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趕海》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語文趕海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

  趕海教學反思1

3月28日上午第二節課,我上了《趕海》的第二課時,上完後,展清老師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幾個聽課的老師也一致叫好!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1、本節課最明顯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教師努力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經驗聯繫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爲廣闊的天地,獲得比教材本身更豐富的知識。比如我在教學“鬧着”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先聯繫平時自己會怎樣鬧着要爸爸媽媽去某個地方或買某個東西,再想想當時“我”會怎樣鬧呢?學生由於有生活經驗的鏈接,把當時“我”怎麼鬧着去趕海的情景表演地栩栩如生。

3、無論課堂內外,如果我們的教學僅着眼於非日常生活世界,將知識與生活剝離,斷了與生活聯繫的筋脈,那知識將顯得多麼枯燥乏味,學習也不再是一種自然生髮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學生的地位由“學習者”降格爲“受教育者”其單向被動承受之意便凸現出來。

4、語文課堂應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化、主體自悟,真正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喚醒,點拔與鼓舞,並促進學生主體的終身發展。

  趕海教學反思2

今天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教學完《趕海》一課。讓我深有體會的是: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老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又存在不足。成功之處有以下四點:

一、結合課文的特點,首尾充分利用了歌曲進行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的薰陶。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先播放《大海啊,故鄉》,接着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二、立足於“趣”,注重於“實”。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設計多個環節,引導學生讀趣、找趣、說趣、品趣。因此,在本課聽、說、讀、寫的訓練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整節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三、讀寫結合,充分發揮課文的示範性。

本文寫的是童年趣事,因此,教師充分挖掘課文的精髓,在閱讀中進行歸納總結。

四、有扶有放,收放自如。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等幾件事,教師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沉浸在作者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五、本課教學不足之處:

1、在精讀感悟環節,預設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趕海的“趣”。但交流時學生體會得不到位,而老師的引導不夠深入,學生談得比較淺顯。在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方面也應加強些。

2、在評價方面,語言不夠豐富,對於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沒有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

  趕海教學反思3

一、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設計了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因此,本節課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把學生帶入情境。一開始上課,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縈繞在課堂裏,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想到了在海邊捉貝殼的情形,於是也“鬧”着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最後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又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3、抓住趕海“趣”字,再現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採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後,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着問他:爲什麼這樣讀?並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後“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當然我所指名錶演的是班上比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他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等,爲課堂增添了好的氣氛,在“捏大蝦”我讓他伸手頭頂扮大蝦,並說說大蝦的想法,好多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的語句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的氣氛。

4、以讀感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其實讀還是最重要的,沒有反覆的閱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

同時,通過反覆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有利於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做得不足的方面:

1、教學時重視了各種形式的讀,但品詞品句部分做得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品詞品句”的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

2、引導學生說趣做得不夠。課文後面有一題是“說說在你童年的記憶裏,發生過哪些趣事?”本來打算在課中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說,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說說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後再把它放在課後進行小練筆,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但因爲前面花的時間較多,後面時間較緊,因此,我最後就把這個環節省略了。

3、課文中有許多動詞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應該引導學生品味,然後結合寫作,讓學生懂得以後在寫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動詞這種形式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有趣。

4、在“鬧”字的理解上,雖然我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去體會,但指導不到位,沒有引導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感覺,反而是後來的環節中提到了;還有在“追趕浪花”這一趣事上,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時回頭,小作者追浪花會和浪花相碰的情景,這纔是追浪花的樂趣呢,我竟然沒有讓學生去想象,這說明我在備課時,有些細節方面沒有關注到。

5、我的教學語言雖然生動有趣,但是有時口語太多,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

不過這節課還是有許多收穫,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不也是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