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大綱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1

【成語】: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

樂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釋】:

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爲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舉例造句】:

劉備的這種壞脾氣,好像也傳給了阿斗 ,‘樂不思 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東吳招親的翻板。(黃裳《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

成語故事】: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爲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裏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於是說:“爲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2

【出處】

《三國志》。

在三國期間,蜀主劉備死後,丞相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治國。劉禪是個胸無大志、才學淺薄的人,把一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處理,自己整天輕鬆快活。後來諸葛亮率軍北伐,死在兵營,蜀國政事就由姜維代勞。

魏國的司馬昭見姜維在外率兵作戰,蜀都空虛,劉禪又昏庸無能,認爲這是滅掉蜀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兵分幾路征伐蜀國,不久就打到成都城外。蜀後主劉禪心驚膽戰,便投降魏軍,一家老小也被蜀軍帶回魏都洛陽。劉禪擔心魏元帝曹奐會殺了他,誰知曹奐對他好言安撫,封他爲安樂公,還賞賜給他大片土地和許多奴婢,連他的子孫也都封了官。劉禪受寵若驚,自此安心享樂,也不把亡國之辱放在心上。司馬昭對劉禪不信任,想試一試他有無復國之心。一次,司馬昭大擺宴席,把劉禪和他的舊部下請來赴宴,還專門叫來戲班子演唱蜀國的戲。劉禪的舊部下聽到熟悉的鄉音,都很悲傷。

可是劉禪依舊談笑飲酒。司馬昭看在眼裏,悄悄對坐在旁邊的官員說:“你看,一個人沒有感情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像他這樣的人,即使諸葛亮活着也無計可施,何況姜維呢!”不久後,司馬昭去看望劉禪,問他:“你很想念蜀國吧?”劉禪笑嘻嘻地回答說:“這兒快樂得很,我不想念蜀國(樂不思蜀)。”後來這件事被郤正聽到了,他立即對劉禪說:“司馬昭以後再這樣問你,你應該哭着說:‘祖先的墳墓都在蜀地,這令我十分想念!’”劉禪點點頭。

過了幾天,司馬昭又問劉禪這個問題,劉禪照郤正的話說了一遍。司馬昭大笑起來,說:“這是郤正教你這樣說的吧?”劉禪吃驚地說:“對啊,你怎麼知道的?”周圍的人一齊鬨笑起來。

釋義

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3

成語: 樂不思蜀

所屬朝代: 三國時代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解釋

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成語故事

公元223年,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因病去世。他16歲的兒子劉禪即位,稱後主。劉禪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即位初由於丞相諸葛亮等人的輔佐,還能很好治理國家。後來輔佐他的人先後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樂,因此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糟糕,國勢日趨衰弱。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下綿竹,大軍直逼成都。劉禪投降,當了俘虜,蜀漢滅亡。魏帝曹奐命劉禪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並封他爲安樂公,給予他很多賞賜。劉禪對此很滿足,心安理得地在異國他鄉重過享樂生活。

一天,晉王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問,特地爲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場的蜀漢舊臣看了,觸景生情,十分難過,有的還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觀看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全無亡國之恨。司馬昭見到這種情況後,私下對一位大臣說:“一個人竟糊塗到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議。如此看來,即使諸葛亮還活着,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還有一次,司馬昭故意問劉禪說:“你思念蜀地嗎?” 劉禪回答道:“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過了一會,後主起身上廁所,原在蜀漢任職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裏對劉禪說:“今後大將軍再問您是否還思念蜀地,您應該哭着說,我沒有一天不思念。這樣,您還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是否還思念蜀地,劉禪照郤正教的說了,還勉強擠出了幾滴眼淚。不料司馬昭已知道郤正教劉禪說這話的情況,聽後哈哈大笑,當場點穿,劉禪只得承認下來。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4

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說的是蜀後主劉禪投降以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在放到蜀國的音樂時,蜀國的官員都掉眼淚了,只有劉禪還笑嘻嘻的,司馬昭問劉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在這裏快樂,並不想蜀國。

  樂不思蜀的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爲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着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爲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着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爲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爲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着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爲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着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着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着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爲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着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樂不思蜀的材料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處】《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近義詞】流連忘返、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反義詞】狐死首丘、歸心似箭、落葉歸根、戀戀不捨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簡介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爲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爲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爲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爲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爲孝懷皇帝。

樂不思蜀的點評

“樂不思蜀”與“樂而忘返”有別:“樂而忘返”無“忘本”的意思;“樂不思蜀”則有“忘本”之意。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做人不能忘本。這句話在不同的情況下有着不同的含義,大多時候是自於內心的感悟,希望每個人都能不忘初心。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5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爲蜀。劉備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又稱劉阿斗。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着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驚慌不已的劉禪爲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綁雙臂,叫手下捧着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劉禪投降以後,魏王曹髦(máo)爲了籠絡人心,封他一個食俸祿卻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着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

有一次,他請劉禪喝酒,席間叫人爲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着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着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着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地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呀?”

司馬昭徹底知道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三國志·蜀志·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求解驛站】蜀後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後,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多用於形容人到了好的環境中而忘了本,含貶義。蜀,指三國時蜀國。

【活學活用】你到了美國,可不能~,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妙語點撥】劉禪身爲一國之主,淪爲亡國奴後,在敵國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假裝想念故國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居然到了如此地步!我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料想九泉之下的劉備,倘若知曉自己的兒子是這樣一番模樣,必被氣得捶足頓胸!這個故事啓示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放任自己,而要志存高遠,並不懈地爲之奮鬥。

【近義】樂不可支、樂而忘返

【反義】葉落歸根、飲水思源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6

出處: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中國典籍《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原義說蜀後主劉禪甘心爲虜不思復國。

文言文

司馬文王與禪宴,爲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譯文

司馬文王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爲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爲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幫助不了這個昏庸的君主,何況是姜維呢!

賈充說:他要是不這樣昏庸,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又有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爲何你剛纔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想一想:

1.蜀後主叫什麼名字?

2.誰率兵滅了蜀國?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7

【成語】: 樂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釋】: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成語故事】:

三國時,蜀國的劉備在駕崩之後,把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劉禪,並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后,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着,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可是,當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願投降,帶着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着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着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後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麼樣!在這裏過的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說:“不會呀!在這裏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點也不會想念蜀國呢!”司馬昭聽了以後,在心裏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後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的很開心,都忘記要回家!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8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大家都聽說過了,但是它的故事可曾瞭解過?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聆聽一下哦!

【成語】: 樂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釋】: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爲蜀。劉備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又稱劉阿斗。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着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驚慌不已的劉禪爲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綁雙臂,叫手下捧着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劉禪投降以後,魏王曹髦(máo)爲了籠絡人心,封他一個食俸祿卻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着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

有一次,他請劉禪喝酒,席間叫人爲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着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着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着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地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呀?”

司馬昭徹底知道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9

  樂不思蜀成語解析

[釋義] 蜀:指三國時蜀國。蜀後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後;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語出] 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於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近義] 樂不可支 樂而忘返

[反義] 葉落歸根 戀戀不捨

[用法] 多用於形容人到了好的環境中而忘了本。含貶義;多用在書面語裏。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緊縮式。

[辨析] ~與“樂而忘返”有別:“樂而忘返”無“忘本”的意思;~則有“忘本”之意。

  樂不思蜀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南柯一夢 有一個叫淳于棼的人,平時喜歡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風習習,樹影婆娑,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棼過生日的那天,親朋好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酒。夜晚,親友們都回去了,淳于棼帶着幾分醉意在大槐樹下歇涼,不知不覺間睡着了。

夢中,淳于棼被兩個使臣邀去,進入一個樹洞。洞內晴天麗日,別有世界,號稱大槐國。正趕上京城舉行選拔官員考試,他也報名。考了三場,文章寫得十分順手。等到公佈考試結果時,他名列第一名。緊接着皇帝進行面試。皇帝見淳于棼長得很帥,又很有才氣,非常喜愛,就親筆點爲頭名狀元,並把公主嫁給他爲妻。狀元郎成了駙馬郎,一時京城傳爲美談。

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愛民,經常到屬地內調查研究,檢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潔有效,當地百姓大爲稱讚。三十年過去了,淳于棼的政績已是全國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個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幾次想把淳于棼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後,都紛紛涌上街頭,擋住太守的.馬車,強行挽留他在南柯繼任。淳于棼爲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並上表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他的政績,就賞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以示獎勵。

  樂不思蜀成語造句

1. 略有怨懣,幾天的花天酒地下來,也只剩此間樂不思蜀了。

2. 卻說那白鹿書院內,孩子在錢可通的稀奇百怪的各種玩藝攻勢下,玩得樂不思蜀。

3. 根本就是依靠潛規則上位,最終高麗虹成爲洪家少奶奶,早早退出娛樂圈,樂不思蜀。

4. 浩大的天籟之音彷彿姁姁湑流湝湝縈紆,倒映出靈魂的華韻,琅嬛嘉訊,和氣翔洽,讓人豔羨陶醉,綺思虹繽,雲蒸霞蔚,樂不思蜀。

5. 我來找你啊,有這麼漂亮的美女陪着,你樂不思蜀。

6. 20xx溧水梅花節3月開幕以來,引來遊客蜂擁而至,賞梅花,摘草莓,品農家美食,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市民遊客樂不思蜀。

7. 秋谷高風,珠泉印月,難怪張積中寓居博山,大有樂不思蜀之意了。

8. 雖說不敢破葷戒酒戒,但是有好的素菜、茶水食用,有美貌姑娘旁邊伺候,還是讓兩個道士樂不思蜀。

9. 劉弈這麼一揉,就有些樂不思蜀了。

10. 慕容倩看楊易這段時間玩的有些樂不思蜀,提醒楊易並不是沒有事情做。

11. 鍾萬仇沉迷幾女之間,旦旦而伐,頗有幾分樂不思蜀的味道。

12. 島上古蹟累累,景緻多多,那唐代的井、晉代的佛、宋代的碑、元代的帖,古宅舊寺,奇樹異草,沉澱着三山島數千年的文化底蘊,使他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13. 這一年來梓安一邊修練一邊還有木青兒這個小美女每天朝夕相伴,日子過的悠哉悠哉滴,有點樂不思蜀了。

14. 江辰以百發百中的機率,接連釣出了十幾個娃娃,程菲忙的樂不思蜀,麻袋大的帽子裏都裝的滿滿的,手上還抱着幾個,掌聲喝彩幾乎沒斷過。

15. 真正邊上樂不思蜀撿裝備的龍梟看到龍靈往後丟個東西立刻撲上去將那個金色圈環撿起,“拿到了。

16. 見這大江碧水綠波,清醇爽身,再加上兩岸旖旎的山水風光,就有一點樂不思蜀了。

17. 那青年並沒有看浮生,樂不思蜀的逗着挑逗着那隻半人高的土狗。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10

  1 解釋

蜀:古地名,三國時的蜀國,相當於今天的四川省。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快樂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樂不思蜀”原意是劉禪安於逸樂不思亡國。後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2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

  3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

  4 示例

黃裳《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 ~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東吳招親的翻板。|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間 ~ ”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着可口的飯菜,我真有點~了。

  5 近義詞

樂不可支、樂而忘返、流連忘返,

  6 反義詞

落葉歸根

  7 原文

司馬文王①與禪②宴,爲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⑤,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8 註釋

①司馬文王:指司馬昭。

②禪:指蜀王劉禪,劉備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劉禪舊臣,與劉禪一起被遷送到洛陽。

⑤隴、蜀:都指四川。

  9 譯文

司馬文王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爲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爲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幫助不了這個昏庸的君主,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他要是不這樣昏庸,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又另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爲何你剛纔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10 典故

司馬文王與禪宴,爲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志》)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爲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爲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