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閱讀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爲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即爲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後,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爲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知識爲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爲重要。這樣,就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夠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2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階段。搞好識字教學有助於學生自主讀書,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通過識字教學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現就學習《夏夜多美》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總結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髮現、總結識字的方法、規律,並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的識字時,教師抓住以讀課文爲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子爲識字的着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句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二、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從兒童身邊的人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或藉助拼音,或藉助畫面,或藉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啓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一文識字中,就注重了藉助拼音與兒童感興趣的圖片,張貼到圖板上引導學生識字,給予兒童愛與美的啓迪,成功地運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則和愉悅情趣再認知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創設了一種溫馨而富有情景的識字環境,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去認讀生字。

  三、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識字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於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課教師在教學《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鞏固複習學過的生字,積極運用生字魔方讓學生個別讀、同座認讀等形式,滿足兒童識字後急於閱讀的急切慾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知識的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反覆的美讀,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文情、文意與文美。此外,教師要適時聲情並茂地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發揮其感染力,關注每個學生。在此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有嚴格要求,又要有溫馨提醒。這樣,學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課文的價值所在。此環節後,及時開展“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達到訓練、運用與拓展的目的。

因此,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更爲廣闊的新天地。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3

  1、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首先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氣和,帶着求知明道的閱讀心理去閱讀。

第一遍閱讀時不要在個別生字、新詞、難句上糾纏,讀後自問:該語段寫了些什麼內容?

再閱讀第二遍,閱讀要更快,較熟的內容可跳讀,選讀重點語段。第三遍閱讀要控制好時間。

總之,要通過整體閱讀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

  2、細心揣摩文後題目,認真審清題幹要求。

答題要正確的理解題幹要求,準確接收題目信息。要逐字逐句分析,萬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學生往往對自己過於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題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憑經驗思考,憑感覺做題,還把日常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帶入考試。

另外,有的同學平時語文基礎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弄混,以至於問東答西,張冠李戴。審清審準題幹是“方向性”問題,方向錯了,考試中因此失誤失分者不在少數。

  3、注重規範答題語言,準確嚴謹表述答案。

語文答題對語言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表述題、闡釋題。語言應準確、嚴謹、周密、規範、卷面整潔。

不少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具體表現在:

(1)用詞用語不當,詞不達意,心裏在想的和筆頭寫的不一樣。

(2)語言過與繁瑣,講了許多無關的話。有的過與簡單粗淺,省略了許多應該說的話。

(3)語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答題無條理,胡斂亂湊。

(5)書寫混亂,亂改亂劃。對此,答卷應做到書寫工整,成行成列,語言成句,不寫錯別字,對於要改的字、詞、句,一律用統一的修改符號,如刪除單字用雙斜線,刪除句子用平行線,萬不能亂塗亂抹,畫“黑圈”或亂“拉線”。

總之,要想使學生在閱讀方面取得成績,就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準確答題的能力。只要學生持之以恆,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養成好的習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4

以讀爲本,“感悟”中體現“訓練”。閱讀中,無論是情感體驗,個性感悟,還是語言文字訓練,都應該以讀爲憑藉物,以讀爲中介環節。讀是“感”的基本前提,無“感”何以能“悟”呢?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不光“悟其情”,還要“悟其法”,也就是說,應當在引導學生領悟品味課文的思想情感的'同時,注重對課文語言的學習,語言現象和規律的感悟,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具體做法是:

(1)初讀階段入情,側重認讀感知訓練。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與速度,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咬準字音,在讀中感知字形,在讀中也理解了詞義,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只要讀得充分,讀得流利,語言的整體感知就在其中了,就容易進入課文含着的情感中。

(2)復讀階段悟情,側重於感受揣摩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讀、想想、劃劃、寫寫,運用多種感官,潛心體會語言的含義,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探究和發現某些語言規律。然後談談自己的收穫:可以是讀懂了哪些詞句;也可以是哪一處寫得好,爲什麼;還可以是這句應是這樣讀,那句應是那樣讀。教師指導的重點就放在“扣讀導悟,以讀見悟”上,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語言現象和規律的探究。

(3)精讀階段動情,側重品味感染訓練。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促使學生動情地讀讀整段話,品出其中之味。對於學生的感情朗讀,應多采用自由讀的方式,以聲傳情。學生對課文的主觀色彩的理解和個性化的體驗,在讀中自然流露情感,從中受到感染,得到薰陶。品味領悟課文語言運用的精妙所在的同時,也深化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和情感。

(4)讀中學寫抒情,側重遷移運用訓練。精心選擇聽與說、讀與寫的結合點,抒發情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法、修辭手段等遷移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轉化爲自己的東西。當然,遷移運用不僅在這個階段進行,有時在精讀階段就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有機結合運用訓練,使理解與運用互相促進,只是在鞏固階段,對遷移運用有所側重而已。

(5)熟讀成誦釋情,重視積累內化訓練。熟則能悟,悟則能化。內化不同於機械的積累,結合語境的積累,結合情感的積累才易於被內化。閱讀教學過程是促進語言材料內化的途徑,一是誦讀,誦讀於口,領悟於心。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甚至默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釋放情感。在誦讀中明意,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吸收。二是在學文的各個環節,把積累與讀中領悟、讀中品味、讀中運用結合起來,憑藉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語文閱讀教學反思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從而爲學生終生的發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我從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數年,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乘着新課改的春風,在專家學者的引領和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中,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精彩局面,但由於種種原因,也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簡單地總結如下:

1、教學中的拓展閱讀進行得不夠深入和廣泛。拓展閱讀是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的關鍵。可是在很多常態課堂上,同主題的或關聯主題的拓展閱讀往往進行得不夠深入或不夠廣泛。教師的閱讀積累不夠廣泛和豐富,學校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閱讀條件不夠理想等原因是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因素。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校或班級中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由於家庭因素,學生很少買書;再加上學校圖書室設備的不齊全,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所以達不到預期效果。

3、由於部分教師對主題單元的編寫意圖不理解,對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只教主體課文,沒有處理好主體課文與語文天地中閱讀材料的教學關係,往往是把二者割裂開來,沒有引領學生進行遷移性、拓展性閱讀,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增強學生閱讀的能力。

4、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閱讀教學時間分配隨意性很大,教學空間封閉。由於教育評價制度的考試化導致了部分教師把閱讀教學課變成分析課。課上教師滔滔不絕、繁瑣的講解、分析、提問、解答,不見學生的讀書和思考,沒給學生留下必要的讀、思的時間和機會,不可忽略的讀書活動則被排擠到課外,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顯的認識,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