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8篇)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8篇)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1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整個故事讚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本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問妙點,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同時巧妙地運用農遠資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充分培養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又充分體現 “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從根本上有別於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式,充滿了人文情懷。

因此這節課在課型設計上我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讓學生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牢牢抓住“神機妙算”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並以此輻射全文,擺脫 “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整堂課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以創新爲靈魂,充分體現以人爲本、以思爲本、以創爲本、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教學思想,寓學生的主動研究於閱讀活動之中。並緊扣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議、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覺理解課文,感悟活的人物形象,並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說。

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兩處語言點引導學生讀悟並進行創新,從而在品讀活的語言中品悟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深深植根於孩子頭腦中,使孩子的語言與精神協同發展。

第一,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有的同學說:“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有的同學說:“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我又說:“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於是,我又試着問“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第二,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課文寫諸葛亮的話的共有11處,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而且是個“笑”字,請你聯繫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爲什麼而“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笑?然後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品讀、感悟,品出諸葛亮這一“笑”,不僅“笑”出了他的大度,更“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這一笑值千金,是課文的“點睛之筆”。從而讓人物的形象站起來、活起來,並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另外,在農遠資源的運用設計上,只是爲了讓它爲教學服務,注重考慮適時、適度以及活用,讓它真正爲教學爭光添彩。如:插入周瑜自嘆不如與諸葛亮笑自己的樣子,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人物形象。插入示範朗讀更是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和更好地感悟人物內心世界,同時培養學生的研讀能力與朗讀能力。

但這節課也有很多的不足,我覺得很遺憾,特別是沒有很好地起到農遠資源應用的示範作用。課前思想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充分。首先在選題時沒有跳開所任年級,去選資源多一點的課文;其次備課時沒有很好的考慮到學生實際及怯場的狀況,以致本該出彩的地方沒達到高潮,甚至在指導讀諸葛亮笑的時候有點頭重腳輕的偏差等。總之還有很多地方不盡人意,懇請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2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我讀了這篇課文後深深地被諸葛亮的智慧和膽略所折服。那麼怎樣來讓學生走入文本,去欣賞和感受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樣經過課文中幾篇名著的教學,激發學生多我國古典名著的閱讀興趣呢?

1、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課前,安排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弄清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關係,弄清文中出現的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它們與“箭”之間的關係,這不僅僅爲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資料,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並且爲落實課外閱讀目標開了一個好頭。文本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有四個:周瑜、諸葛亮、魯肅和曹操。經過反覆研讀課文後我發現文本中寫到箭的,這四人各有不一樣的表述:周瑜――“造箭”,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魯肅――“借箭”。

“造箭”周瑜要諸葛亮十天造10萬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狹窄,公報私仇,想加害諸葛亮。而諸葛亮答應3天造好,說明他心胸開闊,顧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則是諸葛亮對真誠厚道的魯肅充滿信心,對自我的擁有的知識充滿信心,對自我的預設充滿信心,彰顯了他的聰明才智。

“射箭”是諸葛亮預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動,說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謹慎,大霧天必須不肯輕易出兵,只會放箭。真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凸現了諸葛亮過人的膽略。

“借箭”是忠厚朴實的魯肅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因爲僅有他目睹並參與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過程:向魯肅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諸葛亮自我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給的造箭任務。使得周瑜也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處設疑,引導學生仔細研究文本。

諸葛亮在那麼一個複雜的環境下,能夠不費一兵一卒而借來十萬支箭,可見他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十分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數一數二的。

“既生瑜,何生亮”,能夠說周瑜和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那麼,周瑜軍中少了二十隻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會一點都沒察覺?從常情來說,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想盡辦法來破壞諸葛亮的一切行動,可是,當魯肅告訴周瑜“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時,周瑜會一點也不懷疑嗎?周瑜也是個聰明人,怎樣會“無動於衷”呢?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不禁產生了懷疑。於是,我查閱了《三國演義》,文中也是這樣寫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後如何回覆我?”看來,周瑜確實太自負了,當初他是因爲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故意刁難,此刻明明明白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造箭的材料,但卻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虛實,而用三天的時間來睡大覺,在大帳裏坐等諸葛亮的失敗。周瑜呀周瑜,如此你豈有不敗之理?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教學中,我感覺自我對名著的瞭解實在太膚淺了,這讓我的教學顯得底氣不足。看來,廣泛地閱讀(不僅僅是讀教材、讀教參,還要讀名著、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切讀物),緊跟時代地閱讀(隨着時代的發展,教材的變動,學生閱讀面的開闊)是當好一名了“語文”教師的必修課,自修課,再修課。真是“活到老”

須“學到老”啊!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3

在上完這課後,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發現有一些在教學中閃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學中的不足。

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在這方面我做得較好,在本課的教學中,先從課文的結果入手,讓學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結果怎麼樣?學生得出結論:諸葛亮神機妙算,獲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關鍵詞神機妙算,從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這三個方面來理解神機妙算。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來理解課文,諸葛亮笑着對魯肅說的這句話,抓住關鍵詞笑,提問:笑的時候心情怎樣?你覺得是什麼樣子的笑?讓學生用不同的笑來讀這句話。在教學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師不但是教會學生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學生做了兩方面的比較後,提出疑問:做人應該做哪種人?這時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諸葛亮心胸寬闊、顧全大局、神機妙算我們應該做像諸葛亮那樣的人,周瑜心胸狹窄、妒忌心重,我們不應該做周瑜那樣的'人。

二、教學經驗不夠,在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虧。在上第二課時前,我怕孩子們不能對船頭船尾的朝向這一知識難點進行突破。在課前我就給學生講了一下,結果導致了他們對課文不感興趣了,但孩子們並沒有真正的理解課文,只是對課文面上的理解。就因爲這樣孩子們對本課本來充滿的濃厚的興趣,但因爲沒了教學的難點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似乎興趣就不那麼濃厚了。

三、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作爲年輕教師在這方面把握得

不夠好。特別是深入的理解課文這方面作得不好,怎樣抓住一個關鍵點來來把文章學得更深一些,怎樣讀?怎樣提問?使孩子們更有興趣,我覺得自己還很困惑,比如:當講到船頭船尾的朝向等問題時,成績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來了,我這時候就急了,不知道怎麼辦,我知道有一些孩子並沒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畫的船頭船尾朝向那幅圖拿來展示,自己進行講解,我覺得這些都是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得不夠妥當的地方。

四、在書寫板書上面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我的板書在設計上本來是不錯的,但是在書寫過程中,我自己沒有排好版,字寫得有點大,佈局不太合理,主板書和次板書挨在了一起。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4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 李秋明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可今天課堂上這兩個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那麼,我們如何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安全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當學生提出第一個疑問借用得不對時,我就進行糾正,他也許會有苦惱,也許會有被批評的不悅,而我並沒有這樣做,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一般地說,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二字。現代心理學認爲: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信息發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一矛盾,使心理狀態趨於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爲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張揚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直接批評了那位學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麼不對?那樣,學生就不會發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個借字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更不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我先告訴那個學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後可能只會循規蹈矩地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造的天性。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5

一、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學過程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情境採訪,深化認識:

如,教師作爲《三國週刊》的記者採訪“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學生會自然地對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總結,並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在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總結出: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隨即設計小練筆作業: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難的是武松,故事情節會怎樣?這一練筆作業的設計,讓學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間,而且將本文所學用到了寫作上。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感知人物形象

1、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到了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於這個自然段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以對話形式組段。在教學中我拋出問題:“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給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加上他們說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情。並想想爲什麼這樣加?他們在說話時想些什麼?”我的本意是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研讀與合作探究交流,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可在這裏的教學中,在最該體現個性化閱讀的時候,我卻設計了一個齊讀練習,雖然說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認識了周瑜的陰險狡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與我的本意並不一致。由於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語文教學中就是強調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到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上(合作讀、分角色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領悟人物形象,可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2、在學生彙報到通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設置了一個問題: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有的同學說:“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有的同學說:“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我又說:“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於是,我又試着問:“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

3、假設具體情境,如果那天駐守曹軍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個性情莽撞的人,結果會怎樣?這一設計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

總之,本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問妙點,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美中不足,就是教師引導的還是過多,學生自主質疑探究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問題,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6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雙主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我經過實例操作,得到以下啓示:

1、要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資料,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課中,經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樣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髮揮羣體的進取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語文。語文課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於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纔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在教本課時,還存在一些不足。由於沒有試講,在時間上把握不準,沒能給學生很多時間去讀書。在談諸葛亮“笑”的這個地方,還沒挖掘太深,沒能讓學生更好體會到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使自我在業務上更上一層樓,期望校領導在教學上能給予更多指導。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7

一、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造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二、引導學生自讀感悟。

在教學中,以點帶面輻射全文。通過“立軍令狀”這個矛盾的焦點,來體現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周瑜的險惡用心和諸葛亮的將計就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自讀發現、感悟,在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對人物對話的處理方法也是多樣的,有層次感的。用想象人物心理的方法處理周瑜的形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處理諸葛亮的形象,學生認識得比較到位。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的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由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 8

從名著裏節選的文章不好教,當我拿起《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一時竟也無從下手。之後,最終在網絡上找到了一首描述草船借箭的小詩歌:草船借箭不尋常,要論成敗有文章。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應對。妙算天文霧漫天,通曉地利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計成,世世代代美名揚。讀了這首小詩,我異常興奮,就以這首小詩爲突破口吧。讀完這首詩歌后,我讓學生結合自我預習課文的情景,談一談諸葛亮在草船借箭時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能找出是天文、地利、洞悉人心三個方面,我就給學生補充了一些古人認爲成功的三大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並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再次細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後分別板書在相應的詞語後面,以幫忙學生更好地認識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當學生找出第一段的對話時,我啓發學生說,第一自然段這麼多的`對話,竟然都是周瑜說諸葛亮說,多單調呀,如果我們能加上相應的動作神態心理描述文章肯定會更精彩,也更利於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們一聽要讓自我爲名著作補充,興奮得不得了,可是,問他們該加些什麼資料時,他們卻又答不上來了。我就把這項任務當做當成家庭作業佈置了下來。第二天一上課就讓大家說說自我改寫的情景。沒想到,他們說的很精彩,有些詞語用的還很出乎意料呢。

這就是我們全班共同改寫的結果。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明知故問)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毫不猶豫地)說∶“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興)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此刻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期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爽快地)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明白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迫不及待地)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將計就計)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試探着)問∶“先生預計幾天能夠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周瑜(神情嚴肅地)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態度堅決地)說∶“怎樣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好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不動聲色地)說∶“今日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加上這些詞語之後,學生讀起文章來,感情更充沛了。因爲他們明白,這場談話對周瑜來說,剛開始就是個陰謀,而對於諸葛亮來說,可是是在陪周瑜做一場遊戲而已。諸葛亮的談笑風生和胸有成竹都給學

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教學設計卻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必備條件。功夫用在課前,我們就會在課後少一些遺憾和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