連有關天空的夢也不做了。古典主義者總是悲觀的、絕望的,它們只求速死。命運很快就遂了它們的心願。

而我一直懷有敬意的,是鳥兒中的理想主義者,這種鳥兒太少,但我僥倖見過一隻,因爲總是無端想起,次數多了,竟覺得這鳥兒的數目似乎在我感覺中也多了。

我見到這隻鳥兒的時候,它在籠中已關了很久了,我無從得見它當初的驚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現出過極度的冷漠,或者徒勞地撞擊籠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籠壁的鐵枝。我見到它的時候,它正在籠子裏練飛。它站在籠子底部,撲翼,以幾乎垂直的路線,升到籠子的頂部,撞到那裏,跌下來,然後仰首,再撲翼……這樣的飛,我從來沒見過。它在籠中劃滿風暴的線條,雖然這些線條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確飽漲着風暴的激情。它還繞着籠壁飛,姿態笨拙地,屈曲着,很不灑脫,很不悅目,但畢竟它是在飛。它知道怎樣利用籠內有限的氣流,怎樣訓練自己的翅膀,讓它們儘可能地張開,儘可能地保持飛翔的能力。

在這樣一隻鳥的面前,我感覺慚愧。

一般我們很難看見鳥是怎樣學飛的,那些幼鳥,那些被風暴擊傷了的鳥,那些在巖隙裏熬過隆冬的鳥,還有那些被囚的鳥。這是一件隱祕的事。我們只看見過它們在天空中劃過,自由地撲翼,桀驁地滑翔,我們只羨慕上帝爲它們造就了遼闊的天空。

但在看到那隻在籠中以殘酷的方式練飛的鳥之後,我明白,天空的遼闊與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這種事情上帝根本無能爲力。上帝只是說,天空和飛翔是鳥類的生命形式,而災難和厄運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至於在災難和厄運中你是否放棄,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19.從全文看,作者寫了哪幾類鳥?(4分)

答:

20.爲什麼作者對其中一類鳥既懷有敬意又感覺慚愧?(4分)

答:

21.結合全文,試分析“天空的遼闊與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這種事情上帝根本無能爲力”一句的深刻的含義。(6分)

答:

2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作者用“但”“而”等轉折詞將不同類型的籠中鳥串聯起來,思路清晰,使全文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B.第二段“適應能力強,這對人、對鳥,對任何生物,都是一個褒獎的詞語”一句反映了作者既諷刺又同情的矛盾心理。

C.第三段描寫的一類鳥,在厄運面前,“它們是安靜的”“它們用最荏弱的姿態來抗拒厄運”,表現了這類鳥對死亡的坦然。

D.作者雖然對幾類鳥持有不同的態度,但對人類以“殘酷方式”囚鳥的行爲都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E.通觀全文,無論是“鳥”還是“籠子”其實都帶着生活的“影子”,具有象徵意義,給人以深刻啓示。

五、(40分)

23.閱讀下面的一則寓言,根據要求作文。

八哥被人捉來調教之後,便會模仿人的聲音,翻來覆去地說那學來的幾句話。可它聽見庭前樹上的蟬在高歌,卻譏笑蟬不會說話。蟬說:“你雖然會學人說話,說的卻完全不是你自己的話,而我唱的卻是我自己的歌呀!”

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可以聯想到什麼?從中得到什麼啓迪?請你就“學人說話與唱自己的歌”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⑴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之內。⑵立意自定。⑶文體自選。⑷題目自擬。

⑸不少於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