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大綱 ○王璵(道士李國禎附)李泌(子繁顧況附)崔造關播(李元平附)王璵,少習禮學,博求祠祭儀注以干時。開元末,玄宗方尊道術,靡神不宗。璵抗疏引古今祀典,請置春壇,祀青帝於國東郊,玄宗甚然之,因遷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璵專以祀......

  • 《舊唐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魏元忠韋安石(子陟斌斌子況從父兄子抗從祖兄子巨源趙彥昭附)蕭至忠(宗楚客紀處訥附)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則天母號改焉。初,爲太學生,志氣倜儻,不以舉薦爲意,累年不調。時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九州設險圖》......

  •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大綱 ○張獻誠(弟獻恭獻甫獻恭子煦)路嗣恭(子恕)曲環崔漢衡楊朝晟樊澤李叔明裴胄張獻誠,陝州平陸人,幽州節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守珪之子也。天寶末,陷逆賊安祿山,受僞官;連陷史思明,爲思明守汴州,統逆兵數萬。寶應元年冬,東都......

  • 《舊唐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五十八大綱 ○韋見素(子諤益益子顗)崔圓崔渙(子縱)杜鴻漸韋見素,字會微,京兆萬年人。父湊,開元中太原尹。見素學科登第。景龍中,解褐相王府參軍,歷衛佐、河南府倉曹。丁父憂,服闋,起爲大理寺丞,襲爵彭城郡公。坐事出爲坊州司馬。入爲庫部......

  •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大綱 ○姚令言張光晟源休喬琳張涉蔣鎮洪經綸彭偃姚令言,河中人也。少應募,起於卒伍,隸涇原節度馬璘。以戰功累授金吾大將軍同正,爲衙前兵馬使,改試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建中元年,孟暤爲涇原節度留後,自以文吏進身,不樂軍旅,頻表薦令......

  • 《舊唐書》卷七十 列傳第二十大綱 ○王珪戴胄(兄子至德)岑文本(兄子長倩倩子羲格輔元附)杜正倫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在魏爲烏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樑,複姓王氏。祖僧辯,樑太尉、尚書令。父顗,北齊樂陵太守。珪幼孤,性雅澹,少嗜慾,志量沉深,能安於貧賤,體道履正......

  • 《舊唐書》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大綱 德宗上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諱適,代宗長子,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寶元年四月癸巳,生於長安大內之東宮。其年十二月,拜特進,封奉節郡王。代宗即位之年五月,以上爲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八月,改封雍王。時史朝義據東都,十月,遣上會諸......

  • 《舊唐書》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大綱 憲宗下元和七年春正月辛酉朔,己巳,以刑部尚書趙宗儒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庚午,以兵部尚書王紹判戶部事。辛未,以京兆尹元義方爲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觀察使,以司農卿李銛爲京兆尹。是夜,月掩熒惑。壬申,廢信......

  • 《舊唐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大綱 ○韋挺(子待價弟萬石)楊纂(族子弘禮弘武武子元亨元禧元禕)劉德威(子審禮孫易從審禮從弟延嗣)閻立德(弟立本)柳亨(族子範兄子奭亨孫渙澤)崔義玄(子神慶)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衝子也。少與隱太子相善,及高祖平京城,引......

  • 《舊唐書馬懷素傳》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15分)馬懷素,潤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師事李善。家貧無燈燭,晝採薪蘇,夜燃讀書,遂博覽經史,善屬文。舉進士,又應制舉,登文學優贍科,拜郿尉,四遷左臺監察御史。長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爲張易之所構,配徙嶺表,太子......

  • 《舊唐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大綱 ○唐儉長孫順德劉弘基殷嶠劉政會柴紹(平陽公主馬三寶附)武士彠(長兄士棱次兄士逸)唐儉,字茂約,幷州晉陽人,北齊尚書左僕射邕之孫也。父鑑,隋戎州刺史。儉落拓不拘規檢,然事親頗以孝聞。初,鑑與高祖有舊,同領禁衛。高祖在太原......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大綱 ○李德裕李德裕,字文饒,趙郡人。祖棲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趙國忠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傳。德裕幼有壯志,苦心力學,尤精《西漢書》、《左氏春秋》。恥與諸生同鄉賦,不喜科試。年才及冠,志業大成。貞元中,以父譴逐蠻方,隨侍左......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大綱 ◎突厥下西突厥本與北突厥同祖。初,木杆與沙鉢略可汗有隙,因分爲二。其國即烏孫之故地,東至突厥國,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海,在長安北七千裏。自焉耆國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鐵勒、龜茲及西域諸胡......

  • 《舊唐書》卷二十八 志第八大綱 ◎音樂一樂者,太古聖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氣生知之性,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聖王乃調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頌,蕩之以鍾石,播之以弦管,然後可以滌精靈,可以祛怨思。施之於邦國則朝廷序,施之於天下則神祇格......

  • 《舊唐書·薛收傳》閱讀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獲取知識,從而可能改變命運。以下是小......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大綱 ○姚南仲劉乃(子伯芻孫寬夫端夫曾孫允章附)袁高段平仲薛存誠(子廷老廷老子保遜保遜子昭緯)盧坦姚南仲,華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書,歷高陵、昭應、萬年三縣尉。遷右拾遺,轉右補闕。大曆十三年,貞懿皇后獨孤氏崩......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大綱 ◎文苑上○孔紹安(子禎孫若思)袁朗(弟承序利貞孫誼)賀德仁庾抱蔡允恭鄭世翼謝偃崔信明張蘊古劉胤之(弟子延祐兄子藏器)張昌齡崔行功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徐齊聃杜易簡(從祖弟審言)盧照鄰楊炯王勃(兄勮勔)駱賓王鄧玄挺臣......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大綱 ○史憲誠(子孝章)何進滔(子弘敬)韓允忠(子簡)樂彥禎(子從訓)羅弘信(子威)史憲誠,其先出於奚虜,今爲靈武建康人。祖道德,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上柱國、懷澤郡王。父周洛,爲魏博軍校,事田季安,至兵馬大使、銀青光祿大夫、......

  • 《舊唐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韋思謙(子承慶嗣立)陸元方(子象先)蘇瑰(子頲)韋思謙,鄭州陽武人也。本名仁約,字思謙,以音類則天父諱,故稱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於襄陽。舉進士,累補應城令,歲餘調選。思謙在官,坐公事微殿,舊制多未敘進。吏部尚書高季輔曰......

  • 《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歡迎大家分享。《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崔日用,滑州靈昌人,......

  • 《舊唐書》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四大綱 ◎職官三御史臺(秦、漢曰御史府,後漢改爲憲臺,魏、晉、宋改爲蘭臺,樑、陳、北朝鹹曰御史臺。武德因之。龍朔二年改名憲臺。咸亨復。光宅元年分臺爲左右,號曰左右肅政臺。左臺專知京百司,右臺按察諸州。神龍復爲左右御史臺......

  • 《舊唐書》卷八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大綱 ○裴炎劉禕之魏玄同李昭德裴炎,絳州聞喜人也。少補弘文生,每遇休假,諸生多出遊,炎獨不廢業。歲餘,有司將薦舉,辭以學未篤而止。在館垂十載,尤曉《春秋左氏傳》及《漢書》。擢明經第,尋爲濮州司倉參軍。累歷兵部侍郎、中書門下......

  • 《舊唐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大綱 ○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桓彥範,潤州曲阿人也。祖法嗣,雍王府諮議參軍、弘文館學士。彥範慷慨俊爽,少以門蔭調補右翊衛。聖歷初,累除司衛寺主簿。納言狄仁傑特相禮異,嘗謂曰:"足下才識如是,必能自致遠大。"尋擢授監察......

  • 舊唐書·徐堅傳習題答案及翻譯大綱 徐堅,西臺舍人齊聃子也。少好學,遍覽經史,性寬厚長者。聖歷中,車駕在三陽宮,御史大夫楊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爲東都留守,引堅爲判官,表奏專以委之。方慶善《三禮》之學,每有疑滯,常就堅質問,堅必能徵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之。......

  • 《舊唐書》卷五十 志第三十大綱 ◎刑法古之聖人,爲人父母,莫不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閒於未然,懼爭心之將作也。故有輕重三典之異,宮墨五刑之差,度時而施宜,因事以議制。大則陳之原野,小則肆諸市朝,以御奸宄,用懲禍亂。興邦致理,罔有弗由於此者也。暨淳樸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