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語文教學反思1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着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着你,我們忘記了下課……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爲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纔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爲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爲: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爲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語文教學反思2

《最佳路徑》是一篇敘事文章。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

  一、教學過程的設計:

“迪斯尼樂園”對於孩子們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築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趁孩子們興趣高漲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迪斯尼樂園中最著名的不僅有這些,連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那麼就拿起書好好去讀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捧起了書。

另外感悟迪斯尼樂園的最佳路徑設計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繫。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對老奶奶賣葡萄方式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遊人你會買誰的葡萄?”學生紛紛說會買老奶奶的。因爲“無人看管”,我們可以走進園裏自由選擇,無拘無束地挑自己稱心如意的葡萄,同時享受親自摘葡萄的樂趣;因爲直接從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鮮;因爲“只要……就可以……”這種方法給人以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人們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以此讓學生體會自己摘葡萄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給人自由的道理。也爲理解下文最佳路徑的產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下文的學習中可厚積薄發。結尾,我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專家、評委,你能說出爲什麼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評爲世界最佳設計?”讓學生明白因爲格羅培斯的設計給了遊人以權利,是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衆多的人自由選擇的結果,符合衆多人的心願,而順其自然是一種最佳的選擇。進一步讓學生總結出人們踩出的路徑幽雅自然、簡捷便利、個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徑。體現了一種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二、教學實際情況的反思:

1、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抓詞句,抓重點段深入體會等多種途徑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學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之所以被評爲最佳路徑,是因爲格羅培斯尊重了遊人,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他的這種設計打破了常規,與衆不同。

2、創設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

課標中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所以,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努力挖掘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課教學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爲什麼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爲最佳設計?格羅培斯爲什麼能產生這樣的設計理念?格羅培斯獲得成功的原因?這些問題是學生上節課留下的疑惑,教學中,我有意引到學生品讀相關段落,讓他們自己去讀,在讀中感悟,通過動手勾畫,寫下批註,全班交流等形式,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同學對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抓住空白點,引導學生想像,把讀寫結合在一起。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優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樣子;鼓勵學生以評委的身份評價格羅培斯的設計;抓住老人的做法體會“給人自由,任其選擇”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想象遊人在葡萄園任意採摘的快樂場景,使學生更好的感悟到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後環節設計了一個仿寫句子,既引領學生更廣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徑的深層含義,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反思3

得益於前課拼音教學所總結的`經驗,在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幫小蜜蜂找家的情境遊戲,並且貫穿了整個課的始終。到達了比較好的效果,幫忙小蜜蜂找到家,學生十分開心。課後,我問學生,在語文課設計的這麼多遊戲中最喜歡哪個時,小朋友都表示喜歡這天的幫小蜜蜂找家。

幫小蜜蜂找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要穿過一座花園,越過一片樹林,飛過一條小河,最後經過一片草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學生一步步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同時也在經受着構成克服困難,勇於挑戰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穿過花園的過程中,學生複習了前鼻韻母的發音,同時比較着學習後鼻韻母的發音。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了最後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整個過程充滿着用心參與,在課件中向日葵花美麗的映襯下,後鼻韻母的學習也顯得一點都不枯燥了。

在越過樹林時,學生還遇到了我精心設計的樹林迷宮牆,要走出迷宮牆就需要掌握拼讀的技巧。學生認真專注的眼神,甚至能夠脫離老師的幫忙而自我去解決走迷宮的難題。在這個環節上,我還特地訓練學生直呼音節的潛力,鍛鍊他們“聽要求”的潛力。提出“請你讀出來”,“請你拼出來”的新要求。在要求學生讀出來前,先讓學生在腦中默讀,在心中默拼,逐漸鍛鍊直呼的潛力。

在飛過小河的環節上,我十分欣喜的感受到了學生體貼、關愛的心靈。學生寫得很仔細,同時速度比往常快,因爲他們說,怕寫得太慢小蜜蜂會飛不動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們寫字的神情,擔心的表情,心裏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這些孩子們會爲別人着想呢!

雖然在課堂上感覺學生表現有進步,但在班級常規上卻發現有反覆的狀況。最近排隊老是比較拖拉,排隊小老師的管理也比較鬆散,得想點辦法。

  語文教學反思4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有三小節:第一小節寫水多,說明水鄉的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小節寫船多,表現水鄉人民的勤勞;第三小節寫歌多,說明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給我們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每一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與我們的柳州山歌比較接近。

教學時,重點是指導誦讀。在朗讀訓練中,引導學生領會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節奏,讀出韻律,讀出感情詩歌每一小節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讓學生分角色對讀。問句富有情趣,要讀得活潑,答句簡潔明瞭,要讀得更定。每小節問答後面都是具體描述的句子,引導學生緊扣答句的內容,結合插圖,讀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水鄉的景物特點,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熟課文後,讓學生回憶柳州的山歌,有的學生馬上說:“我會唱,我會唱……”有的乾脆唱了起來“哎……什麼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羅……”我說:“你們能不能歌詞改一改?把《水鄉歌》當成我們柳州的山歌來唱?”學生們興趣高漲,馬上操練起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改成了“哎……水鄉到底什麼多咧?嘿了了羅。哎……水鄉里面水最多咧嘿了了羅。千條渠來萬條河咧嘿了了羅,池塘一個連一個咧,處處綠水蕩清波羅……”。

先師生對唱,然後分男女生對唱。並希望回家唱給父母聽。最後把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做小詩人,仿造課文形式讚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

本課的教學,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與音樂課的整合。做到以讀爲本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用多種形式來讀課文,體現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感悟、積累、運用。在“感悟”“積累”過程中,發揮學生自主性,突出以讀爲本,在讀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在導讀環節中,注意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既關注低年級段的閱讀教學要求,又注重讀的層次性;在“運用”方面,讓學生做小詩人,仿造課文形式讚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內容接近小學生的生活,共同讚美幸福生活。

  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首圖文並茂、充滿童趣的詩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採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場面,歌唱了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議一議、想一想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抓住“像春天”、“像朵朵花兒”等詞語,引導學生去想象並體會大家穿着節日的盛裝,戴着鮮豔的紅領巾,迎着撲面而來的和煦的春風,在小鳥的帶領下趕來節日慶祝活動時的歡樂、幸福的情景。第二節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祝賀”、“歌唱”等詞語,認真朗讀體會,並進行討論、交流。

使學生懂得把花兒、白楊樹和小鳥當人來寫的,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用這些動植物來烘托出孩子們愉快的心情,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盡情表達自己的喜悅。對於“它們都說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這句的理解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學生一開始不理解爲什麼祖國有了我們就更有希望?我就聯繫學生長大後,你能爲祖國作些什麼呢?祖國的以後的發展靠誰呢?讓學生間接地知道自己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學習第三節時,着重讓學生理解爲什麼要感謝祖國?怎樣向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就勇敢地飛向自己的理想?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談談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感謝之情,努力之心通過朗讀充分表達出來。最後一個小節,又和學生一起回到節日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去,讓學生可以加上動作地讀一讀。看到學生這麼快樂,自己也跟着很開心,希望他們永遠這麼愉快。

本課是一首歌的歌詞,我結合歌曲教學,讓邊欣賞邊體會,有興趣的學生可跟着唱一唱,便於背誦。

在教學中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開始,學生不理解爲什麼“它們都說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教學時花了很多的時間,也繞了個大圈子才理解明白。教學生字“勇”時,我已經提醒學生注意第四筆是橫折,而不是橫折鉤了,但學生在自己書寫時還有少數人沒注意寫錯了,可能是我在教學時還不夠詳細。以後還得多多注意,一些細節講授時還要細緻些。

  語文教學反思6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立刻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我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以前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這天,我的學生他們自我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我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我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說出來的更能到達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啓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明白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爲呢?

  語文教學反思7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讚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

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並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讚歎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並茂。接着,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纔發自內心的讚歎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

  語文教學反思8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改研究會會長劉顯國老師曾經指出:“情感是教學藝術魅力形成的關鍵因素……”,而《煙臺的海》這篇課文又恰恰是情致與美好意境融合的優秀散文,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我將這堂課定位在引導學生入境、動情,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爲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主要分三方面進行:

  1、引入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情境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聯想。我首先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利用音樂、圖片、視頻來渲染大海的情境,把學生置身於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用心靈去體會這種聲情並茂的感染力,怎能不使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呢?情滿而自溢,教師緊緊地抓住這一時刻,再讓學生談一談“大海美嗎?大海壯觀嗎?”這是一個具有人文性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悟自然,體驗生活,因此藉助多媒體以形象、飽滿的感情渲染意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2、挖掘文本內涵,生成獨特感受。

文本的意義在於價值性的解讀,通過對字詞句的理解生成獨特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力地抓住了深刻內涵的語句,讓學生反覆的閱讀、感受,例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讓學生們在讀的基礎上,同桌合作寫導遊詞,並練讀,這樣的引導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孩子們被帶入了那浪漫的海邊,進而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文本情與讀者情融爲一體,這就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具體體現。

  3、誦讀體會,說出真實體驗。

每一篇優秀的作品都是作者被現實激發起沸騰的感情時寫的,而指導朗讀是體會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通過朗讀可以激發學生想象,並使其入境、動情。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自由讀、默讀、男女生分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進行配樂朗誦等形式,比較靈活。但是雖然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但讀不是泛泛的讀,要讀的有層次,讀的有重點,讀的有針對。所以,在朗讀的訓練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是呀,冬天巨浪驚濤拍岸的壯觀情景寫得多具體、多形象呀!你們自己再大聲讀讀。”

這樣,學生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驗。

當然,這堂課我仍有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渴求學生與自己的生活體驗一致,思想一致。畢竟由知識課程走向體驗課程,由教授課程走向自主課程,還有許多路要探索。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們不必擔心學生學不會知識,而擔心的是不會學習知識。知識不是複製,學生的能力不是教師給的,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實踐的能力。聯繫生活學語文,學習語文會生活,這纔是教學的生命所在,這也是我上完這堂課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