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

我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本達成了教案預定的教學目標及要求。尤其在生字的讀音及書寫方面着力較多。

但是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很多方面還有欠缺和不足: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一堂課40分鐘,教師的講解過多,大概佔掉了25分鐘以上。過多的講解,一方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主動學”轉變爲“被動聽”。知識點較細小、瑣碎,學生很難有興趣聽進去,更何況記住、記牢;另一方面,不利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道:“教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教”,只有培養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才能給老師“減負”,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現象。

其次,對識字教學投入了較多時間、精力,忽視了學生說與寫的練習環節。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心,但並不意味着全部。考慮到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和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由於我在第一課時鐘佔用過多時間講解字詞,,再加上經過蘇老師的指導,在第二課時我重點設計了說的練習,將學生分爲若干小組,交流、討論課文中每一幅圖話的內容,並給出充足時間,讓學生編成小故事講出來。學生的反響很強烈,主動參與意識也很高,於是我順水推舟,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寫話,鍛鍊了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

第三,教學過程中環節設置不緊湊,銜接不緊密。缺乏過渡語,語言藝術還有待錘鍊、提高。教學環節之間,缺乏過渡,這在備課中容易被老師忽視,在課堂生成性教學中,問題便明顯凸顯出來。例如,當我讓學生齊讀完一遍課文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此時我說道:“請同學們看黑板”,打算講生字發音。這樣的過渡語對好動的低年級學生顯得十分單調、乏味。學生出現了做小動作、回頭說話的現象。這時,我要麼只能講課堂紀律的重要,維持課堂紀律,要麼就採用非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顯然,後者效果要優於前者,我鼓勵了部分表現較好的學生,課堂秩序纔開始恢復正常。因此,我意識到好的過渡語設計的重要性。對於兒童,應多采用兒童式的語言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等諸如此類生動鮮活的語句,才能充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達到樂學、好學的境界。

今後我將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自我訓練,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和教學水平。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2

我承擔的精品課任務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7》第一課時的教學。再一次承擔打磨精品課的任務,心還是慼慼焉,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課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嘗試。一節精品課的產生很多時候是一個科組或者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執教老師不斷地去試教,聽課老師不斷評課,執教老師的不斷修改教案等等。因爲我校承擔精品課的任務較重,如果,按照慣例不斷地試教,不斷地磨課,這會影響到科組其他老師的教學,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屬於自己的磨課之旅,與我一起磨課的老師就是在網絡中上過這一節課的素未謀面的老師們。

第一次試教。

爲準備第一次試教,我在網上搜了許多的關於《識字7》的課件和教案。我發現能搜到的教案及課件都有互相借鑑的痕跡。於是,我根據衆多的教案,設計出了《識字7》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中的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識字環節,我採用了多種手法去促使學生牢記生字。有,找出形聲字;找出幾個字中的相同部件,認識偏旁“隹”;猜字謎、摘蘋果、猴子過河等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樂於識字。

3、出示課文中涉及的動物圖片,讓學生看圖讀動物的名稱,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鞏固識字。

4、學習課文,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夥伴”、“翱翔”、“叢林”“嬉戲”等詞語的意思。

5、通過觀看一組野生動物的可愛圖片,初步引導學生理解“保護動物大事”。

6、指導書寫“叢、拍、牢、護”四個字。

第一次試教完。整個教學流程顯得很家常,過程顯得不精細,教師用語顯得單調隨意、教學過渡語生硬。導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的圖片,固然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是,從教學效果來看,有一部分孩子會沉浸於那些圖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學習當中。本課的形聲字不多,讓學生找形聲字會有點流於形式。在遊戲當中識字,遊戲過多,識字環節顯得拖沓。利用動物圖片鞏固生字,形式單調,學生興趣不濃。拍手遊戲學生玩得不起勁,老師指導不夠到位。指導書寫的字不夠代表性。以上是我試教完後,給自己揪出來的不足之處。

1 第二次試教。

試教前的磨課。針對不足,我不斷地去參考從網上搜到的資料,對所存在的問題實行逐個擊破。就導入,網上就有猜動物謎語激趣導入、出示動物圖片導入等,最後,考慮到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猜字謎、看圖片等環節,所以,我決定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課題,直接點題,讓學生一上課就走進課文。在第一次試教後,發現識字教學環節顯得拖沓,所以,果斷地把找形聲字的環節刪掉,也把摘蘋果的遊戲刪掉,因爲這一環節與猴子過河的遊戲的效果重複。利用動物圖片鞏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夠吸引。在這個環節,我參考了網上的教學用語和自己的加工創造,把這一環節變成了一起去欣賞動物們送來的禮物——動物們最美的一張照片,並逐一和它們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從而實現識字鞏固的全面參與和趣味性。就學生拍手遊戲玩得不起勁的情況,我覺得問題在於教師的語言沒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所以修改了這一環節的教學用語。爲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樣,我創新式地想到了,教師和學生一起拍手讀兒歌。教師在課堂上隨機和學生拍手讀兒歌。相信這樣能提高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對於指導書寫的字不夠代表性的問題,我反覆地觀察了本課要求會寫的.八個字:叢、牢、拍、護、保、物、雞、貓。最後,覺得牢、物、雞、貓這四個字在精品課中指導書寫,會比較能體現出磨課的精神。牢、物兩個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寫法不一樣。雞、貓兩字在本課中屬於筆畫較多、較難寫好且是左右結構的兩個字,需要給學生一個書寫的歸類指導。對於教學過程顯得不精細,教師用語顯得單調隨意、教學過渡語生硬的問題,我採用了把自己在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然後精心修改,努力向語言活潑、有吸引力、鼓動性等方向修改。經過不斷地參考與修改及創新,我覺得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流程是符合執教班級的學情並符合教學規律的。第二次的試教,我認爲是比較成功的。

博採衆長,實現自我成長。

不敢說本次精品課的教學設計完全是原創的,其中很多的設計都是參考了網上的,但並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衆多教學設計中博採衆長,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爲了設計出符合本班學情的教案,我參考了十幾篇網絡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覺得自己在與教案的設計者對話;同時還是一個評課的老師,在評判着教案的優劣;還是一個“採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華,把適合本班學情的教 2 學環節或思想挑出來,爲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課。最後得出的教學設計中的創新之處,有兩點:一是設計與動物們打招呼的環節,這一環節很有趣地實現了鞏固識字的全員參與性;二是教師和學生合作拍手讀兒歌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上隨機和學生拍手讀兒歌,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很高。在這個取捨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適合纔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環節,看得人怦然心動,但是,如果不適合本班學情的,再棒的環節也不出彩,要懂得捨棄。在識字教學中要顧及全員參與性。識字教學一般會用到遊戲教學法,很多時候,識字遊戲都只能由一部分學生參加,興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學生,這對一些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儘量設計一些能讓全體學生參與的遊戲,比如本設計中的與動物們最美麗的照片打招呼的環節。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課,我把在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並且反覆修改,儘量改得引人入勝。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覺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來的效果是,發現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課中的教學用語也更豐富,在備課時更加自覺地去考慮學情,教學手段和方法也多起來,教學思路更開闊。我想,這就是自我的成長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3

坐在辦公室裏,耳邊傳來琅琅的英語聲,吸引我的是他們誇張的讀法。“o!”他們把“Hello!”讀得非常誇張,很有戲劇性的味道。我想,正因爲如此,學生纔讀得那麼有勁,連我在辦公室裏都能感覺到。

英語可以讀得如此誇張,語文爲什麼不可以呢?《識字二》中只有一組動賓結構的詞語,怎樣讓學生進行感興趣的朗讀?我想,也可以嘗試讀得誇張一些,讓孩子讀得帶勁一些。

課堂上,我先給小朋友示範“練/書法”,我在讀的時候每個字的.發音都很到位,第一個字和後面兩個字之間停頓略微長一些。學生果然感覺很有趣,讀得比平時要帶勁。然後我又嘗試,讓學生一邊拍手打節奏,一邊讀詞語,學生更來勁了。最後,老師讀“練”,學生接“書法”,同桌之間共同練習讀,效果相當不錯。課上不到10分鐘,部分學生已能將這些詞語背誦了。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課上有小朋友調皮搗蛋,是因爲教師沒有讓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讓孩子們進行誇張的朗讀,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效果很不錯,課堂上開小差的小朋友也明顯減少了。看來,這真是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的一個很不錯的辦法。大夥不妨也去試試!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4

《識字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是由五則諺語組成。它的教學目標是在識字和寫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收集諺語的興趣。對於本課的構思,我是這樣思考的: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程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應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開課以拔河的形式進入,創設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走入“諺語王國”,先感受諺語告訴我們的道理,再學習諺語。識字中,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正音。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立,學生有了一種“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感覺。他們主動地學習,又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課堂上,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表達。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利用多媒體,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感悟。讀書形式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想出與衆不同的趣味讀書方法。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課堂中,我不斷地讓孩子們總結出好的學習方法,如好的預習習慣,多方面蒐集資料的能力等。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設計得比較新穎,課堂效果也不錯,但細細品味,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時間分配還不夠合理,教學機制還有些缺乏等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把語文課上得更好,更出色。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5

換種方法教識字

——識字2教學反思

識字2利用詞串的形式記錄了國慶大典的盛況。裏面出現的詞語有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例如“大典”“檢閱”“神州”“騰飛”“中國龍”這些詞語。因此,我就考慮着,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識字,在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呢。於是,我這樣來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流程。

一、 恰到好處的教師語言走進“神州”

在進入教學時,我以教師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我們祖國的名字。學生都能說出叫“中國”。接着我告訴學生,其實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的稱謂,於是板書了這些名字“神州”“九州”“華夏”“中華”引導學生讀一讀。學生的興趣很高,也許他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稱謂,但孩子們卻明顯對自己祖國有着濃厚的興趣。接着,我話鋒一轉,與孩子交談,“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中華兒女常被稱爲什麼?”學生左右猜測着,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這時坐在最前面的一個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測“龍的傳人”。我立馬肯定了他的說法,是呀,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並板書了這個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情緒很高漲,覺得很驕傲。我告訴孩子們,因爲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因此我們的國家又叫“中國龍”。通過自然的談話,看似都是老師的“告訴”,但學生同樣非常的參與,非常的感興趣,雖然教學過程簡單,但學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情已經萌發在各自的內心中。也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將識字中最難理解的幾個詞語突破了。

二,自主與引領相互交融

在第一個環節過後,我引導學生自己讀讀識字2,並結合插圖,猜一猜這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學生細細讀課文,認真觀察插圖發現,能夠認識到這是在北京的天安門。究竟在做什麼,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並不能說明白,於是我指導學生仔細看看插圖,有的學生就開始猜測了,這是不是“國慶節”呀,於是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是的,這正是一次“國慶大典”。你覺得這次怎樣的國慶大典?在學生看圖交流的基礎上“熱鬧,隆重,莊嚴”便自然而來,學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領悟不同感受,讀出不同情感

學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着重學生進行朗讀表現,讀出不同的情感,獨特的情感。例如“城樓 紅燈 金水橋”引導學生感受天安門廣場“張燈結綵”的 美麗,通過朗讀表現這份美麗。“大典 檢閱 海陸空”則引導學生讀出“莊嚴”“壯觀”;“禮炮 焰火 狂歡夜”則應讀出舉國同慶的熱鬧與歡樂;“神州 騰飛 中國龍”讀出我們的自豪與驕傲。

識字教學如果只是簡單的立足於幾個詞語,學生很難產生共鳴,因而我希望像這樣的識字課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能從簡單的幾個詞語中衍生情感,能有豐富的體驗。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6

本課由5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啓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爲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朗讀爲重點,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人文教育。

雖然,課堂上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齊讀時有喊嗓子的現象,還有拖調現象。只有部分孩子讀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導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識字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識字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理。

在寫字指導中,我對“滿”、“容”的寫法進行了重點指導。可在聽寫時,有同學把“滿”寫錯,甚至還有同學組詞寫成“滿易”。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取長補短,發揚優點。讓孩子們會學,愛學,好學。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7

《識字5》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內容由五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構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以很深的啓示。作爲第一課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鎖定在: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斤、折”兩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諺語,並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現將我的整節課的教學作一個反思!

在開課時,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分別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折一折筷子,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隨即引出本課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句諺語,然後簡要介紹了一下諺語的特點;接着,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初讀,與生字初次接觸,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這兩個環節銜接自然,所花時間並不長。緊接着進入了識字寫字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在此過程中相機引出要學寫的兩個字進行重點指導;再出示詞語認讀;最後迴歸到課文,在一遍遍的讀中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即交流所蒐集到的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

我將整個環節的重心放在了識字與寫字的.教學上,先出示了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讓學生自己圈出來並讀一讀,同時想一想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字。接着,我又出示了帶拼音的生字,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並相機正音。然後全班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是怎麼記住的,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貼出相應的生字卡片,並進行組詞擴句,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們辨清字音、記住字形、感知字義,運用了多種方法對生字進行了再現鞏固。可是,最大問題就在這裏出現了!

在這一環節中,其實學生們在引導之下說的很好,當有一個學生說出在動畫片裏見過這個字時,我很欣喜地讚許了他,應爲他能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呀!生活就是我們最大的老師嘛!但是,我一心想讓學生們牢牢記住本課生字,所以在教學本課生字時沒有一個側重點,十二個生字平均用力,幾乎每個字都細細分析了字形,弄清了字義,並擴詞造句,顯得繁複,時間也就在這裏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原本以爲這下生字的認讀應該沒問題了吧,可當我將生字融入詞語再來檢查認讀時,沒想到還是會有同學根本不記得。當那個剛轉入的同學看着我發愣時,我的心裏呀,真是長長嘆了口氣!其實在這時我應該馬上直接告訴她怎樣拼,可我一時忘了她的拼音基礎不牢,忘了大部分同學還等着,還讓她自己拼出來,並且又再一次地說明怎樣怎樣記,作爲老師,話繁無簡,實在是一大弊病!爲什麼在識字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巧借文本,在後面的讀文中還會與生字碰面呢?學習語文,本就應該在具體的情景中識字,脫離了文本,機械記憶實屬一大忌。

在寫字教學中,由於“斤”和“折”是即要求會認又要求會寫的字,因此在識記生字的過程中我便一併出示了出來,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再來說一說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之後又分別進行了書空練習。這一點在老師們後來的評課中,我意識到了又犯了平均用力的錯誤。是啊,重點指導“斤”,再引伸到“折”,稍作引導便可以了,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我又何必每個字都書空一遍呢?時間,就在這一遍遍的重複中被消磨掉了。由於識字環節所花費的時間太多,因此寫字的時間就少了,再到後來的拓展時間也沒了!

回想起整節課,心中充滿無限感慨!有些遺憾,有些失落,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作爲老師,首先,我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允許出現接受慢的現象的存在,且應該放眼整體,當好舵手;其次,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方法而不是授死知識,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前輩們學習好的經驗與方法,同時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改進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在一次次的教學過程中領悟到教育精髓,教學水平能有所提高!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8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識字8》是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由插圖、四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兒歌三部分組成。插圖中的卡片“包”、“火”、“艹”、“飠”、“氵”通過組合拼圖具體地告訴學生,“包”字可以分別與四個偏旁組成新字。接着是一組“包”爲聲旁的形聲字及其組成的詞語:書包、花苞、飽滿、火炮、水泡,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區別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識字效率。兒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從該組形聲字中選取的。這就爲學生識字、理解字義提供了語言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識字效果。

儘管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但這一課只有四個生字:包、飽、泡、吐,學習任務很輕,所以學生學起來毫不費力。爲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進一步理解形聲字的含義,我還補充了一連串帶“包”的生字詞語:胞(雙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雖然增加了學習內容,但學生學起來倒也是興趣盎然,並沒有加重學生的任何負擔。下課後,有些會查字典的同學還意猶未盡,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訴我:“老師,還有鮑魚的鮑。”“還有孢、皰……”這一課真是收穫不淺,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課的一首兒歌淺顯易懂,所描繪的的情景是:池塘中兩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魚在水下吐着泡泡。兒歌配有一幅情景圖,充滿詩情畫意。課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圖想象,學生說得充滿情趣。過了兩天,我安排學生就這幅圖畫寫了一篇短文。因爲課上講得十分清楚,而且時間間隔也不長,於是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寫,沒作什麼輔導。在巡迴檢查過程中,我奇怪地發現:很多學生在寫到“荷花苞”的“苞”時,大都用拼音替代。雖然,這個“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書寫的生字,只是要求認讀的二類字,但課堂上卻是分析得很詳細的:“包”加上草字頭,因爲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兒,與植物有關……居然有這麼多學生不會寫,是課堂效率問題,還是學生大都遺忘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皺眉頭。快要下課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調查:“花苞的苞你會寫嗎?會寫的就舉手。”教室裏的小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咦,沒幾個不會寫呀!“那你們寫話的時候爲什麼寫拼音呀?”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是二類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寫。”我恍然大悟,好一個“田字格中不要求寫!”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這麼一個同學:音樂老師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強,譜子唱過幾遍就記住了,學起電子琴來比別人快多了。象棋老師誇他,這孩子反映特快,是塊學棋的好料子。當然語文課上,我也發現,他想象非常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就是這麼一個孩子,課外的識字量並不多,寫話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書寫默寫的字以外,其他沒幾個字會寫的,一律用拼音替代。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寫!”這一思想的束縛吧。

新課標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識字,提前閱讀”的理念,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要從原來的'1250個提高到1800個,小學二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其中四會字800——1000,二類字雖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結合詞句大致瞭解意思,不要求書寫和運用。但並不是說不許書寫和運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書寫,又有何不可呢?學習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例如蘇教版第三冊21課《水鄉歌》中才學習“清”字,因爲經常接觸,在這之前,每個學生早已會寫會用了,難道老師要強制學生:這個字還沒學到,以後再寫,現在不許寫嗎?再如:《識字4》就學了“偏”,只要教學生用“減一減”的方法就認識了“扁”。有時作業中寫到“小鴨子的扁嘴巴”,提醒學生別寫拼音,寫漢字,幾次以後,學生對“扁” 字自然能達到“四會”的要求了。二年級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已經學習了一些識字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漢字間架結構的書寫規律,對於那些有能力會寫會用的學生而言,應該以鼓勵爲主。

提前閱讀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想閱讀,一個首要的前提是必須先學會識字。魯迅先生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識字是一種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以至其他一切知識的學習,都必須以識字爲前提和基礎。”

其實,班裏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就是因爲識字量少,看起拼音書籍來特別吃力。而識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記憶的潛力沒有得以充分發揮。相反,那些識字量多的學生,特別愛看書,甚至對沒有拼音的書籍都愛不釋手,因爲他們的識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強,接觸過幾次以後的生字在頭腦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他們的識字量就越來越大了。這些學生,他們的書寫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師還沒教到的生字早就會靈活運用了。

於是,在以後的作業中,我讓學生明確:“簡單容易的、會寫的儘量用漢字;筆畫較多、確實不會寫的,就用拼音。”試行一階段下來,效果十分明顯,學生讀書時能有意識地記憶字形,自能識字、寫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9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認識生字,掌握詞語,學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礎。

上這課時,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躍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有的樹葉黃了落下來。”一個女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

我接着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豐收的莊稼、綠綠的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興趣,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指導學生拼讀,證音,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識字課教學方式可以多樣化。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92%的學生認識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基本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我用闖關的遊戲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關都有闖關要求,有趣、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關:諺語聲聲讀。闖關要求:將每一條諺語讀準確,讀流利。

諺語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圖片來體現每句諺語的含義,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看到圖片就理解諺語的含義。最後總結諺語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歌曲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來讓學生再次體會諺語的含義。

第二關:闖關要求:將每一個生字都會認、會讀、會組詞。

生字個個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用猜字謎(移、柴)、實物(筷子、繩子)、圖片(柴、火焰、繩子、搓衣板、蒼蠅、斧頭)、拓展識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組詞識字。鞏固識字時利用摘果子、走迷宮等小遊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關:我會寫。闖關要求:看誰寫的又漂亮又正確。我指導寫的有:斤、謀、滿

第四關:諺語大本營。闖關要求:看誰記得多!在這裏告訴學生,諺語有很多種類,舉例有農業諺語、學習諺語、團結諺語等,並舉一例。

不足:課件看不清;

指導寫字時方式太單一,粉筆字基本功有待練習;

教育機智不靈敏,柴的字謎;

整體前鬆後緊,拓展時應該只拓展有關團結的諺語,這樣後邊不會緊,也和本課的主題聯繫的更緊密。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1

在新課程教學中,語文課最大的特色莫過於“主題性教學”的開展,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在一年級下冊中就有八個主題,它們分別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當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時,當我們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也結合進行思想教育,把學科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當我在教學第二個主題——“家庭生活”時,面對“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這幾篇課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們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動,爲他們出色的表現而驕傲。那麼,如何讓我的孩子們也能這樣做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變學習爲行動呢?我便思索怎樣把課堂上的習得與平時的真實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在無形中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文本簡介】:

識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

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

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家愛我,我愛家,好孩子,人人誇。

這是一篇“三字經式”的課文,我們也稱之爲“新三字經”,它讀起來琅琅上口,節奏明快,文章內容也淺顯易懂,教師不需要多加解釋,學生也能自己學會,關鍵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內容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我想這纔是教學的關鍵。

【教學關注】:

在對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孩子們初讀的基礎上,讓他(她)們自己來說說、悟悟,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聊一聊。而我則根據平時的家訪,以及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在教學中才穿插進來讓孩子們進行辨析:他(或她)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爲什麼?

1、“父母教,認真聽”

早在上學期結束時我就聽說了瑋瑋的任性和頑劣,讓媽媽頭疼萬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媽媽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傢伙有恃無恐,對於媽媽的話完全是“耳邊風”,甚至是“充耳不聞”。這讓媽媽不僅累,更是急,因爲孩子的學習差強人意。於是,當有孩子講到“父母教,認真聽”時,我便講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們班有這麼一個孩子,特別的任性。有一天,媽媽在做晚飯讓他自己寫作業,大概二十分鐘過去了,媽媽出來一看,他一個字也沒寫,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點寫作業。可是等到媽媽把飯菜端上桌他仍然一個字也沒寫。媽媽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小時,很生氣,就要求他寫完作業才能吃飯。接着,媽媽就坐在他旁邊看他寫,可是這個孩子不僅沒有抓緊時間寫作業,仍舊這裏弄弄,那裏弄弄就是不寫。一個小時也過去了,可他的本子上還是一個字也沒有。媽媽非常非常地生氣,就把他的作業本撕了。可他呢?還在一邊笑呢。你覺得他做得怎麼樣?

針對這個事例,孩子們進行了剖析,一致認爲這個孩子太不應該了,作業本來就是自己的事,現在媽媽陪你寫作業你還不寫,這就說明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教,認真聽”。有人說到“父母平時工作那麼辛苦,我們應該乖一點,這樣他們就會開心一點的”。還有人說“沈老師平時就教育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他這樣做根本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嘛,因爲好孩子就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發表着意見,還不時地問我一聲:他是誰呀?是誰啊?而我在整個敘述和討論的過程中都沒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卻發現了他的表情是非常驚訝的,也許他在想我爲什麼知道的那麼清楚,也許他還在擔心我會叫出他的名字,因爲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變化中……下課後,孩子們還一再地問我:是誰?他是誰?當然對於這個孩子的名字我是絕對的保密的。

從瑋瑋那陰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靈的衝擊,應該說今天課堂上的.討論和孩子們的話語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儘管他一言不發,但他已經被觸動了,接下來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會改變的,我這樣想着。

2、“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說到家務事,孩子們總是那樣的津津樂道,但也有非常嬌氣的孩子,從來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於是在講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時,我想到了一個孩子曾經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來評一評——

事情是這樣的:某一天早晨,一個小男孩對我說:“沈老師,我今天在食堂看見我們班的***也在那吃早飯,可是她沒有自己吃,而是讓她媽媽喂她的。”雖然也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是沒寵大的,但已經是一年級的孩子了,吃飯還要喂,是不是也太誇張了點呢?也許我們的家長不覺得,但我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樣的事就應該說一說。於是,我也把事例說了出來,讓孩子們一起來評說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不少道理,也說了很多那個孩子不應該這樣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們要做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怎麼還能自己吃的飯還要父母來喂呢?我看到那個孩子的頭越來越低,顯然她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希望她接下來能用行動來告訴大家她的改變。同樣,我也沒有說出這個孩子的名字。

【課後談話】:

這節課後,在中午休息時,事例2中的小女孩來找我聊天,乘這個好機會,我湊在她耳邊說:“你知道那個要餵飯的孩子是誰嗎?”孩子一下子語塞了,紅着臉沒說話。我笑着摸着她的頭說:“沒關係,那是因爲你還沒有學習‘識字2’的緣故,現在開始不會了,對嗎?”孩子拼命地點着頭。

至於瑋瑋嘛,我沒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時他來交作業,我很隨意地說:“你知道那個和媽媽對着幹的小男孩是誰嗎?”孩子睜着大大的眼睛,很小聲很小聲地說:“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會這麼做了,對嗎?而且你一定會尊敬媽媽的,聽媽媽的話了,對嗎?”孩子不住地點着頭。“因爲在我們學校每年要評‘摩根好少年’,評比的首要條件就是‘愛自己的媽媽’,你想參加評比嗎?”孩子依然點着頭,眼眶已經紅了。我想不用再多說,今天對於他來說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跟蹤反饋】:

由於平時和瑋瑋媽媽的聯繫比較多,所以一段時間(大概課結束後兩個星期吧)後,我們又進行了一次交流,媽媽非常高興地對說了孩子最近的變化。她說:“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最近很聽話,作業也能較快的完成,平時對於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別是昨天晚上,我給他準備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從來都是他一個人獨吞的。沈老師,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說了什麼呀?”

於是,我把發生在課堂上的一幕告訴了她。媽媽很欣慰,我也很激動,因爲這樣無痕的教育成功了,這也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關鍵是找到一個切合的點,再加上適當的點撥,孩子的行爲還是很好教育的。當然,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爲都能得到糾正。

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這篇課文讓我們學習什麼?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該怎樣做?只有理論聯繫實際,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學懂課文,學會做人的根本,以行動證明“我學會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2

《識字2》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課文用十二個精練的詞語,並配上色彩鮮豔,內容鮮活的插圖,將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栽花種草、觀察氣象等這些孩子們喜愛的課外活呈現出來,圖文並茂地描繪出一幅幅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學校生活畫面。學生要認識的11個生字、會書寫的8個生字正藏在這些詞語中。旨在讓孩子們在賞圖畫,讀詞語的同時,既識生字,又能學會審美,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做人。本課內容貼近孩子生活,洋溢着濃濃的生活氣息,易於學生集中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首要任務,根據新課標要求,遵循“多認多說。多讀少寫”的原則,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開開心心識字。

一、情──識字的催化劑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象、形融爲一體,使機械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課的伊始,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畫面,一下字就讓火熱的生活走進了課堂,也緊緊的抓住學生那顆求知若渴的心。學生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然後出示富有色彩的詞語,使抽象的生字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既激發了興趣,又使學生對圖畫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與文字符號之間的聯繫有了初步感知。同時,我還時時不忘用語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使之煽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思維的漣漪。

二、活──識字的快樂源

這裏的活,指的`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指的是靈活的識字方法。識字也伴隨着思維活動,讓識字生活,讓孩子聯繫生活,廣闢途徑識字,既爲學生提供了自主識字的展示場,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期間,我信任學生,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心理表述的自由與開放。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和分析,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巧妙點撥,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識字教學變枯燥爲有趣,變單一爲多樣,學生在課堂上不知不覺感受到漢字的魅力,認識到識字成爲自己生活的需要,因此,便有了鮮活靈動的發現,便有了關於記憶“鴿”的妙方,便有了識字方法百花齊放的盛景。整節課。孩子們都融入到學習中,情感被激發,思緒被放飛,自主性被得到充分體現,潛能也盡情得到開發。

三、趣──識字的助力器

在情境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讓孩子屬於自己的學習世界,走入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走進新課程,擁有新課堂必須體現的重要教學特徵。如何解決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快這個難點,事實證明,讓孩子識字走入他們喜愛的遊戲,在遊戲中運用,,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個片斷中,趣貫始終,例如,和字寶寶打招呼,找偏旁娃娃,送信,做課中操等富有情趣,學生在遊戲中識字,在遊戲中積累,學習得有滋有味,既鞏固了所學生字,又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較好地運用了生字。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3

《識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爲小朋友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們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時揭示了“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的道理。課文內容生動、活潑,富於情趣,節奏感強,適於朗讀。“拍手歌”的形式也爲課堂活動的組織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教學本課第二課時,我覺得有如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激發興趣,激起學習的慾望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呈現給學生許多動物的美麗畫面,讓他們在欣賞中感受,在感受中產生興趣,有了認識動物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喊喊動物朋友的名字並跟他們打招呼;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樣子;動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帶回課文了,讀一讀把它們留住;老師要考考大家,誰敢接受挑戰;編兒歌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遊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教者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互動交際、拍手誦讀等,促使他們動腦、動眼、動手、動嘴,調動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採用多種方法科學識記生字;在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會結合教給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並在熟練誦讀的基礎上,學會模仿編兒歌,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中受到保護動物、關愛自然的情感薰陶。

三、循序漸進,讓學生輕鬆愉悅地學會編兒歌。

課後的練習安排了孩子嘗試編寫與衛生有關的拍手歌。爲了落實好這個目標,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押韻,押韻有什麼作用,從而讓他們對編兒歌的要求有更進一步認識;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樣是保護動物的拍手歌,把當中的一些內容刪除,讓學生補充完整,在這過程中始終強調押韻的好處。最後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剛纔的基礎上獨自模仿其中一兩句自己編拍手歌。在練習編寫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濃郁的興趣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發揮想象,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由於受知識水平限制,也有個別孩子編寫的兒歌過於直白。

四、注重識字過程中人文關懷。

從上課開始與動物朋友打招呼,與他們交朋友,用幾句話說說動物朋友的樣子,模仿編兒歌,懂得保護動物。整個過程,學生的情感始終傾注於動物朋友的身上,識字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與“動物”相處的過程,潛移默化地滲透着人文關懷。我們知道學生學會了相處,學會了關愛,就會去關愛同學、老師、親人,就會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通過這堂課的磨課實踐,我感受很深。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不應是枯燥的,它應該是活躍的、趣味的,投學生所好,取學生所需。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靈感,讓他們輕鬆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我沒有利用班班通給學生講課。但我還是按照識字教學的四大環節的(第一課時)即: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生字迴文,指導寫字。爲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夠很快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識字方法,我注重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自讀課文時,沒有把提出的要求事先寫在黑板上,結果我剛說完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就哇哇地讀了起來,我就趕緊讓學生停下來,結果個別學生仍然在讀,課堂有點兒時空。其次是:讓學生自讀兩遍後,爲了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應該指名學生再讀,並及時進行評價,訂正。但在教學時,我卻忽略了這一點兒,在進行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讓學生給生字找朋友(組詞),假如再讓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如:愛護、保護,這樣不僅讓學生很自然地理解這個字的意思,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今後,我一定會逐步地滲透到我的教學中去。

其次是“生字迴文”這個環節,課前在準本時,我擔心讓學生拍手,課堂會失控,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當我和一名學生示範拍,接着又讓兩名學生交叉拍,然後讓全班同學同桌互拍,結果是學生興趣盎然。但在指導學生寫字時,由於自己經驗不足,備課不紮實,結果出了差錯,不了了之。例如:再講“物”字的“牛”字旁時,“牛”的第三筆不是豎鉤,當“牛”變成“牛”字旁時,不光筆畫發生了變化,“橫”變成了“提”,並且筆順也發生了變化。“牛”的最後一筆是“豎”,“牛”字旁的最後一筆是“提”。再就是反犬旁和提手旁的區別,我本想強調反犬旁的最後一筆是“撇”,結果我一緊張,又寫成了“提”,倒是讓學生幫助我糾正了過來。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1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和背誦兒歌,認清幾個形聲字的讀音與偏旁。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暑假谷老師去大連玩了一趟,那兒的景色美極了!尤其是大連港口,既繁華又熱鬧。當老師站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時,心情特別舒暢。爲了能和大家分享這美麗的景色,老師特意帶回了一幅畫(出示圖畫)

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

二、 由圖入境,學習詞語。

當船快到碼頭時,只見船上的工作人員抓起一個大傢伙用力朝岸邊的海灘上拋去,船就慢慢停了下來。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出示詞語:鐵錨)學生讀詞,觀察字型:左右結構,金字旁。

(出示“鐵錨”實物圖)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1:鐵錨有兩個爪(重點指導“爪”的讀音)

生2:鐵錨能停船。

教師評價:同學們觀察地真仔細。

三、 朗讀兒歌。

這時,有個非常聰明的人看到了這種情景,就編了一首兒歌,想聽嗎?

出示兒歌:船上有隻錨

船上的錨兩個爪

船上的錨能停船

請學生自由讀兒歌、周圍同學互相讀、指名讀兒歌,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重點讀準、讀好加點字的音。

四、 學生看圖自編兒歌。

看到同學們讀得這麼起勁,小貓也想來湊熱鬧(出示小貓圖),它說呀,想讓我們班同學幫它編一首兒歌,行嗎?(這一環節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生1:我家有隻貓,我家的貓四條腿,我家的貓愛吃魚。

生2:我家的貓喵喵叫。

生3:我家的貓藍眼睛,我家的貓能捉鼠。

生4:我家的貓搖尾巴,我家的貓最乖巧。

教師對學生所編兒歌,進行大力表揚肯定,同時出示書上的三句兒歌:

家裏有貓

家裏的.貓四隻腳

家裏的貓喵喵叫

學生自由讀兒歌,並與前面出示的三句兒歌對比着讀,從而找出“錨”、“貓”、“喵”這三個容易讀混的字,重點讀好。

學生運用各種方式朗讀兒歌: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個別讀,集體讀等。

五、 熟讀兒歌,學習形聲字。

我們能給這首兒歌起個什麼名字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貓和錨)

師故意爲難地說:“一會兒是貓,一會兒是錨,我都分不清貓和錨了,同學們能分的清嗎?”

生1:貓和錨有相同的地方,右邊都是“苗”字;不同的是“貓”的偏旁是反犬旁,“錨”的偏旁是金字旁。

生2:小貓是動物,所以用反犬旁表示,鐵錨是金屬做的,所以是金字旁。

生3:還可以從字音上區分,“貓”是一聲,“錨”是二聲。

同學們真聰明,能從字音和字型上來區別這兩個字。根據大家說的,老師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出示最後三句兒歌):

貓和錨

莫混淆

看看偏旁就知道(學生齊讀)

六、 學習帶有“苗”字的形聲字。

右邊是“苗”的字還有很多,我們來做個猜字遊戲吧。

1、 老師做描紅的動作,學生猜出“描”字

2、 讓學生做瞄準的動作,問:怎樣才能瞄得準?從而使學生知道,瞄準的“瞄”是目字旁和苗字組成的。

七、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的字都是以“苗”字作爲主字,給它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新字。這是漢字的一種造字方法。這些字叫“形聲字”。“苗”是聲旁,表示這5個字的讀音與苗字很相近,提手旁、目字旁、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是形旁,代表每個字不同的意思。

八、 轉盤遊戲:轉轉盤,學生讀出組成的字並組詞。

[課後反思]

前幾天在接受反思課題組檢查活動中,我教授了二年級上冊《識字4》。在這堂課上,我打破了教材的順序,先給學生呈現兒歌,再帶出轉盤識字。在創設情境時,我並沒有脫離課本,而是活用了課本。把書本兒歌中靜態的畫面演變成動態的漸變過程,學生在這一動態過程中,每次都是直接面對生字,在不斷摸索中、發現中理解生字、學會生字。在學生自己發現形聲字的規律後,再讓學生運用規律猜字、識字,從頭至尾,學生始終處於有趣的識字遊戲中,興味盎然。我想:

這堂課,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聲字的規律。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個體的習得過程,人們的許多生命活動都可以稱之爲學習,但學習得效果卻是各不相同。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得自主性,只有通過自主學習纔可能獲得最好得效果。在這堂課上,我採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地引導學生髮現、學習,再發現、再學習,並沒有過多的花樣,然而學生學得有勁,學得主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而我在這堂課上所採用的方式正好順應了學生的需要,或者說點燃了蘊藏於心靈深處的需要。

在這堂課上,學生髮現規律之後,我還讓學生根據動作猜字、識字,讓學生在猜想中對自己的猜想獲得印證。《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識字有這麼一段話:“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作爲教師,不僅教給學生方法,更教給學生一種思想,那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用事實說話。

我們一直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要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我想:如果每次教學都能注意到這一點,那教會學生學習應該不是很遙遠的事情。