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圍魏救趙成語大綱

圍魏救趙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圍魏救趙成語1

圍魏救趙成語

成語:圍魏救趙

【成語】:圍魏救趙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簡拼】:wwjz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城打援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圍魏救趙 成語接龍

【順接】:趙公元帥 趙四將軍 趙家姊妹 趙禮讓肥 趙郊坑肉 趙錢孫李

【順接】:全璧歸趙 完璧歸趙 圍魏救趙 原璧歸趙 樂分龍趙 張王李趙 酒評魯趙

【逆接】:翠繞珠圍 帶減腰圍 珠繞翠圍 謝女解圍 勢力範圍

【逆接】:圍城打援 圍點打援 圍珠繞翠 圍追堵截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成語2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CNFLA的相關欄目!

【成語】: 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圍魏救趙的成語故事】——詳細

公元前353年,魏國國君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團團地圍住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的國君趙成侯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援兵。齊國的國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爲大將,拜孫臏爲軍師,發兵去救趙國。 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謀不足,又是個急性子,奉命之後,便想立刻趕到邯鄲去與魏兵廝殺,可孫臏不同意。

孫臏,是我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軍事學家孫子的後代子孫,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學家,田忌很佩服他。有這樣一回事:田忌常喜歡與齊國宗室的公子們跑馬比賽,押重金,賭輸贏。可他贏的次數並不多。田忌去向孫臏請教,問怎樣才能多贏。孫臏沒回答,卻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們比賽時用的馬。孫臏發現,馬的腳力相差不大,但可分爲上、中、下三種等級。於是孫臏便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下次有跑馬比賽時,您只管放大膽量下重金與他們賭輸贏,我自有辦法叫您獲勝。"不久,又逢跑馬比賽,田忌就去報名參賽,並押下千金。等到臨場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說:"第一場,您用您的下等馬去同他們的上等馬周旋;到第二場,您用您的上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到末場時,您則用您的中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待三場賽完下來,田忌只輸一場而贏了兩場,結果以總分之多取勝,贏得了齊王的千金獎償。 這時候,田忌想着賽馬的故事又問孫臏爲什麼不同意趕赴邯鄲去與魏軍廝殺,孫臏說:"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還有,要排解開兩個人相互的鬥毆,萬不可捲入去打,而要避開雙方拳來腳往的地方,尋找機會用拳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位。待捱揍者雙手捧着肚子跪下,原來對打的形勢,便會有所改觀,而鬥毆的局面,也會頓然停止。現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精兵銳卒,一定傾巢開赴邯鄲,只剩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國內。咱們爲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呢?那樣,他們在外的大軍,必然會放下趙國趕回相救。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舉解決了趙國的危急,同時還叫魏國嚐嚐我們的厲害嗎?" 田忌認爲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

齊國的大軍剛到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北),孫臏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來,孫臏說,當魏軍從邯鄲往回的時候,一定要經過桂陵。因此,應該在此設伏,佈下陣勢,到時好一舉把魏軍殲滅。田忌又依孫臏的計謀而行,很快地軍隊埋伏了下來。 齊兵要攻打大梁的軍情,很快,寵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從趙國退兵救大梁。 魏軍久圍邯鄲,已經非常疲憊。龐涓救大梁心切,又來了急行軍,這使魏軍更爲疲憊不堪。 魏軍進入了齊兵埋伏的桂陵地帶。只聽一聲號令,齊軍從路的兩側一齊奮勇殺出。突遭襲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哪裏還能抵擋得住?他們戰死的戰死,受傷的受傷,不多時,魏軍大敗,死傷2萬多人,齊軍大勝而歸。 孫臏、田忌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爲邯鄲解了圍,又教訓了魏國。

圍魏救趙成語3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將田忌、孫臏率兵救趙,直搗魏都大梁。

魏軍聞訊撤回,在桂陵遭到齊兵的截擊而大敗,趙國之圍遂解;戰國時期,魏惠王任龐涓爲大將,他恃強凌弱、常常侵犯鄰近的國家;在進攻趙國的時候,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自己的實力太弱,無法抵抗魏軍,就將中山之地獻給齊國,以求齊國派兵救援。於是齊王任圍魏救趙的主人公田忌爲大將,並拜孫臏爲軍師,興兵救趙。孫臏獻計道:“我們將軍*埋伏在路上,對魏國宣揚攻打襄陵,魏軍知道後一定會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力,回頭來救襄陵。我們則在中途攔路截擊,一定會取勝。”

田忌採用了孫臏的的計策。果然,龐涓得知齊國要進攻襄陵的消息後,立即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力去救襄陵,不料在回來的路上遭到齊軍襲擊,被殺得片甲不留。龐涓拼命逃走,當晚就撤回大梁。

成語解析:

【典故】《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聲東擊西

【相反詞】圍城打援

【同韻詞】岸然道貌、老羆當道、清灰冷竈、公諸同好、萬應靈藥、投其所好、求之有道、死搬硬套、恐傷雅道、經邦論道

【年代】古代

【燈謎】孫臏救邯鄲

【邂逅語】孫臏救邯鄲

【成語舉例】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圍魏救趙成語4

圍魏救趙,講述了一場戰國時期經典的戰役,最早出自於《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爲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它也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典故:公元前三五四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爲中山不過彈丸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爲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爲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爲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圍魏救趙成語5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誰?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孫臏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孫臏的簡介:

孫臏,生卒年不詳,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

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爲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爲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爲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爲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爲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圍魏救趙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國國君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團團地圍住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的國君趙成侯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援兵。齊國的國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爲大將,拜孫臏爲軍師,發兵去救趙國。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謀不足,又是個急性子,奉命之後,便想立刻趕到邯鄲去與魏兵廝殺,可孫臏不同意。

孫臏,是我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軍事學家孫子的後代子孫,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學家,田忌很佩服他。有這樣一回事:田忌常喜歡與齊國宗室的公子們跑馬比賽,押重金,賭輸贏。可他贏的次數並不多。田忌去向孫臏請教,問怎樣才能多贏。孫臏沒回答,卻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們比賽時用的馬。

孫臏發現,馬的腳力相差不大,但可分爲上、中、下三種等級。於是孫臏便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下次有跑馬比賽時,您只管放大膽量下重金與他們賭輸贏,我自有辦法叫您獲勝。"不久,又逢跑馬比賽,田忌就去報名參賽,並押下千金。等到臨場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說:"第一場,您用您的下等馬去同他們的上等馬周旋;到第二場,您用您的上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到末場時,您則用您的中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待三場賽完下來,田忌只輸一場而贏了兩場,結果以總分之多取勝,贏得了齊王的千金獎償。

這時候,田忌想着賽馬的故事又問孫臏爲什麼不同意趕赴邯鄲去與魏軍廝殺,孫臏說:"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還有,要排解開兩個人相互的鬥毆,萬不可捲入去打,而要避開雙方拳來腳往的地方,尋找機會用拳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位。待捱揍者雙手捧着肚子跪下,原來對打的形勢,便會有所改觀,而鬥毆的局面,也會頓然停止。現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精兵銳卒,一定傾巢開赴邯鄲,只剩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國內。咱們爲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呢?那樣,他們在外的大軍,必然會放下趙國趕回相救。

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舉解決了趙國的危急,同時還叫魏國嚐嚐我們的厲害嗎?"田忌認爲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

齊國的大軍剛到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北),孫臏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來,孫臏說,當魏軍從邯鄲往回的時候,一定要經過桂陵。因此,應該在此設伏,佈下陣勢,到時好一舉把魏軍殲滅。田忌又依孫臏的計謀而行,很快地軍隊埋伏了下來。齊兵要攻打大梁的軍情,很快,寵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從趙國退兵救大梁。

魏軍久圍邯鄲,已經非常疲憊。龐涓救大梁心切,又來了急行軍,這使魏軍更爲疲憊不堪。魏軍進入了齊兵埋伏的桂陵地帶。只聽一聲號令,齊軍從路的兩側一齊奮勇殺出。突遭襲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哪裏還能抵擋得住?他們戰死的戰死,受傷的受傷,不多時,魏軍大敗,死傷2萬多人,齊軍大勝而歸。孫臏、田忌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爲邯鄲解了圍,又教訓了魏國。

圍魏救趙的啓示:

做任何事都不要看死一種可能 凡是都要換個角度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