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2016初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檢測題(北師大版)

2016初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檢測題(北師大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9K 次

導語:下面一份“2016初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檢測題(北師大版)”爲本站精心準備!

2016初一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檢測題(北師大版)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4分)

(1)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 ),對國防武器做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2)稼先爲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 )友。

(3)想到這些,費米不禁打了個寒噤( )。

(4)魯迅先生有點躊躇( )了,到底向前走呢?還是回過頭來走?

2.將下列詩句工整地抄寫在橫線上。(2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3.下面對課文相關內容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鄧稼先,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爲我國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B.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於1936年10月19日逝世。其著作包括散文、小說、詩歌、雜文等多種體裁。

C.居里夫人爲波蘭物理、化學家,1903年與丈夫居里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D.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熱愛化學,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化學的理論研究。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學校是一個天然庇護所,它既安撫學生、傳遞溫暖,也護佑公

衆、凝聚人心。

B.近年來,微博逐漸成爲輿論引導的一線陣地,政府開設微博已蔚然成風。

C.有的遊客明明看到油菜地裏“禁止入內”的牌子,還是義無反顧地走進去拍照留影,讓

人無可奈何。

D.從古時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國夢,儘管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但其中所蘊含的對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的期盼,卻有着一脈相承的連續性。

5.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在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報社組織了近80名中小學生記者走進濰坊高密,參觀莫言家鄉,採訪莫言親人。

B.在當今社會,個體獲取知識的方式很多,但誰也無法否認的是,閱讀仍是一種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C.“五月的鮮花”作爲“五四”青年節的品牌節目,經過這幾年的精心打造,已經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

D.普及災害教育,就要真正將災難教育納入國民教育之中,以強化公衆的風險意識,提高其應對災難的能力。

6.綜合性學習。(8分)

學校開展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爲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活動一 從下列材料中任選兩則,參照示例,探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途徑。(4分)

【材料一】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一條法令:任何酒店、餐館都不得隨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將那些還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種犯罪。

【材料二】法國爲防止糧食浪費,推出反浪費計劃,從細節着手,提供節約糧食的好政策與好方法,簽訂全國反浪費公約。

【材料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古訓傳達的是對勤儉的倡導,對奢靡的摒棄。

【材料四】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網友們發起“不剩飯菜,曬吃光後的餐具”的“光盤行動”,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示例:我選材料四,探究結果:運用公共媒體進行宣傳。

我選 ,探究結果:

我選 ,探究結果:

活動二 下面是人們就餐桌上講排場的現象編的順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寫了一則反對餐桌浪費的順口溜,請你把它補充完整。(4分)

奢華高檔,纔夠誠意;多多點菜,纔夠熱情;吃飽還剩,纔算闊氣。

經濟實惠,就顯真情; , ; , 。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爲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裏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纔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

7.怎樣理解標題“永恆的驕傲”的含義?(2分)

8.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後一部分,請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9.這一段文字採用的修辭手法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2分)

10.爲什麼說“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3分)

11.怎樣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的含義?(3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7分)

絕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蘭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兒的眼神,修竹在溫潤的地氣裏拔節,有風吹過,春日最有風韻的那個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綠意釋放的。

②已經一千六百多年過去了,大多瑣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這一天,人們照例要匯聚蘭亭,紀念書聖,弘揚書道,效晉時士人流觴曲水,吟詩作賦。我們正努力地復原着當時的儀式,貼近那一場盛會。而今,利用這種儀式,文人們是否能夠抵達那個煙水遙遙的深處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很欣喜地寫道:“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間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響的謝安來了,高僧釋支遁來了,王羲之帶了幾個兒子一起出動,最小的是獻之,此時九歲。四十餘人其樂陶陶地相擁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傾瀉下來的溫暖陽光,_________。流觴到處,詩思敏捷者脫口而出。謝安、王羲之、孫綽等二十餘人很快成詩,博得一片好評;卞迪、丘髦等十餘人一時難以即席吟誦,罰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獻之參與這樣的成人活動,一時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罰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隨意的,唯有這樣,雅集才充滿了無拘無束的氣氛。

④謝安也參加了蘭亭雅集,和一個普通文人一樣,成四言五言詩各一首。在雅集中,絲毫不見他有與人不同之處。從文人角度看,謝安的影響要勝過雅集中的每一個人。從職務上看,謝安歷任了桓溫司馬、吏部尚書,東晉孝武帝時甚至位居宰相。這樣的人在蘭亭雅集中,與大家平等,無人着意提起,也無專文渲染。這正是晉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風。難得的是謝安的平常心,更難得的是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達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懷抱中的文人相聚,適意是雅集的動力。由於適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備,你願意怎麼着就怎麼着吧,每一個相與者都重在個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懷、從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尋常的文人聚會能流傳下來,恐怕遠遠超過了所有參與者的料想,他們只是覺得快樂了一天,一身輕鬆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氣回家。

⑥今日的蘭亭依然清幽靜謐,只是人工痕跡多了,不是當年的草莽情調,漸漸把自然氣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無了。在孫綽筆下,短短數字已將遙不可復的景緻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遠比今日所見豐富。像《蘭亭序》這樣的美文,亦是這樣,一個高度確立了,後人有再多的蘭亭修葺,至多是一種懷舊、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這個暮春之後,我們的許多集會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我們在追隨複製中想念和回顧,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嫋嫋的煙水氣了。

⑧在暮春,的確可以沿着蘭亭方向走,找回日漸失去的脾性和情懷。

12.絕版的東西往往彌足珍貴。公元353年的那個暮春,究竟有些什麼讓人覺得珍貴而不可複製?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答出三點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第③段畫橫線句子,順其思路,再寫一句話,表現蘭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餘人其樂陶陶地相擁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傾瀉下來的溫暖陽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重點介紹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謝安參加蘭亭雅集的情形,加點的“絲毫”一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適意是雅集的動力。”請用第⑤段的相關語句說說“適意”的內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孫綽短短數字已將蘭亭遙不可復的景緻移到了眼前,請賞析第⑥段畫波浪線句子的妙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沿着蘭亭方向走”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要弘揚傳統,重塑雅集。請你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找回日漸失去的脾性和情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奇 跡

那年,文參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飯時,文對爹說:“爹,我想復讀一年。”

聽了這話,爹白了他一眼,說:“算啦!回家幫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氣,爹決定了的,九頭牛也拉不回,錯了也不改。何況這次,爹沒錯。那年,家裏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剛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裏貸款買的那頭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兩個弟弟還在上小學。家裏就一個勞力了。

這天晚上,文聽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剛亮,文就去找爺爺。文知道爹是個大孝子,爺爺的話,爹句句聽。爺爺很疼文,立馬去找爹。爹聽了爺爺的話,氣呼呼地說:“叫他復讀,你能掙回錢來?”一句話問得爺爺不吱聲兒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趙伯。趙伯和爹在堂屋裏談了半天,嘆着氣搖着頭走了。

文咬咬牙,騎上他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去縣城中學找當教師的姑父。這是最後一線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車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臉曬得通紅,文渾身出汗,像剛從河裏爬出來一樣。

姑父一口水也顧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邊:“叫娃復讀吧!”

爹硬硬地說:“家裏沒錢!”

姑夫說:“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說:“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還要讀,你供嗎?”

姑父堅決地說:“供!”

爹連珠炮似的說:“還考不上你供嗎?考上了你供嗎?”

氣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衝上去,給爹兩腳,可他不敢。文也是個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後面的懸崖上,靠着一棵柏樹,無力地軟了下去。文的腦海裏閃現出一雙雙專注聽課的臉,文的耳畔迴響着脆生生的上課鈴聲。

這時候,不知哪兒的廣播裏傳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歌聲。歌聲裏,文流下了傷心的淚:我的腳下哪有路?我的腳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過了多久,文聽到誰在叫他。這聲音多麼熟悉而親切呵!文扭頭一看是爹。文把頭倔強地扭過去。

爹走上來,和藹地說:“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問:“你要咋?”

文大聲說:“你不叫我復讀,我就從這裏跳下去,摔死算啦!”

文想用這話激怒爹,讓爹狠狠地打他一頓,這樣,他心裏也許好受些。

誰知,聽了他的話,爹的眼睛卻溼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來,拉進他的懷裏,激動地說:“爹答應你!”

聽了這話,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說:“你找爺爺,找你趙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給感動啦!衝着這股牛勁兒,還怕考不上大學?爹就是把腰累彎,也要供娃復讀!”

“爹!”文大叫一聲,把爹抱住,熱淚如泉涌。

文複習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學。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爭取。這時,事情往往會出現轉機,甚至產生奇蹟!不是嗎?

(有刪改)

18.文中揭示產生“奇蹟”的前提條件的一句話是: 。(2分)

19.文中畫線句交代“爹的脾氣”,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0.文章大篇幅地寫“文”爭取復讀的過程,而對復讀的經過和結果一筆帶過,爲什麼要這樣處理?(2分)

21.從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試用一句話進行表述。(3分)

  三、寫作(4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材料1:美國航空航天局安全顧問組一位成員警告說,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工程師之間缺乏交流,國際空間站可能會發生嚴重事故。

材料2: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麼感想?生活中你有類似的見聞和體驗嗎?請就“交流”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之內。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500字;⑤不得抄襲。

  七年級語文(下)(北師大版) 第四單元 偉岸人格 檢測題

  參考答案

1.(1)xiè (2)zhì (3)jìn (4)chóu chú(注意平時積累課文中的重點字音。)

2.提示:注意“俯”“孺”的寫法,書寫工整即可。

3.D(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家。)

4.C(“義無反顧”指爲了正義而勇往直前,毫不猶豫。是褒義詞。原句中是對遊客無視“禁止入內”的牌子強行走進油菜地拍照留影的做法的批評,所以用“義無反顧”是不正確的。)

5.B(“一種”和“之一”語意重複,可去掉其中的一個。)

6.活動一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訂反浪費計劃,簽訂反浪費公約。

材料三 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寫出兩點即可)

活動二

示例:按需點菜 亦顯熱情 光盤淨碗 盡顯文明[“活動一”是在同一主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下,通過單則材料,探究(提煉概括)具體解決辦法:立法(材料一),推出計劃、簽訂公約(材料二),弘揚美德(材料三),媒體宣傳(材料四)等。“活動二”是補寫順口溜。補寫時只要與上面的順口溜內容相反,字數相同即可。這道綜合性學習題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爲主題,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生活。“活動一”考查信息篩選能力。這類題目主要考查考生在閱讀時,能否抓住一段話的主要內容,明確這段話要表達的主要觀點的能力,同時考查對語段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初步探究能力,考查規律性的知識的總結和運用。“活動二”考查仿寫能力。這都要求考生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

7.鄧稼先不是一個普通人物,他爲祖國,爲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鄧稼先爲祖國,爲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祖國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8.這一部分是對鄧稼先的總體評價,既洋溢着作者對朋友的深情,又總結了全文。(文章最後一部分所起的作用一般是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9.排比。增強了語勢,高度評價了鄧稼先的一生及其貢獻。[解答此題需掌握排比這種修辭手法的特徵及作用:利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達到加強語勢的效果。]

10.他的方向是爲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因爲他始終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會有彷徨、矛盾。(鄧稼先始終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爲了祖國的強大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目標堅定,心裏沒有彷徨和矛盾。)

11.鄧稼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無私的奉獻精神決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結合全文對鄧稼先的描寫可知,他爲了祖國和人民,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這種奉獻是不求回報的,假如讓他重新選擇,他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走他已走過的道路。)

12.①有自如的、隨意的、無拘無束的氣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風,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適意;④有自然的風景和絕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點,意近即可)(從第③段中“一切都是自如的,隨意的,唯有這樣,雅集才充滿了無拘無束的氣氛”這句可篩選出“自如的、隨意的、無拘無束的氣氛”;從第④自然段中“這正是晉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風。難得的是謝安的平常心,更難得的是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達到了自由的最大值”這句可篩選出“自由、有平常心”;從第⑤段“山水懷抱中的文人相聚,適意是雅集的動力”這句可篩選出“相聚的適意”;從全文看,這裏有絕美的風景和絕世的佳作。)

13.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間散發出來的清新香氣;擁一懷春日晴空中吹拂而來的和煦輕風(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錯誤不得分)(分析例句的句式是動賓關係,動詞“披”的對象是“陽光”,“茂林修竹中傾瀉下來的溫暖”寫出了林間的優美意境,所仿寫句子只要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

14.不能去掉。 “絲毫”說明謝安跟大家沒有一絲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現了蘭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謝安和諸士人無關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了。(意近即可)(第④段通過介紹大文豪謝安參加蘭亭雅集與大家沒有不同的情形,表現了蘭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謝安和諸士人無關功利的平常心,加點詞“絲毫”起強調作用。如果去掉,就減弱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5.“適意”的內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備,你願意怎麼着就怎麼着吧,每一個相與者都重在個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懷、從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畫線的主要內容也可)(“適意”的本義是:寬心,舒適;稱心,合意。根據語義找出第⑤段中相關語句即可,注意用文中語句作答。)

16.抓住“席”“鏡”“覽”“觀”四個動詞的準確運用,或者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行賞析均可。(從用詞的角度或者從修辭的角度分析,這句話用了“席”“鏡”“覽”“觀”四個動詞,準確寫出了蘭亭遙不可復的景緻,或者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生動準確地寫出了蘭亭遙不可復的景緻。)

17.如多讀好書,提高修養,提升品位,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擁有平常心和純淨的心靈,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題幹要求“我們要弘揚傳統,重塑雅集”,那麼我們就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生活的雅趣。結合全文的主旨看,要想提升品位,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還應擁有選文中士人所具備的“平常心和純淨的心靈,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這些品質,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18.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爭取(要聯繫最後一段來解答本題。)

19.爲下文爹不爲說情所動做鋪墊,同後文爹的態度改變形成對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本題考查文中重要情節的作用。可先從內容上進行分析,然後從作用上思考,兩方面結合起來回答,不要遺漏要點。)

20.詳寫“文”爭取復讀的過程,表現“文”鍥而不捨的性格,其復讀時的努力、考上大學的結局可想而知。(本題考查文章詳略處理對錶現人物、安排情節的作用,大意對即可。)

21.“文”是一個認準目標不言放棄的有志青年。(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要把人物放到具體的情節中去,仔細觀察人物的特點,然後用恰當的詞語進行概括。)

22.寫作指導:作爲新一代的中學生,不應該只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裏,而應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出自我,和同學朋友交流,和父母長輩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會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學會交流,善於交流”不僅是一箇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和品質,而且是全社會都應探討並重視的一個問題。

“交流”這個話題,切中了時代的脈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相對突出的問題,如人類與環境,和平與發展,統一與對話,競爭與合作,節約與浪費……這些問題都一度反映在中考寫作中,而“交流”也成爲我們越來越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它與我們同在,只要生活在世上,時時刻刻都處於交流之中,它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然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贏的保障。

例文:

綠化心靈

爲什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深,使和睦溫馨的家庭矛盾重重?爲什麼昔日的摯友反目成仇,拔刀相向?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路邊的乞兒不屑一顧,讓人感到世態炎涼,人心冷漠?人們在各自心裏築起一道“圍牆”,把心牢牢地圈住。“冷眼看世界”,那麼這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俞伯牙的琴聲在山間迴響,沒有人能聽懂,可是當悠揚的琴聲拂過江面時,卻讓鍾子期聽得如癡如醉。那深奧而又玄妙的琴聲,竟被鍾子期深深地領悟了。俞伯牙慨嘆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位知音。他們不是用話語來交流,而是用音樂來交流,用心來交流。所以當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斷琴而誓,不再彈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與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義何在?這個故事曾在千百萬中華兒女的內心泛起波瀾,它讓人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與心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交流,你才能體會到真愛的神聖偉大,友誼的真誠可貴。是交流給心靈增添了一筆筆亮色,給世界帶來了一片片溫馨。心與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酣暢的美酒,爲什麼人們會逐漸關閉心靈的大門呢?人心是異常敏感的。當人們被迫需要面對競爭的時候,他們感到客觀的無形的壓力籠罩了世界。競爭像一個旋渦,圈住了一個又一個人,罩住了一顆又一顆心。當人們學會了分析利弊的時候就學會了選擇利弊。“個人主義”在這個時代得到廣泛的默認。它像一個個圈子,讓人心在圈禁中變得冷漠了。

爲什麼現在樓越蓋越高,通訊越來越便捷,而人情卻越來越淡漠?因爲人心遠了;爲什麼今天“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卻讓人感到無奈?因爲人心冷了。

當無數礦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而葬身井底時,當無情的大火吞噬了無數無辜的生命時,當假酒假藥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時,你的心跳有沒有加速?爲了個人的私利,你置大衆利益、國家利益於不顧,難道你就心安嗎?

教訓是慘痛的,爲什麼悲劇還在不斷地重演?爲什麼不可以敞開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喚?爲什麼不可以拋開一己私利,爲了一份責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細雨滋潤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下落,碾着時光的足跡,撫平了大地的創傷,滴穿了人與人之間堅如磐石的隔閡。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喚着綠色的世界。而綠化世界,必先綠化人的心靈。只要人人都能奉獻一點愛心,用真心去和別人交流,多一點愛心,多一份溫馨,整個世界就會變成愛的人間。

點評:本文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連串的反問開篇,直截了當地引出話題,接着由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現在的社會現實——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人們會逐漸關閉心靈的大門”,有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大衆利益、國家利益於不顧。最後,作者又發出呼喚,綠化心靈,讓世界多一點愛心,照應了題目。文章密切聯繫現實,一氣呵成,很有分量。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多處使用反問的語句,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與力度,發人深省;還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文采。“爲什麼現在樓越蓋越高,通訊越來越便捷,而人情卻越來越淡漠?因爲人心遠了;爲什麼今天‘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卻讓人感到無奈?因爲人心冷了。”有很強的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