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三國鼎立成語故事

三國鼎立成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成語:三國鼎立

三國鼎立成語故事

拼音:sanguodingli

名詞釋義:從公元220年起,在我國曆史上先後建立了曹魏、季漢、東吳三個國家,它們三分東漢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稱王稱霸,互相對峙,這種政治局面習稱爲“三國鼎立”。

造句:三國時候,魏蜀吳三足鼎立。

歷史記載:

魏、蜀、吳三國鼎立期間,雖然兼併戰爭仍舊繼續進行,但是,由於三國的統治者爲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比較重視在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安定。比起東漢末年那種無數軍閥割據的紛亂局面來,相對地說要好得多。

實際上三國鼎立是中國遭受十幾年大破壞以後逐漸恢復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三國的統治者在本國內所採取的某些政治、經濟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漢諸葛亮的“西和諸戎,南撫夷趙,外結孫權,內修政治”的策略;孫吳發展世家大族的統治政策等,客觀上對全國的統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們的產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這其中貢獻最大的當數曹操。無論軍事還是文學,他都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現,使得原本複雜的三國局面變得更加異彩紛呈、撲朔迷離。三國鼎立時期戰爭三國的鼎立,也是三國間長期的、更復雜紛爭的開始。三國鼎立時期的戰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荊州、漢中。

淮南、漢中分別爲魏吳、魏漢的邊境地,而荊州爲三國接壤,且當時各佔一部,是爭奪最激烈的地區。曹操於荊州赤壁戰敗還北方後,成功地進行渭南之戰,全據關中,同時在譙(今安徽亳州)開闢水軍訓練基地。面對孫權、劉備兩個對手,採取東攻西守或西攻東守的方略,力避兩面作戰。先與孫權爭奪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戰的勝利,遏制了孫權攻勢。後與劉備爭漢中不利,乃集中兵力,與孫、劉爭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