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驚弓之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它講述了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讓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因爲驚嚇而掉下來的故事。“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此刻常比喻人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兒狀況就害怕得不得了。本次有幸在教研活動開出一節公開課。

我把第一課時的目標設定爲以下幾點:

1、透過不同方法,理解“能手、癒合、裂開“等詞。懂得“驚弓之鳥”的意思。

2、學習第5段,比較辨析“直”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重難點)

3、理解更羸最後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重難點)

4、學寫本課生字詞“弓弦、雁、射箭”。

結合組內老師的點評,我反思以下幾點:

一、詞語教學,注重方法滲透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歸類學習字詞。如“大王、更羸”都是對人的一種稱呼。由“大王”引出對魏國、魏王的認讀。“更”字多音字的區分,“羸”、“贏”的辨析。聯繫上下文透過語境明白“癒合”、“裂開”的意思,並明白它們一組反義詞。透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以及畫示意圖,比較辨析“直”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思路清晰,環節緊湊

本課設計思路比較清晰,過渡自然,環節之間比較緊湊,但是對於成績偏後的學生會比較吃力,可能跟不上教師的進度。所以還是稍稍放慢一些。

三、練習設計,注重段的訓練

在練習設計中注重段的訓練,貼閤中段學生的教學資料。如針對第9段,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讀第9段思考:

1、更羸說的話共有幾句用序號標出。

2、更羸看到(),聽到()。

3、說一說:它飛得慢,是因爲__________。它叫得悲慘,是因_________。

4、它一聽到_____,心裏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傷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正如錢校長說得“課上千節,總欠一節”。課堂上總會留有遺憾,在不足中反思,針對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所改善,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不足:

1、師多講,生少講

本課中,我個人講得比較多,以至於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有所欠缺,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充分。如,“雁”字指導書寫,能夠讓學生先觀察,找發現,而不能一下子把老師明白的,一股腦地塞給學生。“直”查字典辨析時,底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我不能只請一位學生講了正確答案,就忽視其他學生的答案,就應有所比較,爲什麼他對而你錯呢畫示意圖的時候其實能夠放在學生回答之後。本學校一向倡導“學練導”師少講,生多講。教師就應只是學生平等中“首席”,不能擺高姿態,經常性地走進學生旁邊。能夠讓學生提問,“學以致疑,學思結合”,自己的提問要精簡。

2、朗讀訓練偏少

語文閱讀教學應重視朗讀的訓練,本節課給學生讀書的時間不多,還要要突出學生的“學”,明白自己學到了什麼。在指導第5段讀得時候,其實想讓學生把“嘣”字讀強調,但學生讀得時候卻是整段一個調,這時候教師就能夠範讀指導或請好的學生比較讀,讓學生充分地讀,細細地品味文本。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2

首先從備課談起:備課要充分,但備課也要備到點子上。對於教師而言,從教材資料、作者狀況乃至寫作背景等各方面來熟悉教材是務必的,然而往往因爲駕馭過多的資料,也讓我常常思考過多、上課追求面面俱到。這樣下來就造成了顧此失彼的.後果,整節課下來,《驚弓之鳥》的教學目標不明顯,我本想借着這堂課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大意,明白更羸作爲射箭能手比他人更勝一籌的因素在於他善於觀察、勤於動腦而實現正確推理。然而整節課上下來,才發現自己最大的誤區是作爲第一課時,這麼來上的確不適合。一邊是儘可能的讓學生熟悉教材,一邊是熟悉教材後才能做的拓展提升,我太急於求成了,乃至沒有預設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課文。備課不等於上課,我至今尚未把握好上課要有所取捨、有所側重這一要領,抓大放小、提綱挈領的功夫在我今後的備課中還要不斷加強。

教學設計環節,我本打算設計一個以“通緝人物令”引出更羸的人物介紹並進而引導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以及透過“動物法庭”學生在書本上找出根據爲更羸辯護驚弓之鳥並非死於更羸的弓箭,而是在於受驚嚇等形式來串接課文,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設想是好的,但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我只做到大體框架的勾勒,而沒有細化如何操作以及明確每一個環節要實現什麼目標。因爲自己的不以爲意,讓我在課堂上顯得手忙腳亂,而學生也無法跟上我的“跳躍性思維”。這一點我要作深刻的反思,上課像拳擊賽一樣,我們不能肆意揮灑,而要拳拳命中。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就應是滲透語文味兒的設計,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語言文字訓練。羅老師提到我們新教師一個通病就是喜好拋開文本去進行說教。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3

最近,我與學生一齊研討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大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讚揚後,也有少數同學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就應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隻大雁一樣,只因爲被箭射傷過,之後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惶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以前因爲某次考試不理想,受到家長的批評,此刻一聽說考試就害怕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潛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並未涉及到的資料。我帶頭爲他的見解鼓掌。

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爲不值得稱讚,因爲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明明明白那隻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爲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隻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學生獨闢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徵。同樣,這樣的感受資料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爲此說法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之後的語文課上,學生們各抒已見,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似乎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嗎?當然,讓學生各抒已見談感受,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於某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言精神後,也會選取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啓發學生自我糾錯,教師絕不作當衆宣判式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