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篇

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每一次的教學結束後,老師都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個反思,找到不足的地方,改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篇,歡迎閱讀,希望有所幫助。

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篇

  篇一: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在《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中,我不但引導學生讀文、看圖、想象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

而且在教學中還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我特別注意學生的誦讀。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讓學生“想讀”的目的。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那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要相信、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學生。

  篇二: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10月份師傅來聽課,我認真準備的一堂課。我從問題:黃山奇石“奇”在哪裏入手,引導着學生邊看圖片,邊學文章,首先介紹的是“仙桃石”,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仙桃石”的句子,引導他們讀一讀,抓住這裏的動詞“飛”、“落”,再次引導他們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之美,體會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觀海”是也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猴子觀海”的句子,抓住關鍵性的動詞,並朗讀。在講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觀海”後,引導學生髮現作者敘寫的規律:“仙桃石”是先寫名字,再寫出它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而“猴子觀海”是先寫出石頭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最後再寫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接下來的兩個自然段,並說說是否也發現類似的規律。這一環節是爲學生仿寫訓練做準備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來的兩段時,我也是採用抓關鍵動詞和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樂在其中。在回顧全文時,創設情境,讓學生當小導遊,給遊人介紹黃山的奇石,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複述課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學生也能說出黃山奇石到底“奇”在哪裏?

最後還想學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搶球”的圖片,並引導學生模仿文中描寫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關鍵的動詞,用上“好像”等詞語來仿寫“仙女彈琴”。當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們在思考後都動筆寫了起來,他們寫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這堂課也獲得了師傅的肯定。

  篇三:二年級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主要寫了黃山奇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

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圖片,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和風景特點。

我嘗試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並要求理解“聞名,秀麗,神氣,尤其”這四個詞,可惜這個環節中,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如果能用幻燈片的放映形式呈現黃山風景區的美麗景色會好很多。

學生初讀課文第一段後,對文本只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進行下面的教學,通過黃山奇石是黃山最突出的景觀。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奇石。於是,進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學習,在進入第二閱讀時,我提出了“黃山的這些奇石”都奇在哪兒呢?這個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板塊式的問題,然後,學生就帶着問題去研讀課文。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的抓住文章的關鍵字。爲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

1、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強語言訓練環節,有的同學能仿照課文寫好,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詞彙,寫的不夠具體生動,今後要加強指導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