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大綱 ◎儒學下○邢文偉高子貢郎餘令路敬淳王元感王紹宗韋叔夏祝欽明郭山惲柳衝盧粲尹知章(孫季良附)徐岱蘇弁(兄袞冕)陸質馮伉韋表微許康佐邢文偉,滁州全椒人也。少與和州高子貢、壽州裴懷貴俱以博學知名於江、淮間。咸亨中......

  • 《新元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篤行下姚仲實夏永慶黃一清祝大昌葉以清秦玉王庸黃贇劉琦劉源陸思孝姜兼胡伴侶王士宏何從義哈都赤高必達曾德王思聰黃道賢史彥斌張紹祖李明德張緝魏敬益湯霖孫抑石永王克已劉思敬呂祐周樂唐轂(轅)姚仲實,河南人,官真州......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大綱 ◎循吏治者,君也;求所以治者,民也;推君之治而濟之民,吏也。故吏良則法平政成,不良則王道馳而敗矣。在堯、舜時,曰"九德鹹事"也,"百工惟時"也;在周文、武時,曰"《棫樸》,能官人也","《南山有臺》,樂得賢也";是循吏之效也。堯、舜......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大綱 ○王重榮(子珂)王處存(弟處直)諸葛爽高駢(畢師鐸秦彥)時溥朱瑄(弟瑾)王重榮,河中人。父縱,鹽州刺史,鹹通中有邊功。重榮以父蔭補軍校,與兄重盈俱號驍雄,名璟軍中。廣明初,重榮爲河中馬步軍都虞候。巢賊據長安,蒲帥李都不能拒......

  • 《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外國三△安南安南,古稱效趾,本漢日南郡地。唐高宗調露元年,改安南都護府,隸嶺南道,安南之名始此。後梁貞明中,始爲土豪曲承美所據,南漢劉隱伐承美執之,並其地。尋爲愛州將楊延藝所據,州將吳昌岌復奪之,傳其弟昌文。宋開寶七年......

  • 《第一百號海龜》讀後感大綱 今天早飯後,我一口氣看完了一本有趣的書《第一百號海龜》。這本書中的第一百號海龜是最後一個破殼而出的海龜,她的九十九個兄弟姐妹在奔向大海的生命途中,都被天敵們吞入口中,只剩下她一人高喊着口號,孤獨又無畏地奔向海洋......

  • 《新元史》卷二百十二·列傳第一百九 王克敬崔敬韓鏞蓋苗歸暘徐奭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幼穎悟,常嬉道傍。丞相完澤見之,左右曰:是兒貌秀偉,異日必令器也。大寧尚樸陋,克敬獨孜孜爲經史之學。闢江浙行省照磨,擢檢校。徽州民汪俊上變誣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驗之。克......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範例 ◎劉蕡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客樑、汴間。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沈健於謀,浩然有救世意。擢進士第。元和後,權綱馳遷,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弒逆罪,更二帝不能討,天下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恥,將翦落支黨。方宦人握兵,橫制海內......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大綱 ◎南蠻中元和三年,異牟尋死,詔太常卿武少儀持節弔祭。子尋閣勸立,或謂夢湊,自稱"膘信",夷語君也。改賜元和印章。明年死,子勸龍晟立,淫肆不道,上下怨疾。十一年,爲弄棟節度王嵯巔所殺,立其弟勸利。詔少府少監李銑爲冊立弔祭使。......

  • 《宋史》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選舉五(銓法下)○遠州銓補蔭流外補川峽、閩、廣,阻遠險惡,中州之人,多不願仕其地。初,銓格稍限以法,凡州縣、幕職,每一任近,即一任遠。川峽、廣南及沿邊,不許挈家者爲遠,餘悉爲近。既分川峽爲四路,廣南東、西爲二路,福建一路,後......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大綱 ◎南蠻下環王,本林邑也,一曰佔不勞,亦曰佔婆。直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地東西三百里而贏,南北千里。西距真臘霧溫山,南抵奔浪陀州。其南大浦,有五銅柱,山形若倚蓋,西重巖,東涯海,漢馬援所植也。又有西屠夷,蓋援還,留不去者,才十戶。隋......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大綱 ◎列女○李德武妻裴氏楊慶妻王氏(獨孤師仁乳母王氏附)楊三安妻李氏魏衡妻王氏樊會仁母敬氏絳州孝女衛氏濮州孝女賈氏鄭義宗妻盧氏劉寂妻夏侯氏楚王靈龜妃上官氏楊紹宗妻王氏于敏直妻張氏冀州女子王氏樊彥琛妻魏氏鄒保......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大綱 ○姚南仲劉乃(子伯芻孫寬夫端夫曾孫允章附)袁高段平仲薛存誠(子廷老廷老子保遜保遜子昭緯)盧坦姚南仲,華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書,歷高陵、昭應、萬年三縣尉。遷右拾遺,轉右補闕。大曆十三年,貞懿皇后獨孤氏崩......

  • 《宋史》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鄉兵一)○陝西保毅河北忠順河北陝西強人砦戶河北河東強壯河東陝西弓箭手河北等路弓箭社鄉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爲防守之兵也。周廣順中,點秦州稅戶充保毅軍,宋因之。自建隆四年,分命使臣往關西道......

  • 《宋史》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大綱 陳俊卿虞允文辛次膺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幼莊重,不妄言笑。父死,執喪如成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服勤職業,同僚宴集,恆謝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視之,諸掾屬方飲某所,俊卿輿卒亦假之行,於是例以後至被詰,俊......

  • 《宋史》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大綱 ◎文苑二○高頔李度韓溥鞠常宋準柳開夏侯嘉正羅處約安德裕錢熙高頔字子奇,開封雍丘人。後唐清泰中舉進士,同輩紿之曰:"何不從裴僕射求知乎?"時裴皞以左僕射致仕,後進無至其門者。頔性純樸,信其言,以文贄於皞。明年,禮部侍郎......

  •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大綱 劉安世鄒浩(田晝王回曾誕附)陳瓘任伯雨劉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第進士,歷知虞城、犀浦縣。虞城多奸猾,喜寇盜;犀浦民弱而馴。航爲政,寬猛急緩不同,兩縣皆治。知宿州。押伴夏使,使者多所要請,執禮不遜,且欲服球文金帶入見,航皆......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大綱 ◎李鄭二王賈舒李訓,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訓,故宰相揆族孫。質狀魁梧,敏於辯論,多大言,自標置。擢進士第,補太學助教,闢河陽節度府。從父逢吉爲宰相,以仲言陰險善謀事,厚暱之。坐武昭獄,流象州。文宗嗣位,更赦還,以母喪居東都。鄭注......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大綱 ◎南蠻上南詔,或曰鶴拓,曰龍尾,曰苴咩,曰陽劍,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夷語王爲"詔"。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秀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兵埒,不能相君,蜀諸葛亮討定之。蒙舍詔在諸部南,故稱南詔。居......

  • 《新元史》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 王利用劉事義郭明德馬煦韓若愚尉遲德誠劉德溫吳鼎劉潤陳端卜天璋王艮吳恭祖宋崇祿王利用,字國賓,通州潞縣人。遼贈中書令籍之七世孫。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初事世祖於潛邸,中書省闢爲掾,辭不......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大綱 ◎儒學上○徐文遠陸德明曹憲(許淹李善公孫羅附)歐陽詢(子通)朱子奢張士衡賈公彥(李玄植附)張後胤蓋文達(宗人文懿)谷那律蕭德言許叔牙(子子儒)敬播劉伯莊(子之宏)秦景通羅道琮古稱儒學家者流,本出於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

  •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方國珍何真邵宗愈李質陳均義陳舜隆陳良玉歐普祥鄧克明熊天瑞王宣信方國珍,黃岩洋山澳人,後避明太祖字,改名谷珍。初與兄國馨、國璋,弟國瑛,皆以販鹽海上爲業。國珍與州人蔡亂頭以爭鹽販相仇,州不與直。已而蔡聚衆海上剽掠漕......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大綱 ◎酷吏下○姚紹之周利貞王旭吉溫(王鈞嚴安之盧鉉附)羅希奭毛若虛敬羽(裴升畢曜附)姚紹之,湖州武康人也。解褐典儀,累拜監察御史。中宗朝,武三思恃庶人勢,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之。事泄,令紹之按問而誅同皎。紹之初按問同皎,張......

  • 《新元史》卷二百七·列傳第一百四 樑德珪張思明陳顥傅巖起王士宏樑德珪,字作伯溫,一名暗都剌,大都良鄉人。祖守信,隆興都轉運鹽使。父國禎,內藏庫提點。德珪初事昭睿順聖皇后,令習國語,通奏對。至元十六年,爲中書左司員外郎,擢郎中,六遷至參議尚書省事。大都地震......

  • 《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五·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儒林二黃超然陳應潤王野翁謝仲直錢義方丁易東陶元幹王申子任士林趙採徐之祥魏新之吳霞舉邱富國鄭儀孫董真卿張理程龍程煥吳迂雷光霆陳深吳鄹劉整陳宏史蒙卿周鼎楊璲夏泰亨劉瑾王天與王充耘黃景昌俞皋魯震熊復毛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