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4K 次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趕海》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1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主要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展開教學。

一、找趣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讓學生通過讀讀、圈圈畫畫的方式去文中尋找趣事,再進行板書,讓幾件趣事深入人心。再從字裏行間感受“趣”,比如語氣詞“嘿”的驚喜、“咦”的疑惑、“哎”的好奇、“哦”的欣喜等,再比如動詞“東逃西竄”、“不敢束手就擒”等,讓學生邊找邊看圖邊感受其中的有趣。

二、讀趣

在找趣得過程中,讀是不能少的。三沒有反覆的閱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學生的表情告訴我,他們讀懂了追趕浪花的興奮,讀懂了小夥伴抓螃蟹的激動,讀懂了自己抓大蝦的喜悅與驕傲。

三、演趣

在找趣、讀趣的過程中,我又穿插了表演,讓學生們一起跟着小作者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抓大蝦、唱歌謠等,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體會小夥伴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在動情的表演中,學生們更能體會到其中的“趣”。

四、說趣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此激發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通過自己的快樂體會小作者的快樂。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2

3月28日上午第二節課,我上了《趕海》的第二課時,上完後,展清老師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幾個聽課的老師也一致叫好!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1、本節課最明顯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教師努力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經驗聯繫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爲廣闊的天地,獲得比教材本身更豐富的知識。比如我在教學“鬧着”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先聯繫平時自己會怎樣鬧着要爸爸媽媽去某個地方或買某個東西,再想想當時“我”會怎樣鬧呢?學生由於有生活經驗的鏈接,把當時“我”怎麼鬧着去趕海的情景表演地栩栩如生。

3、無論課堂內外,如果我們的教學僅着眼於非日常生活世界,將知識與生活剝離,斷了與生活聯繫的筋脈,那知識將顯得多麼枯燥乏味,學習也不再是一種自然生髮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學生的地位由“學習者”降格爲“受教育者”其單向被動承受之意便凸現出來。

4、語文課堂應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化、主體自悟,真正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喚醒,點拔與鼓舞,並促進學生主體的終身發展。

  課文《趕海》教學反思3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在文中,一直縈繞在耳邊的就是那首動人的歌曲“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對呀,小作者對大海的這一份依戀、這一份濃情、這一份長大後仍揮之不去的大海情結,就構成了這飽含深情的趕海……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設計了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們去找趣、讀趣、品趣、說趣、寫趣,讓他們在美美地品讀完本課之後仍戀戀不捨。反思我的教學,在此重溫一些課堂上的設計思路。

1、開課激趣、帶入情境。首先,在學生們進入課堂時,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縈繞在課堂裏,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想到了在海邊捉貝殼的情形,於是也“鬧”着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抓住趕海趣事,再現情境。文中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捏大蝦、抓螃蟹幾件事,我便採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後,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着問他:爲什麼這樣處理?他說:摸海星可不容易,我得留點神,否則海星就溜走了!說得太好了!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後“嘿”!的驚喜了!“捏”讓孩子們比較“捏”與“按”的不同,通過不同的力度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

3、拓展說話,引導說趣、課外寫趣。在文中我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思考:海灘上的人們有的在 ,有的在,多麼!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說,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