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最新關於元宵節的黑板報資料

最新關於元宵節的黑板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中國人在傳統民俗中尋找年的快樂

最新關於元宵節的黑板報資料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在一首短短二十八字的宋陸游著《除夜雪》中,舊時過年“飲屠蘇”和“寫春聯”的民俗躍然紙上。

過一個“原汁原味”的春節令人懷念。然而時至今日,在中國許多城市,受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居住條件改變等種種因素影響,一些源遠流長的春節習俗被逐漸簡化,但人們重新“發現”這些民俗時,收穫的是最傳統最濃郁的年味兒。

“我們小時候,不用等到大年初一,要是兜裏揣着幾毛錢,早就跑去買炮放了。”50歲的太原人劉師傅說,現在中國的“90後”甚至年紀更小的下一代,對於鞭炮的喜愛遠遠不及父輩。

但在廣大的縣城和農村地區,它們仍得到了較爲系統和完整的傳承,因此很多人願意去那裏過年。正在太原讀初中的王一苗是獨生女,每年春節都盼着回晉西北忻州的農村老家過年。“老家過年比太原有意思。”她說,叔叔伯伯姑姑家有很多兄弟姐妹,大家能在一起壘旺火、守歲、拜年領壓歲錢,她不再覺得孤單一人。

春節期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麗江、平遙將迎來新年第一個“旅遊黃金季”。人們自己動手剪窗花、搓麻花、做糕點、扭秧歌、鬧社火,與撲面而來的年味兒比起來,旅途奔波的勞累不算什麼。

兔年春節期間,“春節符號”剪紙遠銷東南亞和港澳臺,價格高至上千元。而在太原、臨汾等地的年貨市場,手寫春聯的價格也遠遠超出了印製春聯。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有很多心願。大批量印製的春聯千聯一面,不一定能符合購買者的心願。”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孫麗萍說,手寫春聯重新走入中國人的視野,同時說明中國人的文化素養也提高了很多。

對於貼春聯,老人們還有很多講究。比如貼出的時間不宜過早或過晚,一般都在午飯之後。貼得太晚容易被人笑話懶惰,而且冬天寒冷,太晚了漿糊粘不住春聯很容易掉落。

很簡單的道理被代代相傳,而一些細微的春節習俗不經意間,也成了中國人的成長印記。山西省曲沃縣的張宗仁老人已經84歲高齡,每年除夕,他都會騎着自行車給子女送艾蒿。數十年過去了,插在門上的艾蒿成了兒孫春節記憶中一道最美的風景。

“春節真正的美始終沒變。”孫麗萍說,一些春節民俗漸行漸遠,但更多的正在被尋找回來,重新成爲中國人一元復始的快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